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曆十四那天一早,賈後就來到了宮中,卻看見皇上在宮殿裏逗著鳥,剛剛有大臣來報北方鬧饑荒的事情,皇上居然問了一句,“為何不食肉粥?”自己的丈夫居然蠢鈍至此,賈後看在眼裏,頗為無奈。
想當初,自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讓丈夫坐上了皇帝的位置,望著金壁輝煌的宮殿,高床軟枕,可是自己沒有一天晚上睡得安穩。
早在皇上還是太子的時候,老臣衛瓘就對太子的位置頗有微詞,雖為太子師傅,卻幾次在先帝麵前對當今聖上多加非議。
還記得皇上還是太子的時候,有次恰逢元宵節,先帝接受了衛瓘的提議,給皇上設了難題,召集所有東宮屬官參加宴會,一起出題給當時還是太子的皇上作答。多虧了自己聰明,讓他人代答,由丈夫抄寫,先帝看後頗為滿意,當時的太子少傅衛瓘雖有疑惑,日後卻不再多語。
還有那汝南王,居然比當今聖上高出兩個輩分,行事低調,並不與自己結盟,在宮中頗有威望,但事實上,賈後總覺得汝南王雖然表麵平靜,但心中暗藏洶湧,不過現在的當務之急是一定要解決太傅楊駿。
皇上性格軟弱,智商也極為平庸,甚至在處理朝堂問題的時候,還多次鬧出過笑話,批閱奏章時還要先交給太後過目,實屬傀儡。
不過無能也好,傀儡也罷,在處理楊駿這個問題的時候,惠帝這個東風還是要借的。
“今日元宵佳節,聖上有什麽打算?”賈後向惠帝作了揖。
“並無打算,皇後可有什麽打算。”惠帝繼續逗著鳥,沒有正眼看賈後。
“臣妾向向皇上討個打賞。”
“哦?什麽打賞?”惠帝馬上好奇了起來。
“臣妾想向皇上要一道手諭。”
“先帝駕崩未滿一年,皇上便改了年號,朝中上下頗有非議,對皇上也諸多微詞。”
惠帝聽到了賈後這話,頓時不知所錯起來,慌忙解釋道,“這是與朕無關,都是那太傅楊駿,不懂古代典章製度,做事動輒違背舊典。”
“先帝駕崩不足一年便改年號,違背《春秋》之禮。此事以是對先帝之大不敬。”
一聽到“大不敬”幾個字,惠帝頓時著急起來,“這可如何是好?”
“其實並無妨,聖上隻要將此事推脫到他人身上即可,我們何不找一個替罪羊。”
“選何人替罪!此事既為楊太傅所定,何人能替得了罪。”
“天子犯法,尚且與庶民同罪,何況太傅?”
“太傅在朝中地位頗高,就連朕也對其頗有顧忌,此事以太傅頂罪,頗為不妥。”看來惠帝對楊駿的勢力還是多有忌憚。
“無論地位多高,他終究是一介臣子,難道還能高得過皇上?”賈後在旁邊振振有詞地說道。
“可是,太傅的女兒畢竟是宮中太後,得罪太傅必是對太後不敬。”
“地位再高也是臣子,楊駿飛揚跋扈、剛愎自用,眾臣心中對其頗有怨恨,敢怒不敢言,處置楊駿,已是眾望所歸。”
看到惠帝的表情有所動搖,賈後繼續說道,“先帝臨終前,本就任命汝南王司馬亮和楊駿共同監國,那楊駿唯恐自己地位不保,與太後共同藏匿詔書,謊稱傳先帝口諭,隻命他一人監國,朝中大臣對此事敢怒不敢言,再加上此次違背《春秋》之禮,免去楊駿官職,豈不是最好的機會。”
“隻是,先帝允許太傅待兵刃上朝,如何處置,若是激怒了他,殿堂之上,朕豈不是自身難保。”
“諸多事宜,臣妾已然安排完畢,就差皇上的一道聖旨。”
“當真?”
“當真。”
“此事有幾分把握?”
“十分。”
——
元宵節,太傅府。
高牆琉璃瓦並沒有掩蓋住府內的熱鬧,陣陣樂聲從裏麵傳來,朱漆大門上麵高懸著一塊牌匾,那是晉武帝的禦筆所提,“輔政厚德”四個字頗為顯眼。
府內一番歌舞升平的景象,這是元宵節羊府的家宴,太傅楊駿端起了酒杯,與往常無異,仍舊是一副趾高氣昂的表情。
楊駿輕輕地咳了幾聲,並不是身體抱恙,而是又要自吹自擂一番,“自開國以來,能持兵器上朝者又有幾人,先帝命我統領禁軍,統攝朝政,總領百官,豈是閑雜人等能做到的,別看那汝南王在宮中多有擁護之人,那些臣子還不是照樣對我馬首是瞻,而那衛瓘,雖說也是勞苦功高,卻也不敢在拋頭露麵。”
楊駿說道這裏,杯中之酒一飲而盡,麵色通紅,顯然已是有些醉意。
楊珧(注1)、楊濟(注2)知道哥哥的老毛病有犯了,隨即說道,“兄長勞苦功高,眾人皆知,隻是在朝中人心險惡,功勞越大,往往會有非議上身,還望兄長謙虛嚴謹,多聽他人諫言為上。”
楊珧、楊濟的勸誡之言並非危言聳聽,先帝駕崩之後,楊駿仰仗著太後是自己的女兒,並不把皇上放在眼裏,當今皇上生性愚鈍,遇事也全沒自己的主張,對楊駿多有放縱,楊駿便把自己的親近之人安插在晉惠帝周圍作近侍,凡有詔命,晉惠帝看後呈報給太後審查,然後才能發出。
對於兄長的過分之舉,弟弟兩人已是頗有微言,何況他人。對父親的行為,太後楊芷亦是多有顧慮,不過此時楊駿已經目無他人,旁人之話怎能聽得進去。
楊駿拍了拍胸脯,對弟弟的話很是反感,身居高位已久,早就忘了自己是何種角色,又拿起了酒杯,“今日元宵佳節,歌舞生平,休要再提這些無意之言。”
雖說是元宵家宴,楊駿早已心猿意馬,心裏早就惦記著那小妾荻弱,這小妮子這幾日頗為神秘,不讓近身已五日有餘,楊駿雖然十分氣惱,無奈心中又對荻弱嬌寵至極,既是約了陰曆十五這天可以圓房,憋悶已久的楊駿早就急不可耐。
楊珧、楊濟不再說話,知道不管自己如何諫言,之於兄長已是無用,兄長被那妖孽牽魂,楊氏家族前途未卜啊!
於是二人便悶悶喝酒,楊府中繼續歌舞升平,卻不知,危險已經漸漸逼近。
想當初,自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讓丈夫坐上了皇帝的位置,望著金壁輝煌的宮殿,高床軟枕,可是自己沒有一天晚上睡得安穩。
早在皇上還是太子的時候,老臣衛瓘就對太子的位置頗有微詞,雖為太子師傅,卻幾次在先帝麵前對當今聖上多加非議。
還記得皇上還是太子的時候,有次恰逢元宵節,先帝接受了衛瓘的提議,給皇上設了難題,召集所有東宮屬官參加宴會,一起出題給當時還是太子的皇上作答。多虧了自己聰明,讓他人代答,由丈夫抄寫,先帝看後頗為滿意,當時的太子少傅衛瓘雖有疑惑,日後卻不再多語。
還有那汝南王,居然比當今聖上高出兩個輩分,行事低調,並不與自己結盟,在宮中頗有威望,但事實上,賈後總覺得汝南王雖然表麵平靜,但心中暗藏洶湧,不過現在的當務之急是一定要解決太傅楊駿。
皇上性格軟弱,智商也極為平庸,甚至在處理朝堂問題的時候,還多次鬧出過笑話,批閱奏章時還要先交給太後過目,實屬傀儡。
不過無能也好,傀儡也罷,在處理楊駿這個問題的時候,惠帝這個東風還是要借的。
“今日元宵佳節,聖上有什麽打算?”賈後向惠帝作了揖。
“並無打算,皇後可有什麽打算。”惠帝繼續逗著鳥,沒有正眼看賈後。
“臣妾向向皇上討個打賞。”
“哦?什麽打賞?”惠帝馬上好奇了起來。
“臣妾想向皇上要一道手諭。”
“先帝駕崩未滿一年,皇上便改了年號,朝中上下頗有非議,對皇上也諸多微詞。”
惠帝聽到了賈後這話,頓時不知所錯起來,慌忙解釋道,“這是與朕無關,都是那太傅楊駿,不懂古代典章製度,做事動輒違背舊典。”
“先帝駕崩不足一年便改年號,違背《春秋》之禮。此事以是對先帝之大不敬。”
一聽到“大不敬”幾個字,惠帝頓時著急起來,“這可如何是好?”
“其實並無妨,聖上隻要將此事推脫到他人身上即可,我們何不找一個替罪羊。”
“選何人替罪!此事既為楊太傅所定,何人能替得了罪。”
“天子犯法,尚且與庶民同罪,何況太傅?”
“太傅在朝中地位頗高,就連朕也對其頗有顧忌,此事以太傅頂罪,頗為不妥。”看來惠帝對楊駿的勢力還是多有忌憚。
“無論地位多高,他終究是一介臣子,難道還能高得過皇上?”賈後在旁邊振振有詞地說道。
“可是,太傅的女兒畢竟是宮中太後,得罪太傅必是對太後不敬。”
“地位再高也是臣子,楊駿飛揚跋扈、剛愎自用,眾臣心中對其頗有怨恨,敢怒不敢言,處置楊駿,已是眾望所歸。”
看到惠帝的表情有所動搖,賈後繼續說道,“先帝臨終前,本就任命汝南王司馬亮和楊駿共同監國,那楊駿唯恐自己地位不保,與太後共同藏匿詔書,謊稱傳先帝口諭,隻命他一人監國,朝中大臣對此事敢怒不敢言,再加上此次違背《春秋》之禮,免去楊駿官職,豈不是最好的機會。”
“隻是,先帝允許太傅待兵刃上朝,如何處置,若是激怒了他,殿堂之上,朕豈不是自身難保。”
“諸多事宜,臣妾已然安排完畢,就差皇上的一道聖旨。”
“當真?”
“當真。”
“此事有幾分把握?”
“十分。”
——
元宵節,太傅府。
高牆琉璃瓦並沒有掩蓋住府內的熱鬧,陣陣樂聲從裏麵傳來,朱漆大門上麵高懸著一塊牌匾,那是晉武帝的禦筆所提,“輔政厚德”四個字頗為顯眼。
府內一番歌舞升平的景象,這是元宵節羊府的家宴,太傅楊駿端起了酒杯,與往常無異,仍舊是一副趾高氣昂的表情。
楊駿輕輕地咳了幾聲,並不是身體抱恙,而是又要自吹自擂一番,“自開國以來,能持兵器上朝者又有幾人,先帝命我統領禁軍,統攝朝政,總領百官,豈是閑雜人等能做到的,別看那汝南王在宮中多有擁護之人,那些臣子還不是照樣對我馬首是瞻,而那衛瓘,雖說也是勞苦功高,卻也不敢在拋頭露麵。”
楊駿說道這裏,杯中之酒一飲而盡,麵色通紅,顯然已是有些醉意。
楊珧(注1)、楊濟(注2)知道哥哥的老毛病有犯了,隨即說道,“兄長勞苦功高,眾人皆知,隻是在朝中人心險惡,功勞越大,往往會有非議上身,還望兄長謙虛嚴謹,多聽他人諫言為上。”
楊珧、楊濟的勸誡之言並非危言聳聽,先帝駕崩之後,楊駿仰仗著太後是自己的女兒,並不把皇上放在眼裏,當今皇上生性愚鈍,遇事也全沒自己的主張,對楊駿多有放縱,楊駿便把自己的親近之人安插在晉惠帝周圍作近侍,凡有詔命,晉惠帝看後呈報給太後審查,然後才能發出。
對於兄長的過分之舉,弟弟兩人已是頗有微言,何況他人。對父親的行為,太後楊芷亦是多有顧慮,不過此時楊駿已經目無他人,旁人之話怎能聽得進去。
楊駿拍了拍胸脯,對弟弟的話很是反感,身居高位已久,早就忘了自己是何種角色,又拿起了酒杯,“今日元宵佳節,歌舞生平,休要再提這些無意之言。”
雖說是元宵家宴,楊駿早已心猿意馬,心裏早就惦記著那小妾荻弱,這小妮子這幾日頗為神秘,不讓近身已五日有餘,楊駿雖然十分氣惱,無奈心中又對荻弱嬌寵至極,既是約了陰曆十五這天可以圓房,憋悶已久的楊駿早就急不可耐。
楊珧、楊濟不再說話,知道不管自己如何諫言,之於兄長已是無用,兄長被那妖孽牽魂,楊氏家族前途未卜啊!
於是二人便悶悶喝酒,楊府中繼續歌舞升平,卻不知,危險已經漸漸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