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渡江的消息不但引起了唐生智的警覺,戰報傳到一直關注南京戰況每天電報來往不斷的,已經搬遷到武漢的軍方大本營更是緊張萬分。
鑒於戰況的急轉直下,為避免南京守軍被圍殲,11日中午,蔣介石在統帥部的建議下考慮撤退。並通過在揚州的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顧祝同向南京城的守軍下達撤退命令。
顧祝同在電話裏直截了當的通知唐生智:“委員長已經下令,要南京守軍撤退。你現在馬上到浦口來,我現在派胡宗南第一軍第一師到浦口等你。”
但是唐生智覺得自己是堅定固守南京城的,現在顧祝同要他先行撤離,這讓他無法跟各路守軍的將領交代。所以他向顧祝同表示:“顧司令,事情要跟各路的將領交代清楚才能撤離。不然以後的責任由誰負責?”
“情況十分危急,可由參謀人員代為命令各部就地撤退,萬萬不要推辭。”顧祝同還是希望唐生智先行撤離,其他部隊由各路將領就地突圍。
“顧司令,我不能隻顧個人而不管部隊,最遲明晚才能撤離。”唐生智依然堅持要部署好各部撤退事宜才能離開。
唐生智和顧祝同通完話後,開始考慮撤退事宜,而在他還沒來得及召集兩位衛戍副司令長官羅卓英和劉興商議時,又收到了蔣介石發來的命令:“如不能久持時,可相機撤退,以圖整理而期反攻。”
蔣介石這道命令看似也是要求撤退,卻帶有再堅持的意思。這就和前麵顧祝同轉達的立刻撤離明顯有些不一樣的意思。
現在有兩個選擇放到了唐生智麵前,一,按第三戰區顧祝同的命令立刻安排撤退。二,按蔣介石的命令要再堅持數天,布置守軍逐次撤退,同時撤離疏散南京城裏的民眾。
兩個選擇唐生智都不好專權獨斷,於是找來羅卓英和劉興商量。他們首先麵對的問題是立刻疏散民眾的話,可能會引起軍心動搖,甚至造成混亂。
混亂一旦形成,整個南京現存的防線將會立刻崩盤。到時候守軍和民眾會爭奪路而逃,不說能跑出去多少,但是混亂中相互踩踏甚至開槍相殘的絕對不會少。
現在的情形是南京守軍依然還有差不多十萬人,而且半數陣地還在守軍的手裏。完全可以死守三到五天時間。衛戍司令部的任務是如何合理的安排好民眾和守軍撤離的順序。
在三個衛戍司令還沒有商量出結果來,蔣介石的第三道命令又到了,內容居然和第二道命令完全一樣,一字不差。
這讓三位衛戍司令長官麵麵相覷,這不就是和淞滬會戰時一樣想撤又想堅守一個意思嗎?其中還有一個隱晦的意思三人雖然都懂,但是都不好明言。那就是中央軍先撤,留下地方部隊斷後再堅持一下。
蔣介石和顧祝同前後不一致的再三命令,讓他們動搖了堅守的決心,本來全軍死守幾天問題不大。但是作為堅守陣地的主力,中央軍的87師,88師和36師三個德械師加上教導總隊一旦先撤,防線絕對會立刻出現漏洞,其他守軍部隊也不可能繼續堅守。那還不如直接各自突圍好了。
時間一直到深夜,三位衛戍司令長官召集了參謀長周斕,參謀處長廖肯等商討撤退商議,並連夜起草撤退命令。
12月12日激戰任然繼續。
中華門戰鬥在上午就進入了白熱化,日軍在中華門和水西門炸垮了一段城牆。在炮火的掩護下,日軍步兵利用梯子沿著垮塌形成的斜坡攀登,想一舉突破城牆。
駐守此段防線的第51師第306團的邱維達團長立刻組織了敢死隊,由第三營營長胡豪和團副劉曆濨帶領,向城牆缺口進行反突擊。在集中了全團炮火的掩護下,隻用了一個小時就全殲了登城的日軍。可惜的是胡豪營長和團副劉曆濨少校皆中彈殉國。
而中華門西南城角和相鄰塞公橋也同時發生激烈戰鬥。這兩處地方也是由74軍51師黃耀武部堅守。日軍的攻擊從拂曉開始,日軍出動了20餘架飛機,十多輛坦克參與進攻。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激戰和反複爭奪,守軍擊毀多輛坦克,擊斃日軍五百多人,繳獲日軍十多挺輕重機槍,終於迫使日軍暫時撤退,74軍51師牢牢地守住了賽公橋。
當然守軍51師也付出了沉重代價:302團團長程智陣亡,數名營長受傷,連長以下官兵犧牲1700多人。
雨花台方向,日軍攻擊同猛烈。守軍88師頑強抵抗,在傷亡過半後不得不退守核心陣地。進攻的日軍繼而突入光華門加入圍攻。
光華門方向戰況愈加慘烈,87師和憲兵教導團傷亡慘重。先前增援的粵軍83軍156師同樣死傷三分之一,衛戍司令部不得不在大挖戰壕構建防禦工事,準備打巷戰的66軍抽調出159師增援光華門。
紫金山陣地在下午時分被日軍第16師團攻占,既而又攻入中華門,但是被退守的教導總隊和守軍強力阻擋。
另外,日軍第13師團向烏龍山要塞猛攻,其中第9旅團開始橫渡長江企圖奪取浦口,切斷守軍北撤退路。
在如此緊張時刻,衛戍司令部不能在猶豫不決,唐生智在下午五時,在自家住處唐公館召開了南京守軍師長以上將領會議。由於戰況膠著,有些部隊將領趕不過來,還有些在一線督戰聯係不上。
但是時間不等人,唐生智在會議上向到場的將領簡要介紹了全局的戰況:“……南京現已十分危急,少數日軍業已經衝入城內。在各位看來以為尚有把握再行守衛否?”
下麵的各軍將領麵麵相覷,大家幾乎隻能了解各自的當麵之敵,沒想到整個局麵已經如此嚴峻。一時間會議室裏氣氛凝重,大家都不說話都等著衛戍司令部的安排。
唐生智看場麵沉寂,於是就不再廢話,立刻當場宣讀了蔣介石的兩道命令:“如情勢不能久持時,可相機撤退,以策後圖!”
戰況的如此之嚴峻,上麵的態度轉變的如此突然,讓守軍將領十分不適應,他們聽完了蔣介石的命令之後,各自的表情各有不同。葉肇和83軍軍長鄧龍光對視一眼,暗道一聲果然。
唐生智宣讀完蔣介石的命令之後繼續講話:“各位,戰爭不是在今日結束,而是在明日繼續。戰爭不是在南京衛戍中結束,而是在南京以外的地區無限展開。請各位記住今日之恥辱,他日定要為今日之仇恨報複。各部應指出統帥長官,如若部隊脫離掌握無法指揮時,可以和我一起過江。”
唐生智的話前半段看似激勵各部將領,其實就是給自己下台階。最後一句就是給了這些高級軍官一個和他一起提前撤離的借口,也算是給大家一個活命的機會。
在這個場合,所有人都不願意說話,至於各自的內心想法就隻有各自心裏知道了。看沒有人反對,唐生智開始宣布撤退計劃。
“78軍36師,憲兵部隊,直屬部隊按順序撤往下關碼頭渡江,期間由第十軍掩護。第十軍完成掩護後立刻渡江北上。其餘部隊就地向當麵之方向正麵突圍。 ”
這個撤退計劃除了所有人都忽略了(也許是都選擇性的忽略了)的南京民眾外,本來也沒有什麽不對的地方。
問題就出在唐生智宣布完撤退計劃後,莫名其妙的加了一句:“74軍,87師,88師以及教導總隊如若無法全部正麵突圍,有渡輪時可以過江,向滁州集結。 ”
也許唐生智隻是下意識的想保住最精銳的國軍部隊,也許是他深刻的領會了蔣委員長命令裏的深意。但是他並沒有留意在座的其他非中央軍將領的神色,因為被允許渡江撤退的都是中央軍嫡係部隊。一場大混亂大災難由此將不可逆轉。
而更加不可思議的是,就在衛戍司令部長官安排撤退事宜的時候。遠在漢口的蔣介石又給南京衛戍司令部下達了最新命令。
命令很長,表揚了一大通南京守軍的英勇無畏之後又闡述了一番自我感覺良好的理由外,最後主要內容是:“當不惜任何犧牲,以提高我國家與軍隊之地位與聲譽。亦為我革命轉敗為勝之唯一樞機。如南京多守一日,即民族多加一層光榮。如再守半月以上,內外形式必將大變。”總之洋洋灑灑的一大篇,篇幅之長不像是下達命令,倒像是一封書信。
不過,不知道是因為衛戍司令部的參謀故意拖延還是慌亂中出錯,等撤退會議開完後才把電文呈交給唐生智。
唐生智看到了這封超長的電文也隻能當沒看到,因為撤退命令已經下大霧,根本不可能馬上就更改,再說了守軍來開會的將領都已經離開,還能不能找得到人都是兩迴事。
反正不管怎麽說,南京的命運在這最後的會議開完之後就已經決定了。
……
鑒於戰況的急轉直下,為避免南京守軍被圍殲,11日中午,蔣介石在統帥部的建議下考慮撤退。並通過在揚州的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顧祝同向南京城的守軍下達撤退命令。
顧祝同在電話裏直截了當的通知唐生智:“委員長已經下令,要南京守軍撤退。你現在馬上到浦口來,我現在派胡宗南第一軍第一師到浦口等你。”
但是唐生智覺得自己是堅定固守南京城的,現在顧祝同要他先行撤離,這讓他無法跟各路守軍的將領交代。所以他向顧祝同表示:“顧司令,事情要跟各路的將領交代清楚才能撤離。不然以後的責任由誰負責?”
“情況十分危急,可由參謀人員代為命令各部就地撤退,萬萬不要推辭。”顧祝同還是希望唐生智先行撤離,其他部隊由各路將領就地突圍。
“顧司令,我不能隻顧個人而不管部隊,最遲明晚才能撤離。”唐生智依然堅持要部署好各部撤退事宜才能離開。
唐生智和顧祝同通完話後,開始考慮撤退事宜,而在他還沒來得及召集兩位衛戍副司令長官羅卓英和劉興商議時,又收到了蔣介石發來的命令:“如不能久持時,可相機撤退,以圖整理而期反攻。”
蔣介石這道命令看似也是要求撤退,卻帶有再堅持的意思。這就和前麵顧祝同轉達的立刻撤離明顯有些不一樣的意思。
現在有兩個選擇放到了唐生智麵前,一,按第三戰區顧祝同的命令立刻安排撤退。二,按蔣介石的命令要再堅持數天,布置守軍逐次撤退,同時撤離疏散南京城裏的民眾。
兩個選擇唐生智都不好專權獨斷,於是找來羅卓英和劉興商量。他們首先麵對的問題是立刻疏散民眾的話,可能會引起軍心動搖,甚至造成混亂。
混亂一旦形成,整個南京現存的防線將會立刻崩盤。到時候守軍和民眾會爭奪路而逃,不說能跑出去多少,但是混亂中相互踩踏甚至開槍相殘的絕對不會少。
現在的情形是南京守軍依然還有差不多十萬人,而且半數陣地還在守軍的手裏。完全可以死守三到五天時間。衛戍司令部的任務是如何合理的安排好民眾和守軍撤離的順序。
在三個衛戍司令還沒有商量出結果來,蔣介石的第三道命令又到了,內容居然和第二道命令完全一樣,一字不差。
這讓三位衛戍司令長官麵麵相覷,這不就是和淞滬會戰時一樣想撤又想堅守一個意思嗎?其中還有一個隱晦的意思三人雖然都懂,但是都不好明言。那就是中央軍先撤,留下地方部隊斷後再堅持一下。
蔣介石和顧祝同前後不一致的再三命令,讓他們動搖了堅守的決心,本來全軍死守幾天問題不大。但是作為堅守陣地的主力,中央軍的87師,88師和36師三個德械師加上教導總隊一旦先撤,防線絕對會立刻出現漏洞,其他守軍部隊也不可能繼續堅守。那還不如直接各自突圍好了。
時間一直到深夜,三位衛戍司令長官召集了參謀長周斕,參謀處長廖肯等商討撤退商議,並連夜起草撤退命令。
12月12日激戰任然繼續。
中華門戰鬥在上午就進入了白熱化,日軍在中華門和水西門炸垮了一段城牆。在炮火的掩護下,日軍步兵利用梯子沿著垮塌形成的斜坡攀登,想一舉突破城牆。
駐守此段防線的第51師第306團的邱維達團長立刻組織了敢死隊,由第三營營長胡豪和團副劉曆濨帶領,向城牆缺口進行反突擊。在集中了全團炮火的掩護下,隻用了一個小時就全殲了登城的日軍。可惜的是胡豪營長和團副劉曆濨少校皆中彈殉國。
而中華門西南城角和相鄰塞公橋也同時發生激烈戰鬥。這兩處地方也是由74軍51師黃耀武部堅守。日軍的攻擊從拂曉開始,日軍出動了20餘架飛機,十多輛坦克參與進攻。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激戰和反複爭奪,守軍擊毀多輛坦克,擊斃日軍五百多人,繳獲日軍十多挺輕重機槍,終於迫使日軍暫時撤退,74軍51師牢牢地守住了賽公橋。
當然守軍51師也付出了沉重代價:302團團長程智陣亡,數名營長受傷,連長以下官兵犧牲1700多人。
雨花台方向,日軍攻擊同猛烈。守軍88師頑強抵抗,在傷亡過半後不得不退守核心陣地。進攻的日軍繼而突入光華門加入圍攻。
光華門方向戰況愈加慘烈,87師和憲兵教導團傷亡慘重。先前增援的粵軍83軍156師同樣死傷三分之一,衛戍司令部不得不在大挖戰壕構建防禦工事,準備打巷戰的66軍抽調出159師增援光華門。
紫金山陣地在下午時分被日軍第16師團攻占,既而又攻入中華門,但是被退守的教導總隊和守軍強力阻擋。
另外,日軍第13師團向烏龍山要塞猛攻,其中第9旅團開始橫渡長江企圖奪取浦口,切斷守軍北撤退路。
在如此緊張時刻,衛戍司令部不能在猶豫不決,唐生智在下午五時,在自家住處唐公館召開了南京守軍師長以上將領會議。由於戰況膠著,有些部隊將領趕不過來,還有些在一線督戰聯係不上。
但是時間不等人,唐生智在會議上向到場的將領簡要介紹了全局的戰況:“……南京現已十分危急,少數日軍業已經衝入城內。在各位看來以為尚有把握再行守衛否?”
下麵的各軍將領麵麵相覷,大家幾乎隻能了解各自的當麵之敵,沒想到整個局麵已經如此嚴峻。一時間會議室裏氣氛凝重,大家都不說話都等著衛戍司令部的安排。
唐生智看場麵沉寂,於是就不再廢話,立刻當場宣讀了蔣介石的兩道命令:“如情勢不能久持時,可相機撤退,以策後圖!”
戰況的如此之嚴峻,上麵的態度轉變的如此突然,讓守軍將領十分不適應,他們聽完了蔣介石的命令之後,各自的表情各有不同。葉肇和83軍軍長鄧龍光對視一眼,暗道一聲果然。
唐生智宣讀完蔣介石的命令之後繼續講話:“各位,戰爭不是在今日結束,而是在明日繼續。戰爭不是在南京衛戍中結束,而是在南京以外的地區無限展開。請各位記住今日之恥辱,他日定要為今日之仇恨報複。各部應指出統帥長官,如若部隊脫離掌握無法指揮時,可以和我一起過江。”
唐生智的話前半段看似激勵各部將領,其實就是給自己下台階。最後一句就是給了這些高級軍官一個和他一起提前撤離的借口,也算是給大家一個活命的機會。
在這個場合,所有人都不願意說話,至於各自的內心想法就隻有各自心裏知道了。看沒有人反對,唐生智開始宣布撤退計劃。
“78軍36師,憲兵部隊,直屬部隊按順序撤往下關碼頭渡江,期間由第十軍掩護。第十軍完成掩護後立刻渡江北上。其餘部隊就地向當麵之方向正麵突圍。 ”
這個撤退計劃除了所有人都忽略了(也許是都選擇性的忽略了)的南京民眾外,本來也沒有什麽不對的地方。
問題就出在唐生智宣布完撤退計劃後,莫名其妙的加了一句:“74軍,87師,88師以及教導總隊如若無法全部正麵突圍,有渡輪時可以過江,向滁州集結。 ”
也許唐生智隻是下意識的想保住最精銳的國軍部隊,也許是他深刻的領會了蔣委員長命令裏的深意。但是他並沒有留意在座的其他非中央軍將領的神色,因為被允許渡江撤退的都是中央軍嫡係部隊。一場大混亂大災難由此將不可逆轉。
而更加不可思議的是,就在衛戍司令部長官安排撤退事宜的時候。遠在漢口的蔣介石又給南京衛戍司令部下達了最新命令。
命令很長,表揚了一大通南京守軍的英勇無畏之後又闡述了一番自我感覺良好的理由外,最後主要內容是:“當不惜任何犧牲,以提高我國家與軍隊之地位與聲譽。亦為我革命轉敗為勝之唯一樞機。如南京多守一日,即民族多加一層光榮。如再守半月以上,內外形式必將大變。”總之洋洋灑灑的一大篇,篇幅之長不像是下達命令,倒像是一封書信。
不過,不知道是因為衛戍司令部的參謀故意拖延還是慌亂中出錯,等撤退會議開完後才把電文呈交給唐生智。
唐生智看到了這封超長的電文也隻能當沒看到,因為撤退命令已經下大霧,根本不可能馬上就更改,再說了守軍來開會的將領都已經離開,還能不能找得到人都是兩迴事。
反正不管怎麽說,南京的命運在這最後的會議開完之後就已經決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