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餘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


    “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飲餘馬於鹹池兮,總餘轡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遙以相羊。”


    ……


    “亂曰:已矣哉!”


    “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


    “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鹹之所居!?”


    一首洋洋灑灑且充滿悲情的詩詞從屈原的口中被念了出來。


    悲情的口吻,淒涼的語調。


    再結合此刻他所身處的環境。


    濃烈的悲涼感,瞬間撲麵而來。


    引得屏幕前無數人汗毛直豎:


    “這是……離騷?!”


    “我去!這離騷念得,我汗毛全都豎起來了啊!”


    “太有感情了啊!這眼神,這語氣,還有那一抹淚光,雖然我聽不懂,但是莫名感到紮心啊。”


    “剛剛那個太子橫應該就是當年被送去秦國的那個吧?”


    “嘖,雖然這代表著張儀的計策取得了成功,但我看到屈原的這個樣子,根本就開心不起來啊。”


    “哎,這劇情走向,真的是,我才剛剛因為屈原的一番言論而感到心馳澎湃啊,他甚至才剛剛說了自己不會拋棄國家,有召必迴,結果就這來一下。”


    “楚國根本就不值當啊,不止是楚懷王,還有那些奸佞,現在又冒出來一個太子橫,屈原想要讓國家強大,也太難了啊。”


    “這太子橫怎麽就這麽不爭氣呢?身為質子居然還殺人逃逸,這是一國太子能幹出來的事麽?”


    “我咋就一點也不覺得意外呢,有個楚懷王這樣的爹,這個太子橫能做出這種事根本就不足為奇好麽?”


    “算了算了,咱們還是來賞析一下這首離騷吧,這樣的機會可不多啊,屈原這個演員找得也太好了,這一首離騷念得,完全可以去參加朗誦比賽了,太聲情並茂了啊。”


    “那我就來簡單說說《離騷》好了。”


    “離騷作為一篇富有劃時代意義的長篇巨著,其所表現的內容和思想是非常豐富的。”


    “從屈原自身的出身、修養已經抱負展開,迴憶了自己輔佐楚懷王進行改革卻最終反因讒言而被疏遠的經曆。”


    “表明他固守本心,堅決不與奸佞同流合汙的政治態度與九死未悔的堅定信念。”


    “中間部分則辭藻華麗,總結了自古以來曆史上興亡盛衰的經驗教訓,闡述屈原舉賢授能的政治主張,並從而引出了想要神遊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


    “這就是求索精神的源頭,求索二字,充分表明了屈原對理想的執著追求。”


    “但在篇章的最後,卻又因為追求不得而請靈占卜、巫鹹降神,想要詢問自己的出路,並從中反映了他內心的動搖,是去國自疏還是繼續留在故土這兩者之間的矛盾心理。”


    “最後用忽臨睨夫舊鄉這一句,來表明了自己內心的不忍,決定以死來為自己的理想殉道。”


    “總的來說,離騷可以分為三段,上篇偏重於敘述現實;中篇則是對美好的憧憬,末篇則是以迴到現實而結束。”


    “這是一篇真正的史詩,也是我們後世所有文學作品的開山之作,其意義之深遠,遠超我們所有人想象,為了不耽誤大家觀看節目,老夫就先說到這裏,大家有興趣可以去了解一下。”


    (老鄭認真臉,離騷,光是點評我就能寫一萬字,但為了避免上次文成公主那樣的引經據典帶來的拖遝,所以這裏就隻寫這麽多,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深入了解下,這真的是一部偉大的愛國巨著。)


    這麽幾期節目下來,大部分書藏古今的粉絲也已經全都認識了蕭致遠的賬號“史學小書童”。


    所以看到他發言,當即就全場安靜了下來。


    但在他話音落下之後,評論區就再一次被點燃了:


    “蕭老講解的太精辟且到位了啊,我本來壓根就聽不懂屈原在那念什麽,這麽一說,我就全明白了啊。”


    “可不是,我以前光記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一句了啊,原來離騷裏麵的每一句,都是那麽的華麗而有韻味,蕭老放心,我們不僅會去仔細了解,還會多刷幾遍這一段朗誦!”


    “屈原是真正的愛國人士啊,愛國愛到他這種地步,真的是沒誰了啊!隻可惜,最後不僅沒有落到個好歸宿,反而還一語成讖,走上了跟彭鹹一樣悲情結局。”


    “哎,誰說不是呢?”


    正議論間,屏幕中的林凡已經取出了一張長長的宣紙,然後揮毫潑墨的在上麵把這一首離騷給書寫了下來。


    “好字!”


    一旁的司馬遷原本正在因為屈原的念誦而感傷不已,此時見到林凡用隸書所寫的這一首離騷頓時忍不住一歎。


    一旁的屈原本在那裏望著楚國的方向感慨,聽到動靜便轉過了頭來抱歉的道:


    “平一時興起,讓二位見笑了。”


    話剛說完,屈原就瞧見那一張宣紙以及上麵所寫的離騷。


    頓時兩眼放光的走上前伸手摸了摸宣紙,然後滿臉驚奇的道:


    “這又是何物,為何如此輕薄,而且筆墨落在其上凝而不化?端的神奇!”


    “迴屈子的話,這是紙。”司馬遷抬頭迴道。


    “紙?”屈原一愣,隨後讚許的道:“你這紙可是稀罕之物啊。”


    “羋大夫,這是專門用來寫毛筆字的宣紙,後世根據紙張薄厚和材質,還有多種分類,這隻是其中的一種。”林凡這時也開口解釋道。


    “後世?”屈原的眉頭終於皺了起來,看向林凡和司馬遷身上的衣服,然後忍不住的開口問道:


    “你二人究竟是誰?又從何而來?”


    司馬遷聞言恭敬的對著屈原一拜:


    “學生司馬子長,來自百多年後的東漢,乃是一名史官。”


    “學生林凡,來自兩千三百多年以後,今日,特攜太史公,前來一覽羋大夫之風情與傲骨。”


    林凡緊接著拜倒,隨後,便從懷中掏出升級過的萬儒血書,遞到了屈原的麵前,並且開口道:


    “羋大夫,雖然有些不恰當,但學生身上還肩負了一項重任,受人所托,特將此物轉交至先生的手上。”


    “兩千三百多年以後?百多年後?”


    屈原原本正在疑惑二人的來曆,但在見到萬儒血書之後,卻神情為之一凜,鄭重而又嚴肅的開口問道:


    “此物,是何人所托?”


    林凡從屈原的臉上看出了一抹凝重,就連周圍的空氣都好似凝固了幾分。


    頓時咽了一口唾沫,小心翼翼的開口道:


    “秦相,張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書藏古今,我打造節目對話諸聖先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鄭麻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鄭麻迷並收藏書藏古今,我打造節目對話諸聖先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