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夫子賜教。”步儒畢恭畢敬的行了一個禮。


    他早童年時,在村裏的私塾讀過三年,學的就是三百千,但是村裏私塾的先生連秀才都不是,隻是個童生,教學全靠背,然後再粗淺解釋一下,哪裏有眼前這個秀才夫子講解得好啊。


    趙夫子也對步儒的學習態度認可,頷首道;“你敏而好學,要是認真努力,考個秀才是有希望的,我們先去吃飯吧,吃過飯,我再給你講解溫習一下《大學》,你迴去後,再讀《論語》。”


    “好!”


    薑儀這時忽然道;“夫子,如果你覺得我相公有可為,不如收下他做學生。”


    這話她早就想說了,因為她覺得就算趙夫子說了會盡心盡力教導步儒,但還是覺得不夠,隻有拜了師才是最好的。


    今日看來,趙夫子是挺有學問的,這附近十裏八鄉有真才實學的人本來就不多,若花費稍微多點,就能得到一個有真才實學的老秀才傾囊相授,肯定是值得的。


    古代極其看著師徒名分,有了這名分,教的和學的都會更加用心吧。


    而且,看這爺孫也是挺可憐的,應該是沒什麽收入的,如果拜師了,就可以時常接濟一下他們,也不會傷了他的自尊心。


    趙夫子聽了一愣。


    他也不是沒想過收下這個弟子,但是他怕人家不願意啊。


    收學生弟子,首先需要束脩,也就是拜師的禮物,這拜師禮有六禮,有芹菜;寓意勤奮好學,業精於勤。有蓮子;寓意苦心教育。紅豆;寓意鴻運高照。棗子;寓意早日高中。桂圓;寓意功德圓滿。最後還有肉幹或者肉條若幹,表達心意。


    這些其實也不值多少錢,最值錢的肉幹也是看情況給的,普遍是給十條。


    但拜師以後,逢年過節都要送禮,要知道,一年十二個月,幾乎每個月都有節日的,這也是筆不小的開支。


    他一開始沒表明要收徒,是怕他們不願意,想不到現在他們提了出來。


    不過這樣也好,如果自己提出來,倒顯得有些功利了。


    “這……”他故作沉吟。


    薑儀連忙去征求步儒的意見;“相公,你說這樣好不好?”


    這個家夥雖然反應慢了一拍,但也不是特別呆的人,所以連忙喜悅的道;“好啊,若夫子不嫌棄愚鈍,就請收下我這個弟子吧。”


    趙夫子站起來,笑嗬嗬的說;“我們先去吃過飯,然後我再考校一下你,若能通過,我就收你為學生。”其實剛剛的考校,他心裏就已經通過了。


    現在他主要是肚子極餓了,聞到飯菜香早就忍不住了。


    而且沒有立即答應下來,也顯得比較矜持一些。


    他這點小心思,不說出來也沒誰會知道,所以步儒三人連忙說好。


    開飯前,趙夫子盛了些飯和肉出來,給小孫子留著。


    吃過飯,趙夫子又考校了一下步儒,便答應收他為學生。


    步儒和薑儀皆是大喜,連忙吩咐弟弟去買六禮。


    趙夫子則在廳裏的孔子畫像麵前準備香案,酒水。


    雖然是第一次收學生,但是程序他還是懂的。


    一切準備就緒,薑臻卻遲遲未歸,這時候能禮醒了,趙夫子把留下的飯菜慢慢的喂給他吃。


    老郎中曾吩咐過藥在飯後一刻鍾再吃。


    能禮是吃了東西才睡的,而且沒睡多久,原本不是特別餓,但一聞到肉,對他這樣一年到頭沒吃幾次肉的人來說,是巨大的誘惑。


    於是就算病著胃口不好,也認真的吃著。


    見小孫子滿嘴是油的吃得很香,趙夫子的老臉上笑吟吟的。


    吃了一半,能禮不吃了;“爺爺,你也吃點吧。”


    見小孫子懂得孝順,趙夫子高興的道;“爺爺剛剛吃過了。”


    “那留些下次吃好麽?”這是餓慣了的人,潛意識會有的想法,總舍不得把好吃的一次性吃完。


    “你吃吧,生病了要多吃點才能好得快。”


    原本跟著進房間的薑儀和步儒退出了房間,不想打擾祖孫兩人的溫馨。


    剛剛出到門口,就見薑臻跌跌撞撞的跑進來。


    仔細一看,還鼻青臉腫的。


    “怎麽了?”薑儀連忙迎出去,焦急的扶著弟弟的雙肩,關切的看著他臉上的傷。


    “姐,我買的東西被人搶了!”薑臻氣急敗壞的叫嚷。


    “啊?什麽人搶的?”


    “好像是外鄉人,跟我說的是官話,他把東西搶走了一半……”薑臻把被搶剩下的東西拿出來。


    兩斤芹菜,兩斤蓮子,兩斤紅豆,兩斤棗子,兩斤桂圓,十條肉條都隻剩下一半。


    “外鄉人搶的?而且隻搶一半?”步儒詫異的看著薑臻,他很奇怪為什麽會有這樣的強盜。


    既然要搶東西,自然是一下子全部搶完,還留下一半算幾個意思?


    薑臻攤了攤手;“對啊,我也不知道他什麽意思,他說的話太快,我不是全聽得懂……”


    接著,他把剛剛的遭遇一一說出來。


    “我買了東西之後,放在車上的籮筐裏,駕車迴到這條偏僻的巷子時,一個少年攔在車頭,用官話叫我別走,留下一半東西。”


    林風鎮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苗族瑤族壯族都有,當然還是漢族比較多。


    其中漢族又分兩支,一支是廣府人;他們是秦漢時便從北方來到這邊定居的漢人,大都說白話,土白話,本地話等語言。


    另一支屬於客家人,也叫客籍人,是從宋朝開始,陸陸續續從黃河附近戰亂的中原,慢慢往南遷徙,曆經二三百年,最終到達這邊的漢人。


    在這邊,說苗語瑤語壯語白話客家話的人都有,就是沒有說中原官話的。


    能聽到官話,基本都是到這邊做官,或者經商的口中才能聽到。


    薑儀早就發現弟弟薑臻很聰明,他自從開始趕車之後,這邊的各種語音很快就能學到三四成,再給些時間,肯定能很流利的說出來。


    就算官話,他也能說一二成,聽的話則大概能聽懂。


    在信息落後的古代,能學這麽多語言,也算牛人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養個郎君考狀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最後一碗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最後一碗麵並收藏養個郎君考狀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