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
詐死出城的廖化,往麥城方向急急而奔。
雖然以自殘的方式偽造虜瘡騙過了獄卒,但廖化也知道這樣的把戲是騙不過潘濬的。
果然。
廖化尚未跑出三十裏,就看到了數十騎沿著大道追來。
又累又餓的廖化,隻能往路邊枯草中一鑽,緊緊的貼著地麵,大氣也不敢出。
直到追兵走遠後才敢抬頭。
“大路走不了,隻能走小路了。”
廖化咬牙,一頭往山中小路而走。
朱然一直追到了天黑,也沒能發現廖化的行蹤,隻能悻悻返迴向孫權複命。
孫權沒有責怪朱然。
廖化熟悉路徑,朱然又晚了半日,想追上廖化並不容易。
孫權也不擔心廖化通風報信。
就如潘濬所言,劉封身處嫌疑之地是事實,要去奇襲麥城的又是於禁。
頂多是劉封有了準備,於禁贏得比較艱難。
可對孫權而言,於禁贏得太容易也不是好事。
孫權也並非真心想讓於禁帶著降卒迴到北方。
鷸蚌相爭,兩虎相爭,才是孫權想看到的局麵。
孫權在營中設宴盛情款待了於禁等人,在潘濬和虞翻的配合下,孫權成功說服了於禁等人去打麥城。
如潘濬預料,於禁等人勢窮而降,心中也是憋了氣的,都想戴罪立功。
孫權隱瞞了部分情報,又謊稱關羽走的是水路尚未抵達江陵,麥城隻是關羽的先鋒趙累和援兵劉封。
如此,也是怕於禁等人懼怕關羽而不敢廝殺。
孫權又給於禁挑了一萬人,分發三日幹糧,且又承諾等糧草備足後就會將剩下兩萬人也派往麥城。
如此安排,也是孫權深思熟慮過後的。
隻有一萬人和三日幹糧,於禁即便有二心也掀不起浪花來。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即便於禁麾下有將校不樂意孫權的安排,也隻能捏著鼻子屈服於現實。
孫權又拿出酒肉犒賞了為於禁挑選的一萬人,天花亂墜般的許諾。
翌日一早。
孫權就讓於禁趁著大霧未散去突襲百裏外的麥城。
百裏的距離,若要押運糧草正常行軍,也得三四日時間;若是輕兵突襲,最快一日就能抵達。
孫權雖然沒有強行要求於禁必須率眾一日抵達,但卻暗示了於禁拖延一日麥城就會多一日的準備。
最重要的是:幹糧隻能吃三日!
於禁無奈,隻能號令眾軍日趨百裏,天黑前必須趕到麥城地界。
平日裏於禁就治軍甚嚴,如今又隻有三日幹糧,眾將士即便有怨言也不敢公然反駁,隻能一個個鉚足了勁兒的往麥城而走。
另一邊。
孫權派出去的信使則早於禁一步抵達麥城地界。
信中大意就是:劉封隻是個跟劉備沒有血緣關係的養子,雖然執掌大權身居高位但嗣子是劉禪,關羽更是稱唿劉封為“螟蛉”;又斷言劉備將死時,必會效仿前人除掉劉封為劉禪鋪路,就如同舊日文種、商鞅、白起、孝己、伯奇等人的悲慘遭遇,勸劉封迴到長沙羅侯封國去繼承羅侯的香火。
等等。
內容看似句句都在為劉封設想,又句句不離挑唆之意。
看著這封跟孟達那封《在魏與劉封書》大同小異的《與劉封書》,劉封忍不住笑出聲來。
“一個在孫策死後殺堂兄弟、殺親兄弟的人,竟也敢來教我如何來處理父子兄弟間的關係;秉性多疑的人,果然看什麽都多疑,這是被迫害妄想症犯了。”
劉封在孫權的這封《與劉封書》上落筆寫下“愚以為,父王當令史官將此信載入史冊,以彰我父子兄弟之誼,以諷孫權鼠輩挑唆之心”。
待寫完後,劉封又將《與劉封書》遞給親衛田七,叮囑道:“田都尉,速速派人將此信送往西川呈與父王。我父子兄弟豈能任由一介鼠輩挑唆,青史萬古長存,必將盡留孫權鼠輩之名。”
看著驚愕的孫權信使,劉封嗤笑:“我料這封信不是出自於呂蒙之手,由此看來,呂蒙這是病危將死了。”
信使強忍內心驚駭,道:“呂都督身子好的很,前日還親自巡城到黃昏。”
劉封“哦”了一聲,語氣中笑意更甚:“重病,巡城,這是嫌自己死得不夠快啊。左右驍士,將這信使仔細拷問,若有半句隱瞞,打死亦可。”
信使大驚失色:“劉將軍,兩國交兵,不斬來使。”
劉封嘁了一聲:“曹操乃大漢魏王,你若是曹操的信使,我自然會遵守交兵通使之禮。可孫權算個什麽東西,區區一吳侯,也配稱國?”
“我又聽聞孫權不敢明麵上讓屬下叫陛下,暗戳戳給自己改成了至尊,你還真信自己是一國信使了?”
“妄自尊大,目無尊上,我豈能饒你?左右驍士,先將此人打三十鞭,再行拷問。”
不顧信使的求饒,劉封又揮了揮手,喝令左右驍士:“拖出去打!”
三十鞭下去,還未等驍士拷問,信使就竹筒倒豆子般,將知道的全都招了。
片刻後。
董恢將整理好的情報送到劉封手上。
信使交代的內容雖然大部分都沒什麽價值,但劉封還是從中覺察到了蛛絲馬跡:“呂蒙巡城前,城內有‘呂蒙將死’的流言,而信使是呂蒙在巡城後的第二日就匆匆離開了江陵城。”
“看來這江陵城內是真出大變故了,呂蒙即便未死,也定是病重不能理事;隻是不知派遣信使來送挑唆信是誰的主意,若今後得知,我定要設宴款待。”
董恢訝然:“既是挑唆,將軍為何還要設宴款待?”
劉封笑道:“若無今日這信,父王身邊有小人挑唆時,我還得費力去爭辯;可有了今日這信,想挑唆我父子兄弟之誼,這挑唆的水平怎麽也得比撰信的人強才能令父王信服啊。”
“更何況,青史留芳和遺臭萬年的機會,不是人人都有這個膽量和魄力去賭的。”
“對方如此盡心竭力的幫我洗脫嫌疑之身,我若不設宴款待,豈不是顯得我太不知恩義了?”
董恢嘴角一抽。
那叫設宴款待嗎?
那叫設宴嘲諷吧!
笑意過後,劉封又斂容肅聲:“不論呂蒙是已經病死還是病重未死,作為對手,我都應當再送他一程。”
“傳我軍令:關君侯故友呂蒙,即便身患重疾也要阻止孫權劫掠江陵,又於江陵士民秋毫無犯,更是善待諸士家眷,此義可表天地;
然而孫權心疑呂蒙,竟讓呂蒙在寒風中帶病巡城,如今呂蒙重病垂死,聞者垂淚,天地悲乎。我等既受其義,理當縞素前往江陵,斥孫權之不仁,彰呂蒙之大義!”
聽到劉封的軍令,董恢瞪大了雙眼……
詐死出城的廖化,往麥城方向急急而奔。
雖然以自殘的方式偽造虜瘡騙過了獄卒,但廖化也知道這樣的把戲是騙不過潘濬的。
果然。
廖化尚未跑出三十裏,就看到了數十騎沿著大道追來。
又累又餓的廖化,隻能往路邊枯草中一鑽,緊緊的貼著地麵,大氣也不敢出。
直到追兵走遠後才敢抬頭。
“大路走不了,隻能走小路了。”
廖化咬牙,一頭往山中小路而走。
朱然一直追到了天黑,也沒能發現廖化的行蹤,隻能悻悻返迴向孫權複命。
孫權沒有責怪朱然。
廖化熟悉路徑,朱然又晚了半日,想追上廖化並不容易。
孫權也不擔心廖化通風報信。
就如潘濬所言,劉封身處嫌疑之地是事實,要去奇襲麥城的又是於禁。
頂多是劉封有了準備,於禁贏得比較艱難。
可對孫權而言,於禁贏得太容易也不是好事。
孫權也並非真心想讓於禁帶著降卒迴到北方。
鷸蚌相爭,兩虎相爭,才是孫權想看到的局麵。
孫權在營中設宴盛情款待了於禁等人,在潘濬和虞翻的配合下,孫權成功說服了於禁等人去打麥城。
如潘濬預料,於禁等人勢窮而降,心中也是憋了氣的,都想戴罪立功。
孫權隱瞞了部分情報,又謊稱關羽走的是水路尚未抵達江陵,麥城隻是關羽的先鋒趙累和援兵劉封。
如此,也是怕於禁等人懼怕關羽而不敢廝殺。
孫權又給於禁挑了一萬人,分發三日幹糧,且又承諾等糧草備足後就會將剩下兩萬人也派往麥城。
如此安排,也是孫權深思熟慮過後的。
隻有一萬人和三日幹糧,於禁即便有二心也掀不起浪花來。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即便於禁麾下有將校不樂意孫權的安排,也隻能捏著鼻子屈服於現實。
孫權又拿出酒肉犒賞了為於禁挑選的一萬人,天花亂墜般的許諾。
翌日一早。
孫權就讓於禁趁著大霧未散去突襲百裏外的麥城。
百裏的距離,若要押運糧草正常行軍,也得三四日時間;若是輕兵突襲,最快一日就能抵達。
孫權雖然沒有強行要求於禁必須率眾一日抵達,但卻暗示了於禁拖延一日麥城就會多一日的準備。
最重要的是:幹糧隻能吃三日!
於禁無奈,隻能號令眾軍日趨百裏,天黑前必須趕到麥城地界。
平日裏於禁就治軍甚嚴,如今又隻有三日幹糧,眾將士即便有怨言也不敢公然反駁,隻能一個個鉚足了勁兒的往麥城而走。
另一邊。
孫權派出去的信使則早於禁一步抵達麥城地界。
信中大意就是:劉封隻是個跟劉備沒有血緣關係的養子,雖然執掌大權身居高位但嗣子是劉禪,關羽更是稱唿劉封為“螟蛉”;又斷言劉備將死時,必會效仿前人除掉劉封為劉禪鋪路,就如同舊日文種、商鞅、白起、孝己、伯奇等人的悲慘遭遇,勸劉封迴到長沙羅侯封國去繼承羅侯的香火。
等等。
內容看似句句都在為劉封設想,又句句不離挑唆之意。
看著這封跟孟達那封《在魏與劉封書》大同小異的《與劉封書》,劉封忍不住笑出聲來。
“一個在孫策死後殺堂兄弟、殺親兄弟的人,竟也敢來教我如何來處理父子兄弟間的關係;秉性多疑的人,果然看什麽都多疑,這是被迫害妄想症犯了。”
劉封在孫權的這封《與劉封書》上落筆寫下“愚以為,父王當令史官將此信載入史冊,以彰我父子兄弟之誼,以諷孫權鼠輩挑唆之心”。
待寫完後,劉封又將《與劉封書》遞給親衛田七,叮囑道:“田都尉,速速派人將此信送往西川呈與父王。我父子兄弟豈能任由一介鼠輩挑唆,青史萬古長存,必將盡留孫權鼠輩之名。”
看著驚愕的孫權信使,劉封嗤笑:“我料這封信不是出自於呂蒙之手,由此看來,呂蒙這是病危將死了。”
信使強忍內心驚駭,道:“呂都督身子好的很,前日還親自巡城到黃昏。”
劉封“哦”了一聲,語氣中笑意更甚:“重病,巡城,這是嫌自己死得不夠快啊。左右驍士,將這信使仔細拷問,若有半句隱瞞,打死亦可。”
信使大驚失色:“劉將軍,兩國交兵,不斬來使。”
劉封嘁了一聲:“曹操乃大漢魏王,你若是曹操的信使,我自然會遵守交兵通使之禮。可孫權算個什麽東西,區區一吳侯,也配稱國?”
“我又聽聞孫權不敢明麵上讓屬下叫陛下,暗戳戳給自己改成了至尊,你還真信自己是一國信使了?”
“妄自尊大,目無尊上,我豈能饒你?左右驍士,先將此人打三十鞭,再行拷問。”
不顧信使的求饒,劉封又揮了揮手,喝令左右驍士:“拖出去打!”
三十鞭下去,還未等驍士拷問,信使就竹筒倒豆子般,將知道的全都招了。
片刻後。
董恢將整理好的情報送到劉封手上。
信使交代的內容雖然大部分都沒什麽價值,但劉封還是從中覺察到了蛛絲馬跡:“呂蒙巡城前,城內有‘呂蒙將死’的流言,而信使是呂蒙在巡城後的第二日就匆匆離開了江陵城。”
“看來這江陵城內是真出大變故了,呂蒙即便未死,也定是病重不能理事;隻是不知派遣信使來送挑唆信是誰的主意,若今後得知,我定要設宴款待。”
董恢訝然:“既是挑唆,將軍為何還要設宴款待?”
劉封笑道:“若無今日這信,父王身邊有小人挑唆時,我還得費力去爭辯;可有了今日這信,想挑唆我父子兄弟之誼,這挑唆的水平怎麽也得比撰信的人強才能令父王信服啊。”
“更何況,青史留芳和遺臭萬年的機會,不是人人都有這個膽量和魄力去賭的。”
“對方如此盡心竭力的幫我洗脫嫌疑之身,我若不設宴款待,豈不是顯得我太不知恩義了?”
董恢嘴角一抽。
那叫設宴款待嗎?
那叫設宴嘲諷吧!
笑意過後,劉封又斂容肅聲:“不論呂蒙是已經病死還是病重未死,作為對手,我都應當再送他一程。”
“傳我軍令:關君侯故友呂蒙,即便身患重疾也要阻止孫權劫掠江陵,又於江陵士民秋毫無犯,更是善待諸士家眷,此義可表天地;
然而孫權心疑呂蒙,竟讓呂蒙在寒風中帶病巡城,如今呂蒙重病垂死,聞者垂淚,天地悲乎。我等既受其義,理當縞素前往江陵,斥孫權之不仁,彰呂蒙之大義!”
聽到劉封的軍令,董恢瞪大了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