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陽閉上眼睛想了想,曹操握著大胡子一臉悲憤的寫下求賢令,管他是什麽人,隻要能保證自己治下能夠正常運行,就是來條狗都要好好伺候著。
一代梟雄被逼到這份上,也確實顯得有些可悲可笑。
“現在父皇您也麵臨著同樣的情況?”,李承陽問向李世民。
李世民點了點頭:“人才啊,無論什麽時候都缺少人才,楊堅那時候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絞盡腦汁才想出了一個辦法緩解這個問題”。
“科舉製?”李承陽一拍腦袋。
李世民點點頭:“確實,為了擺脫世家們的掣肘,他想出了這個辦法,但是終歸治標不治本”。
李承陽撓撓頭,疑惑道:“既然有了科舉製,那天下的讀書人不就不用繼續前朝的道路,直接通過科舉來登上朝堂嗎?怎麽還說是治標不治本呢?”。
“這天下的讀書人現在幾乎全是世家裏的人了,哪怕是你幾位跟著我打天下的叔叔,其實也是世家出身,不過大都沒落了而已,歸根結底,他們也算是世家一脈”,李世民指了指一旁的書架:
“書,貴啊,一般人根本就買不起,且書的總量還少,許多人想買都買不到,幾代人同讀一本書的時候也有,一本書被當做傳家寶傳下去,直到傳到有人出人頭地的那一天,這才算結束”。
書貴,紙更貴,這是李承陽之前就知道的,隻是沒了解的那麽清楚,紙都是一張一張買的,李承陽作為太子自然不會因為這些發愁,但是百姓們卻沒有李承陽這麽好的條件。
“而且啊,從這科舉一麵世,那些世家當然不能容忍,他們害怕科舉會慢慢替代他們,因此不斷的打壓著那些毫無背景的士子們,如果士子不去給他們投行卷,那就不要想能進入考場,更別想著出人頭地的那一天,而且就算有士子幸運進入了考場,單單論學識,他們也比不過有著完整傳承的世家大族們”。
“所以說科舉創立的意願是好的,但是最後卻被世家們攪亂了?”李承陽拖著下巴。
見李世民點了點頭,李承陽繼續問道:“他們難道真的不把皇權放在眼裏嗎,他們憑什麽這麽狂妄?”。
“他們不是狂妄,隻有千年的世家,哪有千年的王朝,這句話你聽過嗎”,李世民聽完無奈的笑了笑,提出了個更加尖銳的問題。
千年世家的說法李承陽當然聽說過,不隻是前世,在大唐這句話他也聽過不少次,隻是都被他當做世家們自吹自擂的說法,對這些事毫不在意,但是從李世民口中聽到了這樣的話,那就可能是真的了。
“難道,這句話不是他們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刻意放出來的?”,李承陽小心翼翼的問道。
“當然不是,而且這句話說得很對,從漢末到咱們大唐,無一不證明著他們的說法沒問題,隻有千年的世家,沒有千年的王朝,因此他們完全不把咱們放在眼裏,也是正常的”。
看著李承陽不解的眼神,李世民隻得解釋起來:
“漢末以後,一直到隋,四百年的時間,經曆了上百王朝,期間最長的朝代就是魏,延續了六十年,最短的是東晉,僅僅三年時間,別的不提,就說隋朝,也隻是延續了三十八年”,說道隋朝,李世民的口氣顯得有些低沉:
“四百年間,潮起潮落,沒有人能延續百年的繁榮,反觀這些世家,他們的傳承從漢至今,一直都在完整的傳承著,每個朝代延續二三十年,僅僅是一代人的傳承而已,那麽王朝對他們來說,自然就是可有可無的存在了,現在連隋朝都沒什麽人提及,區區三十八年而已,在這四百年的曆史比起來還算的了什麽”。
這是李承陽第一次知道世家們底細,也是第一次去苦思冥想裏麵的條條道道。
走出禦書房,他還在仔細著思考著世家們的底蘊,從李世民這裏知道了很多世家的情況:
魏存在了六十年,而後就被司馬家族竊取了皇權,建立了西晉。
晉朝存在了五十四年,而且還分為西晉和東晉,再加上十六國的時代,當然不止是十六國,隻不過這十六個國家能代表了當時的大局麵,所以才被史官記錄了下來,真要細數,沒個數百王朝算不下來。
隨後就進入了南北朝時代,一共是一百六十九年,其中王朝更迭,沒人能在當時站穩腳跟,你方唱罷我登場,數不清的有野心的人齊齊建國,一個道是國,一個城是國,一個村甚至也會催生個皇帝出來,要多亂有多亂。
最後還是楊堅橫空出世,終結了這個亂局,完成了一統,建立了隋朝。
不過得益於楊堅兒子楊廣的功勞,這個原本應該在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朝代卻早早夭折了,便宜了他李家。
之前的亂局,群雄割據的情況下,央央大漢的地圖被切割的四分五裂,想來那時候就有不少世家們隱藏在幕後揮斥方遒了吧,十六國時期,幾乎每個鄉鎮都存在著一些稱帝的人物。
而世家既然能在那時保全自己,那肯定是加入了其中,並且扮演著一些關鍵角色,例如搞出個皇帝來支持一下,按照當時一個小國的國土麵積,世家完全可以把小國安排的明明白白,無論是世家們自己扶持的皇帝,還是那些野路子出身的皇帝,肯定都是把世家當成祖宗一樣供奉著。
皇權從此成了世家們手上的玩物,不同於李家擁有了整個大唐,那時候存在的一些小國沒什麽稅收,也沒那麽大的資本去培養軍隊,無論什麽地方,隻要人一多,肯定是攻伐不止,這是曆史的規律,而那些土皇帝沒得依靠,隻能依賴著當代的世家為他們出錢出人,再也不像是漢朝時期皇帝言出法隨的狀態了。
整整四百年,世家的權利都淩駕於皇權之上,或者說和皇權並駕齊驅,世家裏一代傳承的時間就可能有一個朝代過去,然後又會出現一個新的朝代。
不少當時的世家之人在世的時候足足經過了七八個朝代的更迭,不說那時候,單單說現在,世家裏五六十歲的人都經曆了周朝周武帝宇文邕,周宣帝宇文贇,北周靜帝宇文闡,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這七個有名有姓的皇帝,其中還出去了王世充,竇建德等沒有獲得世人認可的無冕之王等人。
要讓他們對皇權有所敬畏,確實顯得有些困難,現在那些經曆過著七個皇帝的人在世家中還掌著大權呢,在他們眼中,李世民或者說大唐可能也堅持不了多久,估計著在自己死前大唐總會完蛋。
不僅他們這麽想,甚至看李世民的表現,他自己也有點這樣的想法,這不是誰說說而已的,前車之鑒後車之師,楊廣李世民也很熟悉,按照輩分來說,楊廣還是李世民的表叔,正因為熟悉,所以李世民知道楊廣是個什麽樣的人。
要說楊廣是個橫征暴斂的暴君,李世民是不信的,隻是楊廣做事有些操之過急而已,隻要能堅持幾年,一切都會變好的,楊廣也未曾昏庸過,隻是好大喜功了一點,這要是放在漢朝,不過是百姓們多吃點苦,但是隻要楊廣完成了隋朝大運河,平了高麗,那麽接下來隋朝迎來的將是一陣騰飛。
壞就壞在了楊廣的動作太大驚擾到了世家們,說實在的,隋朝時候百姓們過得生活說不上什麽好,但是比起之前來說卻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之前亂世,十餘個國家互相攻伐,用屁股想都知道那時候的百姓們過得什麽日子,能安安穩穩的活著百姓們就心滿意足了,哪裏還會再次起兵又將自己拉進戰火中。
這裏麵的世家出了多少力李承陽不得而知,但是這裏麵世家絕對扮演著一些不光彩的角色。
這世家裏也包括現在的李家,出身關隴集團的李淵乃是徹徹底底的這個集團的代言人,這群人和以往的世家不一樣,關隴集團是一群以武力為首的將領集團,之前的楊堅也是關隴集團的一員。
隻不過後來楊廣做的事情確實引起了眾怒,關隴集團轉過頭開始支持李淵,這才讓李淵舉著正義的大旗取而代之。
李承陽記得李世民曾經對楊廣評論的一句話,什麽時候的想不出來了,李世民把楊廣比喻成了堯舜,而不是桀紂,足可以證明楊廣做的是好事,隻是選錯了時機而已。
這麽輕而易舉的操控著皇位的更迭,想讓世家們對朝堂有所敬畏?基本不可能,李世民自己都沒那個自信。
吸收了楊廣教訓的李淵與李世民,也是不再敢大刀闊斧的開始改革,說實在的,能漸漸壓製住世家已經著實不容易了,看看當朝的人,有幾個出自於世家?掌握著大權實權的人全是李世民的心腹,世家的人大多都有著極高的地位,卻沒有與地位相匹配的實權,除了李靖這個軍神實在是有本事,讓李世民舍不得拋下。
這已經是李世民能做到的極限了,如果李世民還不知好歹,繼續壓製世家們,可能就會踏上楊廣的老路,被不知道從哪冒出來的誰誰誰踹下皇位。
真正把世家完全壓製住的還是武則天小姐姐,有了李世民和李治兩代人的積累,一頓快刀斬亂麻才把世家逐出了朝堂,從此真正做到了唯吾獨尊。
但是世家還是在暗暗積蓄著勢力,不過最後卻被朱溫抓了出來,朱溫滅掉唐朝,建立大梁之後,順便就把五望七性的人都丟進了黃河,譜寫了世家們最後的絕響,從此再也沒有上的了台麵的世家門閥的出現。
所以李世民才會如此投鼠忌器,生怕自己的一舉一動會惹得世家們不快,那群人打仗沒什麽本事,但是挑事的本事那是一等一的,隻要沒有個絕好的機會,李世民就不敢和世家們正麵較量一番,隻能在遊戲規則內和他們打著太極,期待著有一天能抓住世家們漏出的破綻。
一代梟雄被逼到這份上,也確實顯得有些可悲可笑。
“現在父皇您也麵臨著同樣的情況?”,李承陽問向李世民。
李世民點了點頭:“人才啊,無論什麽時候都缺少人才,楊堅那時候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絞盡腦汁才想出了一個辦法緩解這個問題”。
“科舉製?”李承陽一拍腦袋。
李世民點點頭:“確實,為了擺脫世家們的掣肘,他想出了這個辦法,但是終歸治標不治本”。
李承陽撓撓頭,疑惑道:“既然有了科舉製,那天下的讀書人不就不用繼續前朝的道路,直接通過科舉來登上朝堂嗎?怎麽還說是治標不治本呢?”。
“這天下的讀書人現在幾乎全是世家裏的人了,哪怕是你幾位跟著我打天下的叔叔,其實也是世家出身,不過大都沒落了而已,歸根結底,他們也算是世家一脈”,李世民指了指一旁的書架:
“書,貴啊,一般人根本就買不起,且書的總量還少,許多人想買都買不到,幾代人同讀一本書的時候也有,一本書被當做傳家寶傳下去,直到傳到有人出人頭地的那一天,這才算結束”。
書貴,紙更貴,這是李承陽之前就知道的,隻是沒了解的那麽清楚,紙都是一張一張買的,李承陽作為太子自然不會因為這些發愁,但是百姓們卻沒有李承陽這麽好的條件。
“而且啊,從這科舉一麵世,那些世家當然不能容忍,他們害怕科舉會慢慢替代他們,因此不斷的打壓著那些毫無背景的士子們,如果士子不去給他們投行卷,那就不要想能進入考場,更別想著出人頭地的那一天,而且就算有士子幸運進入了考場,單單論學識,他們也比不過有著完整傳承的世家大族們”。
“所以說科舉創立的意願是好的,但是最後卻被世家們攪亂了?”李承陽拖著下巴。
見李世民點了點頭,李承陽繼續問道:“他們難道真的不把皇權放在眼裏嗎,他們憑什麽這麽狂妄?”。
“他們不是狂妄,隻有千年的世家,哪有千年的王朝,這句話你聽過嗎”,李世民聽完無奈的笑了笑,提出了個更加尖銳的問題。
千年世家的說法李承陽當然聽說過,不隻是前世,在大唐這句話他也聽過不少次,隻是都被他當做世家們自吹自擂的說法,對這些事毫不在意,但是從李世民口中聽到了這樣的話,那就可能是真的了。
“難道,這句話不是他們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刻意放出來的?”,李承陽小心翼翼的問道。
“當然不是,而且這句話說得很對,從漢末到咱們大唐,無一不證明著他們的說法沒問題,隻有千年的世家,沒有千年的王朝,因此他們完全不把咱們放在眼裏,也是正常的”。
看著李承陽不解的眼神,李世民隻得解釋起來:
“漢末以後,一直到隋,四百年的時間,經曆了上百王朝,期間最長的朝代就是魏,延續了六十年,最短的是東晉,僅僅三年時間,別的不提,就說隋朝,也隻是延續了三十八年”,說道隋朝,李世民的口氣顯得有些低沉:
“四百年間,潮起潮落,沒有人能延續百年的繁榮,反觀這些世家,他們的傳承從漢至今,一直都在完整的傳承著,每個朝代延續二三十年,僅僅是一代人的傳承而已,那麽王朝對他們來說,自然就是可有可無的存在了,現在連隋朝都沒什麽人提及,區區三十八年而已,在這四百年的曆史比起來還算的了什麽”。
這是李承陽第一次知道世家們底細,也是第一次去苦思冥想裏麵的條條道道。
走出禦書房,他還在仔細著思考著世家們的底蘊,從李世民這裏知道了很多世家的情況:
魏存在了六十年,而後就被司馬家族竊取了皇權,建立了西晉。
晉朝存在了五十四年,而且還分為西晉和東晉,再加上十六國的時代,當然不止是十六國,隻不過這十六個國家能代表了當時的大局麵,所以才被史官記錄了下來,真要細數,沒個數百王朝算不下來。
隨後就進入了南北朝時代,一共是一百六十九年,其中王朝更迭,沒人能在當時站穩腳跟,你方唱罷我登場,數不清的有野心的人齊齊建國,一個道是國,一個城是國,一個村甚至也會催生個皇帝出來,要多亂有多亂。
最後還是楊堅橫空出世,終結了這個亂局,完成了一統,建立了隋朝。
不過得益於楊堅兒子楊廣的功勞,這個原本應該在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朝代卻早早夭折了,便宜了他李家。
之前的亂局,群雄割據的情況下,央央大漢的地圖被切割的四分五裂,想來那時候就有不少世家們隱藏在幕後揮斥方遒了吧,十六國時期,幾乎每個鄉鎮都存在著一些稱帝的人物。
而世家既然能在那時保全自己,那肯定是加入了其中,並且扮演著一些關鍵角色,例如搞出個皇帝來支持一下,按照當時一個小國的國土麵積,世家完全可以把小國安排的明明白白,無論是世家們自己扶持的皇帝,還是那些野路子出身的皇帝,肯定都是把世家當成祖宗一樣供奉著。
皇權從此成了世家們手上的玩物,不同於李家擁有了整個大唐,那時候存在的一些小國沒什麽稅收,也沒那麽大的資本去培養軍隊,無論什麽地方,隻要人一多,肯定是攻伐不止,這是曆史的規律,而那些土皇帝沒得依靠,隻能依賴著當代的世家為他們出錢出人,再也不像是漢朝時期皇帝言出法隨的狀態了。
整整四百年,世家的權利都淩駕於皇權之上,或者說和皇權並駕齊驅,世家裏一代傳承的時間就可能有一個朝代過去,然後又會出現一個新的朝代。
不少當時的世家之人在世的時候足足經過了七八個朝代的更迭,不說那時候,單單說現在,世家裏五六十歲的人都經曆了周朝周武帝宇文邕,周宣帝宇文贇,北周靜帝宇文闡,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這七個有名有姓的皇帝,其中還出去了王世充,竇建德等沒有獲得世人認可的無冕之王等人。
要讓他們對皇權有所敬畏,確實顯得有些困難,現在那些經曆過著七個皇帝的人在世家中還掌著大權呢,在他們眼中,李世民或者說大唐可能也堅持不了多久,估計著在自己死前大唐總會完蛋。
不僅他們這麽想,甚至看李世民的表現,他自己也有點這樣的想法,這不是誰說說而已的,前車之鑒後車之師,楊廣李世民也很熟悉,按照輩分來說,楊廣還是李世民的表叔,正因為熟悉,所以李世民知道楊廣是個什麽樣的人。
要說楊廣是個橫征暴斂的暴君,李世民是不信的,隻是楊廣做事有些操之過急而已,隻要能堅持幾年,一切都會變好的,楊廣也未曾昏庸過,隻是好大喜功了一點,這要是放在漢朝,不過是百姓們多吃點苦,但是隻要楊廣完成了隋朝大運河,平了高麗,那麽接下來隋朝迎來的將是一陣騰飛。
壞就壞在了楊廣的動作太大驚擾到了世家們,說實在的,隋朝時候百姓們過得生活說不上什麽好,但是比起之前來說卻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之前亂世,十餘個國家互相攻伐,用屁股想都知道那時候的百姓們過得什麽日子,能安安穩穩的活著百姓們就心滿意足了,哪裏還會再次起兵又將自己拉進戰火中。
這裏麵的世家出了多少力李承陽不得而知,但是這裏麵世家絕對扮演著一些不光彩的角色。
這世家裏也包括現在的李家,出身關隴集團的李淵乃是徹徹底底的這個集團的代言人,這群人和以往的世家不一樣,關隴集團是一群以武力為首的將領集團,之前的楊堅也是關隴集團的一員。
隻不過後來楊廣做的事情確實引起了眾怒,關隴集團轉過頭開始支持李淵,這才讓李淵舉著正義的大旗取而代之。
李承陽記得李世民曾經對楊廣評論的一句話,什麽時候的想不出來了,李世民把楊廣比喻成了堯舜,而不是桀紂,足可以證明楊廣做的是好事,隻是選錯了時機而已。
這麽輕而易舉的操控著皇位的更迭,想讓世家們對朝堂有所敬畏?基本不可能,李世民自己都沒那個自信。
吸收了楊廣教訓的李淵與李世民,也是不再敢大刀闊斧的開始改革,說實在的,能漸漸壓製住世家已經著實不容易了,看看當朝的人,有幾個出自於世家?掌握著大權實權的人全是李世民的心腹,世家的人大多都有著極高的地位,卻沒有與地位相匹配的實權,除了李靖這個軍神實在是有本事,讓李世民舍不得拋下。
這已經是李世民能做到的極限了,如果李世民還不知好歹,繼續壓製世家們,可能就會踏上楊廣的老路,被不知道從哪冒出來的誰誰誰踹下皇位。
真正把世家完全壓製住的還是武則天小姐姐,有了李世民和李治兩代人的積累,一頓快刀斬亂麻才把世家逐出了朝堂,從此真正做到了唯吾獨尊。
但是世家還是在暗暗積蓄著勢力,不過最後卻被朱溫抓了出來,朱溫滅掉唐朝,建立大梁之後,順便就把五望七性的人都丟進了黃河,譜寫了世家們最後的絕響,從此再也沒有上的了台麵的世家門閥的出現。
所以李世民才會如此投鼠忌器,生怕自己的一舉一動會惹得世家們不快,那群人打仗沒什麽本事,但是挑事的本事那是一等一的,隻要沒有個絕好的機會,李世民就不敢和世家們正麵較量一番,隻能在遊戲規則內和他們打著太極,期待著有一天能抓住世家們漏出的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