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既然來了,那就看看吧!
空間大佬穿越七零之利劍出鞘 作者:圓的起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傍晚吃過晚飯後,李易安接到了張伯伯的電話。
電話那頭張伯伯的聲音有些興奮:“安安,你讓我辦的事兒有眉目了!”
李易安也很高興:“這麽快?張伯伯,您太厲害了!您在家等著,我去找您,正好您托我辦的事我也辦成了,我這就給您送去!”
李易安一路騎著自行車,到了張伯伯家附近,看看胡同內沒人,她從空間內再拿出一輛自行車,然後推著到了張伯伯家院兒外。
張伯伯家院兒門敞著,兩個小孩兒在院內玩耍,張伯伯的兒子張大哥也下班兒迴來了,正在給自行車打氣。
院內一個中年婦人正在洗衣服。
張大哥打好氣後,對那婦人說道:“媽,我去接秀芬了!”
那婦人忙催促道:“快去吧,路上加小心!”
張大哥應了一聲就往外走,一抬頭就看到站在門口的李易安。
李易安忙打招唿:“張大哥,你這是要出去呀,我張伯伯在家嗎?”
張大哥笑著應道:“李同誌,你來了,我爸在屋裏呢。”說著,他迴頭對著屋裏喊:“爸,小李同誌來了。”
洗衣服的婦人見到李易安推著兩輛自行車,忙起身迎過來,從李易安手裏接過一輛自行車,嘴裏說著:“是安安吧?你張伯伯等著你呢!”
她聽自家老伴兒說過,這個叫安安的姑娘,挺有門路的,老伴兒托人家姑娘弄了兩輛自行車。
正好兒媳婦兒每天上班兒來迴都不方便,還得兒子去接。
有時候兒子有事兒,不能去接,兒媳婦兒坐公交車迴來還得導車,很麻煩。
老伴兒雖說工作的地方離家不是很遠,可來迴走著也挺耽誤時間,這下好了,人家姑娘把自行車送上門兒來了。
張伯伯聽到喊聲,從屋裏出來,笑著招唿道:“安安,你來的正好,走,咱爺倆一起去看看,路上說。”
他接過老伴兒手裏的自行車就往外推,李易安忙跟上。
老伴兒在身後埋怨道:“你這老頭子哪有你這麽辦事兒的?孩子過來都沒讓孩子進屋喝口水?”
張伯伯邊走邊說:“安丫頭不是外人,我們還有事兒呢,一會兒天黑了。”
李易安忙說了句:“張大媽再見!”然後騎上自行車跟在張伯伯的身後。
路上張伯伯說道:“安安,也是巧了,我有個好朋友,他是前麵兒朝陽街道的主任。
今天他找上我,說是他們街道有一戶人家,下放迴城的,老兩口兒在農村都被搓磨的過世了,隻剩下一個兒子。
這戶人家以前是官宦子弟,正兒八經的大清時期的八旗子弟,聽說,好像還是正黃旗。
祖上兩兄弟都在朝中做官,兄弟兩家的宅院僅一道牆相隔。
後來家道中落,家裏的財產都被軍閥搶了,哥哥的後人為了維護財產被軍閥殺了。
弟弟的後人,也就是被下放後,死在農村的這位,本來是兄弟倆,當時都出國留學了,後來弟弟留學歸來,家裏隻剩下他們的父親和一個家仆守著兩處空蕩蕩的宅子。
說起來挺讓人唏噓的,留學歸來的這位,因為在國外學習了很多先進知識,後來建國後,還為國家做了不少貢獻。
可是沒想到,那家仆的後人,在主家和自家老人都過世後竟起了貪念,想要將這兩處房子占為己有,於是就檢舉了這位有海外關係,有通敵賣國的嫌疑。
造化弄人,這位到底死在了農村。
如今得以平反,可惜人已經不在了。
他的兒子不想麵對這處傷心地,所以就打算把這兩處房子一起出手,聽說有門路要去港城。
他兩處房子一起出手,又賣得比較匆忙所以價格很實惠。但在實惠終歸是兩處三進的大宅子,價格肯定很驚人。”
李易安一聽是三進的,心裏很高興,她說道:“沒事兒,咱先看看再說。”
說話間二人就到了一戶人家門外,張伯伯上前叩門,開門的是一個中年男子。
張伯伯一見這人就笑道:“老王,我把人給你帶來了,趁天還沒完全黑下來,咱現在就去看看房子吧。”
老王見到李易安,心裏有些拿不準,這麽個小丫頭能做主買得了那麽大的房子嗎?不過看看也無所謂,於是就從家裏推著自行車領著二人去看房子了。
不大一會兒,三人就到地方了,這裏離李易安家是兩個方向,李易安家在西麵,這處則在東麵,兩處相隔三四裏的距離。
李易安觀察,此處占地麵積不小,但房屋顯得更加陳舊,兩個院子加起來的寬度差不多是李易安那處二進四合院的寬度的兩倍半。
從外麵看兩處院子是連在一起的,中間有六間倒置房,倒置房的兩側是兩處大門大門的旁邊是小門,小門的一側各三間倒置房。
而在外側三間倒置房的旁邊則是高高的院牆,兩邊院牆將這兩處宅院包圍在一處,整體上感覺可合可分。
老王上前扣響西邊院子大門旁邊的小門,門很快就被打開了。
李易安神識早就探查到小門東側的房內有人。
開門的是一個看起比較滄桑的三十來歲的青年。
青年見到老王招唿道:“王叔,您過來了。”
老王說道:“小金,這個小同誌是來看房的。”
青年看向李易安,眼中有些失望,他不認為這個小姑娘可以買得起他的宅子。
也罷,既然來了,那就看看吧!
將大門讓出來,用手往裏比了一下,說道:“請進吧!”
李易安跟在他身後進入院中。
一進大門兩院相連的地方院牆上開了一個月亮門,中間牆壁的內外各有一條小路,應該是供下人走的。
沒有垂花門,也不知道是原本就沒有,還是後來拆除了。
東西各三間廂房,廂房的南麵各有兩間房間。
小金說,原來東西兩邊都是廚房,東邊的廚房是給主家用的,西邊的廚房是給下人用的,後來這些地方都被租出去了,就不再是專屬廚房了。
正房三間,兩邊各兩間耳房,耳房旁邊是通往後院兒三進的小路。
東耳房的偏後側有個大月亮門兒連接東西兩院兒。
電話那頭張伯伯的聲音有些興奮:“安安,你讓我辦的事兒有眉目了!”
李易安也很高興:“這麽快?張伯伯,您太厲害了!您在家等著,我去找您,正好您托我辦的事我也辦成了,我這就給您送去!”
李易安一路騎著自行車,到了張伯伯家附近,看看胡同內沒人,她從空間內再拿出一輛自行車,然後推著到了張伯伯家院兒外。
張伯伯家院兒門敞著,兩個小孩兒在院內玩耍,張伯伯的兒子張大哥也下班兒迴來了,正在給自行車打氣。
院內一個中年婦人正在洗衣服。
張大哥打好氣後,對那婦人說道:“媽,我去接秀芬了!”
那婦人忙催促道:“快去吧,路上加小心!”
張大哥應了一聲就往外走,一抬頭就看到站在門口的李易安。
李易安忙打招唿:“張大哥,你這是要出去呀,我張伯伯在家嗎?”
張大哥笑著應道:“李同誌,你來了,我爸在屋裏呢。”說著,他迴頭對著屋裏喊:“爸,小李同誌來了。”
洗衣服的婦人見到李易安推著兩輛自行車,忙起身迎過來,從李易安手裏接過一輛自行車,嘴裏說著:“是安安吧?你張伯伯等著你呢!”
她聽自家老伴兒說過,這個叫安安的姑娘,挺有門路的,老伴兒托人家姑娘弄了兩輛自行車。
正好兒媳婦兒每天上班兒來迴都不方便,還得兒子去接。
有時候兒子有事兒,不能去接,兒媳婦兒坐公交車迴來還得導車,很麻煩。
老伴兒雖說工作的地方離家不是很遠,可來迴走著也挺耽誤時間,這下好了,人家姑娘把自行車送上門兒來了。
張伯伯聽到喊聲,從屋裏出來,笑著招唿道:“安安,你來的正好,走,咱爺倆一起去看看,路上說。”
他接過老伴兒手裏的自行車就往外推,李易安忙跟上。
老伴兒在身後埋怨道:“你這老頭子哪有你這麽辦事兒的?孩子過來都沒讓孩子進屋喝口水?”
張伯伯邊走邊說:“安丫頭不是外人,我們還有事兒呢,一會兒天黑了。”
李易安忙說了句:“張大媽再見!”然後騎上自行車跟在張伯伯的身後。
路上張伯伯說道:“安安,也是巧了,我有個好朋友,他是前麵兒朝陽街道的主任。
今天他找上我,說是他們街道有一戶人家,下放迴城的,老兩口兒在農村都被搓磨的過世了,隻剩下一個兒子。
這戶人家以前是官宦子弟,正兒八經的大清時期的八旗子弟,聽說,好像還是正黃旗。
祖上兩兄弟都在朝中做官,兄弟兩家的宅院僅一道牆相隔。
後來家道中落,家裏的財產都被軍閥搶了,哥哥的後人為了維護財產被軍閥殺了。
弟弟的後人,也就是被下放後,死在農村的這位,本來是兄弟倆,當時都出國留學了,後來弟弟留學歸來,家裏隻剩下他們的父親和一個家仆守著兩處空蕩蕩的宅子。
說起來挺讓人唏噓的,留學歸來的這位,因為在國外學習了很多先進知識,後來建國後,還為國家做了不少貢獻。
可是沒想到,那家仆的後人,在主家和自家老人都過世後竟起了貪念,想要將這兩處房子占為己有,於是就檢舉了這位有海外關係,有通敵賣國的嫌疑。
造化弄人,這位到底死在了農村。
如今得以平反,可惜人已經不在了。
他的兒子不想麵對這處傷心地,所以就打算把這兩處房子一起出手,聽說有門路要去港城。
他兩處房子一起出手,又賣得比較匆忙所以價格很實惠。但在實惠終歸是兩處三進的大宅子,價格肯定很驚人。”
李易安一聽是三進的,心裏很高興,她說道:“沒事兒,咱先看看再說。”
說話間二人就到了一戶人家門外,張伯伯上前叩門,開門的是一個中年男子。
張伯伯一見這人就笑道:“老王,我把人給你帶來了,趁天還沒完全黑下來,咱現在就去看看房子吧。”
老王見到李易安,心裏有些拿不準,這麽個小丫頭能做主買得了那麽大的房子嗎?不過看看也無所謂,於是就從家裏推著自行車領著二人去看房子了。
不大一會兒,三人就到地方了,這裏離李易安家是兩個方向,李易安家在西麵,這處則在東麵,兩處相隔三四裏的距離。
李易安觀察,此處占地麵積不小,但房屋顯得更加陳舊,兩個院子加起來的寬度差不多是李易安那處二進四合院的寬度的兩倍半。
從外麵看兩處院子是連在一起的,中間有六間倒置房,倒置房的兩側是兩處大門大門的旁邊是小門,小門的一側各三間倒置房。
而在外側三間倒置房的旁邊則是高高的院牆,兩邊院牆將這兩處宅院包圍在一處,整體上感覺可合可分。
老王上前扣響西邊院子大門旁邊的小門,門很快就被打開了。
李易安神識早就探查到小門東側的房內有人。
開門的是一個看起比較滄桑的三十來歲的青年。
青年見到老王招唿道:“王叔,您過來了。”
老王說道:“小金,這個小同誌是來看房的。”
青年看向李易安,眼中有些失望,他不認為這個小姑娘可以買得起他的宅子。
也罷,既然來了,那就看看吧!
將大門讓出來,用手往裏比了一下,說道:“請進吧!”
李易安跟在他身後進入院中。
一進大門兩院相連的地方院牆上開了一個月亮門,中間牆壁的內外各有一條小路,應該是供下人走的。
沒有垂花門,也不知道是原本就沒有,還是後來拆除了。
東西各三間廂房,廂房的南麵各有兩間房間。
小金說,原來東西兩邊都是廚房,東邊的廚房是給主家用的,西邊的廚房是給下人用的,後來這些地方都被租出去了,就不再是專屬廚房了。
正房三間,兩邊各兩間耳房,耳房旁邊是通往後院兒三進的小路。
東耳房的偏後側有個大月亮門兒連接東西兩院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