屆時天下大亂,蔡成可不敢保證自己製造兵器的工藝,以及訓練軍隊的方法,不會流傳出去。


    至少,關羽、張飛就知道的不少。


    如此一來,別說急於統一爭取來的時間,又在戰亂中失去,就連進軍瀛州、東南亞、南洋的時間,也失去的。


    兩難!


    太難了!


    蔡成發現,自己的智慧真的不夠。


    自己的智慧不足,那能否學習東漢群雄的做法,召集謀士呢?


    蔡成發現,自己竟然連謀士都無法召集。


    因為這波及麵太廣了,東漢沒有哪個謀士,包括諸葛亮、龐統、賈詡、戲誌才、郭嘉、荀彧、荀攸這等東漢末年的頂尖謀士,都無法幫他謀劃。


    沒辦法,他們的眼界有限,而蔡成又不能暴露自己的穿越而來。


    屆時,所有人不僅會把他當成怪物,甚至他們連什麽是“穿越”都不理解。


    不過,蔡成突然想到,既然不能從現下借來智慧,但可以從偉人那裏借來智慧呀。


    想到此處,蔡成馬上迴到馬車上,而且叮囑其他人不要打擾。


    管篤和蔡琰看到蔡成如此,心裏揪得更緊了。


    兩人相識不過數日,可卻非常談得來。


    蔡琰發現,管篤不僅能與她一起吟詩頌賦,而且對《詩詞歌賦精選》上的前賢名作,與自己有著不同的理解。


    當然不同了。


    管篤可是蔡成親自教出來的,那些不同的理解,可是來自後世千百的的錘煉。


    於是,蔡琰每天隻要有空間,就讓管篤給她和輕風、細雨講解前賢之文章。


    這期間,諸葛亮也湊了進來,直接稱唿管篤為“先生”。


    可管篤哪裏敢成為諸葛亮的先生?於是他就讓諸葛亮稱自己為師兄。


    畢竟跟著蔡成的時間最早,年紀也比諸葛亮大了很多。


    最重要的,管篤在內心中,也把蔡成當成自己的師尊了。


    所以,做諸葛亮的師兄,一點問題都沒有。


    蔡成也樂見其成。


    諸葛亮看不明白,輕聲問蔡琰:“師母,師尊他怎麽了?”


    蔡琰摸了摸諸葛亮的小腦袋,說道:“你師尊有重大的事情要思考,我們不能打擾他。”


    諸葛亮懂事的點了點頭,又看向管篤。“師兄,師尊會有什麽重大的事情呢?”


    管篤眉頭緊鎖。“肯定是與陛下駕崩有關。既然不是關注誰繼位的問題,那就一定是新皇帝繼位後的天下變動。”


    要說這個管篤可真是不得了,竟然能猜到蔡成思考之事。


    正史中,管篤是孫權手下,在孫權稱帝後,被孫權派往遼東為使,之後再無記載。


    可管篤為什麽在孫權手下,沒有成為名將、名士呢?


    或許是因為他的性格內向,並沒有展現出自己的才能?


    還是因為他麵貌不那麽英俊?孫權可是極為看重相貌的。


    或者,是因為蔡成,才把管篤的才能開發了出來?


    算了,現在管篤已經成為蔡成的重要助手,這些曆史疑案,就讓春湮滅吧,反正從現在開始,就是新的曆史了。


    在馬車上打坐的蔡成,臉色卻慢慢在舒緩。


    他想到了紅軍,想到了新中國成立之時。


    紅軍時期,在紅軍中的讀書人也是極為稀少,可偉人卻能夠帶領一些扁擔橫在地上,都不知道是個“一”的泥腿子,打出了一個新中國。


    建國之後,讀書人同樣稀少,但偉人卻真正的“相信群眾”,不僅穩固了華夏江山,而且還湮滅了中華曆史上從未消除過的匪患。


    這說明什麽?


    這說明蔡成對“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放手發動群眾”的理解,根本就不透徹。


    蔡成臉上露出了笑容。


    誰說農夫不能管治天下?


    誰又說一切都需要讀書人?


    當年偉人就開辦過“農民運動講習所”。教農夫認字是次要的,關鍵是他把道理給農夫講清講透。


    然後這些農夫就會去主動傳播。


    如此,他才有了最廣大農民的支持,他才有了打下江山的最基本也是最雄厚的力量。


    自己的苦惱的問題,原來早有解決辦法。


    內心中的欣喜無以言表。


    自己可以學習偉人,開辦“鄉長、莊主特訓班”呀。


    之前自己培養過基層官吏,也包括鄉長,但從來沒有培養過莊主。


    在軍隊裏,班長最重要。在民間,村長最重要。


    基礎夯實的同時,再來培養高層官吏,什麽也不耽誤。


    何況,這天下不是有眾多寒門子弟,按“統一戰線”的思想,他們不僅是可團結的對象,更是官僚集團的基礎。


    此外,現在護民軍中,全部識字。那些在戰場上受傷的士卒,完全可以去擔任鄉長、莊主。


    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句話果然不虛。


    從此時開始,蔡成已經走上“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放手發動群眾”的路線,並堅決按此走下去。


    偉人的思想,果然放之四海而皆準。


    自己無非是按偉人走過的路,再走一遍而已,何難之有?


    蔡成還想到“實事求是”。


    現在想來,偉人定下的這一規矩,要做到何其難哉?


    不管怎麽樣,他也要依靠群眾、實事求是,重塑大漢,再建一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哈哈哈哈——”爽朗而豪邁的笑聲,在馬車中傳了出來。


    蔡琰、管篤聽到這笑聲,馬上就明白,困擾蔡成的問題解決了。


    蔡琰馬上對諸葛亮說道:“小亮子,你幫我們照顧一下公子,我們去跑步了。”


    從漁陽出發後,蔡琰帶著輕風、細雨兩人,每天都堅持慢跑行軍。


    她們已經知道,蔡成要求她們每天跑步,根本就不是難為她們,而是真的希望她們能夠經受住行軍之苦。


    也正是如此,她們現在每天慢跑,根本就不用人說,隻要有空閑,就會馬上跑起來。


    當然,從青州出發後,雖然曆經了很多全身酸痛的辛苦,她們的體質,卻不知道比過去好了多少。


    可還沒等她們跑出去,蔡成已經從馬車上下來,馬上要求管篤、蔡琰開始擬定軍令。


    有便攜式桌凳,真的很方便。


    眨眼間,桌凳已經支好,管篤和蔡琰已經在桌前坐好,輕風、細雨也開始了硯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塑強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深山老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深山老僧並收藏三塑強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