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這樣莫名其妙的過去了,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應該就是如此吧。有說有笑的,很快,6個小時的防沉迷豁免時間就沒了,緊接著又去探查了一些消息來源,說是王者級別boss的地方,我們本來就沒有抱多大希望,最後空手而歸的時候自然也沒有失望。
乍一看,這個王者裝備和稀有裝備之間屬性差的不是特別大,但這樣可不是那麽算的,當初白板準備出現的時候,大家用的還都挺開心,緊接著精英級別的裝備問世,那時的人們也是覺得基礎屬性就差那麽一點而已,能有多大的變化?然後他們依舊帶著自己的白板裝備在那裏快樂的玩耍,而一直在追求著更高屬性的人,已經從藍色的精英換到了紫色的稀有,最後,現在正在追求紅色的王者。
差距無聲無息之間被拉開的特別大。以至於到了一個什麽樣的程度……拋去隱藏職業這種額外成長屬性的職業,兩個同等職業的戰士,那滿身稀有的戰士一劍就能砍掉那白板裝備玩家的一大半血量。這個是有人親自測試過的。
眾妙之門的世界裏是這樣,現實中又何嚐不是呢?起初他隻是比我多記了一個公式,比我多背了一個單詞,比我多默寫了一首古詩,但日積月累的差距逐漸越來越大,直到高考那年,我們的人生軌跡就完全不同了,有的人去了一流的大學,有的人隻上了個普通學校,有的人甚至連專科都沒得上,隻能找一些學技術的技校去學個手藝。
幸好我這個人還不算笨,能夠安穩的撐到了我上大學的時候。我還一直沾沾自喜的認為讀書沒有什麽用,直到現實給了我狠狠的一個棒槌。
我小的時候啊,教育體製已經開始改革了,那個時候早就不再是什麽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了,那些詞都是寫在曆史書上的東西。
我們那個年代,就好像人車分流一樣,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政策吧。我的老家每年大概有6000名新生兒,也就是每一屆學生大約6000人。一中二中和三中加在一起,每年大概能接收四五千人的學生,雖然說不能全部都夠覆蓋到,但是這個比例也剛剛好,正合適,總有一些人是不太願意上讀高中的,畢竟那不是義務教育。
可風向也變化的非常快,我剛讀到初中的時候,據說中央上麵就下來了政策,說是每年6000個的學生,橫著就來了一刀,政府強行勒令三所高中,不能再多餘的收取學生。原本能夠容納2000多人的學校,現在隻允許收1500,三個學校加在一起,竟然連3000人都收不到了……
那剩下的人怎麽辦呢?那還有一半人足足3000啊,連高中都上不了,更不要說是大學了,如果他們願意的話,可以去職業技術學院,如果他們不願意的話,那就隻能直接進入社會工作,唉,我是在那個時候……非常僥幸的是前麵50%的人,沒有體會到他們當時的弱小無助。
一點都沒有發生青春偶像劇中的橋段,在那個時刻,愛情就像隻小蝴蝶,狂風暴雨過後,我們才發現他是那麽的不堪一擊,原本山盟海誓,就連結婚後孩子起什麽名字都想好,幸福約定的兩個人,卻因為其中一個分數不夠,沒有辦法上高中,就這麽被活生生的分開了。結局也自然是分手,而且往日的校霸和那個跳脫的少女漸行漸遠。在她考上一流大學的那一年,她甚至連迴頭再看一眼自己曾經的戀人,都感到了一陣陣的惡心……
我沒覺得這個政策不好,按照當時的說法是學習德國的那一套教育機製,將適合作為研發的人重點培養,將不適合作為研發而適合參與體力勞動的人額外單獨的培養,這樣的話都能達到效率最高,說起來這一套政策是沒有任何錯誤的,但是……
不管是什麽樣的政策,都經不起這樣三年一小變,5年一大變的折騰,從最初的應試教育,死板的吸取知識,到後來的素質教育,說要提高人的道德文化修養,再到後來的我們那個時代……每一種教育模式都沒有持續太長的時間,培養出來的人也真的是光怪陸離的,通俗一點說就是tnd什麽人都有。
我從來沒有覺得任何一種教育方式是落伍的,即使是以那種被寫在曆史書上,粗俗不堪,強行往人腦子裏麵灌輸知識的應試教育,現在看起來他依舊是非常有成效的。人,畢竟不是機器,在吸納多了足夠的知識以後,量變是能夠引起質變的,一定能夠創造出來新的事物,新的知識和新的領域,這是公認的。
素質教育也還不錯,各個方麵都有所側重,在人文方麵也有了很大的改進,我們的生活環境,社會風氣,都在這種教育的方式下變得逐漸好了起來,可是這兩種教育方式都沒有持續太久,唉,這就是重點所在了,要是每一個登基的帝王都搞自己那一套心裏的想法,那這個國家會亂成一鍋粥的。
每一個帝王,他為他的王朝所製定的發展方針都是沒有錯的。但當這個正確的發展方針,在他執政的這些年內很難能夠貫徹落實到底,因為這都是長遠的發展計劃,但緊接著下一任領導人上任的時候,就會推翻前一位的謀劃,如此循環往複,對國家的損傷是相當大的。
宋朝的時候,各種變法鬧出來的風波還小嗎?哪一個人哪一次變法是要搞垮這個國家?都是為了這個國家更好的發展強大,但是結果往往都不盡如人意,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才是對的,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應該將自己的光輝潑灑到穹頂之下的每一寸土地,但是結果呢,他的繼任者,繼任者的繼任者,也是這麽想的,最終受苦受難的也就隻有我們這些小老百姓了,要說和平年月還好,最多就是生活不如意一些,好歹還有口飯。
要是趕上了戰亂時代,國力還被如此的消耗,唉,結果可想而知啊。
乍一看,這個王者裝備和稀有裝備之間屬性差的不是特別大,但這樣可不是那麽算的,當初白板準備出現的時候,大家用的還都挺開心,緊接著精英級別的裝備問世,那時的人們也是覺得基礎屬性就差那麽一點而已,能有多大的變化?然後他們依舊帶著自己的白板裝備在那裏快樂的玩耍,而一直在追求著更高屬性的人,已經從藍色的精英換到了紫色的稀有,最後,現在正在追求紅色的王者。
差距無聲無息之間被拉開的特別大。以至於到了一個什麽樣的程度……拋去隱藏職業這種額外成長屬性的職業,兩個同等職業的戰士,那滿身稀有的戰士一劍就能砍掉那白板裝備玩家的一大半血量。這個是有人親自測試過的。
眾妙之門的世界裏是這樣,現實中又何嚐不是呢?起初他隻是比我多記了一個公式,比我多背了一個單詞,比我多默寫了一首古詩,但日積月累的差距逐漸越來越大,直到高考那年,我們的人生軌跡就完全不同了,有的人去了一流的大學,有的人隻上了個普通學校,有的人甚至連專科都沒得上,隻能找一些學技術的技校去學個手藝。
幸好我這個人還不算笨,能夠安穩的撐到了我上大學的時候。我還一直沾沾自喜的認為讀書沒有什麽用,直到現實給了我狠狠的一個棒槌。
我小的時候啊,教育體製已經開始改革了,那個時候早就不再是什麽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了,那些詞都是寫在曆史書上的東西。
我們那個年代,就好像人車分流一樣,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政策吧。我的老家每年大概有6000名新生兒,也就是每一屆學生大約6000人。一中二中和三中加在一起,每年大概能接收四五千人的學生,雖然說不能全部都夠覆蓋到,但是這個比例也剛剛好,正合適,總有一些人是不太願意上讀高中的,畢竟那不是義務教育。
可風向也變化的非常快,我剛讀到初中的時候,據說中央上麵就下來了政策,說是每年6000個的學生,橫著就來了一刀,政府強行勒令三所高中,不能再多餘的收取學生。原本能夠容納2000多人的學校,現在隻允許收1500,三個學校加在一起,竟然連3000人都收不到了……
那剩下的人怎麽辦呢?那還有一半人足足3000啊,連高中都上不了,更不要說是大學了,如果他們願意的話,可以去職業技術學院,如果他們不願意的話,那就隻能直接進入社會工作,唉,我是在那個時候……非常僥幸的是前麵50%的人,沒有體會到他們當時的弱小無助。
一點都沒有發生青春偶像劇中的橋段,在那個時刻,愛情就像隻小蝴蝶,狂風暴雨過後,我們才發現他是那麽的不堪一擊,原本山盟海誓,就連結婚後孩子起什麽名字都想好,幸福約定的兩個人,卻因為其中一個分數不夠,沒有辦法上高中,就這麽被活生生的分開了。結局也自然是分手,而且往日的校霸和那個跳脫的少女漸行漸遠。在她考上一流大學的那一年,她甚至連迴頭再看一眼自己曾經的戀人,都感到了一陣陣的惡心……
我沒覺得這個政策不好,按照當時的說法是學習德國的那一套教育機製,將適合作為研發的人重點培養,將不適合作為研發而適合參與體力勞動的人額外單獨的培養,這樣的話都能達到效率最高,說起來這一套政策是沒有任何錯誤的,但是……
不管是什麽樣的政策,都經不起這樣三年一小變,5年一大變的折騰,從最初的應試教育,死板的吸取知識,到後來的素質教育,說要提高人的道德文化修養,再到後來的我們那個時代……每一種教育模式都沒有持續太長的時間,培養出來的人也真的是光怪陸離的,通俗一點說就是tnd什麽人都有。
我從來沒有覺得任何一種教育方式是落伍的,即使是以那種被寫在曆史書上,粗俗不堪,強行往人腦子裏麵灌輸知識的應試教育,現在看起來他依舊是非常有成效的。人,畢竟不是機器,在吸納多了足夠的知識以後,量變是能夠引起質變的,一定能夠創造出來新的事物,新的知識和新的領域,這是公認的。
素質教育也還不錯,各個方麵都有所側重,在人文方麵也有了很大的改進,我們的生活環境,社會風氣,都在這種教育的方式下變得逐漸好了起來,可是這兩種教育方式都沒有持續太久,唉,這就是重點所在了,要是每一個登基的帝王都搞自己那一套心裏的想法,那這個國家會亂成一鍋粥的。
每一個帝王,他為他的王朝所製定的發展方針都是沒有錯的。但當這個正確的發展方針,在他執政的這些年內很難能夠貫徹落實到底,因為這都是長遠的發展計劃,但緊接著下一任領導人上任的時候,就會推翻前一位的謀劃,如此循環往複,對國家的損傷是相當大的。
宋朝的時候,各種變法鬧出來的風波還小嗎?哪一個人哪一次變法是要搞垮這個國家?都是為了這個國家更好的發展強大,但是結果往往都不盡如人意,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才是對的,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應該將自己的光輝潑灑到穹頂之下的每一寸土地,但是結果呢,他的繼任者,繼任者的繼任者,也是這麽想的,最終受苦受難的也就隻有我們這些小老百姓了,要說和平年月還好,最多就是生活不如意一些,好歹還有口飯。
要是趕上了戰亂時代,國力還被如此的消耗,唉,結果可想而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