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斥之下。


    首當其衝的林凡和李時珍同時屏息。


    不敢言語,噤若寒蟬。


    而屏幕前的觀眾則紛紛感慨道:


    “都說孫思邈性格溫順,怎麽這會兒居然發這麽大的火,嚇人。”


    “這能不火嗎?好好的中醫,居然變成了現在這樣子,猶如一盤散沙,死不死活不活的,換誰都冒火啊,更不用說身為老祖宗的孫思邈了。”


    “哎?你們一口一個老祖宗的,憑什麽孫思邈是老祖宗啊,這不是還有扁鵲華佗張仲景嗎?再不濟,還有黃帝在前麵啊,你們也說了華夏中醫五千年,憑什麽一個唐朝人,就變成祖師爺了?”


    “非也,之所以要稱唿孫思邈為祖師爺,是因為他著下了流芳百世的備急千金要方。”


    “為什麽要說它流芳百世,因為在備急千金要方當中,孫思邈開宗明義的點名了,學習中醫的方法,也就是他剛才問李時珍的那句話,素問針經甲乙學得如何。”


    “欲為大醫者,必須之諳素問針經甲乙,什麽意思?就是說,你想成為大醫必須熟悉明白素問、針經、甲乙,這其中,素問和針經並成為黃帝內經,而甲乙,則是指的針灸甲乙經,這些,是成為大醫的基本功。”


    “而在備急千金要方的第一卷中,孫思邈又特別點出了大醫精誠的概念,給天下醫者品德,做了規範和定義。”


    “孫思邈之所以偉大,正是因為他通過一本書,為後世明確了大醫的學術基礎以及道德基礎,對後世所有醫者起到了極強的規範和教化作用。”


    “同時也是他,提出了分科而治的概念,更強調了婦科和兒科的重要性,令世人對婦女兒童有了更高的關注。”


    “這不僅是對中醫,更是對整個醫學界,都有著不下於當初孔聖教化天下的分量,所以這一聲祖師爺,孫思邈,當之無愧。”


    “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專門去了解一下孫思邈的履曆,了解一下什麽是大醫精誠,以上,是我的一點拙見,希望能對大家觀看節目帶來幫助,老夫王懷仁。”


    這番話一出,屏幕前頓時為之一靜,接著便是一頓感慨之聲:


    “嘶!繼鍾老之後,王老都出來發言了啊!”


    “原來是這樣啊,感謝王老解說,您謙虛了啊,您這還拙見呢,講得也太好了。”


    “我本來也想說幾句,可就是不知道從何說起,還是王老厲害,總結得太到位了啊。”


    “是的是的,孫思邈於華夏中醫的貢獻,堪比孔聖,唯一可惜的,就是他當年為千金要方補充編纂的千金翼方在戰火中流失了,不然的話,對他的評價,肯定還要更高。”


    這邊。


    孫思邈胸腹一陣起伏,但在氣過了之後,他卻蔚然一歎,凝神看向林凡道:


    “你所說這三個問題,其實自我華夏醫術創立以來便一直存在,那些江湖郎中不學無術,靠坑蒙拐騙營生;狗皮膏藥,假借醫術之名,實則屁用沒有;至於學醫者匱乏……”


    說到這裏,孫思邈又是一歎,搖頭道:


    “自古以來,醫者便地位不高,非有惠及一方之大誌者,則不能成良醫,非有普濟天下之胸懷者,不能成大醫。”


    “大醫,要精,亦要誠。”


    “這三個問題,說白了,實則是人心,可人心,乃是千古難題,這世間,本就奮進者有之,安逸者有之,居心叵測者有之。”


    “若後世是如此局麵,則我華夏醫術想要振興,實在是難啊……”


    一旁的李時珍聽到這話,頓時瞠目緊張道:“真人,莫不是連真人也沒有辦法不成?”


    語畢,他便頹然的低下了頭:


    “我華夏醫術,傳承五千年,難不成,真要就此沒落了不成……”


    林凡見狀,麵有不忍,卻依舊上前開口道:


    “真人、先生,我華夏中醫,要麵臨的困難可不止有人心……”


    此話一說,正低頭沉思的孫思邈和神色黯然的李時珍當即抬起頭來,然後同時不可置信的看向林凡。


    “已是如此困境,還有何難事?”


    “請二位先人,隨學生去一看。”


    林凡沒有解釋,而是嘴角泛起苦澀,抬手一招。


    下一秒,一道旋渦便出現在三人麵前。


    “好手段!”孫思邈看到這旋渦眼中閃過一抹驚奇,忍不住感慨道。


    隨後,他便邁步朝旋渦走去。


    原地,那吊睛猛虎嗚咽了一聲抬頭,卻被他拿眼睛一瞪,便老實的重新趴了下來。


    “先生,請。”林凡和李時珍二人緊隨孫思邈的腳步,穿過旋渦。


    旋渦這頭,是一名七十年代的年輕人,準確的說,是一名年強醫者。


    他的時間流速很快。


    可以看到,他通讀黃帝內經,甲乙針灸,備急千金要方,本草綱目四大典籍,屋內更常備一副人體經絡圖時常參詳。


    從二十幾許一直到三十來歲,他一直在苦心鑽研。


    孫思邈和李時珍看到他認真專注的樣子,大為點頭。


    三十歲過後,他開始診病救人,抓藥下針。


    因為醫術精湛,故此名聲大噪,鄉裏鄉親的全都來他這裏看病。


    遇到那些沒錢買藥的,他還會自掏腰包,草藥不夠的,他還會自己去山裏麵采摘製作。


    而他的醫術,也在不斷的積累中,穩步提升。


    時間,來到了幾十年後。


    六十多歲的他,已經成為了聞名鄉裏的老中醫。


    “此人學藝精湛,品行良好,福及鄉裏,當屬一代良醫。”孫思邈認可的點評道,一旁的李時珍也同樣點頭讚同道:“確如真人所說。”


    然而,就在二人話音落下之際。


    一張通知書卻被送到了老中醫的手裏。


    接到通知書的那一刻,老中醫整個人都在顫抖,臉上露出憋屈和不忿的神情。


    可最後,他卻還是咬牙關上了醫館的大門,然後抱出一堆寫滿符號的書籍,戴上老花鏡,在那低頭鑽研了起來。


    這一日,又有病患前來敲門求醫。


    老中醫不由自主的停下手上的事情站起身來。


    可在開門的那一刻,他的手,卻停在了半空。


    隨後,一行滾燙的老淚從他的眼中奔湧了下來!


    他哽咽的開口道:


    “老鄉,對不起,我……我沒有行醫資格證。”


    “我……我沒法為你看病……”


    “你還是去大醫院吧。”


    門外的病患本來還想再乞求什麽,卻被幾個老中醫的鄰居給勸走了。


    屋內。


    老中醫頹然坐倒,他滿眼淚痕的望向牆壁上的經絡圖,失聲痛哭:


    “老祖宗……老祖宗啊……我……我該怎麽辦?我該怎麽辦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書藏古今,我打造節目對話諸聖先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鄭麻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鄭麻迷並收藏書藏古今,我打造節目對話諸聖先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