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宦官的權勢再大,能出京都嗎?
權力出不了京都,甚至都出不了皇宮,在朝堂之上,退讓一點又如何?
別看皇帝為自家子孫請什麽太傅、太師來教導,可他們會教導什麽呢?
能告訴皇子皇孫,皇帝隻能在朝堂和皇宮作威作福嗎?
能告訴皇子皇孫,四野之外,都是世家大族說了算嗎?
能告訴皇子皇孫,朝堂之上的眾多臣子,都是世家大族的利益代表嗎?
皇帝發現自己無依無靠,連朝堂上的話語權都要喪失之時,他能怎麽辦?
他隻能求助於外戚和宦官。
所以,自古以來,朝堂之上,就是世家、外戚、宦官和皇權的戰場。
有句話說得好,從曆史中汲取的教訓就是,從來沒有從曆史中汲取任何教訓。
除秦、隋、元三個短命王朝外,西漢、東漢、唐、宋、明、清,哪個不是在末年期間,土地兼並嚴重?
各朝汲取前朝教訓了嗎?
此時,即便有朝臣認為“新農體係”是對的,是好的,是有利於大漢江山的,可他們敢說嗎?
他要是說了,自己的家族怎麽辦?
懂了。
劉宏覺得自己全懂了。
所以,他不想再理會朝中眾臣。
其實,他也隻是想明白了一點:挖大漢牆角的,不是亂民,不是邊患,而是世家大族。
如果大漢強盛,哪裏還會有邊患?
可大漢是怎麽衰弱的呢?
自然是那些士族門閥不斷盤剝百姓,不斷兼並土地。
可他們兼並土地卻不用繳納田稅,因為他們的田地都是掛在那些孝廉的手中。按大漢律,被舉孝廉後,就不用再繳納田稅,徭賦也會減半。
百姓手中沒有了土地,不僅交不起賦稅,連自己的生計都看不到希望,他們隻能造反。
想到傷寒大疫時,朝廷竟然束手無策,甚至連賑災的錢糧都拿不出來,劉宏的心髒就感到陣陣抽搐。
邊患、亂民都是肘腋之疾,士族門閥才是心腹大患。
劉宏很生氣,身體都有輕微地顫抖。
他登基二十年了,今天才知道,自己一直被眾多朝臣玩弄於股掌之間。
當然,他隻想明白了士族門閥的危害,卻沒有反思皇帝昏庸、朝堂黨爭的危害。
他也想不到這麽多。
他對治理天下一竅不通。隻不過仗著有點小聰明,想明白了士族逼的百姓活不下去,所以才造反。
他能想明白這一點,知道士族門閥是禍害,已經很不錯了。
不要說當前還是漢朝,到了明、清兩朝,朝堂之上,仍然是士族代表。
正所謂“高品無寒門,低品無士族”。
這也是劉宏不和朝臣商量,直接下旨,蔡成統領兵權、冀幽並三州實施“新農體係”、益豫兩州準備實施的根本原因。
劉宏覺醒了!
他不想再被朝臣愚弄了!
崔烈快步上前,雙膝跪地,大聲嘶吼。“陛下,陛下不可呀。青州三十萬兵馬不受朝廷節製,對朝廷威脅太大……”
劉宏輕蔑地瞥了崔烈一眼。
威脅?對大漢江山最大的威脅,恐怕就是你們世家大族了。朕可沒忘記,世家開出一匹戰馬兩百萬錢的價格。
他根本不理會越來越多的朝臣跪在堂下聲嘶力竭,而是輕聲吩咐張讓和趙忠:“擬旨!”
秉筆太監瞬間做好擬旨的準備。
“著劉虞任幽州牧,劉岱任並州牧,賈琮任冀州牧,劉焉任益州牧、黃琬任豫州牧。調並州刺史丁原迴朝任大鴻臚。
“冀、幽、並三州牧就任後,馬上引入青州的‘新農體係’,三州農事皆由青州農署節製。責成青州農署,全力恢複冀州的糧食產量。
“益、豫兩州,派人前往青州學習,給予一年準備期。一年後,推行‘新農體係’。
“平叛期間,中郎將蔡成節製冀、幽、並三州兵馬,徹底消除北方邊患。
“如若蔡成實現上表中所承諾之事,封蔡成為北方侯,鎮北將軍。
“準備鑾駕,朕要去青州看看,大司空許栩、太尉馬日磾、大司農蔡立、益州牧劉焉、豫州牧黃琬、幽州牧劉虞陪同。巡視青州後,朕再去早就要去的河間,看看老宅。欽此!”
此時的太尉已經換了幾個人了。
張溫本於中平三年(公元186年),因討伐取勝,晉升為太尉並調迴洛陽,由董卓統領涼州兵馬繼續討賊;
可張溫也隻當了一年零兩個月的太尉,然後被崔烈接替;
崔烈更慘,隻當了六個多月的太尉,又被曹嵩(曹操之父)接任;
可曹嵩也隻做了五個月的太尉,然後就是樊陵兩個月……
這不,剛剛接任太尉之職的是馬日磾。
可見,漢靈帝劉宏已經胡鬧到了什麽程度。
群臣都聽出來了。
陛下封州牧的地方,要不就是糧食產地,要不就是邊關。
其中,冀州 、豫州、益州,是大漢的三大糧倉。
看來皇帝真的開始清醒了。
古有楚莊王“三年不鳴,一鳴驚人”,是不是古景重現?
不過,當前群臣卻被陛下要去青州巡視一事給吸引住了。
能讓他去嗎?
肯定不能。
他們可是知道,青州現在有多富庶,有多少美食。
當初和郭全一起去青州巡視的官吏,都給自己家帶迴了一口鐵鍋和一把菜刀,其中一個農吏,還在一品天下學會了炒菜和燒菜。
所以,現在這位農吏就成了官僚集團的業餘廚師。
為此,這些重臣還專門給他官升三級,卻調往一個閑職。
一句話,我們給你提升俸祿,你得給我們做菜吃。
連這些大臣都控製不住自己的口舌之欲,那陛下能控製住嗎?
誰不知道陛下貪淫貪酒貪口欲?
一旦陛下去了青州,吃上了青州美食,賴在那裏不迴來了。
再往深處想想,萬一陛下要要遷都青州怎麽辦?
遷都青州,日後的朝堂上誰說了算?
青州如此強大,還有三十萬兵馬,恐怕以後一切都得聽那個成公子了吧?
要知道,成公子可是文武兼備、才冠當世呀。
所以,所有的大臣都站出來阻攔劉宏。
權力出不了京都,甚至都出不了皇宮,在朝堂之上,退讓一點又如何?
別看皇帝為自家子孫請什麽太傅、太師來教導,可他們會教導什麽呢?
能告訴皇子皇孫,皇帝隻能在朝堂和皇宮作威作福嗎?
能告訴皇子皇孫,四野之外,都是世家大族說了算嗎?
能告訴皇子皇孫,朝堂之上的眾多臣子,都是世家大族的利益代表嗎?
皇帝發現自己無依無靠,連朝堂上的話語權都要喪失之時,他能怎麽辦?
他隻能求助於外戚和宦官。
所以,自古以來,朝堂之上,就是世家、外戚、宦官和皇權的戰場。
有句話說得好,從曆史中汲取的教訓就是,從來沒有從曆史中汲取任何教訓。
除秦、隋、元三個短命王朝外,西漢、東漢、唐、宋、明、清,哪個不是在末年期間,土地兼並嚴重?
各朝汲取前朝教訓了嗎?
此時,即便有朝臣認為“新農體係”是對的,是好的,是有利於大漢江山的,可他們敢說嗎?
他要是說了,自己的家族怎麽辦?
懂了。
劉宏覺得自己全懂了。
所以,他不想再理會朝中眾臣。
其實,他也隻是想明白了一點:挖大漢牆角的,不是亂民,不是邊患,而是世家大族。
如果大漢強盛,哪裏還會有邊患?
可大漢是怎麽衰弱的呢?
自然是那些士族門閥不斷盤剝百姓,不斷兼並土地。
可他們兼並土地卻不用繳納田稅,因為他們的田地都是掛在那些孝廉的手中。按大漢律,被舉孝廉後,就不用再繳納田稅,徭賦也會減半。
百姓手中沒有了土地,不僅交不起賦稅,連自己的生計都看不到希望,他們隻能造反。
想到傷寒大疫時,朝廷竟然束手無策,甚至連賑災的錢糧都拿不出來,劉宏的心髒就感到陣陣抽搐。
邊患、亂民都是肘腋之疾,士族門閥才是心腹大患。
劉宏很生氣,身體都有輕微地顫抖。
他登基二十年了,今天才知道,自己一直被眾多朝臣玩弄於股掌之間。
當然,他隻想明白了士族門閥的危害,卻沒有反思皇帝昏庸、朝堂黨爭的危害。
他也想不到這麽多。
他對治理天下一竅不通。隻不過仗著有點小聰明,想明白了士族逼的百姓活不下去,所以才造反。
他能想明白這一點,知道士族門閥是禍害,已經很不錯了。
不要說當前還是漢朝,到了明、清兩朝,朝堂之上,仍然是士族代表。
正所謂“高品無寒門,低品無士族”。
這也是劉宏不和朝臣商量,直接下旨,蔡成統領兵權、冀幽並三州實施“新農體係”、益豫兩州準備實施的根本原因。
劉宏覺醒了!
他不想再被朝臣愚弄了!
崔烈快步上前,雙膝跪地,大聲嘶吼。“陛下,陛下不可呀。青州三十萬兵馬不受朝廷節製,對朝廷威脅太大……”
劉宏輕蔑地瞥了崔烈一眼。
威脅?對大漢江山最大的威脅,恐怕就是你們世家大族了。朕可沒忘記,世家開出一匹戰馬兩百萬錢的價格。
他根本不理會越來越多的朝臣跪在堂下聲嘶力竭,而是輕聲吩咐張讓和趙忠:“擬旨!”
秉筆太監瞬間做好擬旨的準備。
“著劉虞任幽州牧,劉岱任並州牧,賈琮任冀州牧,劉焉任益州牧、黃琬任豫州牧。調並州刺史丁原迴朝任大鴻臚。
“冀、幽、並三州牧就任後,馬上引入青州的‘新農體係’,三州農事皆由青州農署節製。責成青州農署,全力恢複冀州的糧食產量。
“益、豫兩州,派人前往青州學習,給予一年準備期。一年後,推行‘新農體係’。
“平叛期間,中郎將蔡成節製冀、幽、並三州兵馬,徹底消除北方邊患。
“如若蔡成實現上表中所承諾之事,封蔡成為北方侯,鎮北將軍。
“準備鑾駕,朕要去青州看看,大司空許栩、太尉馬日磾、大司農蔡立、益州牧劉焉、豫州牧黃琬、幽州牧劉虞陪同。巡視青州後,朕再去早就要去的河間,看看老宅。欽此!”
此時的太尉已經換了幾個人了。
張溫本於中平三年(公元186年),因討伐取勝,晉升為太尉並調迴洛陽,由董卓統領涼州兵馬繼續討賊;
可張溫也隻當了一年零兩個月的太尉,然後被崔烈接替;
崔烈更慘,隻當了六個多月的太尉,又被曹嵩(曹操之父)接任;
可曹嵩也隻做了五個月的太尉,然後就是樊陵兩個月……
這不,剛剛接任太尉之職的是馬日磾。
可見,漢靈帝劉宏已經胡鬧到了什麽程度。
群臣都聽出來了。
陛下封州牧的地方,要不就是糧食產地,要不就是邊關。
其中,冀州 、豫州、益州,是大漢的三大糧倉。
看來皇帝真的開始清醒了。
古有楚莊王“三年不鳴,一鳴驚人”,是不是古景重現?
不過,當前群臣卻被陛下要去青州巡視一事給吸引住了。
能讓他去嗎?
肯定不能。
他們可是知道,青州現在有多富庶,有多少美食。
當初和郭全一起去青州巡視的官吏,都給自己家帶迴了一口鐵鍋和一把菜刀,其中一個農吏,還在一品天下學會了炒菜和燒菜。
所以,現在這位農吏就成了官僚集團的業餘廚師。
為此,這些重臣還專門給他官升三級,卻調往一個閑職。
一句話,我們給你提升俸祿,你得給我們做菜吃。
連這些大臣都控製不住自己的口舌之欲,那陛下能控製住嗎?
誰不知道陛下貪淫貪酒貪口欲?
一旦陛下去了青州,吃上了青州美食,賴在那裏不迴來了。
再往深處想想,萬一陛下要要遷都青州怎麽辦?
遷都青州,日後的朝堂上誰說了算?
青州如此強大,還有三十萬兵馬,恐怕以後一切都得聽那個成公子了吧?
要知道,成公子可是文武兼備、才冠當世呀。
所以,所有的大臣都站出來阻攔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