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世子還寫遊記?
古代公路文:遇見各種穿越者 作者:柚柚不吃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謝遲見此,咻得出現在她身側,半跪著扶住了她的胳膊。
虞秧轉過頭,和他對視。
他愣了下,鬆開手,“沒事?”
虞秧見他後頭黃紙又閃了閃。
也明白‘山神’指引是什麽了。
就是跟著謝遲,就能碰到好人的意思吧。
感覺這符白用了。
“沒事,可能是跪久了。”
她站起身,看向桌上,那裏有謝遲剛取出來的手劄和一支鉛筆。
“那是筆嗎?上次在司空釋那裏也見過。”
那夜司空釋在小院子裏記他的驅鬼記錄時,拿出來的就是‘鉛筆’。
謝遲見狀走到桌旁,將那根鉛筆遞給虞秧。
“是,類似於鬼所說的鉛筆,工部做出了一批。”
虞秧接過鉛筆,“好像是紙裹著的……”
謝遲說:“裏頭的墨棒是用石墨輔以黏土調製。以鬼所述,鉛筆外殼應當是借工具將木材合二為一,但我朝還未有此種擠壓工具,因而采用草紙裹墨棒,薄紙黏在墨棒上,如同爆竹一般裹上數圈,再以水注濕,晾幹後便可使用。”
“真厲害。”虞秧用筆在手上試著畫了畫。
謝遲遞過手劄,翻了頁空給她。
她結過後畫了兩筆,有些驚訝道:“這還挺好用。”
謝遲說:“出門帶著確實便捷。工部嚐試過鬼所說的鋼筆,外形亦可用竹管替代,隻那墨汁,應是特殊方子調製而成,還未得其道。”
虞秧感慨道:“這些鬼還真是有能耐。”
謝遲輕點了下頭。
虞秧將筆和手劄都還給謝遲,問:“世子是要記東西?”
謝遲翻開手劄前頭給虞秧看。
虞秧退了步。
“我也不是非要知曉世子在寫什麽……”
謝遲失笑道:“不是什麽要緊東西。”
虞秧這才看過去。
【九月廿六日早。五更起,明星滿天。與師弟林言登浮光閣觀日出……及至閣頂,東方尚暗,然天際已現微光,如銀線一縷……】
底下還有簡易版的浮光閣繪圖。
虞秧驚訝道:“遊記?”
她退了步不再看。
謝遲這才收迴來,翻出空頁,低著頭,似在抄錄畫牆上的壁畫。
筆落在紙張上,發出沙沙聲響。
他應道虞秧,“是,遊記,記些瑣碎事,而後再整理成冊,送往京城。”
虞秧若有所思。
那京中諸人豈不都知謝遲每日去了哪,在做什麽,碰見了什麽。
可手劄裏寫的“師弟林言”倒是有些意思。
是事實,卻又不是事實。
莫名有種光明正大行事的神秘感。
她說:“若世子這遊記能成書,那我定也要買著收著,裏頭還寫了我呢。”
謝遲抬眸,眉眼間是清淡的笑意。
“好,若刊印成冊,必先贈你。”
謝遲畫的極快。
虞秧正出門打算尋塊地方坐會,謝遲就跟了出來。
虞秧驚訝道:“世子畫完了?”
謝遲將手劄遞給她看。
隻見紙張上,寥寥數筆,就大概能見壁畫所示場景。
可見畫師很是手熟。
謝遲說:“此為初稿,得閑再完善。”
他站在廟外,對著廟的方向,微微躬身作揖。
起身時,笑說:“為防忘了,因而用筆記著。”
虞秧想到謝遲當日的“精神病”,也明白謝遲為何要記了。
她說:“確實,我一出廟,就忘了廟中是何擺置了。”
……
廟觀完,便觀景,也權做休息。
四周靜謐,唯聽風吹枝葉作響
虞秧坐在臨崖的巨石上。
蒼穹作紙,青山為景,孤廟落於景中。
忽地,一整片雲飄過,隻一瞬間,山川大地,皆沐於金輝之中。
虞秧忍不住低頭,恰見謝遲被光照得背過身。
她垂下視線,他驟然抬眸。
四目相對之時。
虞秧莫名局促了下,她挪開目光。
謝遲也怔了一瞬,看向了遠處。
二人沉默了片刻。
謝遲說:“再過會,就該日落了,便下山吧。”
“好。”虞秧應了聲,跳下石頭。
下山比上山來得容易。
二人走下走後一階青石街時,已近黃昏。
山腳下的村戶都用完了飯,正三三兩兩在一處說話,孩童又在一旁追逐打鬧。
見著虞秧和謝遲出現,眾人都止了聲,齊齊看向二人。
一老叟突然笑說:“老頭子下午不是眼花,真有神仙上了山啊。”
虞秧曉得神仙說的肯定不是自個。
雖說她也不矮,放現代也有一米七的身高,但作為男神仙,確實是失了些仙氣。
謝遲倒也不害羞。
他雖生得不可褻瀆的樣子,但人卻很接地氣,很親近人。
這會朝眾人彎眸笑得燦爛。
正給孩子洗泥巴的嬸子一見此,就放開了問:“公子是去爬山嗎?看瀑布走的可不是這條路,這條路上不了山頂。”
婦人的官話說得很是磕巴。
謝遲溫聲道:“多謝嬸子提醒。確實隻瞧著了半山腰處一廟宇,就是不知是何廟。”
“山神廟,不過沒人拜祭了,荒了!”大家一聽謝遲應話,紛紛湊了過來。
謝遲摸了摸腰間的荷包,竟然掏出了幾顆包著的飴糖,遞給了好奇的孩童。
他微微彎腰,朝孩童笑說:“初次相見,平安康健。”
大人們眼神愈加和煦。
唯有虞秧驚訝。
孩童散開時,謝遲才問村民。
“瞧這青石階梯,想來廟宇也曾香火鼎盛過,如今怎就荒了?”
他解釋道:“在下是書生,在寫遊記,便想知曉些民俗典故。”
被謝遲問話的大漢撓了撓頭發,有些臉紅道:“書生啊,看出來是讀書人了。那廟久了,我也沒拜過,劉爺應該知曉。”
村民讓出路,看向了老叟。
老叟拄著拐杖走了過來。
“那廟確實久咯。還是我爺爺鋪的石板,說是那會,這浮陽縣遭賊人燒殺劫掠,虧得來了個神仙,將那夥賊人趕走了,因著那神仙是從這山裏出來的,大家就都說那神仙是山神,就在這半山腰建了山神廟。我年輕那會,這世道不是又亂了嘛,這廟就被一夥山匪當窩住了,久而久之,大家不記得那山神了,廟也就荒了。”
他問謝遲:“後生,這可以記到你那遊記中去嗎?”
謝遲笑說:“很是有用,多謝老人家。”
老叟樂出一口沒牙的嘴,說:“那你可得記,那廟是我爺爺建的。”
謝遲取出手劄,問:“可否老人家的祖父是何姓名?”
老叟說:“我爺爺叫劉早兒,我叫劉具。”
“我叫劉小山!”光著屁股的孩子大喊。
眾人哄笑。
謝遲含笑記下名字,“多謝諸位。”
和村民告別後,謝遲遞給虞秧一枚飴糖。
“還剩一顆。”
虞秧轉過頭,和他對視。
他愣了下,鬆開手,“沒事?”
虞秧見他後頭黃紙又閃了閃。
也明白‘山神’指引是什麽了。
就是跟著謝遲,就能碰到好人的意思吧。
感覺這符白用了。
“沒事,可能是跪久了。”
她站起身,看向桌上,那裏有謝遲剛取出來的手劄和一支鉛筆。
“那是筆嗎?上次在司空釋那裏也見過。”
那夜司空釋在小院子裏記他的驅鬼記錄時,拿出來的就是‘鉛筆’。
謝遲見狀走到桌旁,將那根鉛筆遞給虞秧。
“是,類似於鬼所說的鉛筆,工部做出了一批。”
虞秧接過鉛筆,“好像是紙裹著的……”
謝遲說:“裏頭的墨棒是用石墨輔以黏土調製。以鬼所述,鉛筆外殼應當是借工具將木材合二為一,但我朝還未有此種擠壓工具,因而采用草紙裹墨棒,薄紙黏在墨棒上,如同爆竹一般裹上數圈,再以水注濕,晾幹後便可使用。”
“真厲害。”虞秧用筆在手上試著畫了畫。
謝遲遞過手劄,翻了頁空給她。
她結過後畫了兩筆,有些驚訝道:“這還挺好用。”
謝遲說:“出門帶著確實便捷。工部嚐試過鬼所說的鋼筆,外形亦可用竹管替代,隻那墨汁,應是特殊方子調製而成,還未得其道。”
虞秧感慨道:“這些鬼還真是有能耐。”
謝遲輕點了下頭。
虞秧將筆和手劄都還給謝遲,問:“世子是要記東西?”
謝遲翻開手劄前頭給虞秧看。
虞秧退了步。
“我也不是非要知曉世子在寫什麽……”
謝遲失笑道:“不是什麽要緊東西。”
虞秧這才看過去。
【九月廿六日早。五更起,明星滿天。與師弟林言登浮光閣觀日出……及至閣頂,東方尚暗,然天際已現微光,如銀線一縷……】
底下還有簡易版的浮光閣繪圖。
虞秧驚訝道:“遊記?”
她退了步不再看。
謝遲這才收迴來,翻出空頁,低著頭,似在抄錄畫牆上的壁畫。
筆落在紙張上,發出沙沙聲響。
他應道虞秧,“是,遊記,記些瑣碎事,而後再整理成冊,送往京城。”
虞秧若有所思。
那京中諸人豈不都知謝遲每日去了哪,在做什麽,碰見了什麽。
可手劄裏寫的“師弟林言”倒是有些意思。
是事實,卻又不是事實。
莫名有種光明正大行事的神秘感。
她說:“若世子這遊記能成書,那我定也要買著收著,裏頭還寫了我呢。”
謝遲抬眸,眉眼間是清淡的笑意。
“好,若刊印成冊,必先贈你。”
謝遲畫的極快。
虞秧正出門打算尋塊地方坐會,謝遲就跟了出來。
虞秧驚訝道:“世子畫完了?”
謝遲將手劄遞給她看。
隻見紙張上,寥寥數筆,就大概能見壁畫所示場景。
可見畫師很是手熟。
謝遲說:“此為初稿,得閑再完善。”
他站在廟外,對著廟的方向,微微躬身作揖。
起身時,笑說:“為防忘了,因而用筆記著。”
虞秧想到謝遲當日的“精神病”,也明白謝遲為何要記了。
她說:“確實,我一出廟,就忘了廟中是何擺置了。”
……
廟觀完,便觀景,也權做休息。
四周靜謐,唯聽風吹枝葉作響
虞秧坐在臨崖的巨石上。
蒼穹作紙,青山為景,孤廟落於景中。
忽地,一整片雲飄過,隻一瞬間,山川大地,皆沐於金輝之中。
虞秧忍不住低頭,恰見謝遲被光照得背過身。
她垂下視線,他驟然抬眸。
四目相對之時。
虞秧莫名局促了下,她挪開目光。
謝遲也怔了一瞬,看向了遠處。
二人沉默了片刻。
謝遲說:“再過會,就該日落了,便下山吧。”
“好。”虞秧應了聲,跳下石頭。
下山比上山來得容易。
二人走下走後一階青石街時,已近黃昏。
山腳下的村戶都用完了飯,正三三兩兩在一處說話,孩童又在一旁追逐打鬧。
見著虞秧和謝遲出現,眾人都止了聲,齊齊看向二人。
一老叟突然笑說:“老頭子下午不是眼花,真有神仙上了山啊。”
虞秧曉得神仙說的肯定不是自個。
雖說她也不矮,放現代也有一米七的身高,但作為男神仙,確實是失了些仙氣。
謝遲倒也不害羞。
他雖生得不可褻瀆的樣子,但人卻很接地氣,很親近人。
這會朝眾人彎眸笑得燦爛。
正給孩子洗泥巴的嬸子一見此,就放開了問:“公子是去爬山嗎?看瀑布走的可不是這條路,這條路上不了山頂。”
婦人的官話說得很是磕巴。
謝遲溫聲道:“多謝嬸子提醒。確實隻瞧著了半山腰處一廟宇,就是不知是何廟。”
“山神廟,不過沒人拜祭了,荒了!”大家一聽謝遲應話,紛紛湊了過來。
謝遲摸了摸腰間的荷包,竟然掏出了幾顆包著的飴糖,遞給了好奇的孩童。
他微微彎腰,朝孩童笑說:“初次相見,平安康健。”
大人們眼神愈加和煦。
唯有虞秧驚訝。
孩童散開時,謝遲才問村民。
“瞧這青石階梯,想來廟宇也曾香火鼎盛過,如今怎就荒了?”
他解釋道:“在下是書生,在寫遊記,便想知曉些民俗典故。”
被謝遲問話的大漢撓了撓頭發,有些臉紅道:“書生啊,看出來是讀書人了。那廟久了,我也沒拜過,劉爺應該知曉。”
村民讓出路,看向了老叟。
老叟拄著拐杖走了過來。
“那廟確實久咯。還是我爺爺鋪的石板,說是那會,這浮陽縣遭賊人燒殺劫掠,虧得來了個神仙,將那夥賊人趕走了,因著那神仙是從這山裏出來的,大家就都說那神仙是山神,就在這半山腰建了山神廟。我年輕那會,這世道不是又亂了嘛,這廟就被一夥山匪當窩住了,久而久之,大家不記得那山神了,廟也就荒了。”
他問謝遲:“後生,這可以記到你那遊記中去嗎?”
謝遲笑說:“很是有用,多謝老人家。”
老叟樂出一口沒牙的嘴,說:“那你可得記,那廟是我爺爺建的。”
謝遲取出手劄,問:“可否老人家的祖父是何姓名?”
老叟說:“我爺爺叫劉早兒,我叫劉具。”
“我叫劉小山!”光著屁股的孩子大喊。
眾人哄笑。
謝遲含笑記下名字,“多謝諸位。”
和村民告別後,謝遲遞給虞秧一枚飴糖。
“還剩一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