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周氏病了,病的不輕,發了高燒,整個人也迷迷糊糊的,不斷地重複著:“他是貪狼星,他是貪狼星……”
又過了幾日,村裏又傳來消息,說周氏瘋了,整天瘋瘋癲癲的在村裏四處亂晃,逢人就罵,見人就打,而且還從家裏逃了出去。
周氏撞了邪,村裏人都這麽說。
聽見這個消息高巧兒卻是急了,當下便是收拾著東西,抓了兩隻雞便是朝著周家那邊趕了去。
可是周家人包括高老爺子都不待見他,將她直接給趕了出來。迴到家的高巧兒卻是抹著眼淚:“阿姐真的瘋了……”
見著這一幕高仲隻是安慰了高巧兒幾句,爾後繼續埋著頭寫字,心中卻是一陣歎息,阿娘還是太心善……
一切如常的還有張與可,村裏風言風語他早就聽說了,不過每日還是如同往常一樣讀書、寫字還有喝茶。
又過了些日子,高巍從城裏迴來,家裏發生了這麽多事情他從未聽說過,高巧兒也沒說,這還是他從楊三老那裏聽來的。這農家漢子聽說了事情前因後果之後便陪在了高巧兒身邊,照著他的話說:人家已經得了報應,也不要追究什麽了。
而高仲則開始來到了張與可這邊,開始跟著張與可繼續讀書。
教完了四書五經,張與可便開始朝著高仲說起了八股文的寫法。
張與可還是如同以前的法子一般,在屋子裏說著八股文,而高仲在外麵聽著,記錄著。
高仲依舊保持著高效率的學習進度,張與可講的很細,高仲也學得明白。現在二人麵前隻有學習一件事情,關於之前發生的事情他們都選擇了沉默。
小書童現在乘著張與可和高仲讀書的時候便會去找高尚武,二人竟然開始一起學武起來。
……
“這前麵說了起股、出題、中股以及後股,今天我們來說說束股和收結,這八股格式便是已經說完了!”
張與可喝了一口茶朝著高仲緩緩說道。
屋外的高仲一麵聽著一麵將束股和的收結二字寫上,準備聆聽張與可的講解。
就在這個時候,遠處傳來一個尖銳的聲音:“大哥,你倒是好心情,在此讀書授徒,好生安逸啊!”
循著聲音,高仲朝著遠處看去,見著一個穿著儒士長袍的男子正悠閑的坐在一架牛車上,笑嘻嘻的看著竹屋之中的張與可。
見著來人,張與可也是微微一笑:“今日課業先到此,你且休息一日。”
說完張與可便是講目光轉向了那人:“你不在重慶府怎的到了此地?”
“上任,涪州縣令,如何?”
儒士長袍男子哈哈一笑,朝著張與可說道。
“附州縣令,一個受氣包你也樂意,不去京師赴考了?”
張與可笑了笑朝著男子說道。
“不了,不了,表哥你不去,我也就不去丟人了,我的才學可比不得你,還是當一任縣令就好。”
來人原來是張與可的表弟,而且還是涪州縣令,這人應該也是舉人出身而且還是從重慶府來的。
“說罷,你來找我作甚?”
張與可收起了書本,從竹屋之中走了出來,帶著這人來到了黃桷樹下。
楊三老一見是張與可的親戚,而且還聽到說這位是涪州縣令,當下很快便給二人燒了茶,將自己的位置也給讓了出來。
“二件事,大事兒!”
坐下來之後,來人收起了嬉笑,鎮定的看著麵前的張與可說道。
“好事,壞事兒?莫要在我麵前賣關子了!”
張與可皺了一下眉頭,端起了茶杯說道。
“說不得好事兒,也說不得壞事兒。”來人也跟著喝了一口茶:“第一件事兒,閹黨危險了,魏忠賢死期到了!”
“哦?皇上偏愛魏忠賢,怎的能讓他死了?”
張與可吃了一驚。
“第二件事兒,皇上已經是先帝……”
來人怪異的一笑,緩緩道來。
“皇上駕崩了?多久的事情?”
張與可吃了一驚。
“八月,當今聖上是先帝的胞弟信王……”
漸漸地二人的聲音小了下來,顯然這接下來的對話,已經不能拿給外人聽了。
高仲在一邊隻聽了一個大概,可是心裏卻是已經很明白了,而今已經是天啟七年,明年就是崇禎元年。
而明亡於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還有十七年的命。
崇禎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剿滅閹黨,第二件事就是召見袁崇煥,現在怕是那個小皇帝已經開始在謀劃這兩件事情了吧。
高仲握著筆看著滾滾流動的小溪皺起了眉頭,在後世男人聊大明,女人說清宮,所以高仲對於大明王朝還是有些了解的。
有人說,明亡就是亡在這崇禎上任之後所做的兩件事上,而他從政後的十六年全都是在為他所做的這兩件事情擦屁股。
第一件,剿滅閹黨,卻是讓東林黨一家獨大,而他的皇權因為沒有強有力的扶持使得政令難以通行,到了最後李自成攻入京城連一個救駕的人都沒有。
第二件事,提拔袁崇煥,抗擊後金,可是卻鮮有成效,甚至讓京師陷入包圍,而袁崇煥也被崇禎皇帝給殺了。
研究明史的很多人都說,若是沒有這兩件事情大明王朝還可以繼續支撐很多年,可是因為這兩件事而導致的惡劣影響,使得大明王朝走上了一條萬劫不複的道路。
現在高仲遠在西南,而且還是一個八歲的毛孩子,人微言輕,想要改變曆史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現在的他隻能眼睜睜的看著曆史的車輪不斷的前進。
“對了,表哥,那娃子便是涪州文人口中‘鴻是江邊鳥’吧,這娃子,怎看上去和你像的很?”
忽然張與可的表弟朝著張與可說道。
“高仲過來,我和你介紹一下,這是我表弟馮呂。”
這個時候張與可朝著高仲大聲叫喊起來:“也是現任涪州知縣。”
“馮大人好!”
高仲走了過來朝著馮呂跪了下來,見著官員下跪這是古代的規矩。
又過了幾日,村裏又傳來消息,說周氏瘋了,整天瘋瘋癲癲的在村裏四處亂晃,逢人就罵,見人就打,而且還從家裏逃了出去。
周氏撞了邪,村裏人都這麽說。
聽見這個消息高巧兒卻是急了,當下便是收拾著東西,抓了兩隻雞便是朝著周家那邊趕了去。
可是周家人包括高老爺子都不待見他,將她直接給趕了出來。迴到家的高巧兒卻是抹著眼淚:“阿姐真的瘋了……”
見著這一幕高仲隻是安慰了高巧兒幾句,爾後繼續埋著頭寫字,心中卻是一陣歎息,阿娘還是太心善……
一切如常的還有張與可,村裏風言風語他早就聽說了,不過每日還是如同往常一樣讀書、寫字還有喝茶。
又過了些日子,高巍從城裏迴來,家裏發生了這麽多事情他從未聽說過,高巧兒也沒說,這還是他從楊三老那裏聽來的。這農家漢子聽說了事情前因後果之後便陪在了高巧兒身邊,照著他的話說:人家已經得了報應,也不要追究什麽了。
而高仲則開始來到了張與可這邊,開始跟著張與可繼續讀書。
教完了四書五經,張與可便開始朝著高仲說起了八股文的寫法。
張與可還是如同以前的法子一般,在屋子裏說著八股文,而高仲在外麵聽著,記錄著。
高仲依舊保持著高效率的學習進度,張與可講的很細,高仲也學得明白。現在二人麵前隻有學習一件事情,關於之前發生的事情他們都選擇了沉默。
小書童現在乘著張與可和高仲讀書的時候便會去找高尚武,二人竟然開始一起學武起來。
……
“這前麵說了起股、出題、中股以及後股,今天我們來說說束股和收結,這八股格式便是已經說完了!”
張與可喝了一口茶朝著高仲緩緩說道。
屋外的高仲一麵聽著一麵將束股和的收結二字寫上,準備聆聽張與可的講解。
就在這個時候,遠處傳來一個尖銳的聲音:“大哥,你倒是好心情,在此讀書授徒,好生安逸啊!”
循著聲音,高仲朝著遠處看去,見著一個穿著儒士長袍的男子正悠閑的坐在一架牛車上,笑嘻嘻的看著竹屋之中的張與可。
見著來人,張與可也是微微一笑:“今日課業先到此,你且休息一日。”
說完張與可便是講目光轉向了那人:“你不在重慶府怎的到了此地?”
“上任,涪州縣令,如何?”
儒士長袍男子哈哈一笑,朝著張與可說道。
“附州縣令,一個受氣包你也樂意,不去京師赴考了?”
張與可笑了笑朝著男子說道。
“不了,不了,表哥你不去,我也就不去丟人了,我的才學可比不得你,還是當一任縣令就好。”
來人原來是張與可的表弟,而且還是涪州縣令,這人應該也是舉人出身而且還是從重慶府來的。
“說罷,你來找我作甚?”
張與可收起了書本,從竹屋之中走了出來,帶著這人來到了黃桷樹下。
楊三老一見是張與可的親戚,而且還聽到說這位是涪州縣令,當下很快便給二人燒了茶,將自己的位置也給讓了出來。
“二件事,大事兒!”
坐下來之後,來人收起了嬉笑,鎮定的看著麵前的張與可說道。
“好事,壞事兒?莫要在我麵前賣關子了!”
張與可皺了一下眉頭,端起了茶杯說道。
“說不得好事兒,也說不得壞事兒。”來人也跟著喝了一口茶:“第一件事兒,閹黨危險了,魏忠賢死期到了!”
“哦?皇上偏愛魏忠賢,怎的能讓他死了?”
張與可吃了一驚。
“第二件事兒,皇上已經是先帝……”
來人怪異的一笑,緩緩道來。
“皇上駕崩了?多久的事情?”
張與可吃了一驚。
“八月,當今聖上是先帝的胞弟信王……”
漸漸地二人的聲音小了下來,顯然這接下來的對話,已經不能拿給外人聽了。
高仲在一邊隻聽了一個大概,可是心裏卻是已經很明白了,而今已經是天啟七年,明年就是崇禎元年。
而明亡於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還有十七年的命。
崇禎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剿滅閹黨,第二件事就是召見袁崇煥,現在怕是那個小皇帝已經開始在謀劃這兩件事情了吧。
高仲握著筆看著滾滾流動的小溪皺起了眉頭,在後世男人聊大明,女人說清宮,所以高仲對於大明王朝還是有些了解的。
有人說,明亡就是亡在這崇禎上任之後所做的兩件事上,而他從政後的十六年全都是在為他所做的這兩件事情擦屁股。
第一件,剿滅閹黨,卻是讓東林黨一家獨大,而他的皇權因為沒有強有力的扶持使得政令難以通行,到了最後李自成攻入京城連一個救駕的人都沒有。
第二件事,提拔袁崇煥,抗擊後金,可是卻鮮有成效,甚至讓京師陷入包圍,而袁崇煥也被崇禎皇帝給殺了。
研究明史的很多人都說,若是沒有這兩件事情大明王朝還可以繼續支撐很多年,可是因為這兩件事而導致的惡劣影響,使得大明王朝走上了一條萬劫不複的道路。
現在高仲遠在西南,而且還是一個八歲的毛孩子,人微言輕,想要改變曆史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現在的他隻能眼睜睜的看著曆史的車輪不斷的前進。
“對了,表哥,那娃子便是涪州文人口中‘鴻是江邊鳥’吧,這娃子,怎看上去和你像的很?”
忽然張與可的表弟朝著張與可說道。
“高仲過來,我和你介紹一下,這是我表弟馮呂。”
這個時候張與可朝著高仲大聲叫喊起來:“也是現任涪州知縣。”
“馮大人好!”
高仲走了過來朝著馮呂跪了下來,見著官員下跪這是古代的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