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宋吏難做 第 106章 宋詞三百首
水滸反派:我給帝姬當筆友 作者:沉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談好了生意,鞏庭芝終於想起了張文遠隨口說的兩句詩,歪著頭問道,“求之,你剛才吟了兩句詩,後一句‘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出自小杜,但前一句‘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是何人所作,為何在下從未聽聞?”
張文遠一臉懵逼,心說我就是隨口一說,哪裏知道出自何人所作啊,有可能就是一句順口溜呢。見眾人都表示沒聽過,他隻得信口胡謅,“小時候買過一本《唐詩三百首》和《宋詞三百首》,這句‘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出自《水調歌頭》,作者名字我已經記不清了,你們不知道嗎?”
眾人一臉懵逼:
“《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何人所編?”
“收錄了哪些詩詞?”
“為何我從未聽說過?”
張文遠一個頭兩個大,心說我哪裏知道是誰編的,反正不是你們宋朝人編的就行了唄,因為你們宋朝才過了一半呢。
“編撰者我也不知道,上麵沒寫,收錄的名家有柳三變、蘇東坡、歐陽修、晏殊、李清照、陸遊、辛……啊不對,我好像記錯了,應該是陸佃。”
眾人見他說得顛三倒四,隻當他是記憶力不全,但鞏庭芝卻是個細心之人,問道,“這李清照是誰,為何我從未與聞?”
張文遠恨不得給自己兩個大嘴巴,李清照是兩宋之交的人,現在應該比自己大不了幾歲吧,而自己小時候就讀過她的詩詞,這不是扯淡嗎?
“我也不知道是誰,上麵又沒有作者介紹。”
梁端見他吃癟就笑著解釋道,“你說的這個李清照我倒是知道,是個女詞人,乃是齊州府李提舉之女,曾師從歸來公學作詩詞,後嫁於趙相公家三郎明誠,有個雅號‘易安居士’。聽說其詩才遠勝其夫,若非女兒之身,以後定不在蘇、歐、晏、柳等名家之下。前次送祖父到青州上任本有機會去拜見一番,順便向她切磋一些詩詞文章,卻緣慳一麵,無奈錯過了。”
郭靖道,“可惜公汝不在,他若是在,一定認識。”
梁端道,“說得對!李提舉和歸來公相交深厚,李清照曾在他門下學詩三年,其詩詞多得他老人家的指點。”
他們說的歸來公就是晁補之,字無咎,號歸來子,和秦觀、黃庭堅、張耒名列“蘇門四學士”。他就是巨野縣人,不過五年前就已經去世了,李清照跟他學的詩詞,這樣算下來,她其實是蘇東坡的徒孫。
眾人見他說出了李清照的身世來曆才選擇相信,接著又紛紛向他打聽《宋詞三百首》裏到底收錄了哪些名家名作。張文遠無奈,隻得把柳永、歐陽修、蘇軾、晏殊等人的詞隨便說了幾首應付一下。
鞏庭芝又問道,“你說‘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全詞是一首《水調歌頭》,可還記得全詞?”
張文遠想了想,就憑著兩世的記憶唱了出來: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詩翁那得有此,天地一扁舟。二十四番風信,二十四橋風景,正好及春遊。掛席欲東下,煙雨暗層樓。
紫綺冠,綠玉杖,黑貂裘。滄波萬裏,浩蕩蹤跡寄浮鷗。想殺南台禦史,笑殺南州孺子,何事此淹留。遠思渺無極,日夜大江流。
張文遠剛唱完,郭靖就猛地一拍大腿,“好詞,真乃好詞,當浮一大白!”
鞏庭芝卻皺眉道,“前半闕繁花似錦,後半闕卻有些意興索然,何故也?”
張文遠心說宋末不就是這個調調嗎?原詞作者黎廷瑞剛考中進士,還沒來得及大展拳腳南宋就滅亡了,他當了亡國奴,還能寫出蘇東坡、辛棄疾那樣大氣磅礴的詞作嗎?
迴到落腳處,張文遠把食物分給高克疾、梁坤等人,吃完之後天也黑了,又到了林顆兒洗漱的時間了,張文遠就護著她去老地方洗漱。然而就在他憧憬著一會兒可以像前幾天晚上那樣趁著夜色親熱一下時,林顆兒卻給他出了個難題,“郎君,奴家……”
張文遠見她欲言又止,還以為她不想和自己玩遊戲呢,忙問道,“怎麽了,哪裏不舒服嗎?”
林顆兒鼓起勇氣道,“奴……奴家來月事了,你能不能……”
張文遠頓時無語了,穿越過來兩個多月了,家裏有兩個年輕的女人,他自然知道古時候的女人來月經的時候有多麻煩。這個時代沒有衛生巾,女人來姨媽了就自己弄一根狹長的布條縫起來,再在裏麵塞上草木灰或者草紙,最後用一根布條係在腰上,就像騎馬一樣,俗稱騎馬布,效果和後世的衛生巾差不多,還可以重複使用。
張文遠見過閻婆惜用這玩意兒,別的都還好,但他永遠接受不了重複使用這一點,實在是太惡心了。不過現在問題有點兒具體了,這大水漫城的條件下,他上哪兒去給她找一條騎馬布啊?
“這個……我……你要我做什麽?”
既然自己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那就幹脆把皮球踢迴去,讓她拿主意好了。自己隻要負責執行就行了,這也是張文遠行走江湖慣用的手段。
林顆兒果然想到了辦法,從腰間取下一個香囊遞給他,吞吞吐吐地說,“麻煩你把這個拿去,把裏麵香草倒出來,裝一些燒灰進去。”
張文遠秒懂,這個香囊差不多有十公分長,兩三公分寬,裝上草木灰完全可以當騎馬布用了,但她隻有一個香囊怎麽換洗啊?想到這裏他就想起自己也有一個香囊,是臨走前閻婆惜送給他保平安的,但他一次都沒戴過,要是現在給她當成騎馬布用了,被她知道了肯定會殺了自己的吧?
欸,管不了那麽多了,都是自己的女人,何必要厚此薄彼呢?
張文遠拿著香囊迴到火堆旁,又找出自己那個香囊,把兩個香囊裏麵的香草都倒出來,裝上幹淨的草木灰,正要走的時候卻被梁坤看到了。這貨也是個在女人堆裏打轉的齷齪男人,看到他手裏的東西瞬間明白了,十分嫌棄地說道,“小張三,你怎麽越來越沒出息了,連女人的月事都管,小心走三年黴運哦!”
張文遠懶得理他,灌好燒灰以後就來到轉角處,林顆兒早就等得不耐煩了,見他拿了兩個香囊過來又感動得不行,整理完以後就主動抱住他,動情地說,“郎君,你對奴家這麽好,奴家都不知怎麽報答了!等水退了,奴家的身子也好利索了,就請你去家裏吃酒,到時奴家一定要好生伺候你!”
張文遠壞壞地笑了笑,捏著她的小蠻腰,小聲說道,“這幾天你就伺候得很好啊!”
林顆兒羞赧地笑了笑,“小聲點兒,別讓焦大郎聽到了。”
張文遠嘿嘿笑道,“他早就知道了,那是我兄弟,他還要叫你一聲嫂嫂呢,怕什麽。”
林顆兒想起先前焦挺叫他嫂嫂的事,臉更紅了,“這輩子能遇到郎君,也不知道是幾輩子修來的福分!”
張文遠握著她的手,動情地說,“你是我心愛之人,把心愛之人照顧好是每個男人的責任!”
林顆兒更感動了,抱著他又親了幾口,“等水退之後,妾身就去求媽媽,定要嫁給你,一輩子長相廝守!”
張文遠一臉懵逼,心說我就是隨口一說,哪裏知道出自何人所作啊,有可能就是一句順口溜呢。見眾人都表示沒聽過,他隻得信口胡謅,“小時候買過一本《唐詩三百首》和《宋詞三百首》,這句‘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出自《水調歌頭》,作者名字我已經記不清了,你們不知道嗎?”
眾人一臉懵逼:
“《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何人所編?”
“收錄了哪些詩詞?”
“為何我從未聽說過?”
張文遠一個頭兩個大,心說我哪裏知道是誰編的,反正不是你們宋朝人編的就行了唄,因為你們宋朝才過了一半呢。
“編撰者我也不知道,上麵沒寫,收錄的名家有柳三變、蘇東坡、歐陽修、晏殊、李清照、陸遊、辛……啊不對,我好像記錯了,應該是陸佃。”
眾人見他說得顛三倒四,隻當他是記憶力不全,但鞏庭芝卻是個細心之人,問道,“這李清照是誰,為何我從未與聞?”
張文遠恨不得給自己兩個大嘴巴,李清照是兩宋之交的人,現在應該比自己大不了幾歲吧,而自己小時候就讀過她的詩詞,這不是扯淡嗎?
“我也不知道是誰,上麵又沒有作者介紹。”
梁端見他吃癟就笑著解釋道,“你說的這個李清照我倒是知道,是個女詞人,乃是齊州府李提舉之女,曾師從歸來公學作詩詞,後嫁於趙相公家三郎明誠,有個雅號‘易安居士’。聽說其詩才遠勝其夫,若非女兒之身,以後定不在蘇、歐、晏、柳等名家之下。前次送祖父到青州上任本有機會去拜見一番,順便向她切磋一些詩詞文章,卻緣慳一麵,無奈錯過了。”
郭靖道,“可惜公汝不在,他若是在,一定認識。”
梁端道,“說得對!李提舉和歸來公相交深厚,李清照曾在他門下學詩三年,其詩詞多得他老人家的指點。”
他們說的歸來公就是晁補之,字無咎,號歸來子,和秦觀、黃庭堅、張耒名列“蘇門四學士”。他就是巨野縣人,不過五年前就已經去世了,李清照跟他學的詩詞,這樣算下來,她其實是蘇東坡的徒孫。
眾人見他說出了李清照的身世來曆才選擇相信,接著又紛紛向他打聽《宋詞三百首》裏到底收錄了哪些名家名作。張文遠無奈,隻得把柳永、歐陽修、蘇軾、晏殊等人的詞隨便說了幾首應付一下。
鞏庭芝又問道,“你說‘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全詞是一首《水調歌頭》,可還記得全詞?”
張文遠想了想,就憑著兩世的記憶唱了出來: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詩翁那得有此,天地一扁舟。二十四番風信,二十四橋風景,正好及春遊。掛席欲東下,煙雨暗層樓。
紫綺冠,綠玉杖,黑貂裘。滄波萬裏,浩蕩蹤跡寄浮鷗。想殺南台禦史,笑殺南州孺子,何事此淹留。遠思渺無極,日夜大江流。
張文遠剛唱完,郭靖就猛地一拍大腿,“好詞,真乃好詞,當浮一大白!”
鞏庭芝卻皺眉道,“前半闕繁花似錦,後半闕卻有些意興索然,何故也?”
張文遠心說宋末不就是這個調調嗎?原詞作者黎廷瑞剛考中進士,還沒來得及大展拳腳南宋就滅亡了,他當了亡國奴,還能寫出蘇東坡、辛棄疾那樣大氣磅礴的詞作嗎?
迴到落腳處,張文遠把食物分給高克疾、梁坤等人,吃完之後天也黑了,又到了林顆兒洗漱的時間了,張文遠就護著她去老地方洗漱。然而就在他憧憬著一會兒可以像前幾天晚上那樣趁著夜色親熱一下時,林顆兒卻給他出了個難題,“郎君,奴家……”
張文遠見她欲言又止,還以為她不想和自己玩遊戲呢,忙問道,“怎麽了,哪裏不舒服嗎?”
林顆兒鼓起勇氣道,“奴……奴家來月事了,你能不能……”
張文遠頓時無語了,穿越過來兩個多月了,家裏有兩個年輕的女人,他自然知道古時候的女人來月經的時候有多麻煩。這個時代沒有衛生巾,女人來姨媽了就自己弄一根狹長的布條縫起來,再在裏麵塞上草木灰或者草紙,最後用一根布條係在腰上,就像騎馬一樣,俗稱騎馬布,效果和後世的衛生巾差不多,還可以重複使用。
張文遠見過閻婆惜用這玩意兒,別的都還好,但他永遠接受不了重複使用這一點,實在是太惡心了。不過現在問題有點兒具體了,這大水漫城的條件下,他上哪兒去給她找一條騎馬布啊?
“這個……我……你要我做什麽?”
既然自己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那就幹脆把皮球踢迴去,讓她拿主意好了。自己隻要負責執行就行了,這也是張文遠行走江湖慣用的手段。
林顆兒果然想到了辦法,從腰間取下一個香囊遞給他,吞吞吐吐地說,“麻煩你把這個拿去,把裏麵香草倒出來,裝一些燒灰進去。”
張文遠秒懂,這個香囊差不多有十公分長,兩三公分寬,裝上草木灰完全可以當騎馬布用了,但她隻有一個香囊怎麽換洗啊?想到這裏他就想起自己也有一個香囊,是臨走前閻婆惜送給他保平安的,但他一次都沒戴過,要是現在給她當成騎馬布用了,被她知道了肯定會殺了自己的吧?
欸,管不了那麽多了,都是自己的女人,何必要厚此薄彼呢?
張文遠拿著香囊迴到火堆旁,又找出自己那個香囊,把兩個香囊裏麵的香草都倒出來,裝上幹淨的草木灰,正要走的時候卻被梁坤看到了。這貨也是個在女人堆裏打轉的齷齪男人,看到他手裏的東西瞬間明白了,十分嫌棄地說道,“小張三,你怎麽越來越沒出息了,連女人的月事都管,小心走三年黴運哦!”
張文遠懶得理他,灌好燒灰以後就來到轉角處,林顆兒早就等得不耐煩了,見他拿了兩個香囊過來又感動得不行,整理完以後就主動抱住他,動情地說,“郎君,你對奴家這麽好,奴家都不知怎麽報答了!等水退了,奴家的身子也好利索了,就請你去家裏吃酒,到時奴家一定要好生伺候你!”
張文遠壞壞地笑了笑,捏著她的小蠻腰,小聲說道,“這幾天你就伺候得很好啊!”
林顆兒羞赧地笑了笑,“小聲點兒,別讓焦大郎聽到了。”
張文遠嘿嘿笑道,“他早就知道了,那是我兄弟,他還要叫你一聲嫂嫂呢,怕什麽。”
林顆兒想起先前焦挺叫他嫂嫂的事,臉更紅了,“這輩子能遇到郎君,也不知道是幾輩子修來的福分!”
張文遠握著她的手,動情地說,“你是我心愛之人,把心愛之人照顧好是每個男人的責任!”
林顆兒更感動了,抱著他又親了幾口,“等水退之後,妾身就去求媽媽,定要嫁給你,一輩子長相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