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隴山之麓的茂林修竹裏,為讓大軍安心,陸崢已經派人騎快馬先通報糧隊已臨近渭州軍營,渭州軍營中收到消息後,王晙下令派出上百騎兵前去接應。
此時朝廷也將一批糧食送到,並且還派來了中書舍人倪若水,薛訥等將領已經在轅門外迎候,遠遠看到倪若水後,薛訥連忙上前說:倪舍人肩負皇命來此,本帥有失遠迎。”
倪若水一邊喘著粗氣,一邊說道:“薛將軍好……如今戰況如何了?”
薛訥道:“吐蕃之前來勢洶洶,如今在我們幾個人的配合打擊下,已經是窮途末路了。不過還請倪舍人進大帳一敘。”
倪若水見薛訥等人盛情難卻,就移步於大帳中,倪若水剛坐下時便掃視了諸位將領,幾日的行軍作戰下來,仿佛有些倦意,不過卻依然堅持著武將之姿,都挺直著身板。
未等倪若水言語,薛訥便闡明了此戰已經曙光在望的道理,他站起來對著沙盤將戰場敵我雙方一番講解,倪若水也聽得深以為然。
不過這話語雖好,可是倪若水對於這軍中缺糧是知情的,便道:“薛將軍策劃雖好,不過卻屢屢未抓住契機與敵決戰。這朝堂上對此事已經是沸反盈天,所以此次糧食充足,薛將軍還是以早日肅清敵寇為上。”
關於肅清敵寇的話,倒是讓薛訥心中不禁一震,這些天以來,整日裏對將士的鼓動卻連一口熱乎的飯都無法滿足,何以戰則必勝,所以如今這糧食已到,也該是讓眾將士都大飽口福了。
此時倪若水見薛訥神思未定,浮想聯翩,又道:“薛將軍想到什麽了?”
話音落地,薛訥才猛然清醒,此時旁邊的郭知運便道:“倪舍人不知這幾日薛將軍也是操碎了心,這軍中之事雖然我們幾個都有責任,不過說到底還是薛將軍勞心勞力的多。”
“是啊,薛將軍為軍糧不足,已經是滿臉愁苦,你看這銀發不覺又多了些。”
隨著郭知運的話止後,王海賓也附聲說著,王晙也默認地點點頭,這幾位將領中自己與薛訥年歲最高,而郭知運,安思順和王海賓都是中年而已。
薛訥聽後笑道:“須發皆白是自然常理,為軍中勞心勞力我也是責無旁貸。”
“那如今糧食已到,何時給士卒們發糧,我看是該用此來振奮軍心了。”
安思順話語剛畢,隨之薛訥就點點頭,說:“每人攜帶十天的口糧,明日就向西出營百裏,將敵殲於這荒野之上。”
薛訥的語氣很重,倪若水是能看得出薛訥的求勝之心,也能看出他果敢的性情,當薛訥話畢後,座中的將領都紛紛應聲,倪若水也點點頭,以示讚可。這軍中之事,他自然是看不來幾分,而這軍中上下一心卻洞若觀火。
此時王晙向著帳外看去,風吹得幃帳翻動,若是再不決戰,則寒冬來時,這氣候異變,大雪覆地,弓弦難發,戰鬥必將陷入遲滯。
而王晙遲遲不見陸崢的到來,已經派出去的騎兵也不見迴來報信,王晙此時站起來向著營帳外走去,走出後扶著轅門佇立而望,蒼茫的遠處山巒幾無揚塵。
旁邊的士卒看著便道:“這裏風大,請王將軍不必如此執意,還是迴到裏麵等吧。”
王晙道:“我閑著無事,就想在這裏站一會兒,順便等著陸崢的糧隊。”
士卒見王晙執意要等,就搬來了木凳,讓王晙坐著,王晙的耳邊竟是迴旋的疾風,翻動著他的須發,甚至他的眼裏看到遠處的山脊線模糊不清。
王晙感受著這涼意,此時一個士卒說:“好像有馬蹄聲。”
守衛轅門的士卒便漸漸圍了上來,都注視著遠處愈來愈近的響聲,突然直入眼中的幾騎飛馳過來,王晙看得出來這是派出去的騎兵。
又聽見這些人喊到:“糧食又來了。”
接著後麵的轔轔的車輪聲入耳真切,王晙看到了陸崢,陸崢坐在馬車上一側,看到王晙後,徑直跑上來,單膝跪地道:“在下不負王大將軍信任,終於將這五十車糧食絲毫不少地運來了。”
王晙也好長時間沒有與陸崢再坐下歡談,扶起陸崢後,邊走邊說道:“你這一路上可沒有什麽險阻吧?”
陸崢迴道:“在城中行駛倒沒有什麽,隻不過途徑鄉野時卻有些鬧民惹事,幸虧我恩威並施,將這些亂民給逼退,也算不負王大都護厚望。”
王晙迴頭看著陸崢疑惑道:“既然是亂民,你可知這些人來自哪裏?背後有什麽冤屈,才致使淪為盜匪。”
“這個倒沒有太關心,隻是覺得這荒原上值得憐矜的人不少,就拿那些被生活所逼的亂民來說,足可見這河清海晏之時還未到來,此次運糧途中,倒有些感觸。”
王晙聽後沒有作聲,而陸崢又道:“在下不知如今戰事如何了?”
王晙道:“還能如何,這吐蕃並不集中力量,而是四處流竄瘋咬,所以說耗時日久,卻不能有所結果。不過憑著這些糧草,我軍極有信心尋機一戰。如今聖上已派中書舍人倪若水來了,這倪舍人也帶了些糧草,與你同在一天,這樣看來是我唐軍最可一戰之時。”
陸崢進入大帳中,就見中間位置上的將領,便知這是薛訥,就單膝而跪道:“在下陸崢見過薛帥,此番帶來了五十車糧草以備軍需。”
薛訥見陸崢便道:“你是王晙手下,如今效力軍前,而王將軍又在軍中為你找了一個差事,你看如何?”
陸崢道:“自然聽候將軍安排。”
“便是暗察敵情的事,你願意做嗎?”
陸崢其實對於這些是有抵觸的,他本來是想來軍中做個先鋒,不過既然王晙也說了吐蕃動向難測,那麽隻要尋到敵軍動向,也是大功一件。而且這也是順著王晙企盼的意思來也未嚐不可,畢竟他感覺全軍困惑在此,自己要是能抓住此次機會,也是為王晙長臉。
於是他很爽快地點頭答應了下來,而薛訥又道:“既然你要親為,那隨從需多少方可?”
陸崢沒有過多思慮,一問便道:“僅需十餘騎。”
安思順見諸將頓時語塞,搶著問道:“陸崢兄弟言語是否有些誇大其詞了,僅僅十餘騎,若是碰上吐蕃軍,你可有法子?”
陸崢知道這是在問自己有何韜略,便道:“我的職責是獲悉吐蕃的位置,哪怕遇上一支敵軍,我自當殺出重圍,報信於軍前。”
此時朝廷也將一批糧食送到,並且還派來了中書舍人倪若水,薛訥等將領已經在轅門外迎候,遠遠看到倪若水後,薛訥連忙上前說:倪舍人肩負皇命來此,本帥有失遠迎。”
倪若水一邊喘著粗氣,一邊說道:“薛將軍好……如今戰況如何了?”
薛訥道:“吐蕃之前來勢洶洶,如今在我們幾個人的配合打擊下,已經是窮途末路了。不過還請倪舍人進大帳一敘。”
倪若水見薛訥等人盛情難卻,就移步於大帳中,倪若水剛坐下時便掃視了諸位將領,幾日的行軍作戰下來,仿佛有些倦意,不過卻依然堅持著武將之姿,都挺直著身板。
未等倪若水言語,薛訥便闡明了此戰已經曙光在望的道理,他站起來對著沙盤將戰場敵我雙方一番講解,倪若水也聽得深以為然。
不過這話語雖好,可是倪若水對於這軍中缺糧是知情的,便道:“薛將軍策劃雖好,不過卻屢屢未抓住契機與敵決戰。這朝堂上對此事已經是沸反盈天,所以此次糧食充足,薛將軍還是以早日肅清敵寇為上。”
關於肅清敵寇的話,倒是讓薛訥心中不禁一震,這些天以來,整日裏對將士的鼓動卻連一口熱乎的飯都無法滿足,何以戰則必勝,所以如今這糧食已到,也該是讓眾將士都大飽口福了。
此時倪若水見薛訥神思未定,浮想聯翩,又道:“薛將軍想到什麽了?”
話音落地,薛訥才猛然清醒,此時旁邊的郭知運便道:“倪舍人不知這幾日薛將軍也是操碎了心,這軍中之事雖然我們幾個都有責任,不過說到底還是薛將軍勞心勞力的多。”
“是啊,薛將軍為軍糧不足,已經是滿臉愁苦,你看這銀發不覺又多了些。”
隨著郭知運的話止後,王海賓也附聲說著,王晙也默認地點點頭,這幾位將領中自己與薛訥年歲最高,而郭知運,安思順和王海賓都是中年而已。
薛訥聽後笑道:“須發皆白是自然常理,為軍中勞心勞力我也是責無旁貸。”
“那如今糧食已到,何時給士卒們發糧,我看是該用此來振奮軍心了。”
安思順話語剛畢,隨之薛訥就點點頭,說:“每人攜帶十天的口糧,明日就向西出營百裏,將敵殲於這荒野之上。”
薛訥的語氣很重,倪若水是能看得出薛訥的求勝之心,也能看出他果敢的性情,當薛訥話畢後,座中的將領都紛紛應聲,倪若水也點點頭,以示讚可。這軍中之事,他自然是看不來幾分,而這軍中上下一心卻洞若觀火。
此時王晙向著帳外看去,風吹得幃帳翻動,若是再不決戰,則寒冬來時,這氣候異變,大雪覆地,弓弦難發,戰鬥必將陷入遲滯。
而王晙遲遲不見陸崢的到來,已經派出去的騎兵也不見迴來報信,王晙此時站起來向著營帳外走去,走出後扶著轅門佇立而望,蒼茫的遠處山巒幾無揚塵。
旁邊的士卒看著便道:“這裏風大,請王將軍不必如此執意,還是迴到裏麵等吧。”
王晙道:“我閑著無事,就想在這裏站一會兒,順便等著陸崢的糧隊。”
士卒見王晙執意要等,就搬來了木凳,讓王晙坐著,王晙的耳邊竟是迴旋的疾風,翻動著他的須發,甚至他的眼裏看到遠處的山脊線模糊不清。
王晙感受著這涼意,此時一個士卒說:“好像有馬蹄聲。”
守衛轅門的士卒便漸漸圍了上來,都注視著遠處愈來愈近的響聲,突然直入眼中的幾騎飛馳過來,王晙看得出來這是派出去的騎兵。
又聽見這些人喊到:“糧食又來了。”
接著後麵的轔轔的車輪聲入耳真切,王晙看到了陸崢,陸崢坐在馬車上一側,看到王晙後,徑直跑上來,單膝跪地道:“在下不負王大將軍信任,終於將這五十車糧食絲毫不少地運來了。”
王晙也好長時間沒有與陸崢再坐下歡談,扶起陸崢後,邊走邊說道:“你這一路上可沒有什麽險阻吧?”
陸崢迴道:“在城中行駛倒沒有什麽,隻不過途徑鄉野時卻有些鬧民惹事,幸虧我恩威並施,將這些亂民給逼退,也算不負王大都護厚望。”
王晙迴頭看著陸崢疑惑道:“既然是亂民,你可知這些人來自哪裏?背後有什麽冤屈,才致使淪為盜匪。”
“這個倒沒有太關心,隻是覺得這荒原上值得憐矜的人不少,就拿那些被生活所逼的亂民來說,足可見這河清海晏之時還未到來,此次運糧途中,倒有些感觸。”
王晙聽後沒有作聲,而陸崢又道:“在下不知如今戰事如何了?”
王晙道:“還能如何,這吐蕃並不集中力量,而是四處流竄瘋咬,所以說耗時日久,卻不能有所結果。不過憑著這些糧草,我軍極有信心尋機一戰。如今聖上已派中書舍人倪若水來了,這倪舍人也帶了些糧草,與你同在一天,這樣看來是我唐軍最可一戰之時。”
陸崢進入大帳中,就見中間位置上的將領,便知這是薛訥,就單膝而跪道:“在下陸崢見過薛帥,此番帶來了五十車糧草以備軍需。”
薛訥見陸崢便道:“你是王晙手下,如今效力軍前,而王將軍又在軍中為你找了一個差事,你看如何?”
陸崢道:“自然聽候將軍安排。”
“便是暗察敵情的事,你願意做嗎?”
陸崢其實對於這些是有抵觸的,他本來是想來軍中做個先鋒,不過既然王晙也說了吐蕃動向難測,那麽隻要尋到敵軍動向,也是大功一件。而且這也是順著王晙企盼的意思來也未嚐不可,畢竟他感覺全軍困惑在此,自己要是能抓住此次機會,也是為王晙長臉。
於是他很爽快地點頭答應了下來,而薛訥又道:“既然你要親為,那隨從需多少方可?”
陸崢沒有過多思慮,一問便道:“僅需十餘騎。”
安思順見諸將頓時語塞,搶著問道:“陸崢兄弟言語是否有些誇大其詞了,僅僅十餘騎,若是碰上吐蕃軍,你可有法子?”
陸崢知道這是在問自己有何韜略,便道:“我的職責是獲悉吐蕃的位置,哪怕遇上一支敵軍,我自當殺出重圍,報信於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