第32章 起風雲-獵蟲計劃開始
大明:朕才是帝國之主 作者:愛吃枸杞黑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由校在窗邊抬頭望向遼東的方向,“古代這交通是真愁人啊,希望魏忠賢的速度能快點,等大軍來了,就什麽都好說了啊。”
朱由校又想起來就這兩日時間,這些禦史們的奏疏就一本接著一本的奏上來。
朱由校細心的發現,東林黨在監察院中占據了不少位置,甚至十三道監察禦史的位置已經基本被東林黨“占領”了。這代表什麽?
而且在六科給事中,東林黨人占的比例也十分大,這又代表著什麽?
監察院(都察院),明代主要的中央監察機構。主要職責是糾劾百官、辨明冤枉、提督各道,為天子的耳目風紀之司。
十三道監察禦史:是地方監察的重要力量。可以獨立行事而不受都察院的管製,有事可以單獨向皇帝進奏。監察百官,能夠糾劾所有違紀違製的官員。雖然隻是七品官職,但可以參與多方麵的言事,監察範圍十分廣泛。官小權力大的典範之一。
六科給事中,是獨立的中央監察機構,與監察院相互獨立。在明代,六科給事中把監察官和言諫官的職責統一到了一起,權力變大,職權範圍也擴大了。
他們監督官吏的任命、考核,簽發外官文憑等。最重要的是邸報的發行機構之一。負責對奏章進行分類處理、抄錄轉發等。
而邸報是當時基層官員和底層百姓了解國家大事的重要途徑。
掌控了監察院、十三道監察禦史,六科給事中,這代表著皇帝接觸外部信息的耳目被別人所掌控了。這就代表身居深宮的皇帝容易被臣子們所蒙蔽。
再加上六科給事中還是負責邸報發行的機構之一,這代表著官方媒體開始被人掌控了啊。
身為現代人,都明白媒體的重要性。更不用說古代了。
古代百姓們基本都是靠邸報得知國家的重要政策消息,這要是被別人掌控了,百姓就要被這些人忽悠瘸了。
皇帝的一切為了百姓的好政策,都有很大的可能性經過被人刻意曲解後,錯誤的傳達給百姓們,然後便開始為了自己的利益加重壓迫百姓,而百姓們就開始怨恨皇帝,甚至造反。
又想起了現在內閣中的東林黨成員劉一燝、韓爌,六部主官中,吏部尚書周嘉謨、禮部尚書孫如遊也是東林黨成員。
再想想曆史中錦衣衛早就被滲透,東林黨“眾正盈朝”以後,這就代表曆史中的明朝末期皇帝的信息渠道來源真的是就剩東廠了。也怪不得崇禎殺了魏忠賢後,自己跟個傻子似的被東林黨玩弄於股掌之間。
朱由校現在真的感覺東林黨人的布局,簡直像蜘蛛結網一樣,先從朝堂上開始蒙蔽皇上的視聽,然後由中心向外延展,一圈一圈將整個大明朝圈在中間,這布局手段,簡直讓人歎為觀止。
怪不得明朝會亡於東林呢。
......
“這就是袁化中所有的供述麽?還有什麽別的消息要告訴朕麽?”朱由校轉身問許顯純。
“迴陛下的話,這袁化中在供述有關姚宗文等人彈劾遼東熊大人的問題上十分配合。
哪怕是韓爌韓閣老壓下的熊大人奏請撥發糧餉的題本這件事也交代了。
甚至也承認他在朝堂上頂撞陛下您,是他自己目無尊卑,狂妄自大,因此甘願受罰。
但是當微臣問及袁化中,是誰指使他在朝堂上彈劾內閣首輔方從哲方大人的時候,微臣觀察到他聽到這就話的時候反應很大,這說明此事別有內情。
結果這袁化中說他是為了國家社稷,沒有任何人指使他,言語不實。
於是微臣便命人對那袁化中施以重刑,結果是哪怕袁化中他生不如死,數次昏厥,也是依舊緘口不言。
微臣想到陛下曾說過要留著袁化中一命,怕再用刑下去,會危機他的生命,便暫時歇了刑罰。”許顯純恭敬地迴道。
“許顯純,你很不錯。這些事朕知道了。不用繼續對那袁化中再次用刑了,隻要看好他,別讓他死了就行。對了,你還有什麽事兒麽?”朱由校讚許的看著許顯純,見許顯純欲言又止問道。
“迴陛下的話,微臣是想問那些構陷遼東熊大人的人,該如何處置?”許顯純小心地問道。
“構陷朝廷邊境重鎮鎮守大將,論罪當誅,更何況是構陷鎮守遼東這般重要地方的鎮守經略。
這崔景榮乃兵部尚書,暫時先放一放,不要動他。至於袁化中供述的其他人,你先迴去準備,朕命你明天一早,率領東廠之人,將他們全部拿下、抄家。
然後審訊找出背後還有沒有其他人參與其中,務必將所有涉案之人一一揪出,不得有絲毫遺漏。朕要讓那些心懷不軌之徒明白,朕的江山,容不得半點陰謀詭計。
此案過後,賊首全部斬首示眾,其餘人等,男的發配邊疆充軍,女的全部送入教坊司。”朱由校此時心情已經平複下來,淡淡的說道。
這語氣之淡漠,聽的人寒從心起。李實和許顯純兩人不自覺的打了個寒顫。
許顯純強忍著內心的寒意,叩拜道:“微臣遵旨。”說罷,他起身,邁著堅定的步伐走出內書房,身上仿佛湧動著一股肅殺之氣。
“李實,你也下去吧,讓朕一個人靜靜。”朱由校說道。
“是,皇上,奴婢遵命。”司禮監秉筆太監李實行禮道,然後慢慢退下。
......
北京城正陽門外,東河沿某處會館,此時雖然臨近傍晚,但是此地現在人群聚攏,熱鬧非凡。中國人骨子裏愛看熱鬧。於是許多路過的百姓不明所以,紛紛都被吸引過來。
站在外圍的百姓,隻聽見裏麵有人在大聲說道:“聽聞昨日新朝第一次朝會,禦史袁化中袁大人彈劾那內閣首輔方從哲監管不力致使先帝駕崩之罪時,因為心憂社稷,不小心失了禮儀,頂撞了當今皇上,便被下了詔獄。此事簡直是傷了忠臣之心,寒了士人之氣。”
“就是就是,從未聽聞禦史因言獲罪,說到底袁大人隻因心憂社稷而失了禮儀,便遭此重罰,實在令人心寒。”
“禦史之職,本就肩負著直言進諫、監察百官之重任。在直言進諫的時候難免有觸犯龍顏之處,但這絕非有意為之。或許袁大人言辭激烈了些,或許方式欠妥了些,但那一顆拳拳報國之心,蒼天可鑒。”
“朝廷若不能容下直言之人,又如何能廣納賢言、明辨是非?若禦史都不敢發聲,那誰又能為百姓請命,為國家的長遠發展出謀劃策?當今皇帝尚且年幼,為防止被奸佞之人蒙蔽,朝中當有忠臣義士挺身而出,以正朝綱,袁大人便是此等人物啊。”
“可是我聽聞朝中大臣上奏為袁大人求情的奏疏都被當今皇上留中了。”
“哎,當今年幼無知,不識忠奸,這可如何是好!”
“如果當今皇上以後還是如此行事,怕是要出大事啊。”
“我等飽讀詩書,不就是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嗎?如今皇上年幼,行事欠妥,我等豈能坐視不管?當以死諫之勇氣,喚醒皇上之明智。”
......
一名身穿普通短衣,頭戴四方平定巾的百姓,仗著自己瘦小,硬是擠進人群,擠到了最前麵,接著仔細打量著這些在此抨擊朝政之人,原來是一群士子。
然後這名瘦小百姓重新擠了出去,在外麵找到幾名和他同樣打扮的人,這些人看上去普通,但是行動間那臂膀上的筋肉顯示出他們又並不普通。
幾人商議了幾句,其中一人向遠處跑去,其餘幾人重新擠進人群,盯著這些士子們,神色莫名......
朱由校又想起來就這兩日時間,這些禦史們的奏疏就一本接著一本的奏上來。
朱由校細心的發現,東林黨在監察院中占據了不少位置,甚至十三道監察禦史的位置已經基本被東林黨“占領”了。這代表什麽?
而且在六科給事中,東林黨人占的比例也十分大,這又代表著什麽?
監察院(都察院),明代主要的中央監察機構。主要職責是糾劾百官、辨明冤枉、提督各道,為天子的耳目風紀之司。
十三道監察禦史:是地方監察的重要力量。可以獨立行事而不受都察院的管製,有事可以單獨向皇帝進奏。監察百官,能夠糾劾所有違紀違製的官員。雖然隻是七品官職,但可以參與多方麵的言事,監察範圍十分廣泛。官小權力大的典範之一。
六科給事中,是獨立的中央監察機構,與監察院相互獨立。在明代,六科給事中把監察官和言諫官的職責統一到了一起,權力變大,職權範圍也擴大了。
他們監督官吏的任命、考核,簽發外官文憑等。最重要的是邸報的發行機構之一。負責對奏章進行分類處理、抄錄轉發等。
而邸報是當時基層官員和底層百姓了解國家大事的重要途徑。
掌控了監察院、十三道監察禦史,六科給事中,這代表著皇帝接觸外部信息的耳目被別人所掌控了。這就代表身居深宮的皇帝容易被臣子們所蒙蔽。
再加上六科給事中還是負責邸報發行的機構之一,這代表著官方媒體開始被人掌控了啊。
身為現代人,都明白媒體的重要性。更不用說古代了。
古代百姓們基本都是靠邸報得知國家的重要政策消息,這要是被別人掌控了,百姓就要被這些人忽悠瘸了。
皇帝的一切為了百姓的好政策,都有很大的可能性經過被人刻意曲解後,錯誤的傳達給百姓們,然後便開始為了自己的利益加重壓迫百姓,而百姓們就開始怨恨皇帝,甚至造反。
又想起了現在內閣中的東林黨成員劉一燝、韓爌,六部主官中,吏部尚書周嘉謨、禮部尚書孫如遊也是東林黨成員。
再想想曆史中錦衣衛早就被滲透,東林黨“眾正盈朝”以後,這就代表曆史中的明朝末期皇帝的信息渠道來源真的是就剩東廠了。也怪不得崇禎殺了魏忠賢後,自己跟個傻子似的被東林黨玩弄於股掌之間。
朱由校現在真的感覺東林黨人的布局,簡直像蜘蛛結網一樣,先從朝堂上開始蒙蔽皇上的視聽,然後由中心向外延展,一圈一圈將整個大明朝圈在中間,這布局手段,簡直讓人歎為觀止。
怪不得明朝會亡於東林呢。
......
“這就是袁化中所有的供述麽?還有什麽別的消息要告訴朕麽?”朱由校轉身問許顯純。
“迴陛下的話,這袁化中在供述有關姚宗文等人彈劾遼東熊大人的問題上十分配合。
哪怕是韓爌韓閣老壓下的熊大人奏請撥發糧餉的題本這件事也交代了。
甚至也承認他在朝堂上頂撞陛下您,是他自己目無尊卑,狂妄自大,因此甘願受罰。
但是當微臣問及袁化中,是誰指使他在朝堂上彈劾內閣首輔方從哲方大人的時候,微臣觀察到他聽到這就話的時候反應很大,這說明此事別有內情。
結果這袁化中說他是為了國家社稷,沒有任何人指使他,言語不實。
於是微臣便命人對那袁化中施以重刑,結果是哪怕袁化中他生不如死,數次昏厥,也是依舊緘口不言。
微臣想到陛下曾說過要留著袁化中一命,怕再用刑下去,會危機他的生命,便暫時歇了刑罰。”許顯純恭敬地迴道。
“許顯純,你很不錯。這些事朕知道了。不用繼續對那袁化中再次用刑了,隻要看好他,別讓他死了就行。對了,你還有什麽事兒麽?”朱由校讚許的看著許顯純,見許顯純欲言又止問道。
“迴陛下的話,微臣是想問那些構陷遼東熊大人的人,該如何處置?”許顯純小心地問道。
“構陷朝廷邊境重鎮鎮守大將,論罪當誅,更何況是構陷鎮守遼東這般重要地方的鎮守經略。
這崔景榮乃兵部尚書,暫時先放一放,不要動他。至於袁化中供述的其他人,你先迴去準備,朕命你明天一早,率領東廠之人,將他們全部拿下、抄家。
然後審訊找出背後還有沒有其他人參與其中,務必將所有涉案之人一一揪出,不得有絲毫遺漏。朕要讓那些心懷不軌之徒明白,朕的江山,容不得半點陰謀詭計。
此案過後,賊首全部斬首示眾,其餘人等,男的發配邊疆充軍,女的全部送入教坊司。”朱由校此時心情已經平複下來,淡淡的說道。
這語氣之淡漠,聽的人寒從心起。李實和許顯純兩人不自覺的打了個寒顫。
許顯純強忍著內心的寒意,叩拜道:“微臣遵旨。”說罷,他起身,邁著堅定的步伐走出內書房,身上仿佛湧動著一股肅殺之氣。
“李實,你也下去吧,讓朕一個人靜靜。”朱由校說道。
“是,皇上,奴婢遵命。”司禮監秉筆太監李實行禮道,然後慢慢退下。
......
北京城正陽門外,東河沿某處會館,此時雖然臨近傍晚,但是此地現在人群聚攏,熱鬧非凡。中國人骨子裏愛看熱鬧。於是許多路過的百姓不明所以,紛紛都被吸引過來。
站在外圍的百姓,隻聽見裏麵有人在大聲說道:“聽聞昨日新朝第一次朝會,禦史袁化中袁大人彈劾那內閣首輔方從哲監管不力致使先帝駕崩之罪時,因為心憂社稷,不小心失了禮儀,頂撞了當今皇上,便被下了詔獄。此事簡直是傷了忠臣之心,寒了士人之氣。”
“就是就是,從未聽聞禦史因言獲罪,說到底袁大人隻因心憂社稷而失了禮儀,便遭此重罰,實在令人心寒。”
“禦史之職,本就肩負著直言進諫、監察百官之重任。在直言進諫的時候難免有觸犯龍顏之處,但這絕非有意為之。或許袁大人言辭激烈了些,或許方式欠妥了些,但那一顆拳拳報國之心,蒼天可鑒。”
“朝廷若不能容下直言之人,又如何能廣納賢言、明辨是非?若禦史都不敢發聲,那誰又能為百姓請命,為國家的長遠發展出謀劃策?當今皇帝尚且年幼,為防止被奸佞之人蒙蔽,朝中當有忠臣義士挺身而出,以正朝綱,袁大人便是此等人物啊。”
“可是我聽聞朝中大臣上奏為袁大人求情的奏疏都被當今皇上留中了。”
“哎,當今年幼無知,不識忠奸,這可如何是好!”
“如果當今皇上以後還是如此行事,怕是要出大事啊。”
“我等飽讀詩書,不就是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嗎?如今皇上年幼,行事欠妥,我等豈能坐視不管?當以死諫之勇氣,喚醒皇上之明智。”
......
一名身穿普通短衣,頭戴四方平定巾的百姓,仗著自己瘦小,硬是擠進人群,擠到了最前麵,接著仔細打量著這些在此抨擊朝政之人,原來是一群士子。
然後這名瘦小百姓重新擠了出去,在外麵找到幾名和他同樣打扮的人,這些人看上去普通,但是行動間那臂膀上的筋肉顯示出他們又並不普通。
幾人商議了幾句,其中一人向遠處跑去,其餘幾人重新擠進人群,盯著這些士子們,神色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