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她們不叫招娣
喪屍爹,炮灰媽,末世冤種湊一家 作者:北海以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所以,當年花了一萬塊錢彩禮,把劉淑芬從劉家解救出來時,姚千會對劉淑芬說的是:“你和建國還不算太了解,這樣,你先住在這裏,就住在隔壁的院子。
如果以後你不想嫁給建國,也不算壞了你的名聲。
你年紀太小,還不明白自己想要什麽。
但阿姨年紀不小,不能占你這個便宜。
你可以去果園幫忙,我會給你開工資。
等你過了18歲,弄清楚自己心裏到底想要什麽的時候,再決定到底要不要嫁給建國。
阿姨可以把話給你說在前頭,你不想嫁給他,也沒有關係。
到時候,如果你有喜歡的人,就從喬家出嫁,以我女兒的身份出嫁。”
劉淑芬年紀太小,她從沒得到過這樣的尊重。
還以為是姚千會沒看上她的說辭。
她惶恐不安,又戰戰兢兢。
但她也知道自家的條件在那裏擺著,若想讓人看得起,還得自身立起來。
所以她沒說什麽,隻一心一意的在果園裏工作。
姚千會給她的工資,她也拿著,隻是不花,全都存起來。
手裏有錢,時間久了,她慢慢自信起來,也真正明白了姚千會話裏的意思。
對方是真心希望她可以考慮清楚過後,再認真選擇,慎重對待自己的人生。
這是一個品德高尚的女性長輩,對後輩的疼惜。
也是一個有女兒的母親,對旁人女兒的尊重。
明白姚千會的良苦用心後,劉淑芬對她更加感激敬重。
而之後的兩年,喬建國在草率的一見鍾情之後,又與她日久生情。
越跟她相處,對她越是喜歡。
隻是,無論心裏多麽喜歡她,他始終發乎情止乎禮。
等到她滿18歲之後的第二天,她就跟姚千會主動提起,她考慮清楚了。
她是真的喜歡喬建國。
嫁給他,不是別無選擇的路,而是她思慮良久的決定。
他們是乍見之歡,久處不厭。
他們是兩情相悅,天作之合。
她這兩年的表現姚千會當然也看在眼裏。
得勢不張狂,做事手腳麻利,人品貴重,性情端莊,這樣的好孩子,嫁到他們家,是他們家的福氣。
於是,兩個有情人終於如願以償。
可以說,劉淑芬是在喬家獲得了新生。
甚至,就連她的名字也是後來在喬建國的幫助下,自己又重新取的。
那時她不叫淑芬,人們總是叫她的小名——“三丫”,好像她都沒有個能讓人叫出口的大名。
哦,她的大名好像也確實沒什麽值得喊的。
叫什麽來著?
是招娣,是來娣,是想娣,還是盼娣?
這麽多年的幸福生活過去,她已經都忘了。
她隻記得她跟喬建國說,她想換個名字。
喬建國問,你想叫什麽,有想法嗎?
她說:我想當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像花朵一樣,美麗芬芳。
她不是喬建國親手養大的玫瑰,但卻是他親手鑄造了她的自信與靈魂。
可不幸的童年,確實需要一生去治愈。
無論後麵過的有多麽幸福,她骨子裏還是帶著自卑。
若世道還是像以前一樣,她還掌握著自己親手打下來的生活,那也沒什麽好自卑的。
可眼下世道變了,大家都有異能,隻有她沒有。
婆婆對她客氣一點,她就有些惶恐,怕婆婆把她當外人。
這是刻在骨子裏的自卑,或許一輩子都改不掉了。
姚千會也知道大兒媳的這個毛病,便是之前,她和兒子也是養了她很久才培養了一些自信。
眼下這狀態,大概也是因為既老公和小叔子弟妹都有異能後,又得知公公婆婆和小姑子都有異能,骨子裏的自卑再次被激出來。
真真是一朝迴到解放前。
見此狀況,姚千會隻能不再多說,笑著安撫道:“媽隻是覺得你太辛苦了,家裏這些情況,老大一個人是支撐不住的,多虧了有你在他身旁幫他。
雖然媽知道你是一個好孩子,但也不能太把你的付出當成理所應當,該表達的感謝還是要表達的。”
老大媳婦兒再孝順,到底小叔子和小姑子不是她的責任,她不能把人家的付出當成應該的。
聽到姚千會的解釋,劉淑芬心下鬆了一口氣,她笑著道:“媽,沒事兒,為這個家付出,我甘之如飴。”
喬建國轉頭含情脈脈地看著她,隻覺自己三生有幸,才能遇到這樣一個好女人。
當初年少時的那個夜晚,他還是釣到了魚,給自己釣了一條美人魚。
“你們兩個也別客氣來客氣去了,都是一家人,趕緊吃飯吧!”
喬百萬端著碗,一口接一口的夾著菜,雖然在路上他也沒委屈了自己這張嘴,但還是坐在家裏吃上一口熱乎飯才舒坦呀!
這個世界的參差,甚至可以縮小到一張飯桌上。
這邊幾人邊吃邊說,氛圍溫馨。
那邊幾人恨不得把臉埋到飯碗裏,悶頭狂吃。
對比鮮明。
中間坐著一個不吃也不動的羅蕁,跟分界線似的。
過了一會兒,劉淑芬注意到他不加菜,也不吃飯,有些疑惑開口:“妹夫是吃不慣這邊的菜嗎?是不是太辣了?要不我再去給你炒兩個清淡的?”
渝城人口味偏重,無辣不歡。
桌子上倒是也有三道清淡的,但她看這樣子可能不是很合他的口味。
桌子上還有楊家人,雖是親戚,楊家人也都是老實本分的膽小性子,但姚千會並不打算把自家所有的事情都攤牌給旁人知道。
她笑著解釋道:“不用管他,你妹夫眼生,能坐在這裏看著咱們吃,已經是他的極限了。越關注他,他越不自在。他們年輕人都把這個叫那什麽,叫社恐。”
“對,他就是社恐。大嫂,你不用管他,我會把他那份一起吃的。”喬晚跟著道。
劉淑芬笑著看向她這個從小看到大的小姑子,見她又恢複了出嫁之前的伶俐性子,心下終於鬆了一口氣。
如果以後你不想嫁給建國,也不算壞了你的名聲。
你年紀太小,還不明白自己想要什麽。
但阿姨年紀不小,不能占你這個便宜。
你可以去果園幫忙,我會給你開工資。
等你過了18歲,弄清楚自己心裏到底想要什麽的時候,再決定到底要不要嫁給建國。
阿姨可以把話給你說在前頭,你不想嫁給他,也沒有關係。
到時候,如果你有喜歡的人,就從喬家出嫁,以我女兒的身份出嫁。”
劉淑芬年紀太小,她從沒得到過這樣的尊重。
還以為是姚千會沒看上她的說辭。
她惶恐不安,又戰戰兢兢。
但她也知道自家的條件在那裏擺著,若想讓人看得起,還得自身立起來。
所以她沒說什麽,隻一心一意的在果園裏工作。
姚千會給她的工資,她也拿著,隻是不花,全都存起來。
手裏有錢,時間久了,她慢慢自信起來,也真正明白了姚千會話裏的意思。
對方是真心希望她可以考慮清楚過後,再認真選擇,慎重對待自己的人生。
這是一個品德高尚的女性長輩,對後輩的疼惜。
也是一個有女兒的母親,對旁人女兒的尊重。
明白姚千會的良苦用心後,劉淑芬對她更加感激敬重。
而之後的兩年,喬建國在草率的一見鍾情之後,又與她日久生情。
越跟她相處,對她越是喜歡。
隻是,無論心裏多麽喜歡她,他始終發乎情止乎禮。
等到她滿18歲之後的第二天,她就跟姚千會主動提起,她考慮清楚了。
她是真的喜歡喬建國。
嫁給他,不是別無選擇的路,而是她思慮良久的決定。
他們是乍見之歡,久處不厭。
他們是兩情相悅,天作之合。
她這兩年的表現姚千會當然也看在眼裏。
得勢不張狂,做事手腳麻利,人品貴重,性情端莊,這樣的好孩子,嫁到他們家,是他們家的福氣。
於是,兩個有情人終於如願以償。
可以說,劉淑芬是在喬家獲得了新生。
甚至,就連她的名字也是後來在喬建國的幫助下,自己又重新取的。
那時她不叫淑芬,人們總是叫她的小名——“三丫”,好像她都沒有個能讓人叫出口的大名。
哦,她的大名好像也確實沒什麽值得喊的。
叫什麽來著?
是招娣,是來娣,是想娣,還是盼娣?
這麽多年的幸福生活過去,她已經都忘了。
她隻記得她跟喬建國說,她想換個名字。
喬建國問,你想叫什麽,有想法嗎?
她說:我想當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像花朵一樣,美麗芬芳。
她不是喬建國親手養大的玫瑰,但卻是他親手鑄造了她的自信與靈魂。
可不幸的童年,確實需要一生去治愈。
無論後麵過的有多麽幸福,她骨子裏還是帶著自卑。
若世道還是像以前一樣,她還掌握著自己親手打下來的生活,那也沒什麽好自卑的。
可眼下世道變了,大家都有異能,隻有她沒有。
婆婆對她客氣一點,她就有些惶恐,怕婆婆把她當外人。
這是刻在骨子裏的自卑,或許一輩子都改不掉了。
姚千會也知道大兒媳的這個毛病,便是之前,她和兒子也是養了她很久才培養了一些自信。
眼下這狀態,大概也是因為既老公和小叔子弟妹都有異能後,又得知公公婆婆和小姑子都有異能,骨子裏的自卑再次被激出來。
真真是一朝迴到解放前。
見此狀況,姚千會隻能不再多說,笑著安撫道:“媽隻是覺得你太辛苦了,家裏這些情況,老大一個人是支撐不住的,多虧了有你在他身旁幫他。
雖然媽知道你是一個好孩子,但也不能太把你的付出當成理所應當,該表達的感謝還是要表達的。”
老大媳婦兒再孝順,到底小叔子和小姑子不是她的責任,她不能把人家的付出當成應該的。
聽到姚千會的解釋,劉淑芬心下鬆了一口氣,她笑著道:“媽,沒事兒,為這個家付出,我甘之如飴。”
喬建國轉頭含情脈脈地看著她,隻覺自己三生有幸,才能遇到這樣一個好女人。
當初年少時的那個夜晚,他還是釣到了魚,給自己釣了一條美人魚。
“你們兩個也別客氣來客氣去了,都是一家人,趕緊吃飯吧!”
喬百萬端著碗,一口接一口的夾著菜,雖然在路上他也沒委屈了自己這張嘴,但還是坐在家裏吃上一口熱乎飯才舒坦呀!
這個世界的參差,甚至可以縮小到一張飯桌上。
這邊幾人邊吃邊說,氛圍溫馨。
那邊幾人恨不得把臉埋到飯碗裏,悶頭狂吃。
對比鮮明。
中間坐著一個不吃也不動的羅蕁,跟分界線似的。
過了一會兒,劉淑芬注意到他不加菜,也不吃飯,有些疑惑開口:“妹夫是吃不慣這邊的菜嗎?是不是太辣了?要不我再去給你炒兩個清淡的?”
渝城人口味偏重,無辣不歡。
桌子上倒是也有三道清淡的,但她看這樣子可能不是很合他的口味。
桌子上還有楊家人,雖是親戚,楊家人也都是老實本分的膽小性子,但姚千會並不打算把自家所有的事情都攤牌給旁人知道。
她笑著解釋道:“不用管他,你妹夫眼生,能坐在這裏看著咱們吃,已經是他的極限了。越關注他,他越不自在。他們年輕人都把這個叫那什麽,叫社恐。”
“對,他就是社恐。大嫂,你不用管他,我會把他那份一起吃的。”喬晚跟著道。
劉淑芬笑著看向她這個從小看到大的小姑子,見她又恢複了出嫁之前的伶俐性子,心下終於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