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張讓等十常侍不用何進的首級刺激禁軍,而是在宮內好言安撫,讓禁軍先行迴營,或許張讓的計謀就得逞了。


    可現實哪有如果?


    他們拋出何進頭顱,不僅沒有震懾住禁軍,還馬上就激發了袁紹及一眾禁軍的殺意。


    東漢近二百年的皇宮,自此血流成河。


    太監、宮女幾乎都被殺光了。


    張讓、段珪兩人,發現勢頭不對,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挾持劉辯、劉協兩人,從暗道出皇宮,再混出城去,一直跑到大河邊上。


    張讓、趙忠等十常侍如願擊殺了蹇碩和何進,瞞天過海之計得逞,可他們卻隻能挾持著兩位皇子,落荒而逃。


    袁紹本是想的擊殺十常侍,為大將軍何進報仇,同時也收天下人心。


    結果是他人心沒收到,卻造成了皇宮血案。


    十常侍、大將軍何進、袁紹這三人,一係列的臊操作,在正史中,直接葬送了大漢王朝。


    然而,此時京都的狗血劇還沒有落幕。


    士卒直到找不到太監了,才停止了殺戮。


    袁紹這才想起,至今也沒看到何太後和兩位皇子。


    於是,馬上派人在宮中尋找,可哪裏還找得到?


    袁紹無奈之下,馬上向群臣求助,群臣中還有袁紹的親叔叔袁隗,不會不幫他的。


    如果找不到兩位皇子,他知道,自己必然會被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遺臭萬年。


    還是朝中群臣有本事。很快就從市井中打聽到,兩個太監和兩個小公子,慌慌張張地出了洛陽北門。


    尚書盧植聽到此消息,一瞬都沒停,直接帶著些許城門守軍,就朝著北門外衝去。


    跑到大河邊,張讓、段珪和兩位皇子,都跑不動了。


    等尚書盧盧植和河南中部掾閔貢兩人,帶著一眾城門守軍趕到時,張讓、段珪兩人自知自己無法幸免,幹脆跳入大河,自殺了。


    就在百官迎少帝和陳留王迴城、迴宮之時,董卓的兵馬到了。


    好了,故事至此,和正史上基本沒什麽差別。


    唯一的差別就是董卓入京時,劉辯已經繼位,史稱少帝。


    可現在的情況是,兩位皇子都沒有繼位,誰登基為帝,尚無定論。


    兩位皇子被接迴皇宮,驚魂未定之下,自然要先壓驚。


    至於誰坐皇位,那是群臣們商議的事情。


    現在,何太後已經知道,自己的兒子劉辯能否坐上皇位,她哪怕有太後身份,也無半點話語權了。


    誰手上有兵,誰說了算。


    董卓誌得意滿。


    他帶著手下謀士李儒,四處遊說。


    遊說不成,就直接威脅。


    老子手上有兵,而且還是英勇善戰的涼州鐵騎,誰敢不聽?


    可董卓囂張了不到兩天,又一支兵馬入城了。


    誰?呂布率領的並州狼騎。


    不僅有並州狼騎,就連高順手下的陷陣營,以及張楊手下楊醜及一眾兵士,都被呂布帶來了。


    在對蔡成和護民軍了解不多的情況下,多數兵士,都選擇了跟隨呂布。


    本來,張楊是呂布一生中唯一的朋友。


    可自從呂布帶走了張楊手下將士後,兩人之間再沒有過去的親密無間。


    蔡成和張楊對此,都內心有數,但誰都沒有挑開。


    說遠了,迴到京都。還是京都熱鬧。


    丁原的並州狼騎進入京城,士族集團的腰板一下子就挺直了。


    要知道,並州狼騎,在護民軍出現前,一直是天下無敵的存在。


    涼州鐵騎還經常被羌胡打得狼狽不堪,並州狼騎卻從未有過敗績。


    有陷陣營堅守的城池,也從未被攻破過。


    董卓的尾巴夾了起來。


    丁原與董卓約定,誰坐皇位,由朝中大臣決定,他和董卓,都不得插手。


    很快,劉辯順利上位。


    可即便劉辯上位,也未能把董卓遣迴涼州。


    這一點,丁原也沒有絲毫辦法。總不能和董卓在京城裏開戰吧?


    朝廷慢慢正常運轉起來。


    劉辯年已十六,去年就已及冠,何太後也失去了上朝聽政的借口。


    一場狗血劇,外戚、內侍兩大集團兩敗俱傷。


    用兩敗俱傷來形容還不對。


    宮中太監基本被殺光了,內侍集團煙消雲散。


    外戚集團因何進被殺,士族集團抓住時機,全力打壓,一點活路都不給。


    現在,朝堂之上,隻有士族集團一家聲音。


    至於太皇太後,在劉辯登基前,就憂懼而亡。野史中,傳言是被何太後害死於皇宮中。


    轉眼,時間已經進入中平六年(公元189年)的六月份,蔡成率領特戰隊,已抵達漆垣近半年之久,並潛伏下來。


    蔡成一直沒說給張楊一個什麽官銜,張楊也一直沒問。


    在蔡成的眼中,張楊身形魁梧,麵貌還有一些兇惡。


    可幾個月相處下來,他發現張楊是個極為內秀的人。


    其作戰勇猛,還有一些謀士之風。讓蔡成欣喜不已。


    很多人都可能會被他的外表所迷惑,甚至以為他就是一介武夫。


    而蔡成從他提出的問題、日常的交流、對整體部署的看法等,卻發現,張楊與其說是一介武夫,還不如說是一個謀士。


    蔡成當前最缺什麽?


    謀士!


    蔡成身邊,除管篤、蔡琰、諸葛亮之外,竟然連一個謀士都沒有。


    而這三個人,目前還在成長中,唯有管篤已經開始擔當大任。


    此外,他的幾支大軍:鎮北軍團、征北軍團、征西軍團、征南軍團、征東軍團,都沒有謀士跟隨,時時讓蔡成擔憂。


    東漢末年,各類謀士層出不窮,其中不乏驚世駭俗之人。


    曹魏集團中,有著“王佐之才”的荀彧,讓曹操不聽便敗的荀攸,機智百變的賈詡,才冠華夏的戲誌才和郭嘉,老奸巨猾的司馬懿,力薦諸葛的徐庶……


    東吳集團中,“曲有誤、周郎顧”的周瑜,看似木訥實則目光深遠的魯肅,前獻計呂蒙白衣渡江、後火燒連營大敗劉備的陸遜……


    蜀漢集團的麵醜智高的龐統、善施奇謀的法正……


    袁紹麾下的年少才高的沮授、自貪而不知的許攸……


    蔡成稍稍數了一下,突然發現,就曹操手下出類拔萃的謀士最多。


    現在發現張楊有謀士之質,蔡成暗自高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塑強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深山老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深山老僧並收藏三塑強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