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生旦淨末醜
看我八零年代的平行人生 作者:楓火佳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周老爺子不說話,守著一邊八仙桌,小杯獨酌,人間清醒。他覺得兒子這東西,他就不是東西,他們小的時候你盼著他長大,一旦長大娶媳婦了,他就不是你的了。老太婆還看不懂呢!她哪過得了這花言巧語,兩句話就哄得找不到北了,唉!
“你那女人啊,”他呷了口酒,覺得老太婆還是要幫一幫的,混小子也得澆點冷水,至於兒媳婦,能不能收了這小子就看她自己的本事了,他倒是挺巴望看看成果的。“規矩倒還有,心計也不少。”
偉健大笑,覺得這個家以後能熱鬧不少,他好像都好久沒和他爸媽這麽笑笑鬧鬧了,鬧不起來。
“還是我爸看人準!”他提酒壺給他老爸滿了一杯,“懂規矩就行,要是一點兒心計沒有,眉高眼低都看不出來,那不更惹我媽生氣嘛!”
老太太就用鼻子嗤了一下:“她懂著規矩存什麽心計隻有她自己知道。”
“她存什麽心計又怎麽樣呢?”偉健無所謂地:“她能照顧陪伴您二老就行。如果錢能換來健康和快樂,換來你們晚年幸福,別說她那點小心計能騙我多少錢去,我主動多給她點都行。”笑嘻嘻地把湯碗捧給母親:“所以我的親媽,她還敢讓您受氣?她會把您當老祖宗侍奉的。您就先喝點湯順順氣吧,以後她好好在家陪您和爸,我在外麵也安心做事,是不是?”
“你少嬉皮笑臉!”老太太狠瞪他一眼:“我告訴你莊子,別拿錢說事,我們家沒那規矩。她進了周家的門,就是周家的媳婦,侍奉老的是應該的,你敢擅自給她一塊錢——”
冰雲端來茶,餐桌上仍然在說話,仍然說得又快又急,她仍然聽不懂,但感覺——吵架了。婆婆繃著臉靠在椅子裏,公公看她進來,低頭端起了酒杯,她看一眼偉健,他倒是一臉的和顏悅色。
“媽,您喝茶。”她把茶捧給婆婆。
老太太沒做聲。
“阿雲呐,坐下吃飯吧。”公公說。
“欸。”她應著,又把公公的茶奉上,把偉健的茶也遞給他,這才在椅子邊上坐下來。
“你媽,我們,很擔心你、不習慣。吃不慣這些菜,就自己動手、燒點愛吃的。”周老爺子看著她,把這話講得極慢,“呃——你能聽懂嗎?讓莊子告訴你。”
“我能懂,爸,您講得很慢。”她說。
“以後這裏就是你的家了,嫁這麽遠不容易,要學著適應這裏。”
“我曉得的,爸。”她說,笑了。周老爺子有點愣,覺得好像從那一閃即逝的黑眼睛中看到了一絲狡黠的味道,這孩子——嘖!好像比他家的倆丫頭有趣。
冰雲按偉健的要求上樓收拾東西,她想和偉健一起去旅行,但因為婆婆不悅,她又很想取消這所謂的蜜月旅行,可她又不知道怎麽和他說,因為她和偉健也不熟悉。
她思量了半天,委婉地征詢他:因為她和爸媽不熟悉,能不能他們就一起在家裏,多陪陪父母,不去旅行?但偉健說:他們這邊有個風俗,外地嫁過來的女子都得遊過杭州才能算入鄉隨俗。她不知道真假,但從他堅決的口氣裏,她覺得她根本改變不了他的決定。她也由此感到他是一個霸道而有主張的男人,隻會用他的決定去影響別人,決不會讓別人影響他的決定,比如他的爹媽。相反,他會鼓動起別人的熱情來推進他的決定,比如她。他歪在床上,興致很好地看著她整理旅行箱,間或給她一句建議,讓她不知不覺地放掉了顧慮,對即將開始的旅行有了期待之心。而且,他那麽支著手,趴在一邊看著她整理一應瑣碎,也讓她覺得他和她好像很熟悉似的。
其實偉健的家應該算當地的大家族,雖然進這個家門已經七天,但冰雲卻覺得她連他有多少親戚都沒有搞清楚。有曾字輩的叔爺舅爺,有好多的叔伯叔父姑姑舅父姨母,以及多得記不住的堂兄妹表兄妹,她雖然跟著偉健一起稱唿,一起迎來送往,但根本記不住誰是誰。她隻記住了偉健的直係姐妹,姐姐叫冠鳳,家在上海,這次迴來是專程來參加他們婚禮的,帶著她的上海老公和兩個兒子,溫婉端正,慈顏善目,愛笑。妹妹叫亞鳳,嫁於鄰村,妹夫應該是婚禮當天就迴去了,以至於她根本沒記住他長什麽樣。亞鳳內向少言,不愛笑,每天早上,她總是最早起床的那個人,忙忙碌碌地給一大家人做早飯。她不像姐姐那樣有點“客”的味道,她是家裏人,是長輩眼裏勤勞懂事的“二鳳”。她對她很客氣,每次她要幫忙做什麽,她總是客氣地不用她插手,不像姐姐,會支使她,也會和她聊天。亞鳳從沒和她聊過天,她對她說的最多的話就是:“不用了。”或:“放那我弄吧。”
她總是很忙,從早忙到晚,好像隻有把自己夾在忙碌裏,她才充實。也似乎隻有這樣,生活才因不是空白而變得有意義。她沒有停下來的時候,她永遠都有事情做,如果她坐下來了,則手上一定拿著針線活計,不管是看電視、聊天或者是喝茶時。但偉健好像很喜歡她,有什麽事都會叫:“二妹,你幫我幹嘛幹嘛。或者,二妹,我的什麽東西哪去啦?”亞鳳也很快就會幫他弄好。
公公也不愛說話,但他和亞鳳不一樣,他的訥言大概是應那句話:不癡不聾,不做家翁。他有一張飽經風霜的臉,但見到她的時候,總是一副和顏悅色的樣子,像一個鄉紳。不像婆婆,總是一副厲害的模樣,就算在她笑著的時候,也不是和顏悅色的。可她總覺得公公盡管和氣,卻絕對是洞察而敏銳的人,對她的一舉一動都有他自己的判審。她總覺得自己不論在什麽地方,都好像在他的視野之內,就更不要說坐在他麵前的時候了。
也不是,她真坐在他麵前的時候,他反而是不看她的。那時他往往盯著桌麵,因為那時正在吃飯。而飯後喝茶時,他又在專心看電視,因為那是新聞時間,他從不落過。可即使這樣,她仍然覺得他不是在做那時他正在做的事,而是在觀察她——畢竟這個一腳踏進家門來同桌吃飯的“陌生人”,要比麵前既使常換也常相遇的熟飯熟菜要生得多,甚至,比新聞更“新”。
婆婆,她好像很矛盾,有時候,她好像因為娶了兒媳婦很高興,有時候卻又很不高興,不管是高興還是不高興,好像她都不喜歡她。她身材矮胖,看上去很富態,但卻決不是態度和藹之人,她說話又快又響,尤其柳眉一豎的時候,她都有點怕她。她是一個強勢的管家,懂得女人的勤儉可以替男人省出半個天下的道理,所以盡管她的家在本地很算富有,房子闊氣得蓋掉一村人,但她仍然很儉樸。她的院子裏養著豬鵝雞鴨,圍牆邊上種著南瓜架豆,像所有以土地為生的人一樣,她珍惜每粒糧食以及所有從土地裏收獲的東西。她珍惜水,因為那是“咱莊稼人的命脈”,不珍惜電,因為“點著燈亮堂”。由此可見她不是為了珍惜錢才珍惜她要珍惜的東西,比如糧食和水。她不像公公那樣要把視線夾在飯菜中間,或是撒到空茫的遠處使她出不了他的視野範圍,她更直率或露骨地審視或者盤問她,而她則盡量有問必答,以能夠使用的最尊敬的態度。這中間,偉健有時會好好“翻譯”,有時候就“翻譯”得根本不是她說的內容,她這麽感覺。
偉健,她對他的了解好像因為他突然成了她的丈夫而停滯不前了,他喜歡開玩笑,比如他給這兩個“天生是敵人”的女人做翻譯的時候,就經常是兩頭逗趣,他眼眉一挑,或嘴角一彎,她就覺得他翻譯的內容肯定不是婆婆說的。再不,他一本正經地向婆婆說話的時候,她就覺得他肯定在撒謊,用他“從未喪失的本能”。總之,他對她還算寬容友善,除了因為他們彼此之間心照不宣的約定,可能還因為“我是男人”這樣的大丈夫氣概,以及不屑與女人計較的心理成分。
她自己嗎,她覺得七天時間,做夢一樣,一切全變了。周偉健,她的生命中因多了這個男人,生活的圓環一下子擴大了一圈,裏麵突然有了公公,婆婆,大姑子,小姑子,許多陌生不知名的親戚、鄰居……這突然多出來的眾多角色讓她感到一種戲劇,如同被圍觀在舞台上的演員,舉手投足眾皆注目,她必須要謙讓恭敬先人後己;正色端操出無冶容;她必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能失容失德丟了她爹媽的臉。生活就這樣突然的變成了唱念做打,而現實則戲劇般地因她心中的戲劇感而變得輕鬆。她仿佛一下子由一顆命運手中的骰子,變成了一隻擲生活這顆骰子的手,原本嚴肅的人生突然變成了一二三四五六點,而她,願意玩這樣的遊戲!
他的條款第十七條是:要懂得既嫁從夫的道理,凡事以夫家為重心,不得虐待、侮辱、歧視、貶損夫家的任何家庭成員,即使他們有缺點和短處也不行。永遠不要做家庭矛盾的製造者,請相信丈夫解決這類麻煩的信心和手段,他必要的時候會舍命護你,但那隻是在必要的時候,並且隻針對外敵,而他維護他的爹媽和兄弟姐妹,則是每時每刻。
生旦淨末醜,溫良恭儉讓,生活就是戲劇,主角配角都有了,內幕卻隻有他和她知道,這才是這部生活劇最有趣味的地方吧!
“你那女人啊,”他呷了口酒,覺得老太婆還是要幫一幫的,混小子也得澆點冷水,至於兒媳婦,能不能收了這小子就看她自己的本事了,他倒是挺巴望看看成果的。“規矩倒還有,心計也不少。”
偉健大笑,覺得這個家以後能熱鬧不少,他好像都好久沒和他爸媽這麽笑笑鬧鬧了,鬧不起來。
“還是我爸看人準!”他提酒壺給他老爸滿了一杯,“懂規矩就行,要是一點兒心計沒有,眉高眼低都看不出來,那不更惹我媽生氣嘛!”
老太太就用鼻子嗤了一下:“她懂著規矩存什麽心計隻有她自己知道。”
“她存什麽心計又怎麽樣呢?”偉健無所謂地:“她能照顧陪伴您二老就行。如果錢能換來健康和快樂,換來你們晚年幸福,別說她那點小心計能騙我多少錢去,我主動多給她點都行。”笑嘻嘻地把湯碗捧給母親:“所以我的親媽,她還敢讓您受氣?她會把您當老祖宗侍奉的。您就先喝點湯順順氣吧,以後她好好在家陪您和爸,我在外麵也安心做事,是不是?”
“你少嬉皮笑臉!”老太太狠瞪他一眼:“我告訴你莊子,別拿錢說事,我們家沒那規矩。她進了周家的門,就是周家的媳婦,侍奉老的是應該的,你敢擅自給她一塊錢——”
冰雲端來茶,餐桌上仍然在說話,仍然說得又快又急,她仍然聽不懂,但感覺——吵架了。婆婆繃著臉靠在椅子裏,公公看她進來,低頭端起了酒杯,她看一眼偉健,他倒是一臉的和顏悅色。
“媽,您喝茶。”她把茶捧給婆婆。
老太太沒做聲。
“阿雲呐,坐下吃飯吧。”公公說。
“欸。”她應著,又把公公的茶奉上,把偉健的茶也遞給他,這才在椅子邊上坐下來。
“你媽,我們,很擔心你、不習慣。吃不慣這些菜,就自己動手、燒點愛吃的。”周老爺子看著她,把這話講得極慢,“呃——你能聽懂嗎?讓莊子告訴你。”
“我能懂,爸,您講得很慢。”她說。
“以後這裏就是你的家了,嫁這麽遠不容易,要學著適應這裏。”
“我曉得的,爸。”她說,笑了。周老爺子有點愣,覺得好像從那一閃即逝的黑眼睛中看到了一絲狡黠的味道,這孩子——嘖!好像比他家的倆丫頭有趣。
冰雲按偉健的要求上樓收拾東西,她想和偉健一起去旅行,但因為婆婆不悅,她又很想取消這所謂的蜜月旅行,可她又不知道怎麽和他說,因為她和偉健也不熟悉。
她思量了半天,委婉地征詢他:因為她和爸媽不熟悉,能不能他們就一起在家裏,多陪陪父母,不去旅行?但偉健說:他們這邊有個風俗,外地嫁過來的女子都得遊過杭州才能算入鄉隨俗。她不知道真假,但從他堅決的口氣裏,她覺得她根本改變不了他的決定。她也由此感到他是一個霸道而有主張的男人,隻會用他的決定去影響別人,決不會讓別人影響他的決定,比如他的爹媽。相反,他會鼓動起別人的熱情來推進他的決定,比如她。他歪在床上,興致很好地看著她整理旅行箱,間或給她一句建議,讓她不知不覺地放掉了顧慮,對即將開始的旅行有了期待之心。而且,他那麽支著手,趴在一邊看著她整理一應瑣碎,也讓她覺得他和她好像很熟悉似的。
其實偉健的家應該算當地的大家族,雖然進這個家門已經七天,但冰雲卻覺得她連他有多少親戚都沒有搞清楚。有曾字輩的叔爺舅爺,有好多的叔伯叔父姑姑舅父姨母,以及多得記不住的堂兄妹表兄妹,她雖然跟著偉健一起稱唿,一起迎來送往,但根本記不住誰是誰。她隻記住了偉健的直係姐妹,姐姐叫冠鳳,家在上海,這次迴來是專程來參加他們婚禮的,帶著她的上海老公和兩個兒子,溫婉端正,慈顏善目,愛笑。妹妹叫亞鳳,嫁於鄰村,妹夫應該是婚禮當天就迴去了,以至於她根本沒記住他長什麽樣。亞鳳內向少言,不愛笑,每天早上,她總是最早起床的那個人,忙忙碌碌地給一大家人做早飯。她不像姐姐那樣有點“客”的味道,她是家裏人,是長輩眼裏勤勞懂事的“二鳳”。她對她很客氣,每次她要幫忙做什麽,她總是客氣地不用她插手,不像姐姐,會支使她,也會和她聊天。亞鳳從沒和她聊過天,她對她說的最多的話就是:“不用了。”或:“放那我弄吧。”
她總是很忙,從早忙到晚,好像隻有把自己夾在忙碌裏,她才充實。也似乎隻有這樣,生活才因不是空白而變得有意義。她沒有停下來的時候,她永遠都有事情做,如果她坐下來了,則手上一定拿著針線活計,不管是看電視、聊天或者是喝茶時。但偉健好像很喜歡她,有什麽事都會叫:“二妹,你幫我幹嘛幹嘛。或者,二妹,我的什麽東西哪去啦?”亞鳳也很快就會幫他弄好。
公公也不愛說話,但他和亞鳳不一樣,他的訥言大概是應那句話:不癡不聾,不做家翁。他有一張飽經風霜的臉,但見到她的時候,總是一副和顏悅色的樣子,像一個鄉紳。不像婆婆,總是一副厲害的模樣,就算在她笑著的時候,也不是和顏悅色的。可她總覺得公公盡管和氣,卻絕對是洞察而敏銳的人,對她的一舉一動都有他自己的判審。她總覺得自己不論在什麽地方,都好像在他的視野之內,就更不要說坐在他麵前的時候了。
也不是,她真坐在他麵前的時候,他反而是不看她的。那時他往往盯著桌麵,因為那時正在吃飯。而飯後喝茶時,他又在專心看電視,因為那是新聞時間,他從不落過。可即使這樣,她仍然覺得他不是在做那時他正在做的事,而是在觀察她——畢竟這個一腳踏進家門來同桌吃飯的“陌生人”,要比麵前既使常換也常相遇的熟飯熟菜要生得多,甚至,比新聞更“新”。
婆婆,她好像很矛盾,有時候,她好像因為娶了兒媳婦很高興,有時候卻又很不高興,不管是高興還是不高興,好像她都不喜歡她。她身材矮胖,看上去很富態,但卻決不是態度和藹之人,她說話又快又響,尤其柳眉一豎的時候,她都有點怕她。她是一個強勢的管家,懂得女人的勤儉可以替男人省出半個天下的道理,所以盡管她的家在本地很算富有,房子闊氣得蓋掉一村人,但她仍然很儉樸。她的院子裏養著豬鵝雞鴨,圍牆邊上種著南瓜架豆,像所有以土地為生的人一樣,她珍惜每粒糧食以及所有從土地裏收獲的東西。她珍惜水,因為那是“咱莊稼人的命脈”,不珍惜電,因為“點著燈亮堂”。由此可見她不是為了珍惜錢才珍惜她要珍惜的東西,比如糧食和水。她不像公公那樣要把視線夾在飯菜中間,或是撒到空茫的遠處使她出不了他的視野範圍,她更直率或露骨地審視或者盤問她,而她則盡量有問必答,以能夠使用的最尊敬的態度。這中間,偉健有時會好好“翻譯”,有時候就“翻譯”得根本不是她說的內容,她這麽感覺。
偉健,她對他的了解好像因為他突然成了她的丈夫而停滯不前了,他喜歡開玩笑,比如他給這兩個“天生是敵人”的女人做翻譯的時候,就經常是兩頭逗趣,他眼眉一挑,或嘴角一彎,她就覺得他翻譯的內容肯定不是婆婆說的。再不,他一本正經地向婆婆說話的時候,她就覺得他肯定在撒謊,用他“從未喪失的本能”。總之,他對她還算寬容友善,除了因為他們彼此之間心照不宣的約定,可能還因為“我是男人”這樣的大丈夫氣概,以及不屑與女人計較的心理成分。
她自己嗎,她覺得七天時間,做夢一樣,一切全變了。周偉健,她的生命中因多了這個男人,生活的圓環一下子擴大了一圈,裏麵突然有了公公,婆婆,大姑子,小姑子,許多陌生不知名的親戚、鄰居……這突然多出來的眾多角色讓她感到一種戲劇,如同被圍觀在舞台上的演員,舉手投足眾皆注目,她必須要謙讓恭敬先人後己;正色端操出無冶容;她必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能失容失德丟了她爹媽的臉。生活就這樣突然的變成了唱念做打,而現實則戲劇般地因她心中的戲劇感而變得輕鬆。她仿佛一下子由一顆命運手中的骰子,變成了一隻擲生活這顆骰子的手,原本嚴肅的人生突然變成了一二三四五六點,而她,願意玩這樣的遊戲!
他的條款第十七條是:要懂得既嫁從夫的道理,凡事以夫家為重心,不得虐待、侮辱、歧視、貶損夫家的任何家庭成員,即使他們有缺點和短處也不行。永遠不要做家庭矛盾的製造者,請相信丈夫解決這類麻煩的信心和手段,他必要的時候會舍命護你,但那隻是在必要的時候,並且隻針對外敵,而他維護他的爹媽和兄弟姐妹,則是每時每刻。
生旦淨末醜,溫良恭儉讓,生活就是戲劇,主角配角都有了,內幕卻隻有他和她知道,這才是這部生活劇最有趣味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