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祿堂本來打算在家好好陪陪老母親的,可待了10天,孫祿堂就有點想走了,究其原因還是在於白景杉。頭幾天還好,孫氏老夫人開心的和兒子互訴衷腸,可自從請鄰居們吃了一頓飯後,也不知道這幫人和老夫人說了什麽,孫氏老夫人就開始張羅著給孫祿堂找媳婦了。


    以前孫家家無恆產,可如今縣城裏有了房子,城外還有良田,老夫人也有丫鬟伺候了,這在完縣也算得上是不錯的人家了。媒婆的嗅覺那是比狗都靈敏,一連三天都有媒婆登門,孫祿堂也被鬧的不厭其煩。


    “你還好意思笑,看著師父出醜,你開心是吧。”剛送走了媒婆,孫祿堂就對著站在一邊偷笑的白景杉嗬斥道。


    白景杉才不怕呢,現在老夫人可喜歡白景杉了。孫祿堂要教訓白景杉,白景杉就往老夫人那屋跑。


    見白景杉還在偷笑,孫祿堂嚇唬白景杉道。


    “再笑我就讓媒婆給你安排個相親,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這師父也是可以決定你的婚事哦!”


    “師父,我知道你害羞啦,嘿嘿。其實老夫人說的也對,您也25.6了,也該成個家了。”白景杉趕緊止住笑意,又拿老夫人的話堵孫祿堂。


    “我也知道母親的話沒錯,可我還要遊曆一段時間,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迴來。現在相親不是耽誤人家姑娘麽。”孫祿堂也無奈的道。


    “那師父,我們什麽時候走?”白景杉趕緊問道。


    “我想現在走,你覺得走得了麽?”孫祿堂既是問白景杉,也是在問自己。


    “師父,要不您就定個親,安下老夫人的心,然後咱們再走?”白景杉也隻能這麽建議道。


    封建時代十六就算成丁了,除非像是隋唐那樣的盛世,二十一才算成丁。朝廷規定男十六,女十四就可成婚。


    自己師父已經二十六歲了,當初自己大伯白穎園二十六歲的時候,都有大姐玉芬了,就這,白家都算是晚婚晚育了。主要原因還是家裏條件不好,沒人上門說親,以前白家條件就一般,孫家之前更是孤兒寡母,也沒有什麽太多的積蓄。現在經過白景杉的操作,眼瞅著孫家的日子越來越好,自然老夫人就要考慮孫家傳宗接代的問題,這事孫祿堂也攔不住。


    孫祿堂和自己母親說了一次,自己還準備出去遊曆,老夫人剛開始挺不樂意的,不過也老夫人是個很傳統的人,知道兒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也沒攔著孫祿堂走,隻是讓孫祿堂等相看完,下定之後再走。孫祿堂也隻好隨了母親的意。


    老夫人讓媒婆們加快進度,終於在幾天之後,找了一家張姓人家,老夫人看後也很滿意。請了媒人下聘書,正經的經過了納彩、問名、納吉之後,孫祿堂已經名義上有了正妻了,隻是自己還沒見過。白景杉和老夫人去見過了,很周正的一個姑娘,白景杉也替自己師父高興。


    事情都確定好了,孫祿堂這邊在之前下聘書的時候,就和張家說了,自己還要出門一段時間,之後迴來才能迎娶,張家反正也不著急。而且之前還擔心孫祿堂有意外啥的,等打聽過之後,知道孫祿堂武藝驚人,也就放心了。


    張家人問的是白景杉,白景杉也沒介紹太多,隻是展開身形,一步就竄到房頂上去了。當時給張家人都看傻眼了,白景杉下來之後告訴他們,自己師父孫祿堂勝過自己千倍萬倍,真要是對戰,自己連起跳的功夫都沒有,就會被直接拿下。


    這下皆大歡喜,孫祿堂和白景杉也終於要踏上了新的行程。


    ……………………


    從完縣出發,以孫祿堂白景杉二人的腳力也隻能一日一縣。兩匹馱馬留在了完縣,白景杉買了兩輛馬車,孫家一輛,張家一輛。本來老夫人還要讓師徒二人坐馬車走的,被白景杉拒絕了。這次出來遊曆,是修行為主。天天坐著馬車到是舒服,可也缺少了一份曆練。


    北方雖然偶有天災,但是現在行在兩縣之間,還能經常遇到路人,有順路的馬車,白景杉和孫祿堂也不介意坐一下馬車,每次搭車白景杉都會給趕車的20文錢,趕車人自然是感謝不已,老百姓現在還是很質樸的。


    “師父,這路邊還有不少地,為什麽沒人種啊。”白景杉感覺越往南走,荒地越多。京城周邊,除了一些特殊的地方,能開墾的土地都開墾了,南邊過了保定府,再往南走,荒地慢慢就見多了。


    “景杉啊,你雖然也去城外的莊子,但是你那是京城啊。京城有多少達官顯貴,周邊的地都不夠用。可現在我們已經快出直隸了,荒地多可得有人開墾啊,老百姓現在手裏有地的自然不會開墾,無地的開墾完,是不是你自己的還兩說,有些地看著是荒地,可地契早就不知道在誰手裏了。”孫祿堂這種事情見得太多了。


    “有些心善的還能好點,可大多數地主都是一樣的操作。一遇到天災,老百姓生活不下去,為了活著,賣房賣地,賣兒賣女,最後成為了無地之人,隻能租地主家的地種。地主家大魚大肉的,老百姓能吃飽都不多啊!”孫祿堂感歎道。見白景杉要說話,孫祿堂接著說道。


    “你想說官府吧。”


    “是啊!”白景杉點頭應道。


    “衙門口朝南開,有理沒錢別進來。當官的三年一任,隻要城裏花團錦簇,稅能收上來,真正管老百姓死活的有幾個。地方上的縣令就是最大的官,一言就能絕生死啊。要不怎麽說破家的縣令,滅門的府尹呢。老百姓也不敢和官鬥,再加上鄉下的族老啥的管著,有多少人一輩子都沒走出過縣城的範圍。”


    孫祿堂搖了搖頭,把這些不好的事情甩到一邊。這些不是自己該操心的。接著對白景杉說道。


    “這些事,千百年了都是這麽過來的,想太多也沒用,繼續趕路吧!”


    之後的一路,白景杉都在思索。自己來到這個時代,現在隻是改變了幾個人的命運,那自己能不能憑借自己的見識,改變更多的人的命運呢?答案是能,但是首先自己說的話,得能讓人聽到。造反白景杉覺得自己是幹不了的,朝廷現在還是掌握很強的實力,對付外國人可能差很多,但是對付內部造反的人,還是能輕易撲滅的。當年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怎麽樣,不還是被鎮壓了麽。直到過了鄭縣到了登封縣,白景杉也隻想到先把科舉拿下,起碼混個官身。


    ……………………


    現在已經是光緒11年(1885年)的五月了,二人走了一個月才從順平走到登封縣,少林寺也就在登封縣境內了。孫祿堂和白景杉的腳程已經算是很快了,主要是孫祿堂照顧白景杉,不然孫祿堂自己上路,隻會更快。


    少林寺從隋唐時期開始興盛之後,曆經多年不衰。即使明朝嘉靖年間,崇道抑佛的時候,少林寺由於抗倭有功,也在艱難的困境下走了出來。


    清朝曆來崇佛,雖然黃教勢大,但是少林寺也同樣受益匪淺,而且朝廷的統治者一直在搞製衡之道,少林寺同樣被做為製衡黃教勢力的一大支柱。清朝初年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都對少林寺封賞有加。現如今慈禧太後崇佛是天下人皆知之事,自然有不少達官顯貴景從。


    登封雖是縣,可大部分土地均是少林寺的田產,縣城裏的很多商鋪也是由少林寺的一些關係戶經營或者出租。登封縣的縣令,其實過的挺憋屈,他在當地說話,真不一定能比少林方丈的話好使,整個縣城裏大多都和少林寺有著這樣那樣的關係。


    孫祿堂和白景杉二人並沒有急著往少林寺去,而是找了一家客棧先安頓下來。二人在縣城裏見到不少武館開門授徒,所傳也多是少林武功。雖然在孫祿堂和白景杉眼裏,武館所教授的武功還很粗淺,但管中窺豹也能看出少林武功確實不凡,二人對之後上山更是滿懷期待。


    第二天一早,師徒二人換上了新的練功服,就朝著少室山出發。


    雖然不是什麽重要節日,但是路上已然能看到有進山的馬車。孫祿堂和白景杉走到山下的時候,已經見到不少馬車開始往縣城返迴了。二人展開輕功,沿途超過了一個又一個香客,來到了少林寺的山門。


    少林寺山門早就有知客僧等在一旁,見二人一身勁裝,立刻提高警惕。知客僧走到二人麵前雙手合十開口道。


    “二位施主,貧僧有禮了”


    “見過大師”孫祿堂也抱拳迴道。


    “不敢稱大師。”知客僧趕緊客氣一聲,接著問道“不知二位施主是進香,還是有其他的事?”


    孫祿堂直接道明來意。


    “我師徒二人是從京城而來。因為我武藝已經到了瓶頸,眾位老師建議我遊曆天下增長閱曆。少林武功天下聞名,所以我師徒二人特地來貴寺拜訪,唐突之處,還請大師見諒。”


    知客僧不禁心中暗道,果然如此。每年都有人來少林寺拜山,去年還有個南方拳師來少林教技呢,這位說話還算是客氣的。


    對於有人來拜山,少林寺自有一套規程,知客僧叫來一個小沙彌,讓其帶著孫祿堂和白景杉往後殿而去,自有人接待這些拜山之人。


    “不是什麽人,都能隨隨便便來少林寺撒野的。”知客僧心道“先過羅漢堂淳字輩師伯這關再說吧。”


    知客僧不再想孫祿堂和白景杉師徒,開始熱情的接待上山進香的善男信女。


    孫祿堂和白景杉也被小沙彌帶到了少林寺後麵的羅漢堂,這裏早有一些一身勁裝的灰衣僧人等在這裏。


    “保定府孫祿堂,見過眾位大師!”


    孫祿堂對著一眾僧人抱拳施禮。白景杉也跟著抱拳施禮。


    “京城白景杉,見過眾位大師!”


    “見過孫施主、白施主。”


    眾位灰衣僧人也都一一雙手合十迴禮道。


    “在下久聞少林寺盛名,今日攜徒來此,特為與眾位大師切磋,還請眾位大師指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仙途從大宅門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陌上散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陌上散修並收藏重生仙途從大宅門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