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經光武帝劉秀重建後,至今已近二百年。
城中不僅有很多深宅大院,估計這些深宅大院中,也有頗多的秘密。
厲誌剛剛也對荀彧匯報了此事,並準備上元節之後,調動禦林軍,對整個都城來個徹底的大檢查,說是除皇宮外,要找出所有通往城外的暗道,如此才能確保京都的安全。
為此,墨家傳人楚實楚非之,還帶來了不少負責搜查暗道的工匠。
至於當著三公九卿就如此說,既是事先通告,也是威懾他們。
在禦林軍管治下的京都,不允許皇宮之外有暗道通往城外。
至於皇宮內的暗道嘛,自然由皇帝和龍鱗衛掌握。
厲誌現在可是陛下昨日親封的“司棣將軍”,主掌洛陽周圍八關,連京都內的三支軍隊:禦林軍、紫金衛和龍鱗衛,名義上都是他的麾下。
就連公孫瓚也成為厲誌的手下,晉升為中郎將,負責掌管城守禦林軍。
按蔡成的吩咐,盧植與劉虞共同入京。
當著蔡成的麵,盧植力保公孫瓚,蔡成也給盧植麵子,應允了盧植所求。
其實,蔡成入京後,就已不再擔心北方再有人造反,何況禦林軍可是青州治安軍,哪怕讓公孫瓚帶上十年,他們也不會反蔡成。
這一點,蔡成有絕對的自信。
再看厲誌,自從追隨蔡成之後,真是一路扶搖直上。如今的“司棣將軍”,和四鎮將軍齊平,也算是朝中重臣了。
當然,龍鱗衛和紫金衛則是劉協直屬,隻是由厲誌操心其日常薪餉、補給等事務。連日常訓練,厲誌都不得插手。
進入相府,三公九卿驚奇地發現,盧植也在此。
這也曾是朝廷重臣,隻不過被十常侍陷害,被迫去職還鄉而已。
在相府,可沒有破五節前不能做新飯的規矩。
熱氣騰騰的午餐已經備好。每人一個餐盤,一肉菜兩素菜,保證吃飽。
大家打量著餐盤,覺得很是新奇。
餐盤上還有一碗熱湯,而且是香味撲鼻的肉湯。
隻是餐盤中的飯菜,好像太少了,不夠吃呀。
荀彧告訴大家,如果飯菜不夠,可以要求添飯添菜。
吃多少,添多少,如果有剩飯剩菜,這餐飯就不免費了。
大家這才恍然大悟。
原來這是避免浪費的措施。
大家想著自己家中,每日都吃不完的飯菜,除了給下人吃外,基本都倒掉了。
於是,這些人都暗自決定,以後自己家中,也用此餐盤。
又衛生,又節約。
王允開心地大叫:“原來青州一日三餐、餐餐有肉是真的。以後我們中午時分,就來丞相府,這樣到下午就不會餓了。”
荀彧爽快地答應道:“好,中午你們盡管來丞相府。不過,要事先打招唿,否則廚師可不會多做。”
“那還不好辦。我們把所有的衙門都搬到丞相府附近,不就可以了?”王允這急智,真不是吹的。
聽到王允的話,荀彧突然收斂笑容,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丁宮、楊彪、許栩、崔烈等人,看著荀彧的臉色,相互對視著,都在心中暗笑。
“怎麽樣?一看真要每天來吃,他就不敢開口了吧?”這是三公九卿的心聲。
誰知道荀彧卻叫了聲:“取京都輿圖來。”
馬上就有禦林軍取來輿圖,並用圖架掛了起來。
群臣這是第二次看到圖架了。這東西雖然簡單,可掛圖或其他什麽文字,倒真是方便。
再加上盛飯菜的餐盤,他們不知道青州還有多少新奇物件。
在青州,這些在他們看來新奇的小玩意,多著呢。
吃完飯後,有下人把大家的餐盤收拾走,再給這些大人泡上熱茶,然後就都退下了。
荀彧規定,在議事堂有議事之時,下人不得靠近議事堂。
那誰來給議事堂中的大人們服務呢?
當然是荀彧從青州帶來的那些小吏。
而且輕風細雨留在蔡成身邊,也幫著照料劉協。而諸葛亮與郭淮,就分給了荀彧。
各位看官大概已經明白了蔡成的深意,這是讓諸葛亮、郭淮兩人,提前接觸朝廷政務。
三公九卿們,看著荀彧在輿圖前發呆,不知他在想些什麽。
半晌後,荀彧才喃喃低語道:“京都的官吏,確實需要一日三餐……”
荀彧的聲音大家都聽到了,這才明白,不是荀彧舍不得一頓午餐,而是想給京都所有官吏都提供午餐。
這可不是件小事。
京都有多少官吏?
不算禦林軍、紫金衛、龍鱗衛,起碼還有近萬官吏吧?
若是給近萬官吏都提供午餐,這可不是小花費。
就算收取些許費用,每日耗費的糧食、菜肴也不會少。
好在蔡成把皇宮清空了,否則,僅皇宮與京都官吏的吃喝,一日花銷可真不得了。
難道這是成公子和新就任的丞相,想要示好京中官吏嗎?
荀彧仿佛想明白了,堅定地說道:
“我們把整個京都城分為東南西北四個區域。
“皇宮和丞相府這一帶,我們算成北區,恰好朝廷的主要部門都在這一帶。
“城東、城西以坊市為主,城南則為京都內的民居,除巡察的禦林軍外,基本沒有官吏日常在那裏。
“所以,官吏以北區為最多,東區、西區次之。
“可以在北區設置四個公共食堂,在東區和西區各設一個公共食堂,如此就能夠為所有官吏每日提供免費的午餐了。
“午餐的標準,一葷兩素,保證吃飽。
“如此,京都的官吏就不會因操勞而餓肚子。”
荀彧的話,讓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這是什麽操作?
尚書王允隨意的一句戲言,竟然被丞相當真了?
他還真要給京中官吏提供免費午餐!
王允坐不住了,馬上開口說道:“丞相,這可是近萬人呀。如果提供免費午餐,可知每日朝廷要支付多少?”
“不要緊的。要想讓所有官吏盡職盡責,這點福利還是要有的。至於花銷,今年先由青、冀二州供給,秋收後,不要說京都,整個司棣就都可以自給自足了。”
城中不僅有很多深宅大院,估計這些深宅大院中,也有頗多的秘密。
厲誌剛剛也對荀彧匯報了此事,並準備上元節之後,調動禦林軍,對整個都城來個徹底的大檢查,說是除皇宮外,要找出所有通往城外的暗道,如此才能確保京都的安全。
為此,墨家傳人楚實楚非之,還帶來了不少負責搜查暗道的工匠。
至於當著三公九卿就如此說,既是事先通告,也是威懾他們。
在禦林軍管治下的京都,不允許皇宮之外有暗道通往城外。
至於皇宮內的暗道嘛,自然由皇帝和龍鱗衛掌握。
厲誌現在可是陛下昨日親封的“司棣將軍”,主掌洛陽周圍八關,連京都內的三支軍隊:禦林軍、紫金衛和龍鱗衛,名義上都是他的麾下。
就連公孫瓚也成為厲誌的手下,晉升為中郎將,負責掌管城守禦林軍。
按蔡成的吩咐,盧植與劉虞共同入京。
當著蔡成的麵,盧植力保公孫瓚,蔡成也給盧植麵子,應允了盧植所求。
其實,蔡成入京後,就已不再擔心北方再有人造反,何況禦林軍可是青州治安軍,哪怕讓公孫瓚帶上十年,他們也不會反蔡成。
這一點,蔡成有絕對的自信。
再看厲誌,自從追隨蔡成之後,真是一路扶搖直上。如今的“司棣將軍”,和四鎮將軍齊平,也算是朝中重臣了。
當然,龍鱗衛和紫金衛則是劉協直屬,隻是由厲誌操心其日常薪餉、補給等事務。連日常訓練,厲誌都不得插手。
進入相府,三公九卿驚奇地發現,盧植也在此。
這也曾是朝廷重臣,隻不過被十常侍陷害,被迫去職還鄉而已。
在相府,可沒有破五節前不能做新飯的規矩。
熱氣騰騰的午餐已經備好。每人一個餐盤,一肉菜兩素菜,保證吃飽。
大家打量著餐盤,覺得很是新奇。
餐盤上還有一碗熱湯,而且是香味撲鼻的肉湯。
隻是餐盤中的飯菜,好像太少了,不夠吃呀。
荀彧告訴大家,如果飯菜不夠,可以要求添飯添菜。
吃多少,添多少,如果有剩飯剩菜,這餐飯就不免費了。
大家這才恍然大悟。
原來這是避免浪費的措施。
大家想著自己家中,每日都吃不完的飯菜,除了給下人吃外,基本都倒掉了。
於是,這些人都暗自決定,以後自己家中,也用此餐盤。
又衛生,又節約。
王允開心地大叫:“原來青州一日三餐、餐餐有肉是真的。以後我們中午時分,就來丞相府,這樣到下午就不會餓了。”
荀彧爽快地答應道:“好,中午你們盡管來丞相府。不過,要事先打招唿,否則廚師可不會多做。”
“那還不好辦。我們把所有的衙門都搬到丞相府附近,不就可以了?”王允這急智,真不是吹的。
聽到王允的話,荀彧突然收斂笑容,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丁宮、楊彪、許栩、崔烈等人,看著荀彧的臉色,相互對視著,都在心中暗笑。
“怎麽樣?一看真要每天來吃,他就不敢開口了吧?”這是三公九卿的心聲。
誰知道荀彧卻叫了聲:“取京都輿圖來。”
馬上就有禦林軍取來輿圖,並用圖架掛了起來。
群臣這是第二次看到圖架了。這東西雖然簡單,可掛圖或其他什麽文字,倒真是方便。
再加上盛飯菜的餐盤,他們不知道青州還有多少新奇物件。
在青州,這些在他們看來新奇的小玩意,多著呢。
吃完飯後,有下人把大家的餐盤收拾走,再給這些大人泡上熱茶,然後就都退下了。
荀彧規定,在議事堂有議事之時,下人不得靠近議事堂。
那誰來給議事堂中的大人們服務呢?
當然是荀彧從青州帶來的那些小吏。
而且輕風細雨留在蔡成身邊,也幫著照料劉協。而諸葛亮與郭淮,就分給了荀彧。
各位看官大概已經明白了蔡成的深意,這是讓諸葛亮、郭淮兩人,提前接觸朝廷政務。
三公九卿們,看著荀彧在輿圖前發呆,不知他在想些什麽。
半晌後,荀彧才喃喃低語道:“京都的官吏,確實需要一日三餐……”
荀彧的聲音大家都聽到了,這才明白,不是荀彧舍不得一頓午餐,而是想給京都所有官吏都提供午餐。
這可不是件小事。
京都有多少官吏?
不算禦林軍、紫金衛、龍鱗衛,起碼還有近萬官吏吧?
若是給近萬官吏都提供午餐,這可不是小花費。
就算收取些許費用,每日耗費的糧食、菜肴也不會少。
好在蔡成把皇宮清空了,否則,僅皇宮與京都官吏的吃喝,一日花銷可真不得了。
難道這是成公子和新就任的丞相,想要示好京中官吏嗎?
荀彧仿佛想明白了,堅定地說道:
“我們把整個京都城分為東南西北四個區域。
“皇宮和丞相府這一帶,我們算成北區,恰好朝廷的主要部門都在這一帶。
“城東、城西以坊市為主,城南則為京都內的民居,除巡察的禦林軍外,基本沒有官吏日常在那裏。
“所以,官吏以北區為最多,東區、西區次之。
“可以在北區設置四個公共食堂,在東區和西區各設一個公共食堂,如此就能夠為所有官吏每日提供免費的午餐了。
“午餐的標準,一葷兩素,保證吃飽。
“如此,京都的官吏就不會因操勞而餓肚子。”
荀彧的話,讓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這是什麽操作?
尚書王允隨意的一句戲言,竟然被丞相當真了?
他還真要給京中官吏提供免費午餐!
王允坐不住了,馬上開口說道:“丞相,這可是近萬人呀。如果提供免費午餐,可知每日朝廷要支付多少?”
“不要緊的。要想讓所有官吏盡職盡責,這點福利還是要有的。至於花銷,今年先由青、冀二州供給,秋收後,不要說京都,整個司棣就都可以自給自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