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恢複生產的過程
靖康年,這個太子超勇的 作者:郭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說起來鐵錢好像很不值錢的樣子,然而那也得看放在哪兒說。
大宋民間商業發達,實際上很多時候,是錢不夠用——甚至可以說,錢荒,一直是困擾大宋朝廷的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銅錢做得越多,朝廷越虧本,印交子吧,大家也不傻,沒幾個人會用,倒是鐵錢,因為鑄造精美,本身也還有點價值,反而大部分百姓願意用,甚至遼國、女真、高句麗、渤海這些國家,也都流通大宋的鐵錢,畢竟就算是鐵錢,他們自己也做不出來!
在一個嚴重缺錢的世界裏,就算是鐵錢,也不會有什麽超發的問題。
你拿錢能買到東西就行了,這本身就是最基本的經濟規律。
鐵錢作為等價物,也不是不行!
戰亂後的恢複生產,總是最快的。
因為人在經過戰亂之後,就會更好的珍惜現在的生活。
所以不管是逃走的百姓,還是加入義軍的青壯,在獲得自己土地之後,那恢複生產的幹勁,都比一般人要強得多。
一個個新的村子,也重新建設了起來。
建設得最快的,當然是皇莊,那些河北義軍分散得到自己的土地之後,開始根據籍貫、宗族等分開駐紮,一個村子的人,基本上相互都認識,在組織生產方麵,也會顯得更容易一些。
而那些義軍的首領,則搖身一變,變成了皇莊的莊頭,這不是什麽朝廷命官,卻也算是太子趙諶府下的吏員了,不過他們也沒有什麽作奸犯科的事情,畢竟大家都是鄉裏鄉親的,推你當莊頭,是覺得你有本事,能帶著大家一起撈好處,可不是讓你來欺負大家的。
因為之前是逃避金人,所以集合在一起,被推舉成首領的,基本上都是當地講義氣,有名聲的那些人,就諸如水滸傳裏晁蓋這樣的人物,而這些人物在當了莊頭之後,也知道自己的權力是來自哪裏,如果做得不好,趙諶一句話就可以免了他們的職務。
所以這些人當了莊頭後,反而往往比一般的官員更公正,更鏈接。
於是乎,沒用兩個月,這些皇莊的莊民們,一個個都覺得日子比以前好過了許多。
對太子的感激,也是更加的重。
擺明了的,這些莊頭,都是什麽人?
雖然都是他們推舉出來的,也是太子毫不避嫌,直接就讓他們當莊頭,並且還給他們治理地方的權力!
沒有這個權力,就憑這些莊頭,在皇莊裏管理也就算了,和外麵打交道,哪來的底氣?
畢竟整個河北西路,並不是隻有皇莊的!
雖然皇莊占據了差不多河北西路一半的土地,然而其他地方,還是朝廷的官員在治理。
官員治理地方,權力最大的不就是收稅?
可是因為是直屬太子府的皇莊,所以各種稅賦,都不用交了,到時候隻用交皇莊一成租子,加上一成的田賦就行。
宋朝的農業生產已經很發達了,南方最好的水田,水稻產量可達到一畝五石,宋石大約等於一百五十市斤,也就是畝產七百五十斤!
當然,那是最好的水平,一般來說,糧食生產最發達的兩浙路,平均畝產在兩三石的樣子,也就是三四百斤,北方水稻產量略少,兩石上下,小麥產量更少一些,大約隻有一石出頭。
然而平均每戶五十畝的田地,基本上都是水田旱田雜半,河北水利在宋代相當發達,四處基本上都有河流可以灌溉,所以水田的數量也不少,按照平均數量來算,二十五畝水田收成能到五十石,二十五畝旱田收成則能達到二十五石。
也就是說,一戶三口,一年的糧食收入就是七十五石,扣掉要交的皇租和田賦,還能留下六十石,也就是九千斤稻穀和麥粒。
脫粒後,起碼還有七八千斤的糧食,一般一個壯勞力一天想吃飽,得兩斤糧食,怎麽算,一家三口一年能吃飽的糧食,也就是兩千斤的樣子。
這樣一算,每年的餘糧,可就不得了啊!
雖然皇莊規定了,餘糧隻能賣給莊子,然後莊子交到各地的太子府,然而換來的錢,也可以購買生活必需品,還能攢下不少錢。
和之前忙碌一年,也就夠吃飽比起來,那是幸福得多了。
在大宋當農民,其實相對來說還是很幸福的,北宋雖然各種雜稅收得很高,可是基本上農民生活還過得去,就好比嶽飛,他出身也就是個普通的農民,可是他卻有能力讀書和習武,這說明他家的條件,是供得起他脫產消耗的。
隻不過和現在的生活比起來,那就很不一般了。
更何況今年是隻能種一茬,然而到了明年,輪種起來,糧食的收獲,會比今年大很多!
更何況,還有很多打工的機會。
太子在河北西路和河東路都逐步的開設了一些礦場,河北是鐵礦,河東路是煤礦,雖然初期負責挖礦的都是之前的戰俘,和金國的戰爭,前後被俘虜的不下兩萬,雖然很多女真俘虜被金國用金銀贖走了,然而那些常勝軍和舊遼軍的士兵卻沒人管,趙諶幹脆就讓他們去開礦,用戰俘開礦,那就簡單多了,餓不死就行。
最累最危險的活戰俘們去做,可是還有很多其他的活,農民們農閑的時候,就可以去做,不管是鐵礦石采出來之後先碎石,然後通過磁吸挑出更好的礦渣,或者是煤礦水洗的工序,都需要大量的勞力,這個時候,就是這些農閑的農民們去賺錢的好時候了。
這些事情說起來很繁雜,不過趙諶作為太子,他隻需要在最高的位置指點和掌控一下,其他的事情,自然就有其他人去做。
所以在定下了大致的方針之後,趙諶就當了甩手掌櫃,一切都交給張孝純和宗澤去管理,自己則是更多的泡在軍中,和眾將們一同訓練著那兩萬自己的本部。
兩萬人雖然少了一點,可是趙諶相信,兵還是貴精不貴多的,那十幾萬在黃河邊一通鼓就嚇跑的大軍,就算有百萬,也沒什麽卵用啊!
更何況現在河東路有種師道的數萬西軍,卡住了山前的關隘,河北東路有範瓊的數萬人馬,自己隻需要守住河北西路前線的幾個重要關口就行了,兩萬人足夠了。
更何況皇莊的那數十萬人,平時也要進行軍事訓練的,戰時一個召喚,立即就能拉出十萬大軍!
大宋民間商業發達,實際上很多時候,是錢不夠用——甚至可以說,錢荒,一直是困擾大宋朝廷的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銅錢做得越多,朝廷越虧本,印交子吧,大家也不傻,沒幾個人會用,倒是鐵錢,因為鑄造精美,本身也還有點價值,反而大部分百姓願意用,甚至遼國、女真、高句麗、渤海這些國家,也都流通大宋的鐵錢,畢竟就算是鐵錢,他們自己也做不出來!
在一個嚴重缺錢的世界裏,就算是鐵錢,也不會有什麽超發的問題。
你拿錢能買到東西就行了,這本身就是最基本的經濟規律。
鐵錢作為等價物,也不是不行!
戰亂後的恢複生產,總是最快的。
因為人在經過戰亂之後,就會更好的珍惜現在的生活。
所以不管是逃走的百姓,還是加入義軍的青壯,在獲得自己土地之後,那恢複生產的幹勁,都比一般人要強得多。
一個個新的村子,也重新建設了起來。
建設得最快的,當然是皇莊,那些河北義軍分散得到自己的土地之後,開始根據籍貫、宗族等分開駐紮,一個村子的人,基本上相互都認識,在組織生產方麵,也會顯得更容易一些。
而那些義軍的首領,則搖身一變,變成了皇莊的莊頭,這不是什麽朝廷命官,卻也算是太子趙諶府下的吏員了,不過他們也沒有什麽作奸犯科的事情,畢竟大家都是鄉裏鄉親的,推你當莊頭,是覺得你有本事,能帶著大家一起撈好處,可不是讓你來欺負大家的。
因為之前是逃避金人,所以集合在一起,被推舉成首領的,基本上都是當地講義氣,有名聲的那些人,就諸如水滸傳裏晁蓋這樣的人物,而這些人物在當了莊頭之後,也知道自己的權力是來自哪裏,如果做得不好,趙諶一句話就可以免了他們的職務。
所以這些人當了莊頭後,反而往往比一般的官員更公正,更鏈接。
於是乎,沒用兩個月,這些皇莊的莊民們,一個個都覺得日子比以前好過了許多。
對太子的感激,也是更加的重。
擺明了的,這些莊頭,都是什麽人?
雖然都是他們推舉出來的,也是太子毫不避嫌,直接就讓他們當莊頭,並且還給他們治理地方的權力!
沒有這個權力,就憑這些莊頭,在皇莊裏管理也就算了,和外麵打交道,哪來的底氣?
畢竟整個河北西路,並不是隻有皇莊的!
雖然皇莊占據了差不多河北西路一半的土地,然而其他地方,還是朝廷的官員在治理。
官員治理地方,權力最大的不就是收稅?
可是因為是直屬太子府的皇莊,所以各種稅賦,都不用交了,到時候隻用交皇莊一成租子,加上一成的田賦就行。
宋朝的農業生產已經很發達了,南方最好的水田,水稻產量可達到一畝五石,宋石大約等於一百五十市斤,也就是畝產七百五十斤!
當然,那是最好的水平,一般來說,糧食生產最發達的兩浙路,平均畝產在兩三石的樣子,也就是三四百斤,北方水稻產量略少,兩石上下,小麥產量更少一些,大約隻有一石出頭。
然而平均每戶五十畝的田地,基本上都是水田旱田雜半,河北水利在宋代相當發達,四處基本上都有河流可以灌溉,所以水田的數量也不少,按照平均數量來算,二十五畝水田收成能到五十石,二十五畝旱田收成則能達到二十五石。
也就是說,一戶三口,一年的糧食收入就是七十五石,扣掉要交的皇租和田賦,還能留下六十石,也就是九千斤稻穀和麥粒。
脫粒後,起碼還有七八千斤的糧食,一般一個壯勞力一天想吃飽,得兩斤糧食,怎麽算,一家三口一年能吃飽的糧食,也就是兩千斤的樣子。
這樣一算,每年的餘糧,可就不得了啊!
雖然皇莊規定了,餘糧隻能賣給莊子,然後莊子交到各地的太子府,然而換來的錢,也可以購買生活必需品,還能攢下不少錢。
和之前忙碌一年,也就夠吃飽比起來,那是幸福得多了。
在大宋當農民,其實相對來說還是很幸福的,北宋雖然各種雜稅收得很高,可是基本上農民生活還過得去,就好比嶽飛,他出身也就是個普通的農民,可是他卻有能力讀書和習武,這說明他家的條件,是供得起他脫產消耗的。
隻不過和現在的生活比起來,那就很不一般了。
更何況今年是隻能種一茬,然而到了明年,輪種起來,糧食的收獲,會比今年大很多!
更何況,還有很多打工的機會。
太子在河北西路和河東路都逐步的開設了一些礦場,河北是鐵礦,河東路是煤礦,雖然初期負責挖礦的都是之前的戰俘,和金國的戰爭,前後被俘虜的不下兩萬,雖然很多女真俘虜被金國用金銀贖走了,然而那些常勝軍和舊遼軍的士兵卻沒人管,趙諶幹脆就讓他們去開礦,用戰俘開礦,那就簡單多了,餓不死就行。
最累最危險的活戰俘們去做,可是還有很多其他的活,農民們農閑的時候,就可以去做,不管是鐵礦石采出來之後先碎石,然後通過磁吸挑出更好的礦渣,或者是煤礦水洗的工序,都需要大量的勞力,這個時候,就是這些農閑的農民們去賺錢的好時候了。
這些事情說起來很繁雜,不過趙諶作為太子,他隻需要在最高的位置指點和掌控一下,其他的事情,自然就有其他人去做。
所以在定下了大致的方針之後,趙諶就當了甩手掌櫃,一切都交給張孝純和宗澤去管理,自己則是更多的泡在軍中,和眾將們一同訓練著那兩萬自己的本部。
兩萬人雖然少了一點,可是趙諶相信,兵還是貴精不貴多的,那十幾萬在黃河邊一通鼓就嚇跑的大軍,就算有百萬,也沒什麽卵用啊!
更何況現在河東路有種師道的數萬西軍,卡住了山前的關隘,河北東路有範瓊的數萬人馬,自己隻需要守住河北西路前線的幾個重要關口就行了,兩萬人足夠了。
更何況皇莊的那數十萬人,平時也要進行軍事訓練的,戰時一個召喚,立即就能拉出十萬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