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厲誌緊走幾步,出門送行,順帶接收黃琬帶來的兵馬。


    兵馬都駐紮在懷縣城外,厲誌一時之間,肯定無法迴來。


    這是要放棄流年推舉盟主的意思嗎?


    袁紹呆立當場。


    這黃琬是怎麽知道他向大將軍何進獻策,召董卓入京的?


    按董卓的稟性,哪怕就是大將軍未死,恐怕也鎮不住董卓吧?


    他殺十常侍是為大將軍何進報仇,順便清君側,可那些太監、宮女可是因自己當時的命令,才被冤枉誅殺的。


    董卓進京後,皇宮內都找不到服侍新帝、太後之人,現已被無數人詬病,說他袁紹濫殺無辜。


    如今,黃琬把這些都捅出來了,豈不是說自己也是亂臣賊子?那自己還如何能夠坐上盟主的寶座?


    袁紹此時的臉色,青一陣,白一陣,要多難看有多難看。


    他知道,此盟主再與他無緣。


    無謀少智、引狼入室、濫殺無辜……


    諸多罪名,很快就會傳遍整個大漢,不僅使“四世三公”的袁氏一族蒙羞,自己從此也將聲名掃地,無顏見人。


    袁紹的從弟袁術走到袁紹身邊,對他小聲說道:“兄長這盟主之位肯定是沒法坐了。不如兄長讓那公節推我為盟主,也能為袁家挽迴些許顏麵,兄長以為如何?”


    誰知道,袁遺也湊了過來,正好聽到袁術之語,讚同道:“公路弟言之有理。本初弟受辱,我們袁氏一族,必須要爭這盟主之位,方能挽迴我族之名望。”


    袁遺的話,誰都聽得出來,他也想爭一下盟主之位。


    可無論是袁術,還是袁遺,兵都不多,要想登上盟主之位,必須得到王匡的支持。非如此,無法與厲誌抗衡。


    眾人可不管袁氏三兄弟在這裏勾心鬥角,紛紛打著哈哈,聊著閑天,返迴各自的軍營。


    至於誰當盟主,當是等孔融、陳溫兩人率兵來到之後,再行私下商議。


    畢竟孔融乃孔聖人之後,自四歲因讓梨,就一直有賢名,聽聽他的看法,自是應該。


    兩日後,孔融、陳溫先後趕到。


    孔融帶來三千兵馬,陳溫帶來五千兵馬。


    然後,有好事人開始組織,避開袁氏三兄弟和王匡,聚於厲誌兵營中,商議盟主之事。


    為何要避開袁氏三兄弟?


    自是因為袁紹之醜聞。


    大漢禍事,皆因袁紹而起。


    如若袁紹不獻計召董卓,或是袁紹沒有誅殺十常侍,或許皇室依然如故。


    如今董卓把持朝綱,天下大亂,皆因袁紹。袁氏一族還有何臉麵主掌聯軍?


    孔融和陳溫也聽說了黃琬揭露袁紹之事,自是不願再推舉袁家之人。


    反正大家的兵馬多於河內兵馬,也不擔心袁紹、王匡起幺蛾子。


    可他們為何要在厲誌的軍營中聚會呢?


    還不是因為厲誌的軍營,營帳最為寬敞。


    最關鍵的是,厲誌送給了每人一件毛衣。


    這可是稀罕物件,不僅極為保暖,而且在青、冀、幽、並四州外,極難得見。


    青、冀、幽、並四州,人口一千多萬,雖然現在各州都至少有一個紡織作坊,可羊毛少啊。


    現在,護民軍還沒有打入草原,畜牧業的規模很小,羊毛產量自然就不高。


    即使有商隊不斷深入草原收購羊毛,可鮮卑和北匈奴寧願羊毛爛掉,也不願意賣給大漢。


    原因很簡單,他們要大漢用糧食和雪花鹽來換。


    目前,青、冀、幽、並的糧食都在吃緊,而且還要給三輔之地和涼州準備糧食,哪有多餘糧食換羊毛呢?


    雪花鹽由於作坊的規模還不夠大,關鍵是人手都用於農耕了,也不敢讓更多人進入製鹽工坊,產量也沒有起來,隻能滿足當前包括涼州在內的五個多州。


    不過,按蔡成推斷,最多再艱苦五年。


    五年後,蔡成必然會一統整個大漢疆域,同時把北匈奴和鮮卑,趕往漠北。


    這樣,大漢有了足夠的草場,就能夠大力發展畜牧業了。


    眾人剛剛落座,就迫不及待地詢問厲誌,為何成公子沒親自率兵前來。


    這些人不是刺史,就是太守,自是早聽過成公子之名。


    成公子的大作《詩詞歌賦精選集》,這些人可是人手一末,個個都是趨風附雅般地愛不釋手。


    厲誌已經多次迴答過這個問題了,可今天不一樣,今天是各路的首領全來了,自然要再迴答一次。


    “成公子在戍邊,自是無法脫身前來。青、冀、幽、並四州兵馬能來,也是成公子下的軍令。”


    “據說成公子文武雙全?”


    “當然。成公子乃不世出之大才,驚豔當世。當年‘兗徐犯青州’,就是成公子率領我們打的。”


    說完,還看了一眼劉備。


    “玄德,你這次前來,沒把臧霸和孫觀兩人帶來?他們可是我青州重點通緝的要犯。”


    厲誌的年紀比劉備大,自然不會稱劉備為“玄德公”。而且,此時的劉備也沒有這樣的名望,能讓其他人稱其為“公”。


    劉備尷尬的隻能用腳趾頭摳地麵,估計地麵都能被他摳出一座營帳出來。


    曹操馬上把話題岔開。


    “之遠,當前就數你兵馬最多,所以,誰為討賊盟主,大家想聽聽你的意見。”


    “孟德,你我早已相識,我自是知你用兵之能。我想推薦你來掌討賊聯盟之兵,如何?”厲誌嚴肅地說道。


    其實,今天聚在這裏的人,要說最會用兵者,自是曹操。


    舉薦曹操為盟主,同樣也是蔡成的意思。


    聯軍中,雖然在軍銜上,袁術最高。可要論用兵,估計也隻有孫堅和曹操兩人突出一些。


    曹操大驚失色。


    他現在兵少將寡,自己從來沒想過做這個盟主。


    可隨之而來的,卻是心頭一喜。


    如果自己能夠掌控聯盟之軍,對自己的聲望可是極大的提升。


    旁邊孔融不動聲色地說道:“好,之遠舉薦了孟德。還有人舉薦嗎?


    年紀最大的陳溫說道:“之遠所言沒錯,這是兵家之事,做盟主者,必須要知兵。我也舉薦一人。孫堅孫孫主文台如何?其追隨皇甫將軍、張溫太尉討伐西涼叛軍多年,且多有勝績。”


    得,既然你們說知兵方能做盟主,孫堅不僅知兵,還有實戰經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塑強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深山老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深山老僧並收藏三塑強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