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


    天空中剛剛下過雨,空氣清晰。


    清水河流邊,楊柳依依。


    直播間的視角從天而降,俯瞰著齊州章丘區。


    一座規模頗為龐大的四合院中,有許多人來來往往,忙忙碌碌。


    不多時,伴隨著哇的一聲嬰兒啼哭聲,院內傳來了接生婆興奮的喊叫聲:“生了生了,老爺,是個女孩!”


    不少人聽到是個女孩時,都神情一緊,眼睛偷瞄向門口的男子,神色緊張。


    但那位男子卻未受到任何影響,反而一臉陶醉的聽著屋內嬰孩的啼哭,發出一陣爽朗的笑聲,朗聲的對著屋內道:


    “夷水,即佷山清江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蜀人見其澄清,因名清江也。”


    “夫人,你看給她取名李清照如何?”


    半晌,屋內傳來一道虛弱的話語聲:“好,都依你。”


    屏幕前,觀眾們看到這裏直接炸了:


    “臥槽!李清照!!”


    “所以這男子是她爹李格非麽?果然和普通人不一樣!”


    “這是李清照出生了嗎!我們華夏第一傳奇女性出生了!”


    “他們為什麽這麽緊張呀?這不是母子平安嘛。”


    “嘿嘿,這你都看不懂?古代重男輕女思想很嚴重的,若是生出男孩自然是大喜,若是女孩,難免讓人掃興。”


    “哈哈哈,重男輕女?想必他們那時候想不到,李清照將來的成就吧。”


    “偉大的事情開始時,不都是這樣默默無聞不動聲色嗎?”


    “樓上的那位說的有理,都給我看頓悟了,哈哈。”


    直播間中的觀眾,在熱烈的吹牛討論著,而視頻中畫麵卻開始加速。


    李清照的幼年時光清楚的展示在了所有人的麵前。


    一周歲,抓周。


    李清照被放在了一張桌子上,在她的麵前,很多東西等著她選擇。


    有顏色鮮豔的脂粉,有香氣襲人的糕點,還有漂亮的首飾,但是這些女孩子感興趣的東西,李清照卻沒有多看一眼。


    目光茫然的四處張望著,終於,桌子角落裏的一隻精美的毛筆,引起了李清照的注意,她爬過去,抱住毛筆,喜愛的怎麽都不撒手,臉上都一次露出了最開心的笑容。


    李清照父親李格非瞬間喜上眉梢,連連大喊:


    “好,好,好!不愧是我李家之女!擺宴一日慶祝!”


    四合院內,頓時開始忙碌起來,賓客來訪,推杯換盞,氣氛熱烈,李格非更是喝的紅光滿麵!


    “不就是李清照抓了一隻毛筆嘛,你看他怎麽這麽開心啊,都快要手舞足蹈了。”


    “嘿,這你就不懂了吧,這是家風得以傳承的興奮啊,李清照的父親名叫李格非,自身就是一位文學大家。”


    “不錯,他進士出身,這會兒在官場上也順風得意,官至禮部員外郎。”


    “由於才華出眾,李格非得到了文壇大佬蘇軾的賞識,也因此被蘇軾收為門生,成為‘蘇門後四學士’之一。”


    “李清照是李家的獨女,若是和其他普通女子一樣,隻喜歡些花花草草鶯鶯燕燕,不喜文章學文,恐怕還會惹得他不喜,但是李清照喜歡筆墨,這不正是想瞌睡碰著枕頭嘛。”


    【史學小書童】:“沒錯,其實李清照有後來的成就,和她的家庭氛圍是分不開的,父親是一位文學大家,也是朝中文官,家裏藏書頗為豐厚,她的母親王氏也是狀元的孫女,可謂是正統的書香門第。”


    “作為父親,李格非的教育理念十分超前,幾乎是背離了當時社會的主流,他主動教授女兒音律棋法、讀書作文。”


    “還經常拿朋友的作品供女兒學習,甚至鼓勵她模仿唱和,最後更是為李清照請了蘇門四學之之一的晁補之作為老師,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話剛說完。


    時間來到了李清照一周歲之後不久。


    這一年,她母親王氏和她外公相繼去世,按照當時的習俗規矩,李格非迴家守喪三年。


    而李清照則是留在了章丘,由伯母撫養。


    李格非守喪結束之後,又被調往汴梁任職。


    李清照雖然失去了母親,又和父親分離,但她的伯母伯父對她比對自己的孩子還親,所以生活得還算幸福。


    並且,從小李清照便展現出了過人的聰慧天資,她三四歲時,心智便不亞於八九歲的堂兄,五歲時,便跟著堂兄們一起讀書寫字,遊山玩水。


    她還有一項過目不忘的好本事,並且時常在書房一呆就是一天,廢寢忘食的讀著聖賢書。


    而這一幕,直接給直播間的觀眾們看沉默了,不少人都發出感歎。


    “就這用心程度,我自慚形穢了!”


    “看看人家,這才五歲啊,就這麽認真的學習了,我現在都二十歲了,還不好好學習,嗚嗚嗚嗚……”


    “果然,沒有哪個天才傳奇是白來的啊,在暗處都有不為人知的努力。”


    “這就是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吧,我服了!”


    因為李清照的努力和優良的家庭氛圍,再加上有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晁補之作為輔導,所以才華得以完全展現。


    晁補之更是對其大為震撼和稱讚,言說李清照未來才學定然不在自己之下。


    宋代女子,15歲便用簪束發,稱作“上頭”,按照南宋時期的社會規矩,女孩“上頭”後,就是大姑娘了,再也不能隨便出門玩耍了。


    李清照是15歲那年秋天“上頭”的,那一天,她獨自劃舟,在溪亭、蓮湖玩了個痛快,由於喝了點酒,所以忘記了時間。


    眼瞅著夜幕降臨,李清照卻一點也不擔心,一直玩到了盡興,才想起迴家。


    她坐著小舟返迴,結果卻走錯了路,小船衝進了湖中的深處,平靜的湖麵上蕩起陣陣漣漪,舟兒又驚起陣陣鷗鷺。


    見到此等美景,李清照一時興起,提筆寫下了她人生中的第一首詞: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迴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


    此詩一出,李清照文名頓時名動京城!


    不能出門遊玩了,李清照便在家裏讀詩看文。


    這一天。


    李清照十八歲生日。


    她如同往日一樣,大清早的,便進入了書房。


    隨手拿起了書架上的一本書《讀中興頌碑》翻開書頁,便興致勃勃的開始讀了起來。


    此時,李清照已經並非之前那副小女孩的模樣了,已經成長得亭亭玉立,因為常年接觸書卷,身上更是有著一股子獨特的書香氣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書藏古今,我打造節目對話諸聖先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鄭麻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鄭麻迷並收藏書藏古今,我打造節目對話諸聖先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