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賈詡,難怪能在三國亂世得以善終,果然心智高人一等。
要知道,正史中,包括諸葛亮、荀彧、郭嘉、周瑜、法正等一流謀士,竟無一人得以善終。
哪怕是如許攸、沮授、田豐等二流謀士,得到善終的也極為少見。
可見,在亂世中,得到善終是多麽難得的一件事。
或許,這也是謀士這種職業的宿命吧。
蔡成馬上笑道:
“文和對軍事感興趣?那就與我同去軍營。
“至於閻老先生等名士,成有一不情之請,希望我青州派往涼州的官員抵達後,各位能夠相幫一二。
“因羌胡叛亂,涼州極缺官吏,尤其是正官能吏。期望各位能夠毛遂自薦。如果各位家中有願意入仕的子弟,也可推薦一二。”
閻忠此時已不敢坐著對蔡成對話了。
閻忠見蔡成站著,他也不敢坐著對蔡成說話。
他顫巍巍地站起身來,拱手問道:“敢問成公子,青州會派誰前來涼州?”
這也是在座其他涼州名士想知道的問題。
他們對漢室和大漢朝廷沒什麽感情,可不等於他們對自己的前程也漠不關心。
這人無論是青州派來的,還是朝廷派來的,都關係到他們的前程。
所以,此時對來管治涼州之人多一些了解,對於這些名士來說,非常重要。
這些年,涼州已經夠苦了,急需休養生息,可千萬不能來個喜歡折騰的。
蔡成微微一笑。
“此人大家都不陌生,乃前朝廷大司農郭全。
“郭大人本奉先帝之旨,在青州巡視考察。誰知考察尚未結束,先帝便已仙去。
“大司農懷念先帝,卻因董賊暫時無法返京。
“我讓其先來掌管涼州並三輔之地,既不負他的九卿之身,也可以讓其因事務纏身而忘卻懷念先帝之心。
“在剿滅董賊、複大漢朝廷綱常前,三輔之地及涼州,各郡縣包括官吏任免在內的一應事務,皆由他來打理。預計他近日即到,屆時懇請各位多多幫扶。”
近日即到?
此話聽得閻忠等人有些心驚肉跳。
從青州來涼州,路上起碼要走半年以上吧?
可見,半年前,成公子就已經通知郭全動身前來涼州了。
或許說,半年之前,成公子就已經把掌控涼州和三輔策劃完畢,並已經付諸行動了。
如果說成公子沒有奪取天下之心,鬼都不信。
不過,之前成公子所言也確實有道理。
當前階段,還需要劉氏血脈坐於朝堂之上。
至於以後嘛,嗬嗬,大概就是王莽逼迫禪位、自立為帝之景再現。
不過,現在閻忠等人也不敢說出來。
他們此時已經覺得成公子雖然年紀不大,卻深不可測。
既然不了解成公子的心思,多言之後,恐怕會遭來殺身之禍。
反正閻忠是打定主意了,等劉全到來後,全力支持郭全,從而獲得成公子的好感。
至於成公子日後是否會篡位,那不重要。
他們來見成公子,不就是為了勸其自立的嗎?
也許用成公子這樣緩緩圖之、和平過渡的方式更好呢?還可以讓黎民百姓少遭受苦難。
閻忠等人,紛紛表態,一定全力支持新的涼州牧郭全大人。
隨後,他們就告辭離去。
皇甫嵩在一邊,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他想投效蔡成,可此時蔡成要去開軍事會議,自然不適合說此事。
他也想參與軍事會議,可作為大漢的左將軍,實在不好意思開這個口。
或許蔡成看出了皇甫嵩的糾結,笑著招唿他道:
“義真將軍,如有閑暇,還請參與軍事會議,成想聽將軍高見,萬望莫要推辭。”
蔡成在未入長安城時,就已經聽管亥說過,皇甫嵩想加入護民軍。
此時邀請他一起參與軍事會議,既算是對皇甫嵩的考察,也算是對皇甫嵩加入護民軍的一種肯定迴應。
皇甫嵩當然求之不得。
軍營作戰室中,大漢東、北、西三個方向諸州的作戰沙盤已經搭建好,足有三丈長寬。
沙盤上,山川森林、道路關隘、城鎮耕田……,一切都是毫發畢現,精致無比。
皇甫嵩、賈詡、法正、孟達都是第一次看到作戰沙盤,被震懾得話都說不出來。
他們都見過輿圖。
但漢代的輿圖,如果和現代比,可以說是粗糙不堪。
幾人不禁感慨:這要花費多大功夫,多少人力物力,才能把大漢東、北、西三域勘探清楚,然後才能製出這毫發畢現的沙盤。
由於之前法正、孟達未到,所以蔡成把他的整個部署又說了一遍。
然後,他也向大家介紹了當前大漢的局勢,尤其是京都洛陽、旋門關等司棣校尉部內的局勢。
然後,他就讓大家思考,護民軍的下一步將如何發展。
眾人聽了之後,不僅是震驚,而是靈魂的震撼。
成公子有如此部署,而且已經全部到位,這說明什麽?
平複烏桓之叛,還順利地收複了烏桓。過程中,先圍殲蘇仆延五萬精騎,沒放跑一人;
然後管子城下,大敗張純、蹋頓、烏延叛軍,讓張舉、張純喪失了全部步卒,斬首過萬;
接下來,特戰隊數千裏奔襲,斬殺丘力居,生擒張舉,搗毀烏桓王帳;
與此同時,幾路兵馬齊出,分別搗毀了蘇仆延和烏延的王帳;
騎兵軍團同樣是千裏奔襲,迫使上穀烏桓難樓屈服,為融合烏桓打下了基地;
最後,特戰隊於盧龍塞設伏,全殲張純、蹋頓、烏延三萬精騎,三賊首全部授首。
所有這一切,所花費的時間,竟然隻有半年左右。
這護民軍無論是軍力,還是戰力,都太嚇人了。
皇甫嵩斷言,大漢從無有如此戰力之軍隊。
哪怕當年冠軍侯,萬裏奔襲,封狼居胥,其戰力也遠遠比不上護民軍。
軍隊戰力,決定於領軍將領,也決定於日常訓練、兵械精良和後勤補給,更決定於軍心所向。
皇甫嵩一生帶兵,也是東漢末年的名將,他當然知道,這幾個方向,如果護民軍任何一個方麵不行,護民軍也絕對達不到如此戰力。
此時,他加入護民軍的心情,已經迫切到了極點。
要知道,正史中,包括諸葛亮、荀彧、郭嘉、周瑜、法正等一流謀士,竟無一人得以善終。
哪怕是如許攸、沮授、田豐等二流謀士,得到善終的也極為少見。
可見,在亂世中,得到善終是多麽難得的一件事。
或許,這也是謀士這種職業的宿命吧。
蔡成馬上笑道:
“文和對軍事感興趣?那就與我同去軍營。
“至於閻老先生等名士,成有一不情之請,希望我青州派往涼州的官員抵達後,各位能夠相幫一二。
“因羌胡叛亂,涼州極缺官吏,尤其是正官能吏。期望各位能夠毛遂自薦。如果各位家中有願意入仕的子弟,也可推薦一二。”
閻忠此時已不敢坐著對蔡成對話了。
閻忠見蔡成站著,他也不敢坐著對蔡成說話。
他顫巍巍地站起身來,拱手問道:“敢問成公子,青州會派誰前來涼州?”
這也是在座其他涼州名士想知道的問題。
他們對漢室和大漢朝廷沒什麽感情,可不等於他們對自己的前程也漠不關心。
這人無論是青州派來的,還是朝廷派來的,都關係到他們的前程。
所以,此時對來管治涼州之人多一些了解,對於這些名士來說,非常重要。
這些年,涼州已經夠苦了,急需休養生息,可千萬不能來個喜歡折騰的。
蔡成微微一笑。
“此人大家都不陌生,乃前朝廷大司農郭全。
“郭大人本奉先帝之旨,在青州巡視考察。誰知考察尚未結束,先帝便已仙去。
“大司農懷念先帝,卻因董賊暫時無法返京。
“我讓其先來掌管涼州並三輔之地,既不負他的九卿之身,也可以讓其因事務纏身而忘卻懷念先帝之心。
“在剿滅董賊、複大漢朝廷綱常前,三輔之地及涼州,各郡縣包括官吏任免在內的一應事務,皆由他來打理。預計他近日即到,屆時懇請各位多多幫扶。”
近日即到?
此話聽得閻忠等人有些心驚肉跳。
從青州來涼州,路上起碼要走半年以上吧?
可見,半年前,成公子就已經通知郭全動身前來涼州了。
或許說,半年之前,成公子就已經把掌控涼州和三輔策劃完畢,並已經付諸行動了。
如果說成公子沒有奪取天下之心,鬼都不信。
不過,之前成公子所言也確實有道理。
當前階段,還需要劉氏血脈坐於朝堂之上。
至於以後嘛,嗬嗬,大概就是王莽逼迫禪位、自立為帝之景再現。
不過,現在閻忠等人也不敢說出來。
他們此時已經覺得成公子雖然年紀不大,卻深不可測。
既然不了解成公子的心思,多言之後,恐怕會遭來殺身之禍。
反正閻忠是打定主意了,等劉全到來後,全力支持郭全,從而獲得成公子的好感。
至於成公子日後是否會篡位,那不重要。
他們來見成公子,不就是為了勸其自立的嗎?
也許用成公子這樣緩緩圖之、和平過渡的方式更好呢?還可以讓黎民百姓少遭受苦難。
閻忠等人,紛紛表態,一定全力支持新的涼州牧郭全大人。
隨後,他們就告辭離去。
皇甫嵩在一邊,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他想投效蔡成,可此時蔡成要去開軍事會議,自然不適合說此事。
他也想參與軍事會議,可作為大漢的左將軍,實在不好意思開這個口。
或許蔡成看出了皇甫嵩的糾結,笑著招唿他道:
“義真將軍,如有閑暇,還請參與軍事會議,成想聽將軍高見,萬望莫要推辭。”
蔡成在未入長安城時,就已經聽管亥說過,皇甫嵩想加入護民軍。
此時邀請他一起參與軍事會議,既算是對皇甫嵩的考察,也算是對皇甫嵩加入護民軍的一種肯定迴應。
皇甫嵩當然求之不得。
軍營作戰室中,大漢東、北、西三個方向諸州的作戰沙盤已經搭建好,足有三丈長寬。
沙盤上,山川森林、道路關隘、城鎮耕田……,一切都是毫發畢現,精致無比。
皇甫嵩、賈詡、法正、孟達都是第一次看到作戰沙盤,被震懾得話都說不出來。
他們都見過輿圖。
但漢代的輿圖,如果和現代比,可以說是粗糙不堪。
幾人不禁感慨:這要花費多大功夫,多少人力物力,才能把大漢東、北、西三域勘探清楚,然後才能製出這毫發畢現的沙盤。
由於之前法正、孟達未到,所以蔡成把他的整個部署又說了一遍。
然後,他也向大家介紹了當前大漢的局勢,尤其是京都洛陽、旋門關等司棣校尉部內的局勢。
然後,他就讓大家思考,護民軍的下一步將如何發展。
眾人聽了之後,不僅是震驚,而是靈魂的震撼。
成公子有如此部署,而且已經全部到位,這說明什麽?
平複烏桓之叛,還順利地收複了烏桓。過程中,先圍殲蘇仆延五萬精騎,沒放跑一人;
然後管子城下,大敗張純、蹋頓、烏延叛軍,讓張舉、張純喪失了全部步卒,斬首過萬;
接下來,特戰隊數千裏奔襲,斬殺丘力居,生擒張舉,搗毀烏桓王帳;
與此同時,幾路兵馬齊出,分別搗毀了蘇仆延和烏延的王帳;
騎兵軍團同樣是千裏奔襲,迫使上穀烏桓難樓屈服,為融合烏桓打下了基地;
最後,特戰隊於盧龍塞設伏,全殲張純、蹋頓、烏延三萬精騎,三賊首全部授首。
所有這一切,所花費的時間,竟然隻有半年左右。
這護民軍無論是軍力,還是戰力,都太嚇人了。
皇甫嵩斷言,大漢從無有如此戰力之軍隊。
哪怕當年冠軍侯,萬裏奔襲,封狼居胥,其戰力也遠遠比不上護民軍。
軍隊戰力,決定於領軍將領,也決定於日常訓練、兵械精良和後勤補給,更決定於軍心所向。
皇甫嵩一生帶兵,也是東漢末年的名將,他當然知道,這幾個方向,如果護民軍任何一個方麵不行,護民軍也絕對達不到如此戰力。
此時,他加入護民軍的心情,已經迫切到了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