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主父偃被責罵,朝堂之上重新恢複了安靜嚴肅之氛圍。


    在場的兩千石都不是傻子。


    看劉徹這個反應,應該是生氣了。


    所以每個人都把頭縮在衣服裏,一聲不吭,生怕主父偃惹出來的事情最後殃及池魚。


    劉徹重新恢複帝王威嚴,王霸之氣側漏。


    承明殿之中頓時壓迫感增加了許多。


    “白明哲,汝上前聽令!”


    “罪臣在!”


    “汝假傳製詔,私開倉廩,壞朝堂之謀劃,按罪當誅。”


    “然,念在汝一心為黎民百姓,且挽大漢之民心,加之汝提出彌補之方法,使開倉之事,有益無害。”


    “如此一來,功過相抵。汝可以有意見?”


    有意見?


    有個錘子的意見。


    隻要能活著,你想幹啥都行。


    白明哲急忙叩首,生怕劉徹反悔,高唿一聲:“謝陛下不殺之恩。”


    劉徹點點頭,繼續說道:“朕向來賞罰分明。汝將留侯傳授書籍中,《作鹹》一篇獻給朕,朕自然不會虧待汝。”


    “書籍,留侯之物也!留侯,仙也!”劉徹一邊感歎,一邊露出憧憬的目光。


    “朕問汝,書中可否記載長生之法?”


    白明哲一愣。


    長生?


    做夢呢?


    自己比劉徹年輕,萬一和長生扯上關係,等他老了,還不得辦了自己?


    不敢猶豫,急忙撇清,“陛下恕罪,書中皆為工藝之法,並無任何長生之道。”


    劉徹不相信,大喝一聲、“沒有長生?留侯傳授內容之中怎麽可能沒有長生?卿再好好想想,哪怕是修仙之法也好,朕願意為此花費數十載。”


    “陛下,卑臣所得僅為富強之書耳,長生之法,實在是摸不著門道。不過,根據傳說,蓬萊仙島之上可能會有進入天門的途徑,至於在天門處把守之人,恐怕為鬼穀一脈。”


    “卑臣以為,此時匈奴為害,諸侯國為患。陛下若意圖追求長生,不如先平諸侯,驅匈奴,積萬世之功德。最後,以功德之力,感動上蒼,打動鬼穀一脈。若貿然登上蓬萊,觸怒神靈,惹怒鬼穀之人,大漢恐危矣!請陛下毋忘春秋戰國之時,鬼穀一脈擾亂天下之事。”


    “唿!驅逐匈奴獲取功德嗎?”劉徹累了,閉上了眼睛。


    “罷了,罷了。”他無奈地揮揮手,“也許時機未到吧。朕正值壯年,還能等下去!”


    “白明哲,汝獻留侯所贈書籍一卷,朕很欣慰。有功之臣,自當賞賜。”


    劉徹不斷地思索,究竟應該如何封賞。


    他已經鐵了心的認定,隻要和留侯有關,一定和長生有關!


    自從李少君死了之後,他好久沒有這麽激動了。


    若是封賞太輕,生怕白明哲出工不出力,不肯助他尋求長生。


    若封賞太重,其他的大臣難免心生芥蒂。雖然嘴上不說,但是他們心中必定存在怨言。


    所以,究竟如何封賞,相當重要。


    眼睛輕輕轉動,突然一條計策從心中升起來。


    劉徹睜開眼睛,詢問道:“白明哲,汝可有字?”


    “迴陛下,罪臣尚未加冠,不曾起字。”


    “無字?”劉徹嘴一歪,異常不爽。


    怎麽要啥啥沒有?


    “汝如今幾歲?”


    白明哲不卑不亢的迴答:“一十七歲。”


    “這麽說來,加冠還要三載。”劉徹默默地盤算,“如今汝已進入官場,沒有字,不利於為人處世。”


    “這樣吧,朕為汝取一個字!”


    白明哲眨眨眼,激動地拱手,道:“謝陛下賜字!”


    取字重要,但誰幫忙取更重要。


    一般來說,應該是同宗族的長輩賜字,自己跪地接受。


    可他已被逐出族譜,孑然一身,了無牽掛,根本就沒有長輩。


    本來他是打算讓衛青幫忙取字的。


    如今劉徹想要親自取,真是天上掉餡餅了。


    劉徹起身,雙手背在身後,低著頭來迴走著。


    大量的典籍湧入腦海。


    …………


    正當他猶豫之際,霎時,詩經中的一段文字出現在腦海之中。


    他輕輕吟誦,似風度翩翩的儒家子弟:“湛湛露斯,在彼杞棘。顯允君子,莫不令德。其桐其椅,其實離離。豈弟君子,莫不令儀。”


    “白明哲,汝字顯允如何?”


    “顯”是光明;“允”是誠信,顯允,意為光明磊落,誠信忠厚。


    “謝陛下賜字!”白明哲再拜。


    從今日開始,白明哲,字顯允。


    “好!”劉徹拍了拍手。


    “既然字已定,朕現在宣布給與汝之封賞!”


    “董仲舒,這一份製詔比較重要,由汝親自書寫吧!”


    “諾!”董仲舒小步快跑到一側,提起毛筆,洗耳恭聽。


    “自古以來,有能者皆應高官厚祿之。商鞅變法,孝公封其為侯,號商君;白起破楚,昭王封其為武安君。”


    “顯允前有抗匈之策、治理黃河之法,如今提出商戰之名,又獻上天書一卷。其才能,毋庸置疑。”


    “顯允為武安君之後,按理說,應封為武安君。然,飛將軍亦武安君之後,汝之二人,皆大漢棟梁。朕不忍汝二人為之爭鋒,既然汝出生於太原,那麽,朕封汝為太原君,食邑一百戶,位置嘛,就在太原郡吧!”


    劉徹此話一出,滿朝文武皆頓時心中一驚,甚至有的人直接臉色驚變,扭曲至猙獰,仿佛見到妖魔鬼怪一般。


    “太原君?!”


    “陛下不可啊!”


    “陛下,此法不合禮製!”


    “陛下三思啊!”


    封君?!


    這比直接封侯還令人惶恐。


    雖然戰國之後,君的地位下降,不如侯爵。


    但,自開國之後,凡是受封君的大臣,幾乎最終都成為了列侯!


    注意,是關內侯之上的列侯。


    日後衛青攻破龍城,才勉強封關內侯。


    如今白明哲因為一個製鹽之法,直接封為太原君,這讓其他人如何不眼紅?


    尤其是邊地將領,一個個眼珠子通紅,充滿了血絲,恨不得直接把白明哲弄死在承明殿。


    號太原君!


    這豈不是相當於宣告世人,一個新的列侯要出現了嗎?


    雖然其尚處在繈褓之中,但,封侯絕對是遲早的事。


    捅了這麽大的婁子,劉徹一句功過相抵,直接翻頁了,這明顯是打算護著白明哲。


    為何他能夠有如此氣運,得聖人眷顧?


    “怎麽,汝等有意見?”劉徹冷聲詢問。


    “陛下,其是否太過年輕?吾大漢從未出現如此年輕的封君。”張歐出列,勸諫到。


    劉徹冷哼一聲:“哼,昔日暴秦之時,甘羅十二歲封為上卿。吾大漢勝暴秦百倍,為何不能有十七歲之封君?”


    宗正劉棄疾出列,拱手一拜,道:“陛下,此事是否太過草率?按照祖製,封君應該上報宗廟,告知祖先。且應禮樂加之,陛下授之。”


    “如今儀式一切從簡,是否顯得過於輕視?”


    “朕要的就是這個效果。顯允過於年輕,尚未加冠便得君號。若有人嫉妒,惡意加害,為之奈何?一切從簡,盡可能減小影響,對大家都有好處!”


    劉徹將目光投向白明哲,出聲問道:“顯允,汝覺得如何?”


    覺得如何?


    當然是爽爆炸了!


    白明哲將欣喜若狂的心情壓在心底,臉上盡量保持著莊嚴肅穆。


    “臣,拜謝陛下。一切由陛下做主。”


    主父偃眼睛通紅,出聲哀鳴:“陛下,臣不服!”


    “為何一豎子可封君?臣不服!不服啊!”


    白明哲聽著聲音,輕微的搖搖頭。


    今天過後,主父偃廢了。


    他已經不屑於理會這一個螻蟻了。


    從今天開始,他們兩個人的差距會越拉越遠。


    劉徹眉頭顰蹙,不滿地看了看主父偃,道:“汝憑什麽不服?”


    主父偃咬咬牙,依舊抓著這一點不放,“陛下,此子擅作主張,開倉放糧,這是在挑釁大漢皇威啊!陛下為何不追究?難道僅憑書籍一卷乎?”


    劉徹冷冷的看了一眼這個曾經和自己對上眼的大臣,用冰冷的語氣,淡淡地說道:“若是汝有萬民血書,朕,一樣可以不追究!”


    主父偃一愣,如同和豬來了一個法式濕吻似的,麵色驚變,尖叫一聲,“這……萬民血書?怎麽可能!他憑什麽!假的!”


    “太原郡數位三老的名字皆在上麵,豈能有假?”劉徹用力一甩衣袖,沒好氣的說道,“汝先閉嘴!有什麽事情,朝會結束之後,再向朕上奏,現在朕沒空與交流這些。”


    “郎中令,中大夫可能身體有一些不適,汝現在帶他下去休息休息吧。”


    石建起身,無奈地作揖而拜,道:“諾!”


    隨即,他揮揮手,讓門外兩個甲士進來,幫助他,將一臉不服的主父偃拖了下去。


    經過了這段小插曲,劉徹繼續語重心長的對白明哲說道:“顯允,從現在開始,朕正式除去汝繡衣禦史之職位,改封均輸丞,秩比六百石,統籌海魚捕撈與醃製!”


    “朕不管汝用什麽方法,四個月之內,必須向隴西、北地,雁門三地各輸送三萬石鹹魚。”


    “朕可提前說好,四個月後,若三地收到總量無九萬石,朕就把汝丟進海裏喂魚!”


    白明哲俯首跪地,磕頭謝恩。


    “諾!”


    劉徹繼續說道:“另,中尉卿昨晚已經告知於朕遊俠劫道之事。念在萬民血書的份上,朕可以不追究,但汝必須盡快安排相關人員,即刻啟程,尋找汝所述說之糧食作物。”


    “兩年!朕給汝兩年時間!”


    “兩年之後,若作物歸來,且產量達到汝訴說之標準,朕可給有關功臣封侯!若達不到,休怪朕殺盡天下遊俠!”


    頓了頓,他考慮這事比較複雜,繼續說道:“對於此事,若需要大漢信物,亦或相關詔書,汝可派人告知衛青,讓衛青聯係朕。朕願以舉國之力尋找該良種。”


    白明哲低著頭,接著應和道:“諾!”


    “嗯,顯允,汝還有何事需要朕解決的?”


    “陛下,卑臣如今封為太原君,希望迴到太原,謀劃父親重歸族譜之事。”


    “嗯,自古以來忠孝兩難全。如今獲取汝號太原君,迴太原光耀門楣是應該的。自武安君之後,這是太原白氏第一次如此近距離接觸君的稱號吧。唉,可惜,汝之名字已經從族譜中劃去。恐怕,白氏族長的腸子都要悔青嘍。”劉徹吧唧吧唧嘴,感歎到。


    “汝之請求,朕準了。”


    “謝陛下。”


    “諸位愛卿,何人有奏?”


    劉徹環視寂靜的四周,朗聲道:“既然無奏,那麽,退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滿腦子都是曆史典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衣風中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衣風中駐並收藏我滿腦子都是曆史典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