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另一重身份
假千金嫁進深山,荒年頓頓有肉吃 作者:千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宋允棠微微頷首,笑著走向他。
“多謝顧大人掛念,一切都好。”
在場眾人,多數是不知宋允棠縣主身份的,但卻大多知道顧大人。
顧蘭生的官職和權力,算是目前眾人裏麵最高的了,眼下望見來人,大家忙出來跟他見禮。
“顧大人也來了。”
顧蘭生笑著道,“這不看徐大人府中喜上加喜,來湊個熱鬧。”
有人詫異。
顧蘭生在安撫司,為從五品,徐青野在翰林院,為從六品,都不在一處上職,這二人是如何相識的?
“看起來,顧大人和徐大人交情不錯?”有人問。
顧蘭生一笑。
“說起交情,徐夫人於我有恩,我跟她更熟悉。”
眾人詫異的往宋允棠的方向望去。
徐夫人不是出自鄉野?
怎會有恩於顧大人?
就在眾人摸不著頭腦的時候,便又見芷若領著一位夫人進了府中。
“夫人,京縣縣令的夫人來了。”
宋允棠抬眼望去,在看見朱夫人時,麵露歡喜。
“本以為朱夫人今日不會來呢。”
“你都親自下帖子了,再忙再遠,我自然都是要跑這一趟的。”姚氏說著,便想朝著她行禮。
宋允棠見狀,忙托住她迴禮。
“咱們這麽幾年交情,朱夫人就不要與我行這些虛禮了。”
在場眾人的眼底皆流露出些許驚訝之色,尤其是謝應維和陸景年夫婦,以及之前與他們同租一院的幾位書生。
徐青野的夫人來自鄉野,怎會讓京縣縣令的夫人見了她還有行禮之意?
她究竟是何來曆?
宋允棠趕忙招唿二人,“顧大人,朱夫人,裏邊請。”
京城之人,消息果真靈通。
原本隻想請十幾個相熟之人來暖屋,不想前前後後竟來了三四十人。
花廳中,賀氏滿臉狐疑地望向一旁的姚氏,輕聲問道:“朱夫人,您是如何與徐夫人相識的?”
姚氏麵露驚色,訝然道:“陸夫人難道還不知徐夫人的身份?”
賀氏輕輕搖頭,“確實不知。”
姚氏深知宋允棠為人低調,宛如深山中的隱士。
而賀氏身為今科進士的發妻,能夠被她邀請前來,想必兩人之間定有些交情。
聽聞賀氏詢問,姚氏便如竹筒倒豆子般,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我們家老爺是去年從安陽縣調入京縣的,來之前,他在安陽縣任縣令,徐夫人憑借一身本事,幫著他破解了數起案件。”
“前年安陽縣經曆幹旱,百姓民不聊生,街上四處都是流民,要不是徐夫人的醫館堅持了數月的義診,輔助我們家老爺事先預防和治理瘟疫,他也不至於如此快速升遷。”
“我們離開之後,迎山城再次經曆蝗災,徐夫人又捐出一大批糧食,被陛下親封樂安縣主,她的醫館裏還掛著陛下禦賜的牌匾呢。”
賀氏驚訝。
縣主!
弟妹竟還有這樣一重身份!
難怪她醫術這樣好,原來還在家鄉開了醫館,還有陛下的禦賜牌匾!
蔣素嬈在一旁說,“不僅如此,棠棠被封縣主之後,用朝廷的賞銀辦了一個樂安醫學堂,如今在整個迎山城影響力都不小,她本人治療疑難雜症也是相當厲害,我娘當年的病就是她治的呢。”
李玉瑤麵帶感激。
“說起來,我娘當年腹部劇痛,叫了幾個大夫都束手無策,診斷不出具體病因,也是縣主治好的。”
姚氏捂嘴笑道,“沒錯,縣主醫術高超一事,當年還是我告訴李夫人的,沒想到隔天就派上用場了。”
李玉瑤望向她。
“還得多謝朱夫人提這一嘴,若無縣主,我娘當年還不知要如何。”
朱夫人擺擺手。
“無妨的,也是縣主醫術好,我才能這般推崇她。”
聽到這裏,賀氏更加驚訝了。
難怪夏寧和蕭夫人說弟妹在家鄉的時候,不少人排著隊找她看病,今日來的這些人裏,有不少是從前被她診治過的呢。
之前看她隻是給星言探了探脈,開了一副簡單的藥便將折磨兒子兩年的病給控製了,一直以為是巧合,如今看來,她不求迴報的診治,倒是讓自家無形中欠了她一個天大的人情。
宋允棠抱著剛醒的皓庭進了花廳。
“幾位在聊什麽?這麽熱鬧。”
姚氏望著她懷中的孩子,麵露驚訝。
“這是你兒子?”
剛才進門的時候,從她的身形,可看不出半點生過孩子的痕跡。
記得去年從安陽縣離開時,她的肚子還沒半點反應呢。
這速度可真夠快的。
宋允棠笑望著懷中的兒子。
“是,他叫皓庭,剛滿兩個月。”
“呀!生了孩子也不給我通個信,太不夠意思了。”姚氏站起身,伸出手來,“快給伯母抱抱,我的小寶貝兒喲,生的可真好看。”
望著懷中眉清目秀的孩子,姚氏稀罕的緊。
“我們方才在說你娘醫術好呢,皓庭往後也得跟你娘的好品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宋允棠笑道,“孩子還小,可聽不懂朱夫人這麽高深的道理。”
“別看孩子小。”姚氏伸手碰了碰皓庭的小臉,“咱們聰明著呢,是不是?”
賀氏起身朝著宋允棠行了一禮。
“之前不知弟妹的身份,失禮之處,還望包涵。”
宋允棠忙扶起她。
“封號不過是個虛名罷了,之前沒與嫂子說,也是不想嫂子與我相處局促,嫂子還跟從前那般待我便好。”
賀氏應道,“哎。”
心底對於宋允棠,更多了一份感激。
快開席的時候,家中再次迎來一名貴客。
當今天子的親皇叔,宣郎王厲淮山,他一身袈裟,腳步輕盈,一邊走一邊笑著。
“怎的辦喬遷宴也不叫上貧僧?”
“竟是宣郎王!”
了無的特征過於明顯,眾人見狀,忙出屋拜見。
“拜見宣郎王。”
了無擺了擺手。
“不必拜我,今日的我,非陛下皇叔,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出家人,來參加兩個小友的喬遷宴。”
小友?
眾人滿臉疑惑。
能被宣郎王稱為小友,他們的交情可見不是一日兩日了。
難不成徐家夫婦和宣郎王也有交情?
可他們不是出身鄉野嗎?怎麽會認識這麽多京城人士?
……
“多謝顧大人掛念,一切都好。”
在場眾人,多數是不知宋允棠縣主身份的,但卻大多知道顧大人。
顧蘭生的官職和權力,算是目前眾人裏麵最高的了,眼下望見來人,大家忙出來跟他見禮。
“顧大人也來了。”
顧蘭生笑著道,“這不看徐大人府中喜上加喜,來湊個熱鬧。”
有人詫異。
顧蘭生在安撫司,為從五品,徐青野在翰林院,為從六品,都不在一處上職,這二人是如何相識的?
“看起來,顧大人和徐大人交情不錯?”有人問。
顧蘭生一笑。
“說起交情,徐夫人於我有恩,我跟她更熟悉。”
眾人詫異的往宋允棠的方向望去。
徐夫人不是出自鄉野?
怎會有恩於顧大人?
就在眾人摸不著頭腦的時候,便又見芷若領著一位夫人進了府中。
“夫人,京縣縣令的夫人來了。”
宋允棠抬眼望去,在看見朱夫人時,麵露歡喜。
“本以為朱夫人今日不會來呢。”
“你都親自下帖子了,再忙再遠,我自然都是要跑這一趟的。”姚氏說著,便想朝著她行禮。
宋允棠見狀,忙托住她迴禮。
“咱們這麽幾年交情,朱夫人就不要與我行這些虛禮了。”
在場眾人的眼底皆流露出些許驚訝之色,尤其是謝應維和陸景年夫婦,以及之前與他們同租一院的幾位書生。
徐青野的夫人來自鄉野,怎會讓京縣縣令的夫人見了她還有行禮之意?
她究竟是何來曆?
宋允棠趕忙招唿二人,“顧大人,朱夫人,裏邊請。”
京城之人,消息果真靈通。
原本隻想請十幾個相熟之人來暖屋,不想前前後後竟來了三四十人。
花廳中,賀氏滿臉狐疑地望向一旁的姚氏,輕聲問道:“朱夫人,您是如何與徐夫人相識的?”
姚氏麵露驚色,訝然道:“陸夫人難道還不知徐夫人的身份?”
賀氏輕輕搖頭,“確實不知。”
姚氏深知宋允棠為人低調,宛如深山中的隱士。
而賀氏身為今科進士的發妻,能夠被她邀請前來,想必兩人之間定有些交情。
聽聞賀氏詢問,姚氏便如竹筒倒豆子般,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我們家老爺是去年從安陽縣調入京縣的,來之前,他在安陽縣任縣令,徐夫人憑借一身本事,幫著他破解了數起案件。”
“前年安陽縣經曆幹旱,百姓民不聊生,街上四處都是流民,要不是徐夫人的醫館堅持了數月的義診,輔助我們家老爺事先預防和治理瘟疫,他也不至於如此快速升遷。”
“我們離開之後,迎山城再次經曆蝗災,徐夫人又捐出一大批糧食,被陛下親封樂安縣主,她的醫館裏還掛著陛下禦賜的牌匾呢。”
賀氏驚訝。
縣主!
弟妹竟還有這樣一重身份!
難怪她醫術這樣好,原來還在家鄉開了醫館,還有陛下的禦賜牌匾!
蔣素嬈在一旁說,“不僅如此,棠棠被封縣主之後,用朝廷的賞銀辦了一個樂安醫學堂,如今在整個迎山城影響力都不小,她本人治療疑難雜症也是相當厲害,我娘當年的病就是她治的呢。”
李玉瑤麵帶感激。
“說起來,我娘當年腹部劇痛,叫了幾個大夫都束手無策,診斷不出具體病因,也是縣主治好的。”
姚氏捂嘴笑道,“沒錯,縣主醫術高超一事,當年還是我告訴李夫人的,沒想到隔天就派上用場了。”
李玉瑤望向她。
“還得多謝朱夫人提這一嘴,若無縣主,我娘當年還不知要如何。”
朱夫人擺擺手。
“無妨的,也是縣主醫術好,我才能這般推崇她。”
聽到這裏,賀氏更加驚訝了。
難怪夏寧和蕭夫人說弟妹在家鄉的時候,不少人排著隊找她看病,今日來的這些人裏,有不少是從前被她診治過的呢。
之前看她隻是給星言探了探脈,開了一副簡單的藥便將折磨兒子兩年的病給控製了,一直以為是巧合,如今看來,她不求迴報的診治,倒是讓自家無形中欠了她一個天大的人情。
宋允棠抱著剛醒的皓庭進了花廳。
“幾位在聊什麽?這麽熱鬧。”
姚氏望著她懷中的孩子,麵露驚訝。
“這是你兒子?”
剛才進門的時候,從她的身形,可看不出半點生過孩子的痕跡。
記得去年從安陽縣離開時,她的肚子還沒半點反應呢。
這速度可真夠快的。
宋允棠笑望著懷中的兒子。
“是,他叫皓庭,剛滿兩個月。”
“呀!生了孩子也不給我通個信,太不夠意思了。”姚氏站起身,伸出手來,“快給伯母抱抱,我的小寶貝兒喲,生的可真好看。”
望著懷中眉清目秀的孩子,姚氏稀罕的緊。
“我們方才在說你娘醫術好呢,皓庭往後也得跟你娘的好品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宋允棠笑道,“孩子還小,可聽不懂朱夫人這麽高深的道理。”
“別看孩子小。”姚氏伸手碰了碰皓庭的小臉,“咱們聰明著呢,是不是?”
賀氏起身朝著宋允棠行了一禮。
“之前不知弟妹的身份,失禮之處,還望包涵。”
宋允棠忙扶起她。
“封號不過是個虛名罷了,之前沒與嫂子說,也是不想嫂子與我相處局促,嫂子還跟從前那般待我便好。”
賀氏應道,“哎。”
心底對於宋允棠,更多了一份感激。
快開席的時候,家中再次迎來一名貴客。
當今天子的親皇叔,宣郎王厲淮山,他一身袈裟,腳步輕盈,一邊走一邊笑著。
“怎的辦喬遷宴也不叫上貧僧?”
“竟是宣郎王!”
了無的特征過於明顯,眾人見狀,忙出屋拜見。
“拜見宣郎王。”
了無擺了擺手。
“不必拜我,今日的我,非陛下皇叔,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出家人,來參加兩個小友的喬遷宴。”
小友?
眾人滿臉疑惑。
能被宣郎王稱為小友,他們的交情可見不是一日兩日了。
難不成徐家夫婦和宣郎王也有交情?
可他們不是出身鄉野嗎?怎麽會認識這麽多京城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