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扛著馬車去給李承陽打開新的商路去了。


    此行也不知道是喜是憂,總之祝他們好運吧。


    既然到了廚房,那就別閑著,之前買的粗鹽還有不少,繼續磨下去吧。


    “殿下,工部侍郎吳禮求見”,剛動手沒多久,護衛就來通傳。


    吳禮?他不好好的打造他的煤爐子,現在來東宮做什麽。


    “讓他進來吧”。


    李承陽洗了把手,把廚房的門關死,出來迎接吳禮。


    “殿下,壞了壞了”,隔著老遠,吳禮就開始開口。


    李承陽滿臉黑線:“把話說清楚,是我壞了還是什麽壞了”。


    吳禮撓撓頭:“不是殿下,煤爐子,都燒化了”。


    李承陽皺了皺眉,煤爐子還能被燒化了的?能有那麽高的溫度?


    前世自己和一群小夥伴們可勁禍禍那個煤爐,也沒見出什麽事啊,怎麽這自己動了手一切都不一樣了?


    “你說說是怎麽迴事?按我的預料,應該不會化才對啊”。


    吳禮在自己腦海中組織了半天語言,最後嘿了一聲,拉起李承陽就走:


    “一句兩句的說不清楚,殿下你還是跟著我去看看去吧”。


    兩人沒用多長時間就到了工部,吳禮一路上像是被狼輦的兔子,那兩條腿倒騰的,李承陽差點跟不上。


    到了吳禮的小院,李承陽才知道了為什麽吳禮會這麽失態。


    昨晚迴去以後,吳禮看樣子又是連夜打造了四個煤爐。


    四個煤爐一字擺開,但是沒一件是完好的。


    最左邊的煤爐可能是最早打造的那一個,也是最早燒煤的那一個,現在已經看不出樣子了,整個煤爐就剩下四分之一個殼子,其他的都已經化成鐵水流淌到地上了。


    最右邊的爐子應該是最晚做出來的,現在也被燒的通紅,有著輕微的變形。


    怎麽會這樣呢?李承陽摸著下巴沉思。


    他在想自己是不是忘了什麽,前世的那種大肚子煤爐,那溫度比吳禮做出來的這種圓柱形的煤爐溫度要高得多,也沒見他融化了啊。


    “是不是鐵的問題?”,李承陽迴頭問吳禮。


    吳禮點點頭,指了指最右邊的那個爐子:“昨天晚上我就發現問題了,這個新打出來的煤爐是用的最好最耐熱的材料,沒想到也承受不住這種高溫”。


    李承陽的眉頭都皺到了一起,吳禮說是最耐熱的材料,那就肯定是大唐能找到的最好的材料了。


    如果這種材料都承受不住煤的高溫,那煤爐子的事情還真就進行不下去了。


    怪不得吳禮這麽著急,這事換誰都急,吳禮絕對不能忍受一門新的生意就如此黃了。


    不對,李承陽暗自想著。


    前世裏這種圓柱形的煤爐也有啊,他也見過啊,就那鐵皮,看起來還沒吳禮用的鐵皮好呢。


    那為什麽前世的就行,現在用就不行了呢?


    難不成是蜂窩煤的問題?


    蜂窩煤是加了什麽製成的來著?好像就是土吧。


    不管了,先試試,可能就是蜂窩煤燃燒的溫度比較低,所以普通的煤爐子才能承受的住。


    “老吳,你們這那裏有土啊,隨便什麽土都行”,想到就去做,先找點土再說。


    吳禮搖了搖頭,不過看李承陽若有所思的模樣,接著說道:


    “我這就派人去城外挖,用不了多久就能弄迴來,殿下你需要多少?”。


    “先拉一車迴來吧,盡量弄的細一點,幹淨一點”。


    李承陽邊脫衣服邊對著吳禮吩咐。


    蜂窩煤製作比較簡單,有了土,再加上煤粉拿水一和就行。


    土有人去找了,這煤粉還要他親自來弄。


    吳禮點點頭就出去了,沒多久就聽到了他招唿人的聲音,還有車輪滾動的吱呀聲。


    李承陽把外袍脫掉,抄起一個鐵錘照著一個煤堆就開始一頓猛砸。


    就憑他的力氣,幹起活來一個頂十個,沒多久,一個碩大的煤堆就沒了一半。


    李承陽擦了把臉上的汗水,把敲碎的煤灰又細細敲打了一遍。


    最後把煤灰堆成一個山包,然後把中間挖出一個坑來。


    好了,萬事俱備,就等著吳禮的土到位了。


    沒等多久,取個土而已,小車的吱呀聲就響了起來,吳禮親自拉著車迴來了。


    李承陽上去看了看土,不錯。


    吳禮肯定是用了新的,選的土都很細膩,簡單處理一番就能用。


    拉著吳禮把土塊又粉碎了一遍,挑了一旦土就倒進了煤灰裏。


    差不多一比四的量,一份土四份煤,這不難,李承陽小時候就自己做過這玩意。


    “倒水”。


    水倒完,李承陽就和吳禮一起攪拌起來。


    吳禮一邊拿著鐵釺攪合著,一邊滿臉擔憂:“殿下,這能行嗎?”。


    李承陽點點頭,反正他把後世學到的都帶過來了,再不行他也沒辦法了。


    吳禮也隻能先信著,有個辦法怎麽也比束手無策好點。


    “你別攪了,你去打個模子,就一指長,然後煤爐內部那麽圓的模子,裏邊放幾個木棍什麽的”,突然李承陽想到了什麽,做蜂窩煤還需要模具。


    還好他就在工部,用不到他去操心。


    簡單的給吳禮比劃了一下,吳禮了解的點點頭,迴頭就去開火打鐵了。


    把煤和土混合好,李承陽把工具放到了一邊,準備好好研究一下煤爐子,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


    思來想去,直到看到了一旁的煉鐵爐,這才一拍大腿。


    對啊,爐子承受不住熱,那就給他做個隔熱不就好了。


    前世的煤爐子不就有這些東西嗎,怎麽到了現在就給忘了。


    這個腦子到底還好不好使,怎麽現在做什麽都感覺心有餘力不足的呢。


    煉鐵爐上的沙漏不就是上好的隔熱材料嗎,雖然現在沒那個高嶺土,但是普通的黏土估計也差不到哪去。


    性質勃勃的搞迴來一堆土,倒了點水就開始活起泥來。


    煤爐的內襯也不知道有多厚,那就能多厚就多厚,做他一指寬,就不信這樣還不夠。


    李承陽這邊的泥內襯完成,吳禮那邊的模具也到了尾聲。


    兩人幾乎同時做完了手頭的工作,吳禮看了一眼活泥巴的李承陽,眼中滿是不解。


    “你去用新做出來的模具去打點蜂窩煤出來,往上一印,然後放到地上就行”,李承陽還不忘指揮著。


    吳禮按照李承陽說的,提起模具來往和好的煤堆裏一戳,隨後來到空地上,用準備好的小機關一推。


    一塊和前世相差無幾的蜂窩煤映入眼簾。


    李承陽點點頭,做的不錯,不愧是大將,這手藝沒的說。


    自己手裏的泥模也差不多到了尾聲,這玩意看起來簡單,沒想做起來這麽難。


    主要這東西一點也不好做,必須要弄到圓潤無比。


    把泥模直接放到吳禮的鍛造爐上幹燥一下,成與不成就看這一次的了。


    李承陽抱著一個皺巴巴滿是裂痕的泥模子,吳禮手提著自己打造的蜂窩煤模具,眼巴巴的看著一地的蜂窩煤。


    “殿下,咱們就這麽等著?這得什麽時候才能幹啊”。


    吳禮語氣裏滿是焦急。


    李承陽也歎了口氣,他也著急啊,但是有什麽辦法,這蜂窩煤還濕著呢。


    “要不?咱們也想這個泥爐子一樣,先把這什麽什麽煤的烤烤?”。


    吳禮實在忍不下去了,提出了一個辦法。


    “你是不是傻,那煤放火裏,幹了不也就燒完了”,李承陽給了吳禮一個白眼。


    這人腦子怎麽長的,淨出些歪主意。


    “那咱們也不能這麽幹等著吧,誰知道這什麽什麽煤什麽時候會幹,看著天氣明天還可能下雨,這要是讓雨一衝,什麽也剩不下了”,吳禮抬頭看了看天,滿是憂愁。


    李承陽也抬起頭看了看,啥也沒看出來。


    不過吳禮說的,那大概率明天肯定下雨。


    “滴答”,一滴水落在了李承陽臉上。


    得了,不用等明天了,現在就下起來了。


    “要不?咱們拿塊鐵板隔開?”,情急間,李承陽想出了一個辦法。


    這怎麽也比就等著幹好多了,這雨要是下起來,什麽也別想剩下。


    吳禮眼睛一亮,轉頭就從屋裏取來一個鐵盒子,往火爐上一放。


    李承陽把手裏可憐的內襯放下,從地上抱起幾塊蜂窩煤放到鐵板裏。


    “拉風箱,拉大一點”,吳禮照看著煤,李承陽就在旁邊死命的鼓風。


    這也沒多塊,好在他需要的也不多,有個七八塊就夠了。


    這一拉就是半個時辰,總算是把這幾塊煤烤幹了,但是情況卻有點出乎李承陽的預料。


    幹是幹了,但是煤已經不是煤了。


    拿鐵釺打開盒子時,裏麵的煤已經變成了一堆黑漆漆的不明物體。


    “殿下,這是什麽?”,吳禮一邊拿鐵釺不斷戳著那堆不明物體,一邊像李承陽問道。


    李承陽撓撓頭,他也不知道他們倆到底做出了個什麽玩意兒?


    突然,他的腦海中冒出了一個名詞,隨後狂喜起來。


    “這是焦炭!”,能由煤製作出來的東西,李承陽也就知道一個叫做焦炭的了。


    其餘的告訴他他也不懂。


    吳禮撓了撓頭:“什麽是焦炭?”。


    “焦炭就是焦炭”,李承陽興奮的抓住吳禮的衣領,一個用力就把他拎了起來,揮著吳禮就轉起了圈子。


    這可是焦炭啊,可以直接拿來煉鐵的東西,知道了這個方法,那麽以後大唐的鐵產量不知道會提升多少倍。


    這可比木炭煉鐵快多了。


    之前的煤不能用來煉鐵,就是因為煤裏麵含有大量雜誌。


    但是焦炭裏麵沒有啊,這玩意基本就是純淨的碳,溫度還高。


    而且據說可以用來煉鋼,還有一係列的化學公式。


    公式李承陽已經全部還給了當初的化學老師,但是這不影響他的興奮。


    隻要有了材料,那就一個一個的試不就得了,不就是耗費點時間嗎,李承陽還等得起。


    鐵產量上去了,說不定就會有人開始琢磨著怎麽煉鋼。


    萬一瞎貓碰到死耗子了呢,萬一誰煉鐵的時候腦子泛軸就往爐子裏麵扔東西呢。


    曆史上的什麽什麽發現不都是這樣的,量變引起質變,煉鐵的多了,遲早會出現煉鋼的方法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宅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碼字的塵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碼字的塵埃並收藏宅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