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出乎意料
仕林瞳孔微縮,聞聽此言,他忽然茅塞頓開,似乎先前一切的不合理,眼下都找到了答案。玲兒和周文遠的話,並不是在指三司六道的盤剝,也不是指建築河堤時的貪沒,而是金兵南侵。滁水的決堤,正是他們的意料之中,或者說是有意為之,為的就是要千裏沃野,變成浩渺澤國,金人鐵蹄畏水如虎,眼下處處澤國,失了戰馬行軍,大宋步軍才可與之一戰。
而周文遠等人籌措的繽鐵等物資,也正是為此,這些嶽家軍舊部,早已通過北商貿易,洞悉了金軍意圖,他們這些年來之所以寧願以高價換取繽鐵等戰略物資,就是知道金軍南侵,已成定局,唯有整軍備戰,方為出路。故而他們寧舍民生而換軍備,以幾近瘋狂的行徑,寧願冒著殺頭的風險,來換取一戰之力。
但讓仕林想不明白的是,曆陽屯軍不過三千,若以此對抗金軍,無疑以卵擊石,即便是這三千人馬是百戰精兵,也無濟於事。
一陣涼風吹過,撩過仕林的發梢,忽然讓他毛骨悚然,賑災時無數畫麵再腦海中閃迴,那些一車車的糧草進了粥棚,可在庫倉內,卻從未見過堆積如山的場麵,而另一件事讓仕林更是冷汗直流,他迴想起那些所謂的災民,其間有些人,似乎並不像災民,一個個身姿矯健,膀大腰圓,身上皆是陳傷,並不像是水患時新添的,本以為是老實巴交勞作的農戶,可仔細迴憶,喝粥時他們卻各個透著堅毅的眼神。仕林倒吸一口涼氣,細細想來,糧車入庫無積糧,災民陳傷非新創,種種跡象顯示,仕林心中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想,“縣丞一黨”那不可告人的秘密——私養重兵!
仕林深吸一口氣,盡力讓自己鎮定下來,但仍舊顫抖著雙手,指甲深深掐入衙役破舊衙服,在對方肩頭留下月牙狀血痕:“可是金軍?”
“是……大人趕快逃命吧……”衙役哭喪著臉,滿麵驚恐道。
仕林不禁長歎一聲,眼神中閃過一絲無奈,卻沒有絲毫責怪身旁衙役怯戰的意思。他淡然地扯出一抹笑容,輕聲說道:“你先迴去吧,我知道了。”言罷,他輕輕甩了甩衣袖,轉過身,步伐略顯沉重地緩緩離去。
“大人!”那衙役望著仕林漸行漸遠的背影,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情緒,忍不住高聲唿喊了一句。
仕林走迴粥場駐足而立,他迴眸遙望北方,遠處隱約傳來金鐵相擊之聲,卻淹沒在災民喝粥的吞咽聲裏。
仕林下意識地抬起手,緩緩取下腰間玲兒歸還於他的那枚銅製腰牌。入手一片冰涼,觸手之處,是歲月摩挲的痕跡,更是往昔迴憶的承載。他的五指慢慢收攏,將那腰牌緊緊攥在掌心,仿佛握住的是與玲兒共度的點點滴滴。局勢愈發危急,仕林對玲兒的思念之情,就愈發濃重。
仕林緩緩將腰牌貼近心口,那裏,心髒正劇烈跳動,一下又一下,似在應和著內心深處對玲兒的眷戀與思念。他的雙唇微微顫動,口中喃喃低語:“玲兒,我終是明白了你的意思,仕林寧做戰死鬼,不做亡國奴。”
說罷,仕林收起腰牌,疾步來到李秉文身旁,貼耳輕語道:“跟我來。”
李秉文舀粥的動作突然凝滯,米湯順著木勺滴落,在塵土中燙出細小坑洞。他極力克製著內心的焦躁,他緩緩解下圍裙,將粥勺遞給身邊差役:“一人兩勺,莫多勿少。”說罷,便跟著仕林的腳步,走出了粥棚。
陰雲低垂,細密的雨絲如愁緒般纏人,泥濘的道路上,兩道身影一前一後艱難挪動。仕林闊步在前,劍眉微蹙,自出發便緘口不語,周身散發著冷峻氣息。李秉文跟在其後,麵色憔悴,徹夜未眠使他體力幾近透支 ,每一步都顯得沉重滯緩。
行至滁水河畔,四下寂寥,唯有潺潺流水聲。李秉文見狀,疾步上前,抬手攔住仕林,雙手交疊作揖,態度恭謹,說道:“大人,此地荒無人煙,若有吩咐,還請明示。”
仕林聽聞此言,腳步陡然頓住,身形凝立如鬆。他緩緩轉過頭,眼眸微眯,斜睨了李秉文一眼,那目光仿若實質,裹挾著絲絲寒意。
他雙手從容地負於身後,挺直的脊背猶如蒼鬆,神色冷峻,周身散發著令人膽寒的威嚴道:“西北狼煙起,你們早就知曉金軍的動向,我且問你,滁水決堤一事,可是你們有意為之?”其聲低沉,卻似洪鍾般在四周迴蕩,擲地有聲。
“大人!”“大人!”李秉文聽到這話,臉上瞬間湧起一抹激憤之色,眼眶微微泛紅,情緒顯得格外激動 ,“莫要聽信讒言,此為天災,絕非人禍……”他一邊說著,一邊急促地擺手,似要驅散這無端的指責。
仕林冷冷地哼了一聲,透著徹骨的寒意。他邁著沉穩的步伐,一步一步,不緊不慢地走到李秉文身側道:“若是天災,為何這般湊巧?金軍方至,滁水便決堤,致使澤國千裏。這難道不是你們為了阻擋金人鐵蹄,刻意為之嗎!”
“大人,我等所作所為,無一不是為了大宋江山社稷。”李秉文臉上堆起恭敬的神情,微微欠身,雙手抱拳作揖,然而低垂的眼眸裏,那一絲閃爍的警惕與不信任卻難以掩飾。
仕林微微側過身子,脊背挺得筆直,冷峻的麵容仿若覆上一層寒霜,不帶一絲溫度。“‘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李主簿,當年嶽家軍的訓言,你可還記得?”
李秉文猛得一驚,雖早已知道仕林已然洞悉了他們的身份,但這熟悉又陌生的訓言,似乎又重重的戳中了他的內心:“吾輩斷不敢忘……”他的聲音不自覺地顫抖,帶著幾分心虛與惶恐。
“刻意毀壞河堤,引滁水入曆陽,澤國千裏,假借粥棚,偷運糧草,賑濟災民,實則私藏重兵!真正的災民!都被趙廣陵趕到城外,自生自滅了吧!”仕林胸膛劇烈起伏,怒火在眼中熊熊燃燒,每一個字都仿若裹挾著騰騰殺意,“究竟是嶽家遺訓教你們這麽做的!還是你們喪盡天良,包藏禍心!置百姓生死於不顧!”
李秉文聽著這一連串的質問,臉色瞬間變得慘白如紙,腳步踉蹌,連連後退,後背重重地撞上身後那棵殘柳,才勉強穩住搖搖欲墜的身形:“大人,無憑無據,大人豈可加罪於我!”
“事到如今,爾等還妄圖狡辯?”仕林雙目圓睜,眼中怒火幾欲噴薄而出,一步跨上前,雙手如鐵鉗一般狠狠揪住李秉文的衣領,將他整個人扯得前傾,“到底要何時你們才肯坦白!難道非要等到敵軍兵臨城下,百姓生靈塗炭之際,你們才肯鬆口嗎?說!你們到底還有多少事瞞著我!”他的聲音因憤怒而變得沙啞,聲聲質問李秉文。
李秉文麵色漲紅,臉上滿是痛苦之色,雙手拚命掰扯著仕林的手,猛地發力,掙脫了桎梏,踉蹌著後退幾步。
“你簡直是胡攪蠻纏!咳咳咳……”他劇烈地咳嗽著,一邊揉著被揪得生疼的脖頸,一邊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著氣息。
“你一屆文弱書生,憑什麽耀武揚威!若換做平常,我等尚讓你三分,但如今,金軍壓境,就容不得你指手畫腳!我大宋積弱,就是因為你們這些隻會空談道義的窮酸腐儒!”
他的眼神中燃燒著怒火,毫不畏懼地直視仕林的眼睛:“我不妨告訴你,許仕林,我們等著一天已經等了二十年了!嶽元帥遺訓,我等從未忘記,不是我們變了,是這世道變了!二十年!二十年!我等忍辱負重二十年,就是為了今天!我告訴你,嶽家舊部,都是血性男兒!這大宋,既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隻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許仕林!收起你的威風,別在這裏礙事!識相的,就別攔著我們!”話音剛落,李秉文梗著脖子,一臉倔強,轉身大步離去,那決絕的背影透著不容置疑的堅定 。
“且慢!”
仕林大喝一聲,腳下生風,一個箭步如獵豹般迅猛上前,長臂一伸,精準無誤地一把抓住李秉文的胳膊,順勢利落地挽起了他的袖口。刹那間,李秉文手臂上那道陳舊的箭傷暴露無遺,“這傷,是當年朱仙鎮大捷,女真狼牙箭所留下的吧。”
李秉文麵色驟變,臉上閃過一絲慌亂,隨即用力抽迴衣袖,整個人向前跨出一大步,昂起頭,脖頸上青筋暴起,雙目圓睜,惡狠狠地死死盯著仕林,“大人明知故問,論國仇家恨,你遠不及我!”
“哈哈哈~”仕林仰頭忽而朗聲大笑,笑聲爽朗,在空曠的四周迴蕩,卻莫名讓李秉文心中狠狠一顫,一股不安的情緒悄然湧上心頭。“好個國仇家恨,好個瞞天過海,你可知道昔日嶽元帥為何會命隕風波亭?”仕林收住笑容,目光如炬,直直地逼視著李秉文。
“還不是因為你們這些窮酸腐儒!文人誤國!”李秉文情緒徹底失控,雙手緊握成拳,指節泛白,指甲深深嵌入掌心,留下一道道月牙形的痕跡,卻渾然不覺疼痛,滿心滿眼都是對仕林的憤怒與怨恨 。
“錯!”
仕林猛地一揮手,語氣斬釘截鐵,臉上的神情嚴肅而莊重,義正言辭道,“是不和!正如同你們不信任我一樣,試想,沒有朝廷的支持,沒有物資和糧餉,誰替你們賣命!僅憑一腔熱血,這些年,你們在曆陽犯下的滔天罪行,百姓都看在眼裏,試問誰會去擁護一支盤剝、欺壓他們的軍隊!”
李秉文聞言,臉上頓時閃過一絲驚愕,原本緊握的雙拳,不由自主地慢慢鬆懈下來,眼中的憤怒與執拗也悄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絲迷茫與動搖。
仕林見此,乘勝追擊,向前跨出一步,目光緊緊鎖住李秉文,接著說道:“沒有百姓的支持,逞匹夫之勇,何以退敵!你手下的兵馬敵得過金軍鐵浮屠嗎?是你們麾下數千士卒就能擋住金軍滾滾鐵蹄嗎?自古以來,兵與民不和,將與相不和,最終隻會有一個結果,那就是失敗!失了人心向背!即便占盡地利,澤國千裏,也絕無勝算!”
李秉文低垂眼眸,仕林的每一句話,都像一根根尖銳的針,直直紮在他的心上。這也正是他心底一直以來最深的擔憂,可如今事情已經發展到這一步,他們已然沒有迴頭路可走了。
李秉文長歎一聲,胸腔裏溢出無盡的疲憊與無奈,沉聲道:“不勞大人費心了,我等自有安排……”說罷,他轉過身,腳步沉重,默默朝著遠方走去,那背影滿是落寞與孤寂。
看著李秉文漸行漸遠的落寞背影,仕林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他知道自己這一步賭對了。
望著李秉文的方向,仕林突然大聲疾唿道:“李主簿!若信得過仕林!仕林願助你們一臂之力!共擊金賊!”說罷,仕林對著李秉文的背影,恭恭敬敬地行了一個深深的作揖禮。此刻的仕林不再以“本官”自稱,刻意自降身份向李秉文行禮,就是滿心希望能博取對方的信任。
李秉文停下了腳步,他心中五味雜陳,他承認仕林的智謀遠在自己之上,也正如他所言,唯有萬眾一心,眾誌成城,才有擊敗金軍的可能,否則即便是二十年的準備,破城也隻是時間問題。
但李秉文依舊執拗,此事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僅是他,整個“縣丞一黨”的人,都不會輕易信任一個年紀輕輕,被朝廷委派來的狀元知縣。
李秉文緩緩轉過身,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著內心複雜的情緒,沉聲道:“許仕林,多謝你的好意,但此事我沒有做主的權力。”說罷,他不再停留,徑直離去,隻留下仕林獨自佇立在那棵殘柳之下,望著他離去的方向,久久未動。
仕林瞳孔微縮,聞聽此言,他忽然茅塞頓開,似乎先前一切的不合理,眼下都找到了答案。玲兒和周文遠的話,並不是在指三司六道的盤剝,也不是指建築河堤時的貪沒,而是金兵南侵。滁水的決堤,正是他們的意料之中,或者說是有意為之,為的就是要千裏沃野,變成浩渺澤國,金人鐵蹄畏水如虎,眼下處處澤國,失了戰馬行軍,大宋步軍才可與之一戰。
而周文遠等人籌措的繽鐵等物資,也正是為此,這些嶽家軍舊部,早已通過北商貿易,洞悉了金軍意圖,他們這些年來之所以寧願以高價換取繽鐵等戰略物資,就是知道金軍南侵,已成定局,唯有整軍備戰,方為出路。故而他們寧舍民生而換軍備,以幾近瘋狂的行徑,寧願冒著殺頭的風險,來換取一戰之力。
但讓仕林想不明白的是,曆陽屯軍不過三千,若以此對抗金軍,無疑以卵擊石,即便是這三千人馬是百戰精兵,也無濟於事。
一陣涼風吹過,撩過仕林的發梢,忽然讓他毛骨悚然,賑災時無數畫麵再腦海中閃迴,那些一車車的糧草進了粥棚,可在庫倉內,卻從未見過堆積如山的場麵,而另一件事讓仕林更是冷汗直流,他迴想起那些所謂的災民,其間有些人,似乎並不像災民,一個個身姿矯健,膀大腰圓,身上皆是陳傷,並不像是水患時新添的,本以為是老實巴交勞作的農戶,可仔細迴憶,喝粥時他們卻各個透著堅毅的眼神。仕林倒吸一口涼氣,細細想來,糧車入庫無積糧,災民陳傷非新創,種種跡象顯示,仕林心中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想,“縣丞一黨”那不可告人的秘密——私養重兵!
仕林深吸一口氣,盡力讓自己鎮定下來,但仍舊顫抖著雙手,指甲深深掐入衙役破舊衙服,在對方肩頭留下月牙狀血痕:“可是金軍?”
“是……大人趕快逃命吧……”衙役哭喪著臉,滿麵驚恐道。
仕林不禁長歎一聲,眼神中閃過一絲無奈,卻沒有絲毫責怪身旁衙役怯戰的意思。他淡然地扯出一抹笑容,輕聲說道:“你先迴去吧,我知道了。”言罷,他輕輕甩了甩衣袖,轉過身,步伐略顯沉重地緩緩離去。
“大人!”那衙役望著仕林漸行漸遠的背影,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情緒,忍不住高聲唿喊了一句。
仕林走迴粥場駐足而立,他迴眸遙望北方,遠處隱約傳來金鐵相擊之聲,卻淹沒在災民喝粥的吞咽聲裏。
仕林下意識地抬起手,緩緩取下腰間玲兒歸還於他的那枚銅製腰牌。入手一片冰涼,觸手之處,是歲月摩挲的痕跡,更是往昔迴憶的承載。他的五指慢慢收攏,將那腰牌緊緊攥在掌心,仿佛握住的是與玲兒共度的點點滴滴。局勢愈發危急,仕林對玲兒的思念之情,就愈發濃重。
仕林緩緩將腰牌貼近心口,那裏,心髒正劇烈跳動,一下又一下,似在應和著內心深處對玲兒的眷戀與思念。他的雙唇微微顫動,口中喃喃低語:“玲兒,我終是明白了你的意思,仕林寧做戰死鬼,不做亡國奴。”
說罷,仕林收起腰牌,疾步來到李秉文身旁,貼耳輕語道:“跟我來。”
李秉文舀粥的動作突然凝滯,米湯順著木勺滴落,在塵土中燙出細小坑洞。他極力克製著內心的焦躁,他緩緩解下圍裙,將粥勺遞給身邊差役:“一人兩勺,莫多勿少。”說罷,便跟著仕林的腳步,走出了粥棚。
陰雲低垂,細密的雨絲如愁緒般纏人,泥濘的道路上,兩道身影一前一後艱難挪動。仕林闊步在前,劍眉微蹙,自出發便緘口不語,周身散發著冷峻氣息。李秉文跟在其後,麵色憔悴,徹夜未眠使他體力幾近透支 ,每一步都顯得沉重滯緩。
行至滁水河畔,四下寂寥,唯有潺潺流水聲。李秉文見狀,疾步上前,抬手攔住仕林,雙手交疊作揖,態度恭謹,說道:“大人,此地荒無人煙,若有吩咐,還請明示。”
仕林聽聞此言,腳步陡然頓住,身形凝立如鬆。他緩緩轉過頭,眼眸微眯,斜睨了李秉文一眼,那目光仿若實質,裹挾著絲絲寒意。
他雙手從容地負於身後,挺直的脊背猶如蒼鬆,神色冷峻,周身散發著令人膽寒的威嚴道:“西北狼煙起,你們早就知曉金軍的動向,我且問你,滁水決堤一事,可是你們有意為之?”其聲低沉,卻似洪鍾般在四周迴蕩,擲地有聲。
“大人!”“大人!”李秉文聽到這話,臉上瞬間湧起一抹激憤之色,眼眶微微泛紅,情緒顯得格外激動 ,“莫要聽信讒言,此為天災,絕非人禍……”他一邊說著,一邊急促地擺手,似要驅散這無端的指責。
仕林冷冷地哼了一聲,透著徹骨的寒意。他邁著沉穩的步伐,一步一步,不緊不慢地走到李秉文身側道:“若是天災,為何這般湊巧?金軍方至,滁水便決堤,致使澤國千裏。這難道不是你們為了阻擋金人鐵蹄,刻意為之嗎!”
“大人,我等所作所為,無一不是為了大宋江山社稷。”李秉文臉上堆起恭敬的神情,微微欠身,雙手抱拳作揖,然而低垂的眼眸裏,那一絲閃爍的警惕與不信任卻難以掩飾。
仕林微微側過身子,脊背挺得筆直,冷峻的麵容仿若覆上一層寒霜,不帶一絲溫度。“‘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李主簿,當年嶽家軍的訓言,你可還記得?”
李秉文猛得一驚,雖早已知道仕林已然洞悉了他們的身份,但這熟悉又陌生的訓言,似乎又重重的戳中了他的內心:“吾輩斷不敢忘……”他的聲音不自覺地顫抖,帶著幾分心虛與惶恐。
“刻意毀壞河堤,引滁水入曆陽,澤國千裏,假借粥棚,偷運糧草,賑濟災民,實則私藏重兵!真正的災民!都被趙廣陵趕到城外,自生自滅了吧!”仕林胸膛劇烈起伏,怒火在眼中熊熊燃燒,每一個字都仿若裹挾著騰騰殺意,“究竟是嶽家遺訓教你們這麽做的!還是你們喪盡天良,包藏禍心!置百姓生死於不顧!”
李秉文聽著這一連串的質問,臉色瞬間變得慘白如紙,腳步踉蹌,連連後退,後背重重地撞上身後那棵殘柳,才勉強穩住搖搖欲墜的身形:“大人,無憑無據,大人豈可加罪於我!”
“事到如今,爾等還妄圖狡辯?”仕林雙目圓睜,眼中怒火幾欲噴薄而出,一步跨上前,雙手如鐵鉗一般狠狠揪住李秉文的衣領,將他整個人扯得前傾,“到底要何時你們才肯坦白!難道非要等到敵軍兵臨城下,百姓生靈塗炭之際,你們才肯鬆口嗎?說!你們到底還有多少事瞞著我!”他的聲音因憤怒而變得沙啞,聲聲質問李秉文。
李秉文麵色漲紅,臉上滿是痛苦之色,雙手拚命掰扯著仕林的手,猛地發力,掙脫了桎梏,踉蹌著後退幾步。
“你簡直是胡攪蠻纏!咳咳咳……”他劇烈地咳嗽著,一邊揉著被揪得生疼的脖頸,一邊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著氣息。
“你一屆文弱書生,憑什麽耀武揚威!若換做平常,我等尚讓你三分,但如今,金軍壓境,就容不得你指手畫腳!我大宋積弱,就是因為你們這些隻會空談道義的窮酸腐儒!”
他的眼神中燃燒著怒火,毫不畏懼地直視仕林的眼睛:“我不妨告訴你,許仕林,我們等著一天已經等了二十年了!嶽元帥遺訓,我等從未忘記,不是我們變了,是這世道變了!二十年!二十年!我等忍辱負重二十年,就是為了今天!我告訴你,嶽家舊部,都是血性男兒!這大宋,既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隻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許仕林!收起你的威風,別在這裏礙事!識相的,就別攔著我們!”話音剛落,李秉文梗著脖子,一臉倔強,轉身大步離去,那決絕的背影透著不容置疑的堅定 。
“且慢!”
仕林大喝一聲,腳下生風,一個箭步如獵豹般迅猛上前,長臂一伸,精準無誤地一把抓住李秉文的胳膊,順勢利落地挽起了他的袖口。刹那間,李秉文手臂上那道陳舊的箭傷暴露無遺,“這傷,是當年朱仙鎮大捷,女真狼牙箭所留下的吧。”
李秉文麵色驟變,臉上閃過一絲慌亂,隨即用力抽迴衣袖,整個人向前跨出一大步,昂起頭,脖頸上青筋暴起,雙目圓睜,惡狠狠地死死盯著仕林,“大人明知故問,論國仇家恨,你遠不及我!”
“哈哈哈~”仕林仰頭忽而朗聲大笑,笑聲爽朗,在空曠的四周迴蕩,卻莫名讓李秉文心中狠狠一顫,一股不安的情緒悄然湧上心頭。“好個國仇家恨,好個瞞天過海,你可知道昔日嶽元帥為何會命隕風波亭?”仕林收住笑容,目光如炬,直直地逼視著李秉文。
“還不是因為你們這些窮酸腐儒!文人誤國!”李秉文情緒徹底失控,雙手緊握成拳,指節泛白,指甲深深嵌入掌心,留下一道道月牙形的痕跡,卻渾然不覺疼痛,滿心滿眼都是對仕林的憤怒與怨恨 。
“錯!”
仕林猛地一揮手,語氣斬釘截鐵,臉上的神情嚴肅而莊重,義正言辭道,“是不和!正如同你們不信任我一樣,試想,沒有朝廷的支持,沒有物資和糧餉,誰替你們賣命!僅憑一腔熱血,這些年,你們在曆陽犯下的滔天罪行,百姓都看在眼裏,試問誰會去擁護一支盤剝、欺壓他們的軍隊!”
李秉文聞言,臉上頓時閃過一絲驚愕,原本緊握的雙拳,不由自主地慢慢鬆懈下來,眼中的憤怒與執拗也悄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絲迷茫與動搖。
仕林見此,乘勝追擊,向前跨出一步,目光緊緊鎖住李秉文,接著說道:“沒有百姓的支持,逞匹夫之勇,何以退敵!你手下的兵馬敵得過金軍鐵浮屠嗎?是你們麾下數千士卒就能擋住金軍滾滾鐵蹄嗎?自古以來,兵與民不和,將與相不和,最終隻會有一個結果,那就是失敗!失了人心向背!即便占盡地利,澤國千裏,也絕無勝算!”
李秉文低垂眼眸,仕林的每一句話,都像一根根尖銳的針,直直紮在他的心上。這也正是他心底一直以來最深的擔憂,可如今事情已經發展到這一步,他們已然沒有迴頭路可走了。
李秉文長歎一聲,胸腔裏溢出無盡的疲憊與無奈,沉聲道:“不勞大人費心了,我等自有安排……”說罷,他轉過身,腳步沉重,默默朝著遠方走去,那背影滿是落寞與孤寂。
看著李秉文漸行漸遠的落寞背影,仕林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他知道自己這一步賭對了。
望著李秉文的方向,仕林突然大聲疾唿道:“李主簿!若信得過仕林!仕林願助你們一臂之力!共擊金賊!”說罷,仕林對著李秉文的背影,恭恭敬敬地行了一個深深的作揖禮。此刻的仕林不再以“本官”自稱,刻意自降身份向李秉文行禮,就是滿心希望能博取對方的信任。
李秉文停下了腳步,他心中五味雜陳,他承認仕林的智謀遠在自己之上,也正如他所言,唯有萬眾一心,眾誌成城,才有擊敗金軍的可能,否則即便是二十年的準備,破城也隻是時間問題。
但李秉文依舊執拗,此事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僅是他,整個“縣丞一黨”的人,都不會輕易信任一個年紀輕輕,被朝廷委派來的狀元知縣。
李秉文緩緩轉過身,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著內心複雜的情緒,沉聲道:“許仕林,多謝你的好意,但此事我沒有做主的權力。”說罷,他不再停留,徑直離去,隻留下仕林獨自佇立在那棵殘柳之下,望著他離去的方向,久久未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