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郭知運所部攻入吐蕃大營時,吐蕃除了少數的抵抗外,大都向西逃竄,整個場景與安思順預料的幾無差別,吐蕃軍營亂作一團。夜幕掩映中每個將領都不顧其餘將士,也來不及整冠著衣,都倉皇而逃。郭知運準備追擊,但在薛訥率大軍到時,薛訥下令窮寇勿追。
不過當全軍返迴後,薛訥卻得到糧草中途被劫的消息,原來有些糧草竟被吐蕃軍迂迴截取了,這下全軍猶如沒了後勤的孤軍,若是再無糧草供給,極有可能要撤軍。而薛訥出京時,聖上曾言定要痛擊敵軍,以求邊地之太平,所以催糧已經急不可待。
此時諸將都在營帳裏,薛訥寫好催糧軍書派人傳至隴右道各州縣,王晙此時以為可以將安北都護府的屯田之糧運過來,解此燃眉之急。
而薛訥卻認為從安北都護府至此恐生意外,既然吐蕃軍可以從大軍背後中截糧,說明已經滲入腹地。
王晙便又想起了陸崢,此人是自己提拔的心腹,如今此地缺糧,正好他可以擔此大任,所以王晙讓人快馬傳令至中受降城。
此時受降城的官衙內,陸崢也忖度著隴右戰場的局勢,這八月天寒,士卒們要有力氣作戰,這棉衣糧草必定不可短缺。不過陸崢也就是想一想,而王晙走時對他的囑咐是,安北都護府這個大局勢,不可隨心而動,要廣納民意。
總言之,王晙是讓他多多關注民情,然而雖在千裏之外,陸崢還是想體驗那隴右的戰場。
陸崢看著府內進進出出的衙吏,其中一個衙吏急匆匆地走進來,連忙向他拱手道:“陸將軍,王大都護來信了。”
陸崢接過那封信,拆開後才得知這五百裏急信,上麵知會其運糧於隴右道前線,就這寥寥幾字,陸崢不覺之間很是振奮。不過同樣他也有疑慮,不過再轉念一想,既然是王晙的親筆手書,也無需顧慮太多。
安北都護府年歲至此也是豐稔,整個府庫中的存糧除了撫恤民生,供各項支出外,依然能做到援助此時的隴右戰場。陸崢命人裝運糧食,就按照王晙的意思來裝,足夠隴右道士卒打完此仗。
陸崢看著眼前的糧車逐漸都已裝滿,就清點完畢,就和一隊軍士準備奔赴隴右道。陸崢盤腿坐在糧車上,搖搖晃晃地駛出城門。
越往西,草原上的景物隨之凋敝,荒野上能望到那天邊的雲霞,也能慢慢觀察出雲霞明滅所帶來的萬千氣象。陸崢忖度著大約能在三日後,抵達隴右前線,途中經過一處沙漠,既而到達夏州,再過鹽州,便到靈州,到了靈州便是朔方軍的治所,接著便可進入隴右道,而此時唐軍駐地便在隴右道的渭州之內。
此刻正駛過一片荒原,陸崢對著馬車旁邊士卒隨便嘮嗑道:“你家住哪?為何來從軍?”
一旁的士卒聽到這突如其來的問詢,連忙道:“家住關內道萬年縣,距離京都長安不遠,因父親亡故,隻能從軍度日。本來……”
士卒剛準備說什麽,又收住了嘴,而陸崢又道:“本來是有個好前程的吧。”
霎時士卒又投來驚異的目光,其實事實與陸崢說得也不差分毫,自己確實是有難言之隱。
陸崢也是能感覺出這京畿之地的變幻莫測,這個士卒的父親亡故,家道中落,因為生計所以隻好應召從軍。
此時士卒已經默然不語,陸崢便撫慰道:“我不覺得你的前程就此泯滅,這禍福相生,未必家道中落就是無法彌補的失意。若是還有誌向,就在戰場上多立功,未必不可重振家業。”
士卒點點頭說道:“將軍此話確實有理。”
陸崢為了開解這個士卒,又故意道:“其實我也是家道中落,為了生計來到軍中。不過幸有王大都護器重,才成了如今掛個虛職的將軍。”
此時突然糧車停下來,陸崢身體便向前傾斜了一下,抬眼後看到前麵竟然擋住了些手持利器的饑民。這些饑民的目的陸崢很是清楚,為了生存他們別無選擇,可是這些人竟然要搶軍糧。陸崢想勸其讓路,便跳下馬車。
走到前麵,陸崢便開口道:“敢問諸位知道這是什麽糧食嗎?這是軍糧。”
“我管他是什麽糧食,為了我們這些人活命,我們便隻能這樣。”
陸崢看到這些人目露不善之色,又立馬感覺到這些並不是一般之人,而是些流竄的亂民。
於是他不得不放言道:“既然好說歹說,你們不聽,那就隻能憑實力說話。”
語畢,唐軍士卒拔開了刀劍,而對方也不甘示弱地亮出兵器,陸崢知道唐軍人數不占優勢,眼前湧過來的亂民恰好在人數上占據優勢。
陸崢想息事寧人,可是這些亂民卻毫無退卻的意思,此時一個帶頭的亂民衝了上來,直接揮刀砍向陸崢,然而陸崢順勢一躲,又轉身用刀柄擊打這個亂民,將此人擊倒在地,而後被唐軍縛住。
陸崢明白這些人也是無可奈何而走上這條路的,所以也尚有可憐之處,罪不至死。而後麵的亂民一見這般情況,就有些被震爍,而甚至有人脫離隊伍,徑直逃逸。
此時陸崢又道:“諸位鄉親也能看到,如此作為隻能讓你們陷於萬劫不複之地,這明搶軍糧,罪同謀逆,望爾等不要胡來。若是放下此念,則依然能饒恕爾等,一切事情既往不咎。”
陸崢此話一出,那些亂民都有些泄氣,不出一會兒就讓開了路,陸崢押運的糧車便就此過去。陸崢又轉念一想,這裏饑民肆虐,還是地方官吏不盡心盡責,無視民眾饑餒,才讓民眾聚集為匪。
如今才剛出安北都護府的地界,就有如此多的饑民鬧事,指不定到了隴右道邊界時,可能還會發生這些事。這些亂民幾乎都是在道與道的邊界而聚眾行此不軌之事,如此看來這一路險阻重重。
不過當全軍返迴後,薛訥卻得到糧草中途被劫的消息,原來有些糧草竟被吐蕃軍迂迴截取了,這下全軍猶如沒了後勤的孤軍,若是再無糧草供給,極有可能要撤軍。而薛訥出京時,聖上曾言定要痛擊敵軍,以求邊地之太平,所以催糧已經急不可待。
此時諸將都在營帳裏,薛訥寫好催糧軍書派人傳至隴右道各州縣,王晙此時以為可以將安北都護府的屯田之糧運過來,解此燃眉之急。
而薛訥卻認為從安北都護府至此恐生意外,既然吐蕃軍可以從大軍背後中截糧,說明已經滲入腹地。
王晙便又想起了陸崢,此人是自己提拔的心腹,如今此地缺糧,正好他可以擔此大任,所以王晙讓人快馬傳令至中受降城。
此時受降城的官衙內,陸崢也忖度著隴右戰場的局勢,這八月天寒,士卒們要有力氣作戰,這棉衣糧草必定不可短缺。不過陸崢也就是想一想,而王晙走時對他的囑咐是,安北都護府這個大局勢,不可隨心而動,要廣納民意。
總言之,王晙是讓他多多關注民情,然而雖在千裏之外,陸崢還是想體驗那隴右的戰場。
陸崢看著府內進進出出的衙吏,其中一個衙吏急匆匆地走進來,連忙向他拱手道:“陸將軍,王大都護來信了。”
陸崢接過那封信,拆開後才得知這五百裏急信,上麵知會其運糧於隴右道前線,就這寥寥幾字,陸崢不覺之間很是振奮。不過同樣他也有疑慮,不過再轉念一想,既然是王晙的親筆手書,也無需顧慮太多。
安北都護府年歲至此也是豐稔,整個府庫中的存糧除了撫恤民生,供各項支出外,依然能做到援助此時的隴右戰場。陸崢命人裝運糧食,就按照王晙的意思來裝,足夠隴右道士卒打完此仗。
陸崢看著眼前的糧車逐漸都已裝滿,就清點完畢,就和一隊軍士準備奔赴隴右道。陸崢盤腿坐在糧車上,搖搖晃晃地駛出城門。
越往西,草原上的景物隨之凋敝,荒野上能望到那天邊的雲霞,也能慢慢觀察出雲霞明滅所帶來的萬千氣象。陸崢忖度著大約能在三日後,抵達隴右前線,途中經過一處沙漠,既而到達夏州,再過鹽州,便到靈州,到了靈州便是朔方軍的治所,接著便可進入隴右道,而此時唐軍駐地便在隴右道的渭州之內。
此刻正駛過一片荒原,陸崢對著馬車旁邊士卒隨便嘮嗑道:“你家住哪?為何來從軍?”
一旁的士卒聽到這突如其來的問詢,連忙道:“家住關內道萬年縣,距離京都長安不遠,因父親亡故,隻能從軍度日。本來……”
士卒剛準備說什麽,又收住了嘴,而陸崢又道:“本來是有個好前程的吧。”
霎時士卒又投來驚異的目光,其實事實與陸崢說得也不差分毫,自己確實是有難言之隱。
陸崢也是能感覺出這京畿之地的變幻莫測,這個士卒的父親亡故,家道中落,因為生計所以隻好應召從軍。
此時士卒已經默然不語,陸崢便撫慰道:“我不覺得你的前程就此泯滅,這禍福相生,未必家道中落就是無法彌補的失意。若是還有誌向,就在戰場上多立功,未必不可重振家業。”
士卒點點頭說道:“將軍此話確實有理。”
陸崢為了開解這個士卒,又故意道:“其實我也是家道中落,為了生計來到軍中。不過幸有王大都護器重,才成了如今掛個虛職的將軍。”
此時突然糧車停下來,陸崢身體便向前傾斜了一下,抬眼後看到前麵竟然擋住了些手持利器的饑民。這些饑民的目的陸崢很是清楚,為了生存他們別無選擇,可是這些人竟然要搶軍糧。陸崢想勸其讓路,便跳下馬車。
走到前麵,陸崢便開口道:“敢問諸位知道這是什麽糧食嗎?這是軍糧。”
“我管他是什麽糧食,為了我們這些人活命,我們便隻能這樣。”
陸崢看到這些人目露不善之色,又立馬感覺到這些並不是一般之人,而是些流竄的亂民。
於是他不得不放言道:“既然好說歹說,你們不聽,那就隻能憑實力說話。”
語畢,唐軍士卒拔開了刀劍,而對方也不甘示弱地亮出兵器,陸崢知道唐軍人數不占優勢,眼前湧過來的亂民恰好在人數上占據優勢。
陸崢想息事寧人,可是這些亂民卻毫無退卻的意思,此時一個帶頭的亂民衝了上來,直接揮刀砍向陸崢,然而陸崢順勢一躲,又轉身用刀柄擊打這個亂民,將此人擊倒在地,而後被唐軍縛住。
陸崢明白這些人也是無可奈何而走上這條路的,所以也尚有可憐之處,罪不至死。而後麵的亂民一見這般情況,就有些被震爍,而甚至有人脫離隊伍,徑直逃逸。
此時陸崢又道:“諸位鄉親也能看到,如此作為隻能讓你們陷於萬劫不複之地,這明搶軍糧,罪同謀逆,望爾等不要胡來。若是放下此念,則依然能饒恕爾等,一切事情既往不咎。”
陸崢此話一出,那些亂民都有些泄氣,不出一會兒就讓開了路,陸崢押運的糧車便就此過去。陸崢又轉念一想,這裏饑民肆虐,還是地方官吏不盡心盡責,無視民眾饑餒,才讓民眾聚集為匪。
如今才剛出安北都護府的地界,就有如此多的饑民鬧事,指不定到了隴右道邊界時,可能還會發生這些事。這些亂民幾乎都是在道與道的邊界而聚眾行此不軌之事,如此看來這一路險阻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