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凜凜。


    張郃與韓榮引兵來到丹水城西城門外。


    看著城門大開的丹水城,韓榮不由臉色一變,驚唿道:“果如左將軍所料,劉封竟然真的逃了!”


    張郃謹慎,無驚無喜,立即派了一隊斥候入城打探。


    不多時。


    斥候迴報稱:城內街巷,無行人雞犬。


    張郃蹙眉生疑:“劉封若是撤走,又豈會無行人雞犬在街巷?”


    韓榮猜測:“或許是劉封裹挾了城內士民,一同撤走了。”


    張郃否道:“不可能。現在才午時,如此短的時間,劉封不可能不聲不響的就將丹水城的士民一同撤走。”


    韓榮微微一愣:“左將軍的意思,劉封是故意不關城門,實則是在城中設伏,想引我等入城?”


    張郃眉頭緊蹙。


    韓榮的猜測,張郃也的確有想過。


    張郃想得還更深。


    亦有可能:劉封故意讓城內士民躲了起來,不許城內士民和雞犬出現在街巷,實際上已經撤兵了。


    張郃不敢大意。


    一麵派斥候去見郭淮,了解劉封是否走南門撤走;一麵再派斥候入城,去搜查城內是否有士民躲藏。


    片刻後。


    斥候驅趕了三個丹水城的百姓來見張郃。


    這三個百姓見了張郃,如竹筒倒豆子一般,就“賣”了漢軍的行蹤。


    一者稱“漢軍要求城內士民今日黃昏前不得出入街巷,不能高聲語,否則惹上兵禍,後果自負。”


    一者稱“漢軍叮囑,若有魏將問及行蹤,就說漢軍今早運糧走東門出城了,可保性命。”


    一者稱“漢軍叮囑,魏將仁義,不僅不會欺壓百姓,隻要如實稟報還會給百姓賞賜。”


    前兩句聽得還順耳,後一句聽得張郃眉頭更緊。


    我自個兒都不敢稱仁義,劉封竟稱我不會欺壓百姓,還想讓我給百姓賞賜?


    點我呢!


    韓榮聞言請命:“劉封定是擔心走丹水沿岸會被我軍追上阻攔,故而折道往東,繞路而迴。既然今早才離開,定然走不遠!我這就帶兵去追!”


    張郃道了聲“不急”,又派了一波斥候入城。


    顯然。


    張郃對眼前的三個百姓並不信任。


    說得再天亂墜,不如多探一次。


    又過了一陣。


    斥候返迴,直接驅趕了十幾個百姓出城。


    張郃逐一審問,發現眾人的說辭都是大同小異,明顯是有人專門叮囑過的。


    然而確認了情報後,張郃的眉頭反而蹙得更緊了。


    韓榮疑惑:“左將軍,既知漢狗動向,何不急追?”


    張郃抬頭看了一眼南方:“不急,先等郭護軍處的斥候返迴。”


    昨夜折了王雙,今日韓榮又中伏,倘若張郃再敗,勢必會令軍心惶恐。


    故而,張郃不敢大意,不求大勝,隻求穩妥不敗。


    論悍勇,張郃是不如張遼徐晃樂進的。


    然而張郃卻能活到曹魏後期,遵循的核心就是:謹慎,不輕易以身犯險!


    過了好一陣。


    斥候才匆匆返迴,向張郃稟報戰事:“郭護軍與漢軍廝殺不利,請求左將軍增援。”


    韓榮驚疑:“郭護軍和樂將軍有三千餘人,怎會廝殺不利?莫非劉封沒有走東門?而是直接走的南門?”


    “未必。”張郃心有猜測,但沒有多解釋,當機立斷的下達了增援軍令:“先助郭護軍退敵,自見分曉。”


    眾軍南下。


    見到節節敗退的郭淮軍和樂綝軍,張郃策馬當先,“張”字大旗招展。


    “是左將軍來了!”


    郭淮和樂綝大喜,激勵三軍。


    得知張郃來援,魏卒的士氣也如久旱遇甘泉一般恢複,嗷叫著反衝漢軍。


    張郃乃曹魏名將,尤其是漢中之戰的表現,更讓張郃在軍中威望極高。


    隻是一麵大旗到來就讓魏卒士氣飆升。


    察覺到戰局變化的王平和李輔,沒有戀戰,當機立斷的選擇了撤兵。


    王平和李輔雖然都不懼怕張郃,但也沒傻到會在久戰兵疲後,以寡敵眾的去跟張郃硬碰硬。


    看著兩人撤兵的路線不是迴城,而是直接南下,張郃若有所思,沒有下令追擊,而是先召郭淮和樂綝。


    片刻後。


    兩人策馬來見張郃,具言誘敵失敗、強攻漢軍時又遇到王平增援等戰事細節。


    張郃問出了關鍵問題:“可有看到劉封或漢軍的糧草輜重?”


    郭淮搖頭:“未曾。”


    見張郃神色有異,郭淮不由疑惑:“劉封難道不在丹陽城中?”


    張郃點頭,遂將韓榮遇襲、丹陽城內無漢軍以及百姓稱漢軍今早走東門離開等戰事情報分享給郭淮。


    郭淮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一路西門設伏,一路南門佯撤,一路東門運糧,劉封竟謹慎如斯!”


    兵法雲:歸軍勿追。


    隻因歸軍在撤退的時候,通常會設下伏兵用來抵擋和反殺來追擊的敵軍。


    而劉封在撤退的時候,不僅設了伏兵,還設了疑兵,一伏一疑的掩護糧草運出丹水城。


    如此謹慎,著實令郭淮又是驚歎又是忌憚。


    劉封的應對,仿佛料算了魏軍的所有部署似的。


    韓榮和樂綝則是請命帶兵追擊。


    就這樣讓劉封離開,兩人都是心有不服。


    尤其是韓榮,被王平伏擊後怒氣難掩,一心想找個機會將場子找迴來。


    張郃沒有同意兩人的請命。


    郭淮亦是道:“現在去追已經來不及了!劉封三路用兵,必是對南鄉地形了若指掌,此刻軍士疲乏,縱是追上也難以取勝。


    若是再遇伏擊,士氣就難以恢複了;可先等征西將軍將糧草運入丹水城,整頓士氣後再進兵。”


    見張郃和郭淮都不願再進兵追擊,韓榮和樂綝也隻能忿忿放棄。


    “下次遇見那廝,定要將其生擒!”韓榮深恨王平。


    身為曹魏名將韓浩的兒子,韓榮自然不肯丟了父輩的威名。


    從哪裏跌倒,就要從哪裏爬起來!


    樂綝亦是暗暗發誓,下次遇到李輔也要將其斬殺!


    而在十餘裏外。


    劉封依山立營。


    王平、李輔等人相繼返迴,具言戰事。


    劉封不吝誇讚:“幸有爾等阻敵,孤才能將糧草安全帶出丹水城。”


    眾人皆言“殿下妙算”。


    到了黃昏。


    寇安國也引兵返迴,具言途中遇到了徐晃,不敵而退。


    劉封沒有責怪寇安國。


    讓寇安國南下之前,劉封就預料到寇安國可能會跟徐晃撞上。


    寇安國本就不如徐晃,能逃脫就已經是本事了。


    劉封雖然驍勇善戰,但也沒自信到麾下將校個個兒都能跟徐晃分庭抗禮,也沒自信到任何部署都能令取得成效。


    倘若事事如意,那也太小覷五子良將的含金量了。


    劉封讓眾人先去營中休憩。


    雖然腹背受敵,但劉封也無焦躁之心。


    曹真雖然兵多,但糧草也多,需要大量的兵力留在後方運輸和看護糧草。


    就如同劉封來丹水城前,也得給李平留三千人在塢堡一般,曹真是無法動用全部的兵力來圍堵劉封的。


    反觀劉封,目前隻有十餘日的糧草,運輸和看護難度並不大。


    兵寡是劉封的劣勢,靈活是劉封的優勢。


    劉封目前最擅長的也不是數萬大軍的大軍團作戰,而是萬人左右的小股穿插戰術。


    這得益於劉備的悉心指導。


    想當初在漢中的時候,劉備見陽平關難攻,先是令陳式走馬鳴閣道,意圖自左側繞去陽平關後方;在陳式被徐晃擊敗後,劉備又留高翔在陽平關正麵,親率偏軍渡過沔水,一路翻過右側的米倉山出現在陽平關側後的定軍山,繞擊夏侯淵,最終斬殺了夏侯淵。


    不論是馬謖街亭居高臨下,還是魏延兵出子午穀,其實都是受了劉備的影響。


    一個是聽聞劉備在定軍山居高臨下勢如破竹,一個是跟著劉備兵走米倉山有實戰穿插的經驗。


    劉封亦是不例外。


    昔日翻越米倉山去定軍山,劉封也是跟隨劉備左右的。


    如何出其不意,如何穩定軍心,如何利用地形,等等,劉備都曾對劉封悉心指導。


    劉封的理論更多來源於覺醒的記憶,實踐則更多來源於劉備的手把手指導。


    劉封就是劉備親手磨出來的一柄刀,一柄可以替劉備北伐克敵的刀。


    細思間。


    有探子來報,稱“徐晃並未收兵迴南鄉城,而是就近尋了個險要紮營”。


    劉封能猜到徐晃打算:徐晃是想配合曹真張郃對劉封實施圍堵。


    戰場有時候後就這麽巧妙。


    倘若劉封今日沒能及時撤出丹水城,還真會被徐晃配合曹真張郃完成圍堵。劉封一直都遵循一個道理:戰場用就如那句歌詞一般,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拚。


    沒有任何人能算無遺策,因為人的氣運是最無法料算的。


    假如徐晃提前一天出兵,就有可能直接堵住劉封的東門撤退路線,屆時受糧草輜重拖累,劉封是絕對擋不住徐晃的。


    然而。


    劉封今日的氣運要比徐晃稍微強一點。


    徐晃雖然將寇安國給擊退了,但未能及時的配合曹真張郃堵住劉封。


    離了丹水城,劉封就如同一隻在南鄉郡自由遊弋的魚兒一般,不受約束。


    南鄉郡諸縣之間,多有通暢道路。


    這也是劉封篤信能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還玩戰術穿插的原因之一。


    比起在漢中時的馬鳴閣和米倉山兩條險道,南鄉郡諸縣之間的道路通暢十倍不止。


    由於張郃和郭淮都放棄了追擊劉封,徐晃就地尋險要紮營的作用也變得極小。


    劉封隻是遛了個彎兒,就大搖大擺的返迴了塢堡。


    在返迴塢堡前,還在南鄉城下挑著王雙的首級和部分魏軍旌旗誑騙夏侯尚,稱“曹真等人已被殺敗,王雙首級在此”。


    王雙的首級是真的。


    魏軍的旌旗也是真的。


    徐晃也未如約歸來。


    劉封的誆騙,驚得城頭的魏卒心惶惶。


    不僅如此。


    劉封還每日輪番派人在城下勸降。


    若不是夏侯尚在城頭強撐維持,都有魏卒想要開城投降了。


    直到徐晃得知消息率眾返迴,南鄉城內的驚慌才消失。


    “竟又被劉封誑騙,著實可惡!”夏侯尚又氣又怒:“待征西將軍到來,我要親自去劉封的塢堡外搦戰!”


    被劉封牽製了幾個月,夏侯尚也累積了幾個月的悶氣。


    如今有了曹真的援軍,夏侯尚已經不想忍了。


    徐晃也沒阻止。


    如今有了絕對的兵力優勢,也該輪到劉封被搦戰了。


    在徐晃撤迴南鄉城後,曹真的大軍也隨之而來。


    加起來四萬左右的魏軍,直接將劉封所在的塢堡四麵圍定。


    不論是曹真、張郃、郭淮,還是夏侯尚、徐晃都清楚,劉封能放棄丹水城,不能放棄南鄉城外的塢堡。


    一旦劉封退兵,就無法阻止南鄉城的數萬魏軍馳援襄樊。


    同樣。


    若不能擊敗劉封,南鄉城的數萬魏軍也難以馳援襄樊。


    正如劉封所言:勝敗在於劉封和曹仁,誰更能堅持。


    塢堡外。


    有了底氣的夏侯尚,一掃往日苦悶,策馬在前,耀武揚威。


    “大魏征南將軍夏侯尚在此,劉封,可敢出城一戰?”


    “劉封,你自詡武勇,今日怎當了縮頭烏龜?”


    “你如此怯懦,怪不得劉備自立為帝也不封你為太子,你連個十幾歲的小娃娃都爭不過,還有何顏麵苟活於世?”


    “劉封,聽聞你尚有美妻幼子,我夏侯尚一向助人為樂,你若肯降,你妻子我養之!”


    “.”


    夏侯尚越罵越難聽。


    聽著夏侯尚的謾罵聲,劉封一臉淡然的斜倚在城頭,品嚐軍廚準備的糕點,仿佛在欣賞舞台劇似的。


    相對於劉封的不在意,城頭的王平李平等將校,卻是怒上眉梢,紛紛向劉封請戰。


    “殿下,魏狗可惡,末將請求出城一戰。”


    “殿下千金之軀,豈能受魏狗羞辱,末將請戰,若不能取夏侯尚狗頭,末將提頭來見。”


    “是可忍孰不可忍!夏侯尚一介庸才,怎敢在殿下麵前自恃勇武,請殿下許我等出戰。”


    “殿下受辱,我等豈能坐視!殿下,請允許我等出戰。”


    “.”


    聽著城頭的請戰聲,城下的夏侯尚嘴角泛起冷笑。


    劉封啊劉封,你也有今日!


    你若出戰,我伏兵盡出;你若不出戰,我就每日來罵!


    見眾人請命。


    劉封笑了笑,道:“孤自幼讀書,滿腹經綸,又非城下雞腸鼠肚之輩,豈會連幾句惡語都容它不下?既有人在城下唱曲,又豈能沒有酒樂。


    來人,置酒,作樂!”


    不多時。


    城頭端上酒香飄起,又有聲樂響起。


    劉封更是在城頭表現出一副沉浸於酒樂的舒坦儀態,一如那名場麵“接著奏樂,接著舞”。


    不同的是。


    奏樂的是城頭漢軍,“作舞”的是城下魏軍。


    如此應對,看得城下的夏侯尚又氣又怒。


    然而不論夏侯尚如何謾罵,劉封都是一副“今個兒真高興啊”的悠閑心態,絲毫沒有因為夏侯尚的惡語有絲毫怒氣。


    見此情景。


    後方的曹真派人喚迴了夏侯尚。


    繼續謾罵,也隻是自取其辱。


    雖然心有不甘,但夏侯尚也忿忿返迴。


    大帳中。


    曹真召集張郃、郭淮、樂綝、韓榮以及夏侯尚和徐晃等將校,商議對策。


    “劉封自恃塢堡堅固,據堡死守,是攻是圍,諸位有何想法?”曹真眉頭緊蹙,顯然對劉封的據堡死守感到頭疼。


    徐晃提議道:“劉封在塢堡有兵馬萬人,糧草充足,不論是攻是圍,短時間內都難以拿下。如今襄樊戰事吃緊,我等若都被牽製在南鄉,恐生意外。我本是增援南鄉而來,既然征西將軍來了,不如我先返迴襄樊。”


    曹真眉頭更緊。


    如今兵力是劉封數倍,結果連徐晃這個善於長驅直入的悍將,都沒信心在短時間內攻破劉封的塢堡。


    樂綝不忿:“右將軍何故長劉封誌氣滅我等威風!襄樊之地,有征東將軍督前將軍、鎮東將軍、豫州刺史、兗州刺史等諸州郡二十三營,


    也有驃騎將軍、督輕車將軍、輔國將軍、虎牙將軍等京畿十二營,何須右將軍再引兵相助?”


    韓榮也道:“劉封如今隻敢固守塢堡,已經技窮了。我等四麵強攻,定可攻破塢堡,生擒劉封。


    屆時攜大勝之威奪取上庸、房陵等地,劉備必然驚惶退兵!”


    徐晃欲言又止,沒有去跟樂綝和韓榮分辨。


    在場眾人,徐晃是親自跟劉封正麵交過手的。


    劉封有多強悍,徐晃心知肚明。


    故而徐晃不認為強攻塢堡能取得多少優勢,倒不如以疑兵牽製劉封,暗引大軍入襄樊助陣。


    隻是樂綝和韓榮氣焰頗高,隱隱有徐晃不同意就是膽怯的意思。


    身為降將。


    徐晃雖然功勞頗多,但始終跟張郃一般受到節製。


    比起樂綝和韓榮這兩個曹魏嫡係將領的後代,地位天生低一等。


    故而徐晃提議後,就不願再多言。


    畢竟這裏還有兩個假黃鉞的在,也輪不到徐晃來決定。


    夏侯尚則是認同韓榮四麵強攻的提議,道:“此刻分兵,用處不大。分兵少了,對襄樊戰事難有幫助;分兵多了,又不足夠抵擋劉封。


    趁著士氣正盛,一鼓作氣強攻塢堡,我就不信我軍數倍於劉封,還拿不下一個小小的塢堡!”


    曹真又看向張郃和郭淮。


    兩人從議事一開始就保持了沉默。


    “左將軍,郭護軍,你二人有何想法?”曹真注目詢問,眾將校也紛紛看向張郃和郭淮。


    張郃未答,郭淮先言道:“恕我直言。強攻堅堡,並非上策;分兵襄樊,亦非良計。


    更何況,陛下的軍令中也未曾提到讓我等去襄樊,而是讓我等奔赴南鄉、上庸等地;陛下之意,是讓我等在有餘力的情況下,拿下上庸。


    如今,劉封已經被圍在了塢堡,上庸的防守必然薄弱;我軍可直取上庸,劉封若救,則設伏相攻;劉封若不救,則趁機拿下上庸。”


    張郃亦道:“我與郭護軍的想法相似。我軍本就遠涉千裏而來,在丹水城外與劉封交戰也接連失利。


    雖然兵多,但士氣並無漢軍旺盛。兼之又無攻城利器相助,強攻堅堡,死傷必定慘重。


    再觀劉封今日在城頭無視了征南將軍的辱罵搦戰,可見其心態平穩,對守塢堡有極強的自信,以己之短,攻彼之長,反會中了劉封的算計。


    不如分兵先取武當、酂縣、陰縣、築陽等地,然後兵進上庸、房陵等處,沿途不留兵馬,隻以劫掠為主,強遷諸縣之民入南鄉。


    如此一來,我等在南鄉也能為陛下掙得些臉麵。”


    曹真眼神一凜。


    劫掠+強遷,對曹魏的兵馬而言,幾乎是輕車熟路了。


    比起強攻劉封守的塢堡,劫掠+強遷,也更能激起魏卒的士氣。


    欺軟避硬,是人的天性。


    夏侯尚聞言,想起了南鄉郡士民偷跑以及本地豪族投降劉封的事,忿忿而道:“左將軍所言,亦是可行。一群賤民,是我給他們吃給他們穿,他們竟然還要反我!


    正好趁著這個機會,將他們全部發配去當屯田農!”


    郭淮和張郃的提議得到了夏侯尚的附和,曹真也認真思考起兩人的方案。


    良久。


    曹真有了決定,拍案而定:“就依左將軍之計,先取武當、酂縣、陰縣、築陽等地,然後兵進上庸、房陵等處,劫其錢糧,掠其士民,迫使劉封出堡!”


    張郃的計策頗狠。


    然而對曹真和夏侯尚而言,隻要能成功那就是良計。


    至於仁義?


    自曹操往下,何時對士民百姓有過仁義?


    對曹魏眾將而言:仁義,是束縛。拋棄仁義,才能不受束縛,才能打更多的勝仗!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不是劉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神紋本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神紋本神並收藏三國:我不是劉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