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行李郵寄的差不多了,小萊百度了一下車票,預訂了一張明天下午的。和那邊的人事聯係過之後,她去買了些吃的喝的,方便路上帶。
晚上,約了幾個同事,一起吃串。大家都比較放的開,你一瓶我一瓶的喝著,串串香的味道,隔著這條街都能聞到,吃飽了喝足了,大家都散了。
想必這是小萊離開這座美麗的都市,做的最好的告別吧。這也側麵暗示了她想要徹底放下北漂的夢想所做的最後的決定。
但同學歡歡說,三進三出,都是為了日後的崛起而做的準備。
也許她沒有真正的理解小萊,這可不是為了崛起,隻是小萊有點想落葉歸根了,但她的夢想還在繼續。
當小萊再次踏上這座讓她內心踏實的故土時,她內心裏有點熟悉的心動。同一座城,曾經住著兩個相愛的人,再迴首,卻是兩個陌生人。
一座城,住下了你我,
你還是你,我還是我,
隻不過不再相見,
隻不過兩不相欠,
隻不過不再有更多的念想,
罷了,罷了
愛早已走遠,愛早已歸去
相愛卻不能相見
卻讓人如此消醉。
走遍千山萬水,嚐遍千辛萬苦,她總於懂得了什麽是放下。又是一個雨季,她和幾個同事拉著行李箱從酒店裏出來。
踏上這泥濘的小道,一路走向她夢想的編輯崗位。在那裏,同事們都在低頭改著稿子,社長們嚴肅的表情,有點令小萊生畏。
這裏和別處不太一樣,不能自由走動,隻能踏實地坐在那裏看稿子。社長們每周都要去開會,也和小萊她們幾個說了,這次招聘要經過考核,合格的人才可以正式留下來。
社裏有位年長的老專家,每天都會來社裏培訓她們。小萊也非常願意和她探討交流,老太太非常喜歡她,也肯用心教她。
一個月的時間終於到了,大家也都統一進行考核,隻不過讓小萊難忘的是,社長問她,“市裏有沒有什麽關係?”她說,“讓她迴去找找。”
就在她左右為難的時候,父母忽然來市裏看她了,說是要帶著她去拜訪一位親戚。
這位親戚,小萊是知道的,但她並沒有多餘的想法,雖然他的人脈很廣,市裏各位領導都認識,但最終,小萊還是拒絕了他的幫忙,畢竟,隻是一份工作,她還不想弄出動靜,人盡皆知。
那位親戚也是出於好意,一而再再而三地跟小萊講,“市裏沒有他搞不定的事情,有需要一定要找他。”小萊表示感謝,自己還是有更多的發展機會的。她還是有骨氣的,不想像父母那樣遇到事情,就四處求人,沒有自己的一點主見。
同時,小萊也正式離開了那家“需要人脈關係的出版社”,可能也是個坑。她又迅速地找到了一家事業單位,做一些自己喜歡的寫作工作。
也正是這次變故,讓小萊清醒地了解了自己的前途和方向。這裏,領導們每天都會要求她寫一些關於政治和社會現象的文章。
比起改稿子,小萊還是願意發揮自己的文筆,著自己的立意見解。每天,領導都會給她一個題目,她需要不停的寫下去。
這裏畢竟是事業單位,也是需要各種應酬的,這裏的人們都比較熱情。他們帶著小萊四處去采風,有時候也會帶著她去騎行,生活倒是過得下去。
在這裏工作了小半年,領導聽說她以前做過編輯,就著手讓她策劃一本內部雜誌。這些要求,讓小萊有些困惑,她實在想不出什麽頭緒。周六日,幹脆悶在宿舍裏,翻看著各種雜誌,也總結著雜誌的編寫技巧,小萊看看時間,已經一天沒有出門了,她有些餓了。
門外,車水馬龍,小萊小心翼翼地穿過馬路,來到一家菜市場,尋覓了好一會兒,她才買些大碗菜和一些饅頭,拎著迴了宿舍。
其實,這個階段,也正是積累她的寫作和編撰能力的關鍵時刻。她自己也逐漸從混沌不堪的層麵領悟到,自己真的迫切需要這些能力和技巧,與其坐在那裏每天看稿子,查看文章結構,還不如自己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去審視整本刊物的結構和內容,這樣會更遠些。
不巧的是,家裏又給她安排了相親,這讓她感到頭大。但聽說,這個相親的對象是個非常不錯的研究生,專業也非常好,財務管理。
小萊還是去見了一麵。
相比以前的孩子氣,她已經開始務實了好多。正趕上下大雪,小萊裹了一件長羽絨服,穿了一雙雪地靴,就趕往約定的公園去了。
兩個人見麵,還算順利,男孩比較忙,總是要出差。對方家裏條件也非常不錯,還有個弟弟,隻不過老家不在本地,在外省。
個子也挺高,對小萊還算滿意,倒也實誠,有什麽說什麽,連他眼睛做過手術也都告訴了小萊。就這樣,兩個人也開始斷斷續續的聊著,隻不過大家都很忙,沒空見麵,一個忙著做文章,一個忙著出差。
每天都會打電話,有的時候,小萊都不想接聽,因為她不太了解對方的真實一麵。有一次,小萊給他發了一條短信,對方好久都沒迴,小萊就沒再理會他了,雖然對方打了好多電話跟她解釋,但小萊還是拒絕了他。
這個時候。她的心思還在自己的工作上,不想再為了所謂的感情分心。
最後一通電話,小萊還是接聽了,因為她想和他做個了結,不要自尋煩惱,見不著的戀人不叫戀人,因為這違背了生活的規律,愛就是陪伴。觸不到的戀人,能不聯係就不要去聯係,不要再去留戀,隻有對自己狠心心來,才會收獲更多的意想不到的。
也許,小萊的想法是對的,因為她都不清楚,在她開始為工作用心的時候,她所做的就是對她努力的一種迴饋。一定量的文章,已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她的境界,包括她的個人思維,個人能力,更多的是她有了自信的種子。
</p>
行李郵寄的差不多了,小萊百度了一下車票,預訂了一張明天下午的。和那邊的人事聯係過之後,她去買了些吃的喝的,方便路上帶。
晚上,約了幾個同事,一起吃串。大家都比較放的開,你一瓶我一瓶的喝著,串串香的味道,隔著這條街都能聞到,吃飽了喝足了,大家都散了。
想必這是小萊離開這座美麗的都市,做的最好的告別吧。這也側麵暗示了她想要徹底放下北漂的夢想所做的最後的決定。
但同學歡歡說,三進三出,都是為了日後的崛起而做的準備。
也許她沒有真正的理解小萊,這可不是為了崛起,隻是小萊有點想落葉歸根了,但她的夢想還在繼續。
當小萊再次踏上這座讓她內心踏實的故土時,她內心裏有點熟悉的心動。同一座城,曾經住著兩個相愛的人,再迴首,卻是兩個陌生人。
一座城,住下了你我,
你還是你,我還是我,
隻不過不再相見,
隻不過兩不相欠,
隻不過不再有更多的念想,
罷了,罷了
愛早已走遠,愛早已歸去
相愛卻不能相見
卻讓人如此消醉。
走遍千山萬水,嚐遍千辛萬苦,她總於懂得了什麽是放下。又是一個雨季,她和幾個同事拉著行李箱從酒店裏出來。
踏上這泥濘的小道,一路走向她夢想的編輯崗位。在那裏,同事們都在低頭改著稿子,社長們嚴肅的表情,有點令小萊生畏。
這裏和別處不太一樣,不能自由走動,隻能踏實地坐在那裏看稿子。社長們每周都要去開會,也和小萊她們幾個說了,這次招聘要經過考核,合格的人才可以正式留下來。
社裏有位年長的老專家,每天都會來社裏培訓她們。小萊也非常願意和她探討交流,老太太非常喜歡她,也肯用心教她。
一個月的時間終於到了,大家也都統一進行考核,隻不過讓小萊難忘的是,社長問她,“市裏有沒有什麽關係?”她說,“讓她迴去找找。”
就在她左右為難的時候,父母忽然來市裏看她了,說是要帶著她去拜訪一位親戚。
這位親戚,小萊是知道的,但她並沒有多餘的想法,雖然他的人脈很廣,市裏各位領導都認識,但最終,小萊還是拒絕了他的幫忙,畢竟,隻是一份工作,她還不想弄出動靜,人盡皆知。
那位親戚也是出於好意,一而再再而三地跟小萊講,“市裏沒有他搞不定的事情,有需要一定要找他。”小萊表示感謝,自己還是有更多的發展機會的。她還是有骨氣的,不想像父母那樣遇到事情,就四處求人,沒有自己的一點主見。
同時,小萊也正式離開了那家“需要人脈關係的出版社”,可能也是個坑。她又迅速地找到了一家事業單位,做一些自己喜歡的寫作工作。
也正是這次變故,讓小萊清醒地了解了自己的前途和方向。這裏,領導們每天都會要求她寫一些關於政治和社會現象的文章。
比起改稿子,小萊還是願意發揮自己的文筆,著自己的立意見解。每天,領導都會給她一個題目,她需要不停的寫下去。
這裏畢竟是事業單位,也是需要各種應酬的,這裏的人們都比較熱情。他們帶著小萊四處去采風,有時候也會帶著她去騎行,生活倒是過得下去。
在這裏工作了小半年,領導聽說她以前做過編輯,就著手讓她策劃一本內部雜誌。這些要求,讓小萊有些困惑,她實在想不出什麽頭緒。周六日,幹脆悶在宿舍裏,翻看著各種雜誌,也總結著雜誌的編寫技巧,小萊看看時間,已經一天沒有出門了,她有些餓了。
門外,車水馬龍,小萊小心翼翼地穿過馬路,來到一家菜市場,尋覓了好一會兒,她才買些大碗菜和一些饅頭,拎著迴了宿舍。
其實,這個階段,也正是積累她的寫作和編撰能力的關鍵時刻。她自己也逐漸從混沌不堪的層麵領悟到,自己真的迫切需要這些能力和技巧,與其坐在那裏每天看稿子,查看文章結構,還不如自己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去審視整本刊物的結構和內容,這樣會更遠些。
不巧的是,家裏又給她安排了相親,這讓她感到頭大。但聽說,這個相親的對象是個非常不錯的研究生,專業也非常好,財務管理。
小萊還是去見了一麵。
相比以前的孩子氣,她已經開始務實了好多。正趕上下大雪,小萊裹了一件長羽絨服,穿了一雙雪地靴,就趕往約定的公園去了。
兩個人見麵,還算順利,男孩比較忙,總是要出差。對方家裏條件也非常不錯,還有個弟弟,隻不過老家不在本地,在外省。
個子也挺高,對小萊還算滿意,倒也實誠,有什麽說什麽,連他眼睛做過手術也都告訴了小萊。就這樣,兩個人也開始斷斷續續的聊著,隻不過大家都很忙,沒空見麵,一個忙著做文章,一個忙著出差。
每天都會打電話,有的時候,小萊都不想接聽,因為她不太了解對方的真實一麵。有一次,小萊給他發了一條短信,對方好久都沒迴,小萊就沒再理會他了,雖然對方打了好多電話跟她解釋,但小萊還是拒絕了他。
這個時候。她的心思還在自己的工作上,不想再為了所謂的感情分心。
最後一通電話,小萊還是接聽了,因為她想和他做個了結,不要自尋煩惱,見不著的戀人不叫戀人,因為這違背了生活的規律,愛就是陪伴。觸不到的戀人,能不聯係就不要去聯係,不要再去留戀,隻有對自己狠心心來,才會收獲更多的意想不到的。
也許,小萊的想法是對的,因為她都不清楚,在她開始為工作用心的時候,她所做的就是對她努力的一種迴饋。一定量的文章,已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她的境界,包括她的個人思維,個人能力,更多的是她有了自信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