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唐王是皇帝與一普通宮女春宵一度而所得的意外之子,因其生母身份低微,所以他一直不受寵,而此人頗為懂得掩飾自己的鋒芒,在皇帝麵前從不顯露自己的野心,反而整日一副浪蕩樣子,使得皇帝那般多疑的心思也沒有懷疑到他的身上。
而楚淩珹早在之前便探知道,唐王自從被封王搬出皇宮獨居府邸之後,便一直與朝中大臣過縱甚密,而他偷偷顯露出來的那些才能,更是讓楚淩珹暗暗心驚。
皇帝共有五子,長子雍王也是皇後之子,身為嫡長子身份高貴,一出生便被立為太子,可是身體太弱,難登大寶。
次子裕王,其生母是皇帝最愛的寵妃,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從小驕縱,才能倒是沒學得多少。三子即為晉王,其外祖家乃是將門出身,晉王也頗具將才,早早便被皇帝派出駐守邊關帶兵打仗。
唐王乃是四子,其下還有夏王,其母為太傅之女,才情斐然,夏王也深受影響,視功名利祿為過眼雲煙,甘心做個閑散王爺,所以,在裕王與晉王對峙之時,那麽緊迫的情況下,仍然沒有波及到夏王。
因為唐王的苦心經營以及朝中大臣的輔助下,唐王在百姓心中的形象甚好,雖然此次逼宮,明麵上為裕王主導,但此事暗中卻是唐王在出謀劃策,百姓們都被蒙在鼓裏,個個都視為裕王洪水猛獸,卻甘願為唐王保守秘密,對於唐王的下落三緘其口。
這一點楚淩珹在之前的調查中便已經了解了,而且百姓數量眾多,若想依靠簡單的搜查,找尋唐王簡直如大海撈針一般。
所以楚淩珹換了一個思路,若他是唐王,此刻該逃往哪裏才是最安全的地方,他沒有將自己的猜想直接說出來,而是將這話又問了於鞍一遍。
於鞍聽了便陷入深思,半晌,才又開口道:“洛都。”
兩人的念頭不謀而合,洛都為大周朝的陪都,那裏商業繁榮、經濟富饒,而且忠勇將軍手握大軍三十萬駐守在洛都,若是唐王有本事將這兵權收入手中,那麽他還真的有和皇上一較高下的資本了。
所以若是唐王還想要稱帝,必須要在洛都起勢。
“那我立即啟程去洛都。”於鞍話音一落,楚淩珹便點頭同意了。
“那就請舵主先行,等我將京中之事安排好,便也立即前往洛都。”
於鞍點頭,之後又謹慎的從雅間的窗戶,在一樓環視一圈,確定沒有看見什麽可疑的人後,這才離開。
楚淩珹坐在雅間內,又獨自喝了一盞茶,這才慢悠悠的起身,迴到侍郎府。
先前晉王便已交代,此事需得隱蔽再隱蔽,所以晉王就連皇上留下的西廠的勢力都沒有運用,而且楚林城乃門下侍郎,若要離開京都,須得有個合適的理由。
可是楚淩珹沒想到的是,他苦思冥想都沒想到理由,第二日洛都刺史送上的一封奏章,卻幫他成了事。
這日是晉王登基後的第一日上朝,諸位大臣們所呈上的奏折,都是經過百般思量,將那些糟心事都給省去,盡是撿些好事上報。
而這位洛都刺史卻耿直的很。洛都城內雖然布局規整但是道路均以沙鋪設,且地勢低窪,若是趕上暴雨,城內泥濘難行,甚至連百姓的漕運都成問題,而這種情況每年都會發生一次,前兩日洛陽已經開始下起暴雨,城內已經漸漸有了積水。
每年遇上這個時候,皇上都很是頭疼,洛都麵積廣闊,若是翻新道路實在是太費銀兩,國庫難以負擔,所以隻能命人提前往洛都運送糧食送到家家戶戶,以度過雨季。
但是新皇登基,麵對的第一樁事情,若是不作出一番政績,實在難以服眾,所以洛都城市內澇的事情必須解決。
皇上目光在殿中眾人的臉上巡視一圈,沉聲問道:“愛卿們對於此事可有什麽辦法?”
眾人均是緘默,還是太傅司世上前一步,“臣以為,如今京都內虛,所以還是按照往年的做法,從各地緊急抽調糧草送入洛都,幫助百姓度過雨季即可。”
皇上沒有直接應下,而是又望向其他人:“可還有其他建議?”
楚淩珹想了想便踏出一步,站在司世左側,向皇上躬身說道:“迴稟皇上,臣以為引糧入城的方法治標不治本,引起洛都城市內澇的主要原因,是城內的排水係統不夠完善,應該先行修整排水係統。”
楚淩珹說完這話,殿中大臣們均陷入更深的沉默,他說的這一點,大家自然也能想到,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剛才太傅也已經說了,國庫沒錢,這工程怎麽可能推行起來。“啟稟皇上,若是大範圍的修築地下水力工程,不僅耗資巨大,且用時很久,今年的雨季即將來臨,根本不可能在那之前修築好,臣有一想法。”
他停頓了一下,見皇上沒有打斷,楚淩珹才繼續說道:“我們可以沿街修築排水溝渠,這樣既可以節省資金也可加快修築,而且洛城光駐軍就有30餘萬,我們隻需要調動官兵就可以在半月之內完成溝渠開挖的工程。”
聽完楚淩珹的話,皇上以及諸位大臣均是在心中點點頭,認為此計甚好,可是若是出聲同意,便是站在太傅的對立麵了,所以遲遲沒有人出聲。
殿內經曆一場短暫的沉默,太傅司世先開口道:“楚侍郎的想法很好,但是按照往年的經驗來說,距離洛都城中發生最嚴重的內澇的時間最晚不超過10天了,而且洛都城外均是農田,若是將城內積水全部排到城外,那麽這些農田也均會受損,到時農民顆粒無收,豈不是更大的損失?”
這一點楚淩珹也想到了,他點頭道:“太傅大人說的是,既然時間緊迫,那麽我們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減輕洛都內澇的程度,並且所以在城內挖掘溝渠的同時,再安排一部分人,同時在城外開挖引渠將積水引到渭水之中,這些年來渭水從未有過泛濫的記錄,如此一來也不會造成農田的損害。”
皇上聽完這話便笑了:“楚愛卿所言極是,那麽洛都開挖溝渠的事情就交給你了,時間緊迫,你即日啟程。”
楚淩珹在早上的時候已將裕王和唐王可能處在洛都的猜測告訴了皇上,今日朝堂之上他提出的開挖溝渠的計策既是為皇上排憂解難,又是二人唱的一出雙簧。
得到皇上在殿前親自下旨,楚淩珹這一去名正言順,當晚他便啟程前往洛都。
因為每年洛都的城市內澇情況太過嚴重,所以司世等大臣還是建議,向城中囤出些糧草,以緩解未來時可能出現的危機。
對於此事楚淩珹並沒有拒絕,楚林晨帶著手下快馬加鞭從京都趕到洛都,隻用了一夜的時間,而在昨天下朝之後,皇上就已經將消息發出,命忠勇將軍全力配合。
他到達洛都的時候,忠勇將軍正帶人在城門口迎接,因為時間緊急,兩人並沒有多做寒暄,忠勇將軍帶著楚淩珹進行簡單的洗漱之後,連歇息的時間都沒有,便開始緊鑼密鼓地安排起挖掘溝渠的任務。
經過兩人的商議,將三十萬大軍分成三部分,留出六萬負責守城,七萬負責挖掘城外通往渭水的溝渠,其餘的士兵均分到城內各條街道負責挖掘。
對這個計劃忠勇將軍並沒有什麽異議,為了鼓舞士氣,他還親力親為,親自帶上士兵上陣,來到宮城前麵的禦街開始挖掘溝渠。
這邊的工程開始快速推.進,但暴雨一直未停歇,百姓們家中雖然早有準備,但還是餘糧漸少。
剛好太傅司世先前下令,向周圍城市調集過來的糧草已經逐步到位,楚淩珹便決定在挖掘溝渠的時候,順便將這些糧草按照份例分發至各家各戶。
</p>
唐王是皇帝與一普通宮女春宵一度而所得的意外之子,因其生母身份低微,所以他一直不受寵,而此人頗為懂得掩飾自己的鋒芒,在皇帝麵前從不顯露自己的野心,反而整日一副浪蕩樣子,使得皇帝那般多疑的心思也沒有懷疑到他的身上。
而楚淩珹早在之前便探知道,唐王自從被封王搬出皇宮獨居府邸之後,便一直與朝中大臣過縱甚密,而他偷偷顯露出來的那些才能,更是讓楚淩珹暗暗心驚。
皇帝共有五子,長子雍王也是皇後之子,身為嫡長子身份高貴,一出生便被立為太子,可是身體太弱,難登大寶。
次子裕王,其生母是皇帝最愛的寵妃,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從小驕縱,才能倒是沒學得多少。三子即為晉王,其外祖家乃是將門出身,晉王也頗具將才,早早便被皇帝派出駐守邊關帶兵打仗。
唐王乃是四子,其下還有夏王,其母為太傅之女,才情斐然,夏王也深受影響,視功名利祿為過眼雲煙,甘心做個閑散王爺,所以,在裕王與晉王對峙之時,那麽緊迫的情況下,仍然沒有波及到夏王。
因為唐王的苦心經營以及朝中大臣的輔助下,唐王在百姓心中的形象甚好,雖然此次逼宮,明麵上為裕王主導,但此事暗中卻是唐王在出謀劃策,百姓們都被蒙在鼓裏,個個都視為裕王洪水猛獸,卻甘願為唐王保守秘密,對於唐王的下落三緘其口。
這一點楚淩珹在之前的調查中便已經了解了,而且百姓數量眾多,若想依靠簡單的搜查,找尋唐王簡直如大海撈針一般。
所以楚淩珹換了一個思路,若他是唐王,此刻該逃往哪裏才是最安全的地方,他沒有將自己的猜想直接說出來,而是將這話又問了於鞍一遍。
於鞍聽了便陷入深思,半晌,才又開口道:“洛都。”
兩人的念頭不謀而合,洛都為大周朝的陪都,那裏商業繁榮、經濟富饒,而且忠勇將軍手握大軍三十萬駐守在洛都,若是唐王有本事將這兵權收入手中,那麽他還真的有和皇上一較高下的資本了。
所以若是唐王還想要稱帝,必須要在洛都起勢。
“那我立即啟程去洛都。”於鞍話音一落,楚淩珹便點頭同意了。
“那就請舵主先行,等我將京中之事安排好,便也立即前往洛都。”
於鞍點頭,之後又謹慎的從雅間的窗戶,在一樓環視一圈,確定沒有看見什麽可疑的人後,這才離開。
楚淩珹坐在雅間內,又獨自喝了一盞茶,這才慢悠悠的起身,迴到侍郎府。
先前晉王便已交代,此事需得隱蔽再隱蔽,所以晉王就連皇上留下的西廠的勢力都沒有運用,而且楚林城乃門下侍郎,若要離開京都,須得有個合適的理由。
可是楚淩珹沒想到的是,他苦思冥想都沒想到理由,第二日洛都刺史送上的一封奏章,卻幫他成了事。
這日是晉王登基後的第一日上朝,諸位大臣們所呈上的奏折,都是經過百般思量,將那些糟心事都給省去,盡是撿些好事上報。
而這位洛都刺史卻耿直的很。洛都城內雖然布局規整但是道路均以沙鋪設,且地勢低窪,若是趕上暴雨,城內泥濘難行,甚至連百姓的漕運都成問題,而這種情況每年都會發生一次,前兩日洛陽已經開始下起暴雨,城內已經漸漸有了積水。
每年遇上這個時候,皇上都很是頭疼,洛都麵積廣闊,若是翻新道路實在是太費銀兩,國庫難以負擔,所以隻能命人提前往洛都運送糧食送到家家戶戶,以度過雨季。
但是新皇登基,麵對的第一樁事情,若是不作出一番政績,實在難以服眾,所以洛都城市內澇的事情必須解決。
皇上目光在殿中眾人的臉上巡視一圈,沉聲問道:“愛卿們對於此事可有什麽辦法?”
眾人均是緘默,還是太傅司世上前一步,“臣以為,如今京都內虛,所以還是按照往年的做法,從各地緊急抽調糧草送入洛都,幫助百姓度過雨季即可。”
皇上沒有直接應下,而是又望向其他人:“可還有其他建議?”
楚淩珹想了想便踏出一步,站在司世左側,向皇上躬身說道:“迴稟皇上,臣以為引糧入城的方法治標不治本,引起洛都城市內澇的主要原因,是城內的排水係統不夠完善,應該先行修整排水係統。”
楚淩珹說完這話,殿中大臣們均陷入更深的沉默,他說的這一點,大家自然也能想到,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剛才太傅也已經說了,國庫沒錢,這工程怎麽可能推行起來。“啟稟皇上,若是大範圍的修築地下水力工程,不僅耗資巨大,且用時很久,今年的雨季即將來臨,根本不可能在那之前修築好,臣有一想法。”
他停頓了一下,見皇上沒有打斷,楚淩珹才繼續說道:“我們可以沿街修築排水溝渠,這樣既可以節省資金也可加快修築,而且洛城光駐軍就有30餘萬,我們隻需要調動官兵就可以在半月之內完成溝渠開挖的工程。”
聽完楚淩珹的話,皇上以及諸位大臣均是在心中點點頭,認為此計甚好,可是若是出聲同意,便是站在太傅的對立麵了,所以遲遲沒有人出聲。
殿內經曆一場短暫的沉默,太傅司世先開口道:“楚侍郎的想法很好,但是按照往年的經驗來說,距離洛都城中發生最嚴重的內澇的時間最晚不超過10天了,而且洛都城外均是農田,若是將城內積水全部排到城外,那麽這些農田也均會受損,到時農民顆粒無收,豈不是更大的損失?”
這一點楚淩珹也想到了,他點頭道:“太傅大人說的是,既然時間緊迫,那麽我們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減輕洛都內澇的程度,並且所以在城內挖掘溝渠的同時,再安排一部分人,同時在城外開挖引渠將積水引到渭水之中,這些年來渭水從未有過泛濫的記錄,如此一來也不會造成農田的損害。”
皇上聽完這話便笑了:“楚愛卿所言極是,那麽洛都開挖溝渠的事情就交給你了,時間緊迫,你即日啟程。”
楚淩珹在早上的時候已將裕王和唐王可能處在洛都的猜測告訴了皇上,今日朝堂之上他提出的開挖溝渠的計策既是為皇上排憂解難,又是二人唱的一出雙簧。
得到皇上在殿前親自下旨,楚淩珹這一去名正言順,當晚他便啟程前往洛都。
因為每年洛都的城市內澇情況太過嚴重,所以司世等大臣還是建議,向城中囤出些糧草,以緩解未來時可能出現的危機。
對於此事楚淩珹並沒有拒絕,楚林晨帶著手下快馬加鞭從京都趕到洛都,隻用了一夜的時間,而在昨天下朝之後,皇上就已經將消息發出,命忠勇將軍全力配合。
他到達洛都的時候,忠勇將軍正帶人在城門口迎接,因為時間緊急,兩人並沒有多做寒暄,忠勇將軍帶著楚淩珹進行簡單的洗漱之後,連歇息的時間都沒有,便開始緊鑼密鼓地安排起挖掘溝渠的任務。
經過兩人的商議,將三十萬大軍分成三部分,留出六萬負責守城,七萬負責挖掘城外通往渭水的溝渠,其餘的士兵均分到城內各條街道負責挖掘。
對這個計劃忠勇將軍並沒有什麽異議,為了鼓舞士氣,他還親力親為,親自帶上士兵上陣,來到宮城前麵的禦街開始挖掘溝渠。
這邊的工程開始快速推.進,但暴雨一直未停歇,百姓們家中雖然早有準備,但還是餘糧漸少。
剛好太傅司世先前下令,向周圍城市調集過來的糧草已經逐步到位,楚淩珹便決定在挖掘溝渠的時候,順便將這些糧草按照份例分發至各家各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