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清朝亡!孫文退
書藏古今,我打造節目對話諸聖先賢 作者:老鄭麻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伴隨著張居正的一聲疾唿,畫麵停下。
看著那蜷縮在角落,滿眼無助的哭泣的青年,張居正一下子紅了眼眶,臉上露出一抹感同身受來。
林凡和戚繼光都沒有言語,隻是靜靜的在一旁等待著。
這個畫麵,就隻剩下了青年撕心裂肺般的悲鳴和哭泣之聲。
林凡抬手一招,一份上書便出現在了他的手上,把上書輕輕的遞到張居正的手中。
張居正緩緩打開,看著上麵數行清秀卻有力的字體,喃喃的念到:
“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
“好才學啊,卻未逢時。”
“可惜……可惜啊……”
念到最後,張居正忍不住發出一聲感歎,隨後臉上露出一抹悵然。
隨後,張居正伸出一隻手,朝著孫文的方向,顯然是很想上前去安慰一番,可他最後卻咬牙收迴了手,然後轉頭毅然的看向了林凡,沉聲開口道:
“繼續!”
看到這突如其來的一幕,觀眾們全都皺起了眉頭:
“張居正這是怎麽了?怎麽孫文的這一點挫折居然能讓他出現這麽大的反應?”
“難道是對推翻帝製艱難的感慨?”
“肯定是啊,張居正身為封建帝製過來的人,念得都是董仲舒定下的三綱五常,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在這種大環境下,想要推翻帝製,難度可想而知。”
“不對不對,我剛翻了一下資料,1547年,張居正以二甲第九名的成績當上了進士,並且被授予了庶吉士,成為了真正的儲相,在目睹了兩年的朝堂傾軋之後,心懷治國、平天下理想的張居正,終於在嘉靖二十八年忍不住了,他上了一封《論時政疏》,裏麵列舉了時政的五大弊端,基本上概括出了當時明朝所麵臨的內憂外患問題,可是,卻因為人微言輕,所以最終石沉大海。”
“所以,張居正不是在感慨推翻帝製的艱難,而是真的和孫文感同身受,他臉上的表情也說明了這一點。”
“我去!原來這兩人居然還有這種高度重合的過往?”
“真的好心疼這些滿腔抱負,卻鬱鬱不得誌的先輩們啊,這種痛已經遠遠超越了個人的悲喜。”
“是的,太讓人心疼了,我光是看著孫文這懊惱的樣子,我就忍不住的想哭,他為什麽要自責,又憑什麽要懊悔,這明明都不是他的錯啊。”
“張居正必然也是想到了當初那段鬱鬱不得誌的歲月,才會突然喊停了畫麵,我們看曆史的時候,隻看到了他們的輝煌,卻從未注意到他們曾經的痛苦和掙紮,我們真的太膚淺了。”
這邊。
畫麵繼續。
在短暫的泄氣之後,孫文從地上站了起來,他咬牙抬頭看向不遠處的府衙,隨後一扭頭,邁步朝著遠處走去。
場景變幻。
時間。
來到了1910年。
一盤的大地圖上,廣都出現閃爍作為備注。
與此同時,孫文也出現在了三人的跟前,此時的他比剛才少了幾分稚嫩,多了許多沉穩。
此時,他正在和一群密友們商量著起義事宜。
會後,孫文接下遠赴各國募集經費的重任,踏上了離鄉背井之路。
而他剩下的那群摯友們,則跨境來到港城,設立起了指揮部,作為領導機關。
1911年,4月。
機密泄露,孫文的那群摯友們在尚未準備充分的情況下,提前舉事!
一百多人,殺向襲擊總督衙門。
並與清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
一時之間,槍聲不絕於耳。
整整苦戰了一晝夜,最後,因寡不敵眾,起義失敗。
近百義士,陣亡者不計,最後,隻收殮了七十二具遺骸。
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雖然最後以失敗告終,但自此以後,舉國上下民眾和義士的眼中卻全都有了光!
隨後。
背景轉換成一處軍營。
這裏有一群人,正在謀劃一場新的起義。
其主要力量,是一支年輕的軍隊。
10月9日。
一群義士在製造炸彈的過程時,不慎引爆。
隨後招來清軍偵查!
起義計劃因此泄露。
之後,清政府開始了一場大規模的搜捕,滿城戒備!
形勢,一下子就變得緊迫了起來。
起義時間臨時敲定為第二天!
翌日!
1911年10月10日,晚!
城內新軍工程營率先打響了第一槍!
起義開始!
他們率先奪取軍械庫,隨後打開城門,迎接炮兵入城!
隨後,炮兵與步兵集合到一處之後,開始進攻總督衙門!
槍炮聲,衝殺聲隨處可見。
濃烈的火光照亮整座武昌城!
天未破曉!
全城被起義軍占領!
城頭旗幟被摘下,全城歡唿!
“贏了!”
“我們贏了!”
“啊!”
畫麵再變,來到附近的漢陽和漢口。
兩座城市的起義軍幾乎在同時唿應!
不過須臾,武漢三鎮,全部告破!
史稱,武昌起義!
至此。
一股燎原之火開始在華夏大地席卷。
從一旁的地圖上可以看到。
南湖、西陝等十三省和全國各大城市紛紛響應。
來到11月下旬。
整個華夏,已經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獨立,一片飄紅!
1911年12月20日,孫文歸國。
同日,華夏民國南都臨時政府成立 。
1912年1月1日,華夏民國南都臨時政府舉行臨時大總統就職典禮,孫文正式就任華夏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2年2月12日。
一名衣著華貴的頭頂太後鳳冠的女子,懷抱著一名六七歲身穿龍袍的小皇帝,在養心殿舉行最後一次朝見儀式,頒發遜位詔書。
清帝退位。
清朝,亡!
翌日。
2月13日。
孫文露麵,提出辭呈。
看到這一幕。
張居正愣住了,戚繼光愣住了!
屏幕前無數不熟悉這段曆史的人傻眼了,接著評論區便炸了鍋:
“我去!清朝滅亡我本該高興的,可為什麽我一點也笑不出來?!”
“開什麽玩笑?孫文努力了大半輩子,結果當個大總統還是臨時的,而且前前後後加起來,才當了一個多月就要辭職了?他滿腔的抱負如何施展?”
“這到底是怎麽迴事?這位子本就應該是他來坐啊?不然誰來坐?”
“我想不明白,孫文為什麽最後要退,他這一退,還能有再來之日嗎?”
“別說話,看孫文的手。”
這句評論一出,整個評論區瞬間就安靜了下來。
所有人的目光,在這一刻,全都集中在了孫文的身上。
那裏,是一雙死死攥緊,指節都發白的拳頭!
看著那蜷縮在角落,滿眼無助的哭泣的青年,張居正一下子紅了眼眶,臉上露出一抹感同身受來。
林凡和戚繼光都沒有言語,隻是靜靜的在一旁等待著。
這個畫麵,就隻剩下了青年撕心裂肺般的悲鳴和哭泣之聲。
林凡抬手一招,一份上書便出現在了他的手上,把上書輕輕的遞到張居正的手中。
張居正緩緩打開,看著上麵數行清秀卻有力的字體,喃喃的念到:
“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
“好才學啊,卻未逢時。”
“可惜……可惜啊……”
念到最後,張居正忍不住發出一聲感歎,隨後臉上露出一抹悵然。
隨後,張居正伸出一隻手,朝著孫文的方向,顯然是很想上前去安慰一番,可他最後卻咬牙收迴了手,然後轉頭毅然的看向了林凡,沉聲開口道:
“繼續!”
看到這突如其來的一幕,觀眾們全都皺起了眉頭:
“張居正這是怎麽了?怎麽孫文的這一點挫折居然能讓他出現這麽大的反應?”
“難道是對推翻帝製艱難的感慨?”
“肯定是啊,張居正身為封建帝製過來的人,念得都是董仲舒定下的三綱五常,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在這種大環境下,想要推翻帝製,難度可想而知。”
“不對不對,我剛翻了一下資料,1547年,張居正以二甲第九名的成績當上了進士,並且被授予了庶吉士,成為了真正的儲相,在目睹了兩年的朝堂傾軋之後,心懷治國、平天下理想的張居正,終於在嘉靖二十八年忍不住了,他上了一封《論時政疏》,裏麵列舉了時政的五大弊端,基本上概括出了當時明朝所麵臨的內憂外患問題,可是,卻因為人微言輕,所以最終石沉大海。”
“所以,張居正不是在感慨推翻帝製的艱難,而是真的和孫文感同身受,他臉上的表情也說明了這一點。”
“我去!原來這兩人居然還有這種高度重合的過往?”
“真的好心疼這些滿腔抱負,卻鬱鬱不得誌的先輩們啊,這種痛已經遠遠超越了個人的悲喜。”
“是的,太讓人心疼了,我光是看著孫文這懊惱的樣子,我就忍不住的想哭,他為什麽要自責,又憑什麽要懊悔,這明明都不是他的錯啊。”
“張居正必然也是想到了當初那段鬱鬱不得誌的歲月,才會突然喊停了畫麵,我們看曆史的時候,隻看到了他們的輝煌,卻從未注意到他們曾經的痛苦和掙紮,我們真的太膚淺了。”
這邊。
畫麵繼續。
在短暫的泄氣之後,孫文從地上站了起來,他咬牙抬頭看向不遠處的府衙,隨後一扭頭,邁步朝著遠處走去。
場景變幻。
時間。
來到了1910年。
一盤的大地圖上,廣都出現閃爍作為備注。
與此同時,孫文也出現在了三人的跟前,此時的他比剛才少了幾分稚嫩,多了許多沉穩。
此時,他正在和一群密友們商量著起義事宜。
會後,孫文接下遠赴各國募集經費的重任,踏上了離鄉背井之路。
而他剩下的那群摯友們,則跨境來到港城,設立起了指揮部,作為領導機關。
1911年,4月。
機密泄露,孫文的那群摯友們在尚未準備充分的情況下,提前舉事!
一百多人,殺向襲擊總督衙門。
並與清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
一時之間,槍聲不絕於耳。
整整苦戰了一晝夜,最後,因寡不敵眾,起義失敗。
近百義士,陣亡者不計,最後,隻收殮了七十二具遺骸。
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雖然最後以失敗告終,但自此以後,舉國上下民眾和義士的眼中卻全都有了光!
隨後。
背景轉換成一處軍營。
這裏有一群人,正在謀劃一場新的起義。
其主要力量,是一支年輕的軍隊。
10月9日。
一群義士在製造炸彈的過程時,不慎引爆。
隨後招來清軍偵查!
起義計劃因此泄露。
之後,清政府開始了一場大規模的搜捕,滿城戒備!
形勢,一下子就變得緊迫了起來。
起義時間臨時敲定為第二天!
翌日!
1911年10月10日,晚!
城內新軍工程營率先打響了第一槍!
起義開始!
他們率先奪取軍械庫,隨後打開城門,迎接炮兵入城!
隨後,炮兵與步兵集合到一處之後,開始進攻總督衙門!
槍炮聲,衝殺聲隨處可見。
濃烈的火光照亮整座武昌城!
天未破曉!
全城被起義軍占領!
城頭旗幟被摘下,全城歡唿!
“贏了!”
“我們贏了!”
“啊!”
畫麵再變,來到附近的漢陽和漢口。
兩座城市的起義軍幾乎在同時唿應!
不過須臾,武漢三鎮,全部告破!
史稱,武昌起義!
至此。
一股燎原之火開始在華夏大地席卷。
從一旁的地圖上可以看到。
南湖、西陝等十三省和全國各大城市紛紛響應。
來到11月下旬。
整個華夏,已經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獨立,一片飄紅!
1911年12月20日,孫文歸國。
同日,華夏民國南都臨時政府成立 。
1912年1月1日,華夏民國南都臨時政府舉行臨時大總統就職典禮,孫文正式就任華夏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2年2月12日。
一名衣著華貴的頭頂太後鳳冠的女子,懷抱著一名六七歲身穿龍袍的小皇帝,在養心殿舉行最後一次朝見儀式,頒發遜位詔書。
清帝退位。
清朝,亡!
翌日。
2月13日。
孫文露麵,提出辭呈。
看到這一幕。
張居正愣住了,戚繼光愣住了!
屏幕前無數不熟悉這段曆史的人傻眼了,接著評論區便炸了鍋:
“我去!清朝滅亡我本該高興的,可為什麽我一點也笑不出來?!”
“開什麽玩笑?孫文努力了大半輩子,結果當個大總統還是臨時的,而且前前後後加起來,才當了一個多月就要辭職了?他滿腔的抱負如何施展?”
“這到底是怎麽迴事?這位子本就應該是他來坐啊?不然誰來坐?”
“我想不明白,孫文為什麽最後要退,他這一退,還能有再來之日嗎?”
“別說話,看孫文的手。”
這句評論一出,整個評論區瞬間就安靜了下來。
所有人的目光,在這一刻,全都集中在了孫文的身上。
那裏,是一雙死死攥緊,指節都發白的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