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口外。


    戰船列陣。


    這次去“救”孫權,劉封帶了樓船10艘,鬥艦35艘,蒙衝60艏,走舸20艘,輜重船40艘,共計165艘,滿足一萬水軍三個月遠征需求。


    樓船,高3-4層,長30-50米,配備弩窗矛穴,每船配置250人,用於中樞指揮、遠程投射、正麵接戰。


    鬥艦,單層甲板,長20-30米,兩側設盾牌防護,每船配置100人,用於主力衝鋒、陣型維持。


    蒙衝,狹長船身,覆生牛皮,長15-20米,機動性強,每船配置50人,用於火攻突襲、穿插敵陣。


    走舸,長10米以下,無防護,每船配置10人,用於偵察、通訊。


    輜重船,載重50噸,每船配置36人,用於攜帶主糧草、淡水、箭矢、藥品、火油、馬匹草料、木材、繩索、鐵釘等物資。


    在接連取得對孫權的勝利後,荊州的戰船比關羽時期更加充足。


    充足的戰船也就意味著有更好的標準化列陣。


    劉封雖然隻帶了一萬水軍,但這165艘戰船能夠采用“樓船+鬥艦+蒙衝+走舸”的均衡組合,兼顧火力與機動性。


    遠遠望去,氣勢磅礴,足以令膽小者心顫。


    正行間。


    人報船陣後方有蒙衝接近,旗號是“征南將軍”。


    “趙老將軍?”


    劉封頓感訝異,不知道趙雲怎會忽然到來。


    “開陣放行。”


    趙雲到來,必有緣故。


    劉封立即下令放趙雲的蒙衝入陣。


    不多時。


    趙雲的蒙衝穿過船陣縫隙,來到劉封所在的樓船。


    看著接舷登上樓船的趙雲,劉封快步迎上:“老將軍來此,莫非北方出了變故?”


    趙雲臉皮微紅,取出詔命:“有陛下密詔在此。”


    原來趙雲自跟劉備後,因長期護持中軍而少有殺敵立功的機會,以至於如今都六十了,才當上征南將軍。


    這個征南將軍還是關羽私下勸劉備不能總是提拔新人,劉備才酌情升遷的。


    倒不是劉備不器重趙雲,而是劉備不想因為趙雲跟隨時間久,就去破壞既定的軍功製;若不優先升遷有軍功的大將,就無法讓麾下將士尤其是年輕一輩的將士奮勇殺敵。


    趙雲也知曉劉備的難處,對此也從無怨言。


    在當了征南將軍後,趙雲也沒再多想,隻不過偶爾跟關羽飲酒的時候會感慨兩鬢斑白。


    關羽自然是不願意看到趙雲就隻能止步於征南將軍的。


    劉備當漢中王的時候,關羽覺得黃忠是個老卒不願並列前後左右四將軍時,也有為趙雲鳴不平的用意在。


    故而。


    在劉封離開後,關羽就私下尋到趙雲,稱“江東諸將或會因呂蒙之死而深恨燕王,子龍當請命護之”。


    看似讓趙雲去護衛劉封,實則是讓趙雲跟著劉封立功。


    關羽很清楚。


    劉封心底必然是憋著壞的。


    否則也不會專程點將嶽舉、楊興、嚴成、何元、羅延、餘化、陸文、牛憲八人,這八人原本是當初關羽迴救南郡時提拔的假校尉,都見識過劉封的驍勇,對劉封頗為崇拜。


    這八人跟著劉封,劉封用起來就會很順手。


    基於這個猜測,關羽就讓趙雲打著護衛的名義去向劉備請命。


    趙雲一開始還不願意,覺得這樣有違德行,結果直接被關羽強拉著去見了劉備。


    劉備也不忍心讓趙雲一直當個征南將軍,當即就給了趙雲密詔,讓趙雲乘快船去尋劉封。


    對趙雲,劉備是很信任的。


    哪怕史載趙雲反對劉備伐吳,劉備也留趙雲都督江州。


    於是乎。


    趙雲就帶著密詔來見劉封。


    掃了一眼密詔,劉封頓知緣由:“有老將軍相助,孤此行就更有把握了。”


    趙雲連忙道:“燕王殿下若有吩咐,雲必當效力。”


    劉封大笑:“老將軍豪邁,孤也就不客氣了。”


    招了招手,劉封將劉林、劉爽、劉瓚、孫成和孫慮五人召來。


    這次前往江東,除了孫慮外,劉封也將長子、外甥、小舅子一並帶上曆練。


    雖然眾小年少,但將門虎子的基本前提就是不能溺愛,若一點苦頭都吃不了,那也就別當將門子了。


    看著眼前的五個少年,趙雲不由疑惑。


    劉封先向趙雲介紹了五個少年,然後道:“老將軍來都來了,不如當幾個月的教習如何?”


    劉林得了劉封眼神暗示,第一個向前行禮:“小輩劉林,請老將軍指教。”


    孫成、劉爽和劉瓚也紛紛向前行禮,請趙雲指教。


    孫慮則是心有顧忌,有心學劉林四人又忐忑如今的質子身份。


    劉封輕輕拍了拍孫慮的肩膀,安撫道:“別想太多。你雖為質子,但孤與父皇都不會因此而輕慢你。雖說你姑母因故返迴了江東,但你姑母跟父皇的魚水情也不會因此而消失。


    孤也不會厚此薄彼。”


    溫潤的聲音在孫慮耳邊響起,這個不到十歲的少年眼中泛起了淚光,也向前向趙雲行禮:“小輩孫慮,請老將軍指教。”


    一路到了夏口。


    關平驅船迎來,分享了曹孫戰事的最新情報:“有消息傳迴,三日前有大量戰船自柴桑往濡須口方向而去了,孫權在濡須口的戰事,應該不太順利。”


    劉封蹙眉:“石陽的文聘,可有動作?”


    關平搖頭:“文聘隻如往常一般,在加固石陽的城防。”


    沉思片刻,劉封吩咐道:“去石陽放出消息。孫權次子孫慮,為救孫權,泣血三日而請兵,陛下念孫慮至孝,遂令燕王劉封督陸口、夏口、樊口水軍三萬,往救孫權。”


    “燕王殿下,你莫非是想.”關平吃了一驚,隱隱有了猜測。


    劉封打斷了關平的猜測:“隻管放出消息便是,其餘的,看天意。”


    關平了然:“我會仔細盯著的。”


    到了鄂城。


    劉封又見了關興,向關興索要了江夏地理地形圖後,同樣吩咐關興在江北釋放“燕王劉封欲引陸口、夏口、樊口水軍三萬救孫權”的消息。


    隨後。


    劉封又率眾戰船一路南下前往柴桑。


    趙雲也看出了端倪:“燕王殿下,莫非意在石陽?”


    劉封笑了笑,也不隱瞞:“老將軍慧眼如炬,孤的確有此意。文聘卡在石陽,陸遜又在柴桑,如鯁在喉。


    江夏留兵少了,容易被二人算計爭搶;江夏留兵多了,又會增加丞相的錢糧籌集壓力。孤此番救孫權,除了平衡江東諸方勢力外,也的確有尋機奪取石陽的用意。”


    劉封就不是個會沒事瞎逛的人。


    專程去江東,自然不可能單純就為了去救孫權。


    至於最終是否會去奪石陽,也如劉封對關平所言一般“看天意”。


    天意,即機會!


    而機會,隻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饒是趙雲心性沉穩,此刻也不免有些激動。


    若真能奪取石陽,就能更進一步!


    身為武將,沒人不想建功立業。


    對趙雲而言:大丈夫隻患功名不立,倘若老死於床榻之間,豈不可惜?


    劉封百餘艘戰船順流而下時,沒有隱藏行蹤,而是旌旗高掛,生怕沒人知道似的。


    探得消息,柴桑的陸遜也是驚得不輕:“劉封此時來柴桑,莫非是得知我分兵救濡須口,想乘虛而入?”


    不怪陸遜這般想。


    孫權已經背盟三次了。


    第一次奪長沙三郡。


    第二次奪南郡。


    第三次聯合文聘攻打夏口。


    雖說孫權及時滑跪稱臣又退出鄂城,讓劉備一時之間找不到攻打孫權的理由,但真想打一個人的時候又豈會沒有理由?


    就如同後世某個叫朱棣的,北伐的理由竟然是要報劉邦的白登之恥。


    孫權奪南郡的理由也是“關羽擅取湘關米”。


    陸遜不敢大意。


    一邊下令諸營準備,一邊帶了三十餘艘戰船橫江攔路。


    看著前方列陣齊整的樓船、鬥艦、蒙衝、走舸,陸遜的臉色也逐漸陰沉。


    “荊州水軍,竟精銳如此了!”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作為常年在孫權麾下帶兵的,陸遜自然能看明白劉封這支水軍的精銳之處。


    越看越是心驚,越看越是忌憚。


    陸遜左右。


    丁奉和徐盛也是忌憚不已,紛紛按住了腰間的短刀。


    片刻後。


    陸遜又見荊州水軍樓船上的五色旌旗揮舞,樓船、鬥艦、蒙衝、走舸紛紛改變陣型。


    又有一艘掛著“燕王”大旗的樓船自陣中而出,如箭矢頭一般列於陣前。


    一艘走舸駛向陸遜的船陣。


    船頭一什長,持文書而至,迎麵高唿:“燕王殿下有王命在此!柴桑陸都督可在?”


    陸遜蹙眉。


    雖然名義上孫權臣服了劉備、陸遜這個柴桑都督也的確要迎劉封的王命,但一想到對方是接連壞了江東大計的劉封,陸遜就感覺心頭堵得慌。


    丁奉和徐盛,亦是如此。


    以前打生打死,現在要俯首聽命,但凡有點兒心氣的都會感到恥辱。


    然而。


    如今形勢比人強,就算陸遜、丁奉和徐盛心有不忿,也得先忍著。


    陸遜暗歎一聲,讓什長入船陣宣讀劉封的“王命”。


    什長也是不懼,即便周圍皆是吳軍,也沒半點膽怯之意,駕駛走舸接舷陸遜的樓船。


    不多時。


    什長登船,將文書下達給陸遜。


    看著文書的內容,陸遜忍不住眼皮一跳:“慮公子請來的援軍,這怎麽可能?”


    丁奉和徐盛也是驚疑不定。


    “慮公子隻是質子,劉備怎會答應慮公子的請命?”


    “都督不可大意,定是劉備的假途滅虢之計,想趁機對至尊不利!”


    不論是丁奉還是徐盛,都在懷疑劉備劉封父子的用心。


    陸遜不由蹙緊了眉頭:“話雖如此,但如果強行阻攔,劉封必會以此為借口攻打柴桑。至尊在濡須口本就處於劣勢,若再與劉封開戰,江東就不複至尊所有了!”


    丁奉忿忿:“開戰就開戰,我等還怕了劉封不成?劉封也就能在陸上能逞威風,水上如何是我等對手!


    而我們據守城牆,北臨大江,南靠山陵,以逸待勞,以主製客,這正是百戰百勝的勝勢,想破柴桑,除非關羽親來!”


    徐盛也道:“都督,可還記得劉備入川助劉璋抵擋張魯舊事?絕不能放劉封過柴桑!


    一旦劉封到了濡須口後,明麵要替至尊抵擋曹丕,暗地裏必定要錢要糧,至尊稍有怠慢,劉封就能定至尊不敬之罪。


    劉封如今是燕王,對劉封不敬就是對劉備不敬,屆時劉備就又有了出兵攻打至尊的理由。”


    陸遜揮手製止了丁奉和徐盛的勸諫,看向送文書的什長,道:“勞煩迴稟燕王殿下,我欲與燕王殿下當麵一談。”


    什長得了迴複後,也不遲疑,直接駕駛走舸離開。


    丁奉和徐盛疑惑的看向陸遜,不明白陸遜的用意。


    “不可莽撞!”


    陸遜沒有多解釋,隻是指揮軍士將樓船向劉封的樓船靠攏。


    見到樓船上的旗號,劉封也將樓船向前,與陸遜的樓船接舷。


    “陸都督,好久不見,你的風采更盛昔年啊!”劉封熱情高唿。


    陸遜亦是高唿迴應,那熱情勁兒,如見偶像:“燕王殿下風姿卓越,一向令我欽佩,今日能與燕王殿下一會,實乃三生有幸啊!”


    若是不知道內情的,隻看這一幕,都會猜測劉封和陸遜是不是失散多年的親兄弟。


    待得船頭木板鋪上,陸遜從容的來到所在的劉封樓船。


    丁奉和徐盛對視一眼,也跟著陸遜登船,各自按住刀柄護衛在陸遜左右,謹慎的盯著周圍。


    見丁奉和徐盛這緊張模樣,劉封輕笑:“丁將軍,徐將軍,不用如此緊張,倘若孤想殺你們,根本不用這般麻煩。


    介紹一下,這位老將軍,乃是大漢的征南將軍趙雲,想必你們也聽過老將軍的名聲。


    猶還記得長阪坡時,老將軍懷抱太子,於曹操大軍中血戰而歸;昔年孫夫人欲帶太子迴江東,也幸有老將軍截江相救。


    你們若想領教老將軍的本事,可與老將軍切磋一二。”


    丁奉和徐盛這才看清立在劉封身後老將,雖然兩鬢斑白,但那不怒自威的氣勢和過往的名頭,令丁奉和徐盛有些手顫。


    陸遜暗暗一歎:“丁將軍、徐將軍,將佩刀放下吧,麵見燕王時,豈能攜帶兵刃而讓人笑話?”


    丁奉和徐盛對視一眼,咬牙將佩刀解下,陸遜亦將佩刀解下。


    見三人識趣,劉封這才邀三人入船艙。


    船艙內,宴席也早早布置好。


    看到宴席上的孫慮以及劉林、劉爽、劉瓚、孫成五個少年,陸遜暗暗鬆了一口氣。


    其實冒險來登船的時候,陸遜也考慮過萬一劉封直接翻臉擒殺,那柴桑的幾千水軍就不戰自潰了。


    可若不冒險,即便能依靠柴桑的地利暫時擋住劉封,也無法長久。


    倘若同時跟劉備和曹丕為敵,孫權隻有敗亡一條路!


    再降曹丕?


    但凡曹丕還有點腦子,都會讓孫權將長子送出去為質。


    兩個兒子都當了質子,孫權這個吳王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江東的文武也必會人心盡散,到那時候誰還管你孫權是誰啊!


    江東的世家豪族也不是傻子,非得對孫權死忠。


    要麽降曹丕,要麽降劉備,江東也就一分為二。


    而身為孫策女婿的陸遜,也必然會因孫權的敗亡而牽連吳郡陸氏,這不是陸遜願意看到的結果。


    所幸的是。


    陸遜賭對了!


    劉封雖然很想一勞永逸的解決孫權,但也是要臉麵的。


    江東不比南中。


    南中八姓體量太小,又不與曹魏接壤,平推就足夠了。


    江東豪族體量太大,又與曹魏接壤,隻要有平推的跡象,剩下的豪族就會瘋一般的去尋求曹丕的庇護。


    這樣的結果不是劉封願意看到的。


    “燕王殿下,你這次出兵,真的是去救吳王的嗎?”


    陸遜直言詢問。


    此刻孫權的兒子孫慮和劉封的兒子劉林都在席間,陸遜想以此來試探劉封的真實想法。


    既然劉封打著“孫慮求兵”的名義,那麽通過劉封的迴答和孫慮的反應,陸遜自信能看出端倪來。


    劉封尚未迴答,孫慮就已經起身:“陸都督,莫要生疑。燕王殿下這次是真的要救我父王,並非有假。”


    陸遜嘴角抽了抽。


    慮公子啊慮公子,你這個時候搶什麽話啊!


    你都這般說了,我還怎麽試探劉封的本意?


    陸遜給丁奉使了個眼神,丁奉會意,起身道:“慮公子,恕我直言,你隻是質子,不懂當前形勢。倘若燕王殿下想騙你,你又如何能辨別真假?”


    聽到“質子”兩個字,孫慮隻感覺心頭一陣火大,小臉兒漲得通紅:“我怎麽就不懂當前形勢了?


    曹丕明麵上是想為張遼報仇,實則是想試探江東如今還有幾分軍力,故而在父王退守濡須口後,依舊遣大軍攻打。


    而如今,濡須口戰事對父王越來越不利,柴桑也在幾日前分兵去救,足見曹丕真正的意圖是想趁機滅了父王。


    有了江東之地,曹丕就能補足水上劣勢,今後要南下攻打大漢就可再從江東策應,淮南一帶也不用再部署重兵。


    是你不懂當前形勢!”


    丁奉驚駭不已。


    這真是一個不到十歲少年的見識?


    不。


    不對。


    慮公子怎會知道如此多的軍情?


    他隻是個質子啊!


    陸遜臉色複雜。


    若一開始隻是覺得孫慮搶話是年少無知不知深淺,可聽了孫慮這一番軍情分析後,陸遜忽然發現自己對劉封的認知還是太淺薄了。


    孫慮當質子才多久?


    竟能跟劉封的關係如此親近?


    “人心的成見就如一座大山。“劉封輕歎:“質子不是奴隸。孤昔日讓吳王送子為質,本意是為了促進兩家和好。然而兩家和睦,竟需要一個不到十歲的少年來維持,孤深感愧疚。


    故而孫慮到來後,孤就奏請陛下,將孫慮與孤的長子、妻弟以及兩個外甥一同讀書習武,衣食度用也不曾有半點虧待,也不會因其質子身份就心存鄙夷之心。


    再介紹一下,劉爽和劉瓚,乃是孤的小妹之子,也是曹純的庶子;然而曹純死得早,曹家人對孤的外甥又非打即罵,孤憐妹甥孤苦,就將其接迴了荊州。


    如今二人已經改為劉姓,入宗室族譜,孤不會因為他們的出身就區別對待。


    孤對孫慮,也同樣如此。孤也希望孫慮今後能如他的祖父孫堅一般,能為大漢討賊,不負祖父威名。


    這次隨軍帶上,也是為了增長幾人的見識和膽色,故而一應軍情分析,孤都會讓其旁聽。”


    在劉封說話間。


    劉爽和劉瓚抬頭挺胸,麵有傲色。


    兩人已經能坦然承認曹純庶子的身份了,同樣也更以入了宗室族譜為榮。


    孫慮亦是如此。


    在劉封提到孫堅的時候,孫慮的眼中全是光。


    陸遜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眼神變得更複雜了。


    【好厲害的攻心術!論拉攏人心,劉封此子,真是令人驚懼!】


    將心比心。


    換做劉封的兒子劉林在江東為質,孫權必然會將劉林軟禁,更別說一視同仁的培養了。


    看著對劉封都生出了崇拜之意的孫慮,陸遜不由暗歎一聲,拱手請道:“燕王殿下,能否單獨一談?”


    劉封大笑起身:“陸都督既有此意,孤又豈能不應。宴席佳肴也不能浪費了,眾人可自便,孤與陸都督暫離片刻。”


    來到船頭。


    陸遜凝聲再問:“燕王殿下,你這次出兵,真的是去救吳王的嗎?”


    劉封指著江水,不答反問:“在迴答你的問題之前,孤想問一句,假如吳王昔日成功奪了荊州,能否擊敗曹丕,建天下霸業?”


    陸遜沉默片刻,搖了搖頭:“奪荊州的目的,隻是為了跟曹丕劃江而治,以保江東,而非爭霸天下。”


    劉封歎道:“劃江而治,雖能保有江東,但也隻是苟延殘喘,不過是早死和晚死的區別罷了。


    素聞陸都督的從祖父季寧公為人義烈,千裏進貢而加封忠義將軍,令人欽佩!陸都督何不效仿,以複陸氏忠義之名?”


    陸遜臉色複雜:“燕王殿下過譽了。從祖父雖然忠義護漢,但也令宗族百餘人死傷大半,為一己忠名而令族人受難,我豈能效仿!”


    劉封大笑,迴頭看向陸遜:“陸都督,孤果然沒看錯。你是個聰明人,知道如何去趨利避害,也懂得隱忍保全。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迴答了孤的問題,孤也不瞞你:這次出兵,是救吳王還是滅吳王,不在於孤,而在於你。”


    在於我?


    陸遜嚇了一跳,臉色更為複雜。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不是劉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神紋本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神紋本神並收藏三國:我不是劉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