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蘭州城中的官衙內,眾將聚在一起商討著最後的決戰事宜,按理說吐蕃軍此戰初敗,已經不會再有反攻之意,而唐軍突襲百裏,一戰得勝,如此看來勝負之分已經很明確。不過為了萬無一失,還是決定由王海賓帶軍再次向百裏之外進軍。
此時的王海賓拍案而起,說道:“敵軍剛剛潰散,如今正是我們的機會,我自當率軍奔馳千裏,將敵軍徹底打退,讓其再不犯境。”
王海賓的心思諸將都能品出來,不過此時薛訥還俯身看著地圖,對於他來講這謹慎而行最為妥當,敵軍隻是潰散,若召集起來,還依然有一定的實力。
他看著地圖許久才說道:“我們可以將軍隊分為兩支,一路急進追擊敵軍,而另一路輕裝繞其背後,予以痛擊。”
薛訥剛說完,王海賓就道:“那薛將軍遣我做什麽?”
“既你立功心切,我就讓你充作先鋒,繞到敵軍後背,痛擊敵軍。”
說罷,薛訥看著陸崢又道:“此次立功當以陸兄弟為大,如此敏銳見識,讓我也是為之側目,我已經讓倪若水奏請聖上予你安北都護府長史之位。”
陸崢站起來拱手道:“多謝薛帥的識人之明,也謝諸位將軍的信任。”
此時的倪若水正在迴京的路上,臨走時薛訥給他保證說唐軍在三日後就會大勝,讓其為諸將領請功。其中特別提到陸崢,功勳卓著,奏請兵部使其為安北都護府長史。
而倪若水也一一答應,對於此次陸崢傳信迴來,將狄道吐蕃軍肅清一事,他也是稱道不止,年紀尚輕就有此韜略,必將後生可畏。
陸崢如今在眾將心中也是初露鋒芒,一人潛進敵營,又能從中不露聲色地堅持到大軍馳援。這讓王晙欣慰之餘,也又敬佩之至,陸崢的此番連環用計,也正是他未想到的。
此時王海賓站起來,向著眾將拱手後,走出了大帳,其實薛訥將引軍於敵後的任務交給王海賓,也是有些顧慮的,王海賓性情莽撞,在背後必將是猛攻吐蕃軍,而吐蕃軍一旦陷入包圍,反而會起到哀兵必勝的後果。
所以他看著王海賓走後,略有不安,而王海賓走出官衙後,即率領著數千騎兵匆匆出城,而隨後王晙與郭知運才領著大軍出城。
薛訥與陸崢此時走出官衙,在蘭州城的街道上信步行走,邊城百姓屢經戰火,也已經是熟悉了在戰火中存活的經驗,雖然昨晚險些破城,可是百姓並未因此震懼。
薛訥入城後,也派人挨家挨戶地安撫,如今城內的生意又開始有序經營,走了不遠,薛訥道:“陸兄弟不如在此戰後,與我進京麵聖,這長史之位先不急赴任。”
陸崢很是難為地說道:“陸崢深受王大都護的提攜之恩,這樣做有負他的深恩,我看還是不與將軍去了吧。”
薛訥此時又道:“如果這是王晙的意思呢?王都護也是看在你立下這樣的功績,所以讓我帶你去京畿朝見聖上,這其中也對你報了許多的冀望。”
陸崢沒有辦法,若這是王晙的意思他隻能遵守,便道:“在下不才,願與將軍同往。”
薛訥看陸崢爽快地答應,又道:“其實我此去京城還是有不少的事,我需要你幫我,這邊塞之事遠不如朝廷中的事複雜,所以我一人返京,許多事不能兼顧,這就需要你來做。”
雖然陸崢不知道薛訥話裏所謂何事,但這語氣意味深長,估計也不是什麽易事,不過既然薛訥信任自己,自己也不能推諉。陸崢腦海裏的京畿長安,是那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盛世之景,火樹銀花,彩燈煌煌,這一幕幕的景致是令人遐想的。
於是陸崢道:“既然薛將軍有需,我可以協助將軍。”
“嗯嗯,我第一次看你的時候就覺得你很是不凡,既然能被王晙看中,成為心腹,就不是一般人。”
陸崢此時不語,途徑一個酒樓門外,薛訥道:“這些日子行軍打仗,不是很縱意,我們就在這裏聊聊吧。”
說罷,陸崢與薛訥跨入酒樓,此時二人都身著便衣,故也沒有多少人注視,薛訥向店家要了個二樓的上等客房,兩人剛上去,推開房門,便看到一件紫紅色珊瑚飾品,接著靠著窗邊上有一小桌,上麵有幾卷書。
薛訥與陸崢坐下,又讓店家上了幾壺酒,一碟小菜,陸崢將閉著的窗子用竹竿支開,薛訥品了一口酒便道:“這塞上蘭州還有此味,不枉此行啊。”
剛才進門時,陸崢就有些擔心大各位將領會掉以輕心,此時便說道:“此時還未決出勝負,將軍來此閑談恐怕不妥吧?”
薛訥此時道:“此時王海賓將軍已經可能深入敵後了,成敗就在此舉,我一直是相信王海賓的,這一次也同樣如此。”
說罷,薛訥又喝了幾盅酒,而陸崢也坐下來,不過他望著窗外的景致,有些難以言語。
薛訥看著陸崢不在狀態,又道:“你是擔心我軍有失?”
“也不是,不過……我總是有些隱憂。”
陸崢話語吞吞吐吐,而薛訥卻道:“你不必擔心,幾位將軍自會臨機決斷,要說隱憂,可能最大便是王海賓那裏,也許是我大意了,就不該讓他去。”
“此時再能令其撤迴來嗎?”
薛訥搖搖頭說道:“估計不能,王海賓是個不達目的不肯罷休的人,此時召他迴來,他定不從,此時也隻能看造化了。”
陸崢此時已經能想到戰場上瞬息萬變的局勢,本來王海賓所部就是在收縮包圍圈,而吐蕃豈會乖乖地進入包圍圈還不做掙紮。所以這樣一來我們就難以說清局勢變化,王海賓所率的騎兵畢竟隻有幾千,而吐蕃軍隊雖然已嚐敗績,並非不會背水一戰,壓力勢必也就會增大。
陸崢思來想去也沒轍,就隻好在這裏等著王海賓的捷報,也並且祈禱著王海賓所部不會遇險。
此時的王海賓拍案而起,說道:“敵軍剛剛潰散,如今正是我們的機會,我自當率軍奔馳千裏,將敵軍徹底打退,讓其再不犯境。”
王海賓的心思諸將都能品出來,不過此時薛訥還俯身看著地圖,對於他來講這謹慎而行最為妥當,敵軍隻是潰散,若召集起來,還依然有一定的實力。
他看著地圖許久才說道:“我們可以將軍隊分為兩支,一路急進追擊敵軍,而另一路輕裝繞其背後,予以痛擊。”
薛訥剛說完,王海賓就道:“那薛將軍遣我做什麽?”
“既你立功心切,我就讓你充作先鋒,繞到敵軍後背,痛擊敵軍。”
說罷,薛訥看著陸崢又道:“此次立功當以陸兄弟為大,如此敏銳見識,讓我也是為之側目,我已經讓倪若水奏請聖上予你安北都護府長史之位。”
陸崢站起來拱手道:“多謝薛帥的識人之明,也謝諸位將軍的信任。”
此時的倪若水正在迴京的路上,臨走時薛訥給他保證說唐軍在三日後就會大勝,讓其為諸將領請功。其中特別提到陸崢,功勳卓著,奏請兵部使其為安北都護府長史。
而倪若水也一一答應,對於此次陸崢傳信迴來,將狄道吐蕃軍肅清一事,他也是稱道不止,年紀尚輕就有此韜略,必將後生可畏。
陸崢如今在眾將心中也是初露鋒芒,一人潛進敵營,又能從中不露聲色地堅持到大軍馳援。這讓王晙欣慰之餘,也又敬佩之至,陸崢的此番連環用計,也正是他未想到的。
此時王海賓站起來,向著眾將拱手後,走出了大帳,其實薛訥將引軍於敵後的任務交給王海賓,也是有些顧慮的,王海賓性情莽撞,在背後必將是猛攻吐蕃軍,而吐蕃軍一旦陷入包圍,反而會起到哀兵必勝的後果。
所以他看著王海賓走後,略有不安,而王海賓走出官衙後,即率領著數千騎兵匆匆出城,而隨後王晙與郭知運才領著大軍出城。
薛訥與陸崢此時走出官衙,在蘭州城的街道上信步行走,邊城百姓屢經戰火,也已經是熟悉了在戰火中存活的經驗,雖然昨晚險些破城,可是百姓並未因此震懼。
薛訥入城後,也派人挨家挨戶地安撫,如今城內的生意又開始有序經營,走了不遠,薛訥道:“陸兄弟不如在此戰後,與我進京麵聖,這長史之位先不急赴任。”
陸崢很是難為地說道:“陸崢深受王大都護的提攜之恩,這樣做有負他的深恩,我看還是不與將軍去了吧。”
薛訥此時又道:“如果這是王晙的意思呢?王都護也是看在你立下這樣的功績,所以讓我帶你去京畿朝見聖上,這其中也對你報了許多的冀望。”
陸崢沒有辦法,若這是王晙的意思他隻能遵守,便道:“在下不才,願與將軍同往。”
薛訥看陸崢爽快地答應,又道:“其實我此去京城還是有不少的事,我需要你幫我,這邊塞之事遠不如朝廷中的事複雜,所以我一人返京,許多事不能兼顧,這就需要你來做。”
雖然陸崢不知道薛訥話裏所謂何事,但這語氣意味深長,估計也不是什麽易事,不過既然薛訥信任自己,自己也不能推諉。陸崢腦海裏的京畿長安,是那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盛世之景,火樹銀花,彩燈煌煌,這一幕幕的景致是令人遐想的。
於是陸崢道:“既然薛將軍有需,我可以協助將軍。”
“嗯嗯,我第一次看你的時候就覺得你很是不凡,既然能被王晙看中,成為心腹,就不是一般人。”
陸崢此時不語,途徑一個酒樓門外,薛訥道:“這些日子行軍打仗,不是很縱意,我們就在這裏聊聊吧。”
說罷,陸崢與薛訥跨入酒樓,此時二人都身著便衣,故也沒有多少人注視,薛訥向店家要了個二樓的上等客房,兩人剛上去,推開房門,便看到一件紫紅色珊瑚飾品,接著靠著窗邊上有一小桌,上麵有幾卷書。
薛訥與陸崢坐下,又讓店家上了幾壺酒,一碟小菜,陸崢將閉著的窗子用竹竿支開,薛訥品了一口酒便道:“這塞上蘭州還有此味,不枉此行啊。”
剛才進門時,陸崢就有些擔心大各位將領會掉以輕心,此時便說道:“此時還未決出勝負,將軍來此閑談恐怕不妥吧?”
薛訥此時道:“此時王海賓將軍已經可能深入敵後了,成敗就在此舉,我一直是相信王海賓的,這一次也同樣如此。”
說罷,薛訥又喝了幾盅酒,而陸崢也坐下來,不過他望著窗外的景致,有些難以言語。
薛訥看著陸崢不在狀態,又道:“你是擔心我軍有失?”
“也不是,不過……我總是有些隱憂。”
陸崢話語吞吞吐吐,而薛訥卻道:“你不必擔心,幾位將軍自會臨機決斷,要說隱憂,可能最大便是王海賓那裏,也許是我大意了,就不該讓他去。”
“此時再能令其撤迴來嗎?”
薛訥搖搖頭說道:“估計不能,王海賓是個不達目的不肯罷休的人,此時召他迴來,他定不從,此時也隻能看造化了。”
陸崢此時已經能想到戰場上瞬息萬變的局勢,本來王海賓所部就是在收縮包圍圈,而吐蕃豈會乖乖地進入包圍圈還不做掙紮。所以這樣一來我們就難以說清局勢變化,王海賓所率的騎兵畢竟隻有幾千,而吐蕃軍隊雖然已嚐敗績,並非不會背水一戰,壓力勢必也就會增大。
陸崢思來想去也沒轍,就隻好在這裏等著王海賓的捷報,也並且祈禱著王海賓所部不會遇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