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陽光宛如一層薄紗,輕柔地灑在江南小鎮的每一個角落。秀荷繡坊所在的老街,青石板路被洗刷得幹淨發亮,兩旁的古宅錯落有致,白牆黑瓦在陽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寧靜而古樸。街邊的柳樹已抽出嫩綠的新芽,微風拂過,柳枝輕輕搖曳,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
秀荷繡坊的大門敞開著,門楣上那塊刻有 “秀荷繡坊” 字樣的牌匾,曆經風雨的洗禮,依然散發著獨特的韻味。秀荷身著一件淡青色的絲綢旗袍,旗袍上繡著的朵朵桃花嬌豔欲滴,仿佛隨時都會從衣袂間飄落。她的頭發梳成一個精致的發髻,上麵別著一支翠綠色的玉簪,幾縷發絲自然地垂在臉頰兩側,更添幾分柔美。她的眼眸清澈明亮,宛如春日裏的湖水,此刻正透露出一絲欣喜與期待。
秀荷站在繡坊的庭院中,望著滿園盛開的鮮花,心中感慨萬千。就在不久前,繡坊獲得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這無疑是給繡坊的發展注入了一股強大的動力。
“夫人,這可真是天大的喜訊啊!有了政府的支持,咱們繡坊定能有一番大作為。” 繡坊的管事阿珍從屋內走了出來,她的臉上洋溢著興奮的笑容。阿珍身穿一件深藍色的棉布褂子,褂子的袖口和領口都鑲著一圈細密的白色花邊,顯得十分素雅。她的頭發梳成一個簡單的發髻,用一根黑色的發帶束著,整個人看起來幹淨利落。
秀荷微微頷首,目光中充滿了堅定:“阿珍,這是咱們繡坊的機遇,可不能白白浪費了。咱們得好好籌劃籌劃,如何把這筆資金用在刀刃上,讓繡坊更上一層樓。”
阿珍走到秀荷身邊,說道:“夫人,依我看,咱們先購置一批先進的刺繡設備,提高生產效率。再聘請幾位經驗豐富的繡娘師傅,傳授技藝,培養新人。這樣一來,咱們繡坊的產量和質量都能得到提升。”
秀荷輕輕點了點頭,目光落在庭院中的那棵桃花樹上,陷入了沉思:“阿珍,你說的有道理。但這新設備的選購可得謹慎,不能馬虎。還有繡娘師傅的聘請,也得找那些技藝精湛、品行端正的。”
阿珍連忙應道:“夫人放心,我這就去打聽打聽,看看哪家的設備好,哪位繡娘師傅有名氣。”
秀荷微笑著看著阿珍:“辛苦你了,阿珍。咱們繡坊能有今天,你功不可沒。”
阿珍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夫人,您這說的是哪裏話。我跟著您,就是想把這繡坊辦好,讓咱們的刺繡手藝傳承下去。”
幾天後的一個清晨,陽光透過淡薄的雲層,紛紛揚揚地落在了小鎮的街道上。一輛黑色的轎車緩緩停在了秀荷繡坊的門口,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目光。車門打開,一位身穿筆挺西裝、戴著金絲眼鏡的政府官員走了下來。他的臉上帶著親切的笑容,手裏提著一個黑色的公文包。
秀荷和阿珍聽到動靜,趕忙迎了出來。
“秀荷女士,您好啊!” 官員微笑著向秀荷伸出手。
秀荷連忙握住官員的手,眼中滿是感激:“您好,您好!真是讓您費心了,還親自跑一趟。”
官員笑著說:“秀荷女士,您太客氣了。扶持像您這樣的傳統工藝企業,是我們政府的職責所在。我今天來,就是想看看繡坊的發展情況,順便了解一下您對這筆資金的使用規劃。”
秀荷一邊將官員請進繡坊,一邊說道:“您能來,我們真是求之不得。快請進,咱們屋裏坐。”
繡坊的會客廳布置得典雅而溫馨,牆上掛著一幅幅精美的刺繡作品。官員坐在沙發上,仔細地欣賞著這些作品,不時發出讚歎聲。
“秀荷女士,您的繡品真是巧奪天工啊!不愧是咱們當地的傳統工藝代表。” 官員說道。
秀荷謙虛地笑了笑:“您過獎了。這都是我們繡坊的姐妹們一針一線繡出來的,大家都付出了很多心血。”
官員點了點頭,說道:“這次政府給您的繡坊提供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就是希望您能把這門手藝發揚光大,帶動更多的人就業,為咱們的傳統文化傳承和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秀荷鄭重地說道:“您放心,我們一定不會辜負政府的期望。我已經有了初步的規劃,準備用這筆資金購置新設備、聘請繡娘師傅,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繡品質量。”
官員聽了,滿意地說道:“很好,很好。不過,在發展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什麽困難,一定要及時跟我們溝通,政府會全力幫助您解決的。”
秀荷感激地說道:“真是太感謝政府了,有了您的支持,我們更有信心了。”
送走官員後,秀荷和阿珍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繡坊的升級計劃。
秀荷親自帶領阿珍前往各個設備廠家考察。在一家大型的刺繡設備廠裏,展廳裏擺滿了各種各樣的先進設備。秀荷仔細地觀察著每一台機器,不時向廠家的工作人員詢問機器的性能、價格和售後服務等問題。
“這台機器的刺繡速度怎麽樣?” 秀荷指著一台外觀精致的刺繡機問道。
工作人員熱情地介紹道:“女士,這台機器的刺繡速度非常快,每小時可以完成幾十件繡品,而且繡出來的圖案十分精細,幾乎可以和手工刺繡相媲美。”
秀荷走上前,輕輕地撫摸著機器的表麵,感受著它的材質和工藝。
“但是這台機器的操作會不會很複雜?我們的繡娘師傅能很快上手嗎?” 秀荷有些擔憂地問道。
工作人員連忙說道:“女士,您放心。我們會提供專業的培訓和技術支持,保證您的繡娘師傅能夠熟練操作這台機器。”
秀荷點了點頭,又繼續觀察了一會兒,然後對阿珍說:“阿珍,你覺得這台機器怎麽樣?”
阿珍皺著眉頭想了想,說道:“夫人,我覺得這台機器是不錯,但是價格好像有點高。咱們得考慮一下成本。”
秀荷沉思片刻,說道:“價格雖然重要,但機器的性能和質量更關鍵。如果這台機器真的能提高我們的生產效率和繡品質量,多花點錢也是值得的。”
經過一整天的考察和比較,秀荷和阿珍終於選定了一批適合繡坊的刺繡設備。
設備采購迴來後,安裝和調試又成了一個重要的任務。秀荷親自在現場監督,確保每一台設備都能正常運行。
“師傅,您一定要把這台機器調試好,不能有任何差錯。” 秀荷對正在調試設備的工人說道。
工人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說道:“女士,您放心,我們一定會調試到最佳狀態的。”
在設備安裝調試的過程中,秀荷也沒有閑著。她開始四處打聽繡娘師傅的消息,通過各種渠道發布招聘信息。
很快,繡坊就收到了許多應聘簡曆。秀荷和阿珍認真地篩選著每一份簡曆,然後邀請符合條件的繡娘師傅來繡坊麵試。
麵試的那一天,繡坊裏格外熱鬧。前來應聘的繡娘師傅們有的帶著自己的作品,有的現場展示刺繡技藝。秀荷和阿珍坐在一旁,仔細地觀察著每一位應聘者的表現。
“這位師傅,您這針法確實不錯,但是您能給我們講講您對傳統刺繡與現代設計結合的看法嗎?” 秀荷對一位應聘者問道。
應聘者想了想,說道:“女士,我覺得傳統刺繡是我們的根,但是也要與時俱進,結合現代設計元素,讓刺繡作品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和需求。”
秀荷點了點頭,又問了幾個問題,然後和阿珍交換了一下眼神。
經過一輪又一輪的篩選,秀荷終於聘請到了幾位滿意的繡娘師傅。
新設備和新師傅的加入,讓繡坊充滿了生機和活力。然而,隨著產量的不斷增加,銷售渠道卻成了一個大問題。
秀荷坐在辦公室裏,麵前堆滿了各種銷售報表和市場調研報告。她的眉頭緊鎖,手中的筆不停地在紙上劃著。
“阿珍,你說咱們的繡品在本地市場已經趨於飽和,要想進一步擴大銷量,是不是得開拓外地市場?” 秀荷問道。
阿珍說道:“夫人,我覺得可以。但是外地市場競爭也很激烈,咱們得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秀荷站起身來,走到窗前,望著窗外的景色,說道:“咱們的繡品質量上乘,工藝精湛,這就是我們的優勢。但是如何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的繡品,這是個難題。”
阿珍說道:“夫人,要不咱們參加一些大型的展會?這樣可以提高我們繡坊的知名度。”
秀荷眼睛一亮:“這倒是個好主意。阿珍,你去打聽一下最近有哪些相關的展會。”
阿珍應了一聲,便匆匆忙忙地出去了。
經過一番努力,秀荷繡坊終於參加了一場在省城舉辦的大型工藝品展會。展會上,秀荷繡坊的展位布置得精美而獨特,一件件精美的刺繡作品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
“哇,這些刺繡作品真是太美了!” 一位參觀者讚歎道。
秀荷微笑著走上前,說道:“謝謝您的誇獎。這都是我們繡坊的姐妹們用心繡出來的。”
參觀者好奇地問道:“這些作品可以定製嗎?”
秀荷連忙說道:“可以的,我們可以根據您的需求定製各種圖案和尺寸的刺繡作品。”
在展會上,秀荷繡坊不僅接到了許多訂單,還結識了一些潛在的合作夥伴。
展會結束後,秀荷繡坊的名聲越來越響亮,訂單也源源不斷地飛來。然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由於訂單量過大,繡坊的生產壓力陡然增加,一些繡娘開始抱怨工作強度太大。
“夫人,這天天加班,我們實在是吃不消啊。” 一位繡娘找到秀荷說道。
秀荷一邊安慰繡娘,一邊思考著解決方案。
“大家先別著急,我會想辦法解決的。咱們不能因為趕訂單而降低了繡品的質量。” 秀荷說道。
秀荷決定再次調整繡坊的生產流程,優化人員配置,提高工作效率。
“阿珍,咱們把繡娘們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不同的工序,這樣可以加快生產進度。” 秀荷說道。
阿珍點了點頭:“夫人,這個辦法好。我這就去安排。”
在秀荷的努力下,繡坊的生產逐漸恢複了正常,繡品的質量也得到了保證。
然而,就在秀荷以為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原材料漲價風波又給繡坊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夫人,這絲線和布料的價格漲得太厲害了,我們的成本一下子增加了好多。” 阿珍拿著一疊采購清單,焦急地說道。
秀荷皺起了眉頭:“這可怎麽辦?我們不能把成本轉嫁到客戶身上,那樣會失去客戶的信任。”
秀荷決定親自去尋找新的原材料供應商,降低采購成本。
經過多方打聽和比較,秀荷終於找到了一家價格合理、質量可靠的原材料供應商。
“老板,希望咱們能長期合作,您可一定要保證原材料的質量啊。” 秀荷對供應商說道。
供應商笑著說:“秀荷女士,您放心,我們一定不會讓您失望的。”
解決了原材料的問題,秀荷又開始思考如何進一步提升繡坊的品牌形象和市場競爭力。
“阿珍,咱們是不是可以推出一些限量版的刺繡作品,提高繡坊的檔次和知名度?” 秀荷說道。
阿珍說道:“夫人,這個主意不錯。但是限量版的作品要求更高,咱們得精心設計和製作。”
秀荷點了點頭:“我知道,咱們可以邀請一些知名的設計師來合作,共同打造出獨一無二的作品。”
在秀荷的精心策劃下,繡坊推出了一係列限量版的刺繡作品,引起了市場的強烈反響。
隨著繡坊的不斷發展壯大,秀荷的目光又投向了國際市場。
“阿珍,咱們不能隻滿足於國內市場,要讓咱們的刺繡作品走向世界。” 秀荷說道。
阿珍說道:“夫人,這國際市場可不好進啊,咱們得做好充分的準備。”
秀荷堅定地說:“我知道,但隻要我們有信心,有決心,就一定能成功。”
秀荷開始學習國際貿易知識,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和審美差異,為繡坊的國際化之路做準備。
秀荷繡坊的大門敞開著,門楣上那塊刻有 “秀荷繡坊” 字樣的牌匾,曆經風雨的洗禮,依然散發著獨特的韻味。秀荷身著一件淡青色的絲綢旗袍,旗袍上繡著的朵朵桃花嬌豔欲滴,仿佛隨時都會從衣袂間飄落。她的頭發梳成一個精致的發髻,上麵別著一支翠綠色的玉簪,幾縷發絲自然地垂在臉頰兩側,更添幾分柔美。她的眼眸清澈明亮,宛如春日裏的湖水,此刻正透露出一絲欣喜與期待。
秀荷站在繡坊的庭院中,望著滿園盛開的鮮花,心中感慨萬千。就在不久前,繡坊獲得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這無疑是給繡坊的發展注入了一股強大的動力。
“夫人,這可真是天大的喜訊啊!有了政府的支持,咱們繡坊定能有一番大作為。” 繡坊的管事阿珍從屋內走了出來,她的臉上洋溢著興奮的笑容。阿珍身穿一件深藍色的棉布褂子,褂子的袖口和領口都鑲著一圈細密的白色花邊,顯得十分素雅。她的頭發梳成一個簡單的發髻,用一根黑色的發帶束著,整個人看起來幹淨利落。
秀荷微微頷首,目光中充滿了堅定:“阿珍,這是咱們繡坊的機遇,可不能白白浪費了。咱們得好好籌劃籌劃,如何把這筆資金用在刀刃上,讓繡坊更上一層樓。”
阿珍走到秀荷身邊,說道:“夫人,依我看,咱們先購置一批先進的刺繡設備,提高生產效率。再聘請幾位經驗豐富的繡娘師傅,傳授技藝,培養新人。這樣一來,咱們繡坊的產量和質量都能得到提升。”
秀荷輕輕點了點頭,目光落在庭院中的那棵桃花樹上,陷入了沉思:“阿珍,你說的有道理。但這新設備的選購可得謹慎,不能馬虎。還有繡娘師傅的聘請,也得找那些技藝精湛、品行端正的。”
阿珍連忙應道:“夫人放心,我這就去打聽打聽,看看哪家的設備好,哪位繡娘師傅有名氣。”
秀荷微笑著看著阿珍:“辛苦你了,阿珍。咱們繡坊能有今天,你功不可沒。”
阿珍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夫人,您這說的是哪裏話。我跟著您,就是想把這繡坊辦好,讓咱們的刺繡手藝傳承下去。”
幾天後的一個清晨,陽光透過淡薄的雲層,紛紛揚揚地落在了小鎮的街道上。一輛黑色的轎車緩緩停在了秀荷繡坊的門口,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目光。車門打開,一位身穿筆挺西裝、戴著金絲眼鏡的政府官員走了下來。他的臉上帶著親切的笑容,手裏提著一個黑色的公文包。
秀荷和阿珍聽到動靜,趕忙迎了出來。
“秀荷女士,您好啊!” 官員微笑著向秀荷伸出手。
秀荷連忙握住官員的手,眼中滿是感激:“您好,您好!真是讓您費心了,還親自跑一趟。”
官員笑著說:“秀荷女士,您太客氣了。扶持像您這樣的傳統工藝企業,是我們政府的職責所在。我今天來,就是想看看繡坊的發展情況,順便了解一下您對這筆資金的使用規劃。”
秀荷一邊將官員請進繡坊,一邊說道:“您能來,我們真是求之不得。快請進,咱們屋裏坐。”
繡坊的會客廳布置得典雅而溫馨,牆上掛著一幅幅精美的刺繡作品。官員坐在沙發上,仔細地欣賞著這些作品,不時發出讚歎聲。
“秀荷女士,您的繡品真是巧奪天工啊!不愧是咱們當地的傳統工藝代表。” 官員說道。
秀荷謙虛地笑了笑:“您過獎了。這都是我們繡坊的姐妹們一針一線繡出來的,大家都付出了很多心血。”
官員點了點頭,說道:“這次政府給您的繡坊提供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就是希望您能把這門手藝發揚光大,帶動更多的人就業,為咱們的傳統文化傳承和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秀荷鄭重地說道:“您放心,我們一定不會辜負政府的期望。我已經有了初步的規劃,準備用這筆資金購置新設備、聘請繡娘師傅,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繡品質量。”
官員聽了,滿意地說道:“很好,很好。不過,在發展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什麽困難,一定要及時跟我們溝通,政府會全力幫助您解決的。”
秀荷感激地說道:“真是太感謝政府了,有了您的支持,我們更有信心了。”
送走官員後,秀荷和阿珍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繡坊的升級計劃。
秀荷親自帶領阿珍前往各個設備廠家考察。在一家大型的刺繡設備廠裏,展廳裏擺滿了各種各樣的先進設備。秀荷仔細地觀察著每一台機器,不時向廠家的工作人員詢問機器的性能、價格和售後服務等問題。
“這台機器的刺繡速度怎麽樣?” 秀荷指著一台外觀精致的刺繡機問道。
工作人員熱情地介紹道:“女士,這台機器的刺繡速度非常快,每小時可以完成幾十件繡品,而且繡出來的圖案十分精細,幾乎可以和手工刺繡相媲美。”
秀荷走上前,輕輕地撫摸著機器的表麵,感受著它的材質和工藝。
“但是這台機器的操作會不會很複雜?我們的繡娘師傅能很快上手嗎?” 秀荷有些擔憂地問道。
工作人員連忙說道:“女士,您放心。我們會提供專業的培訓和技術支持,保證您的繡娘師傅能夠熟練操作這台機器。”
秀荷點了點頭,又繼續觀察了一會兒,然後對阿珍說:“阿珍,你覺得這台機器怎麽樣?”
阿珍皺著眉頭想了想,說道:“夫人,我覺得這台機器是不錯,但是價格好像有點高。咱們得考慮一下成本。”
秀荷沉思片刻,說道:“價格雖然重要,但機器的性能和質量更關鍵。如果這台機器真的能提高我們的生產效率和繡品質量,多花點錢也是值得的。”
經過一整天的考察和比較,秀荷和阿珍終於選定了一批適合繡坊的刺繡設備。
設備采購迴來後,安裝和調試又成了一個重要的任務。秀荷親自在現場監督,確保每一台設備都能正常運行。
“師傅,您一定要把這台機器調試好,不能有任何差錯。” 秀荷對正在調試設備的工人說道。
工人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說道:“女士,您放心,我們一定會調試到最佳狀態的。”
在設備安裝調試的過程中,秀荷也沒有閑著。她開始四處打聽繡娘師傅的消息,通過各種渠道發布招聘信息。
很快,繡坊就收到了許多應聘簡曆。秀荷和阿珍認真地篩選著每一份簡曆,然後邀請符合條件的繡娘師傅來繡坊麵試。
麵試的那一天,繡坊裏格外熱鬧。前來應聘的繡娘師傅們有的帶著自己的作品,有的現場展示刺繡技藝。秀荷和阿珍坐在一旁,仔細地觀察著每一位應聘者的表現。
“這位師傅,您這針法確實不錯,但是您能給我們講講您對傳統刺繡與現代設計結合的看法嗎?” 秀荷對一位應聘者問道。
應聘者想了想,說道:“女士,我覺得傳統刺繡是我們的根,但是也要與時俱進,結合現代設計元素,讓刺繡作品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和需求。”
秀荷點了點頭,又問了幾個問題,然後和阿珍交換了一下眼神。
經過一輪又一輪的篩選,秀荷終於聘請到了幾位滿意的繡娘師傅。
新設備和新師傅的加入,讓繡坊充滿了生機和活力。然而,隨著產量的不斷增加,銷售渠道卻成了一個大問題。
秀荷坐在辦公室裏,麵前堆滿了各種銷售報表和市場調研報告。她的眉頭緊鎖,手中的筆不停地在紙上劃著。
“阿珍,你說咱們的繡品在本地市場已經趨於飽和,要想進一步擴大銷量,是不是得開拓外地市場?” 秀荷問道。
阿珍說道:“夫人,我覺得可以。但是外地市場競爭也很激烈,咱們得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秀荷站起身來,走到窗前,望著窗外的景色,說道:“咱們的繡品質量上乘,工藝精湛,這就是我們的優勢。但是如何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的繡品,這是個難題。”
阿珍說道:“夫人,要不咱們參加一些大型的展會?這樣可以提高我們繡坊的知名度。”
秀荷眼睛一亮:“這倒是個好主意。阿珍,你去打聽一下最近有哪些相關的展會。”
阿珍應了一聲,便匆匆忙忙地出去了。
經過一番努力,秀荷繡坊終於參加了一場在省城舉辦的大型工藝品展會。展會上,秀荷繡坊的展位布置得精美而獨特,一件件精美的刺繡作品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
“哇,這些刺繡作品真是太美了!” 一位參觀者讚歎道。
秀荷微笑著走上前,說道:“謝謝您的誇獎。這都是我們繡坊的姐妹們用心繡出來的。”
參觀者好奇地問道:“這些作品可以定製嗎?”
秀荷連忙說道:“可以的,我們可以根據您的需求定製各種圖案和尺寸的刺繡作品。”
在展會上,秀荷繡坊不僅接到了許多訂單,還結識了一些潛在的合作夥伴。
展會結束後,秀荷繡坊的名聲越來越響亮,訂單也源源不斷地飛來。然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由於訂單量過大,繡坊的生產壓力陡然增加,一些繡娘開始抱怨工作強度太大。
“夫人,這天天加班,我們實在是吃不消啊。” 一位繡娘找到秀荷說道。
秀荷一邊安慰繡娘,一邊思考著解決方案。
“大家先別著急,我會想辦法解決的。咱們不能因為趕訂單而降低了繡品的質量。” 秀荷說道。
秀荷決定再次調整繡坊的生產流程,優化人員配置,提高工作效率。
“阿珍,咱們把繡娘們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不同的工序,這樣可以加快生產進度。” 秀荷說道。
阿珍點了點頭:“夫人,這個辦法好。我這就去安排。”
在秀荷的努力下,繡坊的生產逐漸恢複了正常,繡品的質量也得到了保證。
然而,就在秀荷以為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原材料漲價風波又給繡坊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夫人,這絲線和布料的價格漲得太厲害了,我們的成本一下子增加了好多。” 阿珍拿著一疊采購清單,焦急地說道。
秀荷皺起了眉頭:“這可怎麽辦?我們不能把成本轉嫁到客戶身上,那樣會失去客戶的信任。”
秀荷決定親自去尋找新的原材料供應商,降低采購成本。
經過多方打聽和比較,秀荷終於找到了一家價格合理、質量可靠的原材料供應商。
“老板,希望咱們能長期合作,您可一定要保證原材料的質量啊。” 秀荷對供應商說道。
供應商笑著說:“秀荷女士,您放心,我們一定不會讓您失望的。”
解決了原材料的問題,秀荷又開始思考如何進一步提升繡坊的品牌形象和市場競爭力。
“阿珍,咱們是不是可以推出一些限量版的刺繡作品,提高繡坊的檔次和知名度?” 秀荷說道。
阿珍說道:“夫人,這個主意不錯。但是限量版的作品要求更高,咱們得精心設計和製作。”
秀荷點了點頭:“我知道,咱們可以邀請一些知名的設計師來合作,共同打造出獨一無二的作品。”
在秀荷的精心策劃下,繡坊推出了一係列限量版的刺繡作品,引起了市場的強烈反響。
隨著繡坊的不斷發展壯大,秀荷的目光又投向了國際市場。
“阿珍,咱們不能隻滿足於國內市場,要讓咱們的刺繡作品走向世界。” 秀荷說道。
阿珍說道:“夫人,這國際市場可不好進啊,咱們得做好充分的準備。”
秀荷堅定地說:“我知道,但隻要我們有信心,有決心,就一定能成功。”
秀荷開始學習國際貿易知識,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和審美差異,為繡坊的國際化之路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