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意味著什麽?


    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朝堂大換血”。


    除了陛下劉協沒變,其他都要變了。


    原來的朝臣和京官、京吏,還是否能夠保留原有職位,亦未可知。


    這簡直與新立一朝無異。


    這些本來打算以“致仕”,也就是辭職來威脅蔡成的朝臣們,這才發現,蔡成本來就沒打算讓他們參與朝政。


    換句話說,如果你們表現得好,在陪陛下巡視大漢北方,尚有再次成為朝臣的可能;


    如果你們表現不好的話,嗬嗬,陪陛下巡視後,就各迴各家吧,朝廷已經用不上你們了。


    當然,你也可以不去。


    可不去,就等於違背了陛下的旨意,那就致仕還鄉吧,朝廷職務自然也就免了。


    可朝臣中還有一些七老八十的怎麽辦?


    這些人萬一死在路上,那可就麻煩了。


    不要緊的。


    你連考察民情都去不了,怎麽說明你還有能力做朝臣呢?


    那時,同樣是返鄉養老,可就不是辭官,而是被罷官了。


    這是堂堂陽謀,根本就破不了。


    初步計算,巡視一圈返迴京都,起碼要一年半時間。


    那時他們迴到京都,整個京都官場展現給他們的必然物是人非。


    同樣,朝堂之上,再沒他們什麽事兒了。


    這一招,可以說是假途伐虢,也可以說是暗渡陳倉,還可以說是李代桃僵,勉強能說得上是瞞天過海……


    總之,這一招是“三十六計”的融合版,群臣再老奸巨猾,可東漢末年可沒有“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要在南北朝時才出現,而成書時,則要等到明朝末年了。


    當然,現在護民軍中,人人都讀過成公子撰寫的《三十六計》。


    隻不過,此時此書還屬於保密階段,並沒有流出護民軍之外。


    用蔡成的話來說:用戰略,用陽謀,用大勢,才是征服敵對勢力的最佳手段。


    因為如果用陰謀、用詭計,蔡成他們還真未必能強過這些朝臣和士族。


    朝臣被蔡成這一招直接給打懵了。


    這一手,比起當初他們策劃的“兗徐犯青州”、“同化”等毒計狠謀,可是一點也不遑多讓。


    隻不過,蔡成這是陽謀。


    可能看官已經注意到了,蔡成自東萊開始,所用的幾乎都是陽謀。


    黃巾入東萊,逼迫世家大族交出土地,這是陽謀吧?


    如果你不交,黃巾就不會歸順郡府,反而會讓你家破人亡。


    蔡正獻曲轅犁、買官是陽謀吧?


    結果蔡立成為陛下親封的青州牧。


    組建農莊、漁莊、鹽莊是陽謀吧?


    你可以不向牧府出售你的田地,可沒人給你種,你就隻能荒著。第二年,荒地就被官府收走了。


    顯示青州之富,挑動劉宏想在更多的州推行新農體係,是陽謀吧?


    朝臣反對有用嗎?


    哪個朝臣敢保證,自己治理一州,三年內也能保證和青州一樣富庶?


    於是,在平叛官軍缺糧少餉的壓力下,劉宏隻能擴大推行新農體係的範圍。


    為什麽會選擇並、幽、冀、豫、益五州呢?


    自中平元年以來,益州一點都不消停,尤其是漢中,太守蘇固多次向朝廷求援,現漢中已經基本被“米賊”掌控,蘇固隻是固守一隅,苟延殘喘。


    而冀州、豫州是大漢糧倉。豫州這些年來,一直在被黃巾禍害;冀州作為當年黃巾的老巢,也是人口銳減,連對幽、並二州的援助都無法保證了。


    所以在冀州、豫州推行新農體係,實則是讓青州幫忙剿滅黃巾、恢複農耕。


    至於幽州和並州,多年來外患一直不斷,成為朝廷的重大負擔。


    既然青州治理得那麽好,幹脆就都交給青州,看能否防住外患,還借此削弱了青州的實力。


    關鍵是交給青州,朝廷就不用給幽、並兩州出糧出餉了。


    這些年來,幽並兩州的糧餉,給朝廷的壓力非常大。


    這兩州,自有漢以來,就沒向朝廷交過賦稅,而是朝廷讓冀州供養著這兩州,為這兩州提供邊軍糧餉和民眾的糧食補貼。


    誰知道,中平元年黃巾四起,冀州則是黃巾的大本營。


    一番折騰下來,冀州人口銳減,大量田地荒蕪,已經自顧不暇,再無法向幽並兩州提供糧餉。


    本來中平二年起,朝廷就是在用青州繳納的賦稅,來填充幽並兩州的窟窿。


    誰知道,涼州禍亂又起。


    朝廷實在支撐不住,才發生了烏桓三千精騎因缺糧少餉,幹脆跑迴領地之事。


    隨之就爆發了張舉、張純聯合烏桓的叛亂。


    當征討叛軍的公孫瓚被困管子城後,朝廷沒兵、沒糧、沒錢,才發現,現在能救朝廷的,竟然隻剩下青州了。


    可如果讓青州為幽並兩州提供糧餉,青州自然就不會再向朝廷繳納賦稅,涼州那邊的窟窿同樣補不上。


    要說劉宏真是聰明。


    在與十常侍商議之後,幹脆把冀、幽、並三州都交給青州。


    如此,既不用朝廷為幽並兩州提供糧餉,又想看看青州能否治理好這三州。


    至於豫州之所以要推遲一年後再推行新農體係,就是想看看冀、幽、並三州一年治理的效果如何。


    何況,豫州不與青州接壤,反而在司棣身邊,朝廷對司棣的掌控力要大很多。


    如果冀、幽、並三州治理得好,就讓豫州也推行新農體係。


    豫州富庶,就等於朝廷富庶。


    蔡成也想不到,他的炫富陽謀,竟然能讓劉宏直接把冀、幽、並三州都交給自己。


    而蔡成更想不到的是,劉宏任命的五個牧府,劉虞、劉岱、賈琮、黃琬、劉焉,盡皆忠誠於皇室。


    他們在青州聽了新農體係的係統講解後,就知道新農體係對大漢的巨大好處,然後劉虞、劉岱和賈琮就全部心甘情願地由青州節製。


    當然,這其中賈琮是早動了歸附青州的心思。


    哪怕是劉焉知道益州天高皇帝遠,而且路途險惡,也與蔡成約定,兩年後,青州農署官吏入益州,全麵推行新農體係。


    難道這五位州牧看不到一旦實施新農體係,他們這州牧就會形同虛設,牧府、郡府、縣府都會被架空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塑強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深山老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深山老僧並收藏三塑強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