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證:萬儒血書(殘缺:2\/100)


    說明:儒家傳世重寶,由孔聖首席弟子,複聖顏迴始,集華夏曆朝曆代諸聖先賢親筆血證。


    內容:【聖人存《六經》於密藏,待兩千五百年後麵世;聖人末年,耗時三百四十六日夜,重鑄六經以供傳世,《六經》畢,聖人薨。】


    林凡熱淚盈眶的看著眼前這份萬儒血書。


    這萬儒血書似布非布,通體光潔,除卻開篇內容外,下麵留有大片空白。


    排頭第一行,用囚禁的筆墨,寫著幾行依稀可以辨認的血字:


    【魯國子淵】


    中間是一大片留白,再往下,赫然寫著:


    【滄州馮可道】


    有了此物,再湊夠九十八位大儒簽名,孔聖大義便能大白於天下!


    屆時,隻要這份萬儒血書麵世,曆史就能得以修正!


    然而此刻,林凡雖然顫抖著抬手,卻遲遲沒有伸手接過。


    眼下,馮道的大義好不容易才得到更正。


    若是將來他拿出這份萬儒血書,世人在上麵看到馮道的簽名。


    或許又會對馮道的為人產生什麽不必要的誤解。


    或許會有人說他是因為這一份萬儒血書,才會有這樣曠世的情懷。


    亦或許還會有人說他在這萬儒血書上簽了名,沒有了顧慮,才會選擇忍辱負重。


    可隻有林凡自己知道,這份萬儒血書的出現,跟馮道的種種舉動,壓根就沒有任何關係。


    馮道的心,是那麽的純粹!


    可若是他此刻收下了這份萬儒血書,卻會讓馮道所做的一切,變得不那麽純粹。


    說白了,就是會汙了馮道的名聲。


    “接!”馮道見林凡遲遲沒有伸手,開口催促。


    “學生……”林凡喃喃了半天,沒有說出話來。


    馮道是誰?十朝元老!


    隻是稍稍一想,就明白了林凡的顧慮。


    他曬然一笑,上前一步:


    “怎麽?馮某先前願將此生獻宏謀的時候你尚且三拜馮某,為何現在馮某要為護文道之永昌盡綿薄之力,你卻如此惺惺作態?”


    林凡啞然,搖頭苦笑,說出了自己的顧慮:“先生之名聲得來不易,學生恐汙了先生文名。”


    “癡兒!”


    “我曾說過,人都是對跟自己一樣的人才會認可,便是孔聖在世,十個人裏麵能有九個人認可他就不錯了。”


    “馮某德薄,不敢奢求十人有一,有你林凡一個知己,就足慰生平了。”


    說罷,馮道把手中的萬儒血書,往林凡的手上一放。


    林凡捧著這一份貴重的萬儒血書,感覺自己的心沉甸甸的。


    而這個時候,彈幕區也議論開了:


    “這到底是什麽東西,為什麽感覺這麽不一般呢?”


    “不知道啊,剛我就看到一道金光唰的從天而降,打在了馮老的手上,然後就多出了這麽個東西。”


    “看上去有點像是古代的丹書鐵券,可馮老為什麽要在上麵用血來寫字呢?”


    “看不懂啊,而且我看林凡沉痛的樣子,馮老好像還要為此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似的,這到底是怎麽迴事啊?”


    史學院,一種老餮此時也在議論。


    黃有為眉頭緊皺:


    “這物件有點像是製成古代皇帝所穿金縷玉衣的材料,傳說這種材料水火不侵,千年不腐,也不知道是不是此物。”


    邊上立即有人持不同意見:


    “金縷玉衣不沾血,可此物卻能吸收血液,我看這玩意有點像是隕玉,傳說秦王嬴政時期,有天外隕石墜落,會不會就是這個東西?”


    “別在這瞎猜了,到底是什麽,到時候找林小子要來一看便知,還是想看節目吧!對了,你們幾個簽名了沒有,這節目可是已經過半了,可別到時候咱們的聯名書掉了鏈子。”


    “簽了簽了!咦?馮老這是要帶林凡去哪?”


    畫麵中。


    馮道已經引著林凡來到了汴梁城內。


    此時的汴梁城內。


    入眼之處,滿目瘡痍,散落的兵器,破損的輪軸,傾覆的鍋碗,還有那隨處可見的斷壁殘垣,遠處,甚至還能看到幾縷沒來及消散的硝煙。


    看到這幅景象,觀眾們紛紛心生感慨:


    “戰爭,不論是在哪個朝代,都是最勞民傷財的事情啊。”


    “若不是先賢鑄就了華夏國魂,再有一位位先烈拋頭顱灑熱血,以及無數名元勳默默無聞的付出,或許,我們今時今日的華夏,也會是這番景象。”


    “這也許就是我們種花家和世界上其他國家唯一的不同之處,就如同落葉歸根,反哺植被,周而往複,生生不息,先輩們為後輩無私的付出,我們又為我們的子孫後輩付出!”


    “我似乎有些明白林凡做這一期節目的用意了,是無私!”


    “除了無私,還有奉獻!忘記了自己,把一切奉獻給子孫後代,奉獻給祖國。”


    節目還在繼續。


    這一路走來,除了戰爭的瘡痍。


    林凡還真切的感受到了馮道在這個時代享受到的尊崇。


    沿途所遇百姓,竟無一不對馮道尊敬有加,麵帶微笑的向他行禮。


    馮道每每都是微笑以對,然後用言語進行安撫,引導他們要安居樂業,盡快讓汴梁城重現昔日的繁華。


    甚至就連過往的遼軍兵將,也會對馮道恭敬的行注目禮。


    這在兩國交戰的前提下,即便是戰爭已經中止,依舊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馮道卻做到了。


    兩人繼續前行,直至來到一處偏僻的草廬前。


    草廬前排著長隊。


    兩個仆從正在那分發著一鍋粥。


    “大人!”


    “馮大人!”


    “馮相!”


    察覺馮道到來,所有人齊齊迴頭,向他施禮問好。


    馮道微笑以對,邁步上前,抽出兩根筷子,往鍋裏一插,見筷子立住不倒,臉上露出了一抹微笑,隨後,便對著草廬的方向,對林凡做了一個請的動作。


    林凡毫不介意,微笑進入。


    草廬內的空間有些逼仄,布置也有些簡陋,除了一排書架,一張矮桌之外,竟連一張床都沒有。


    林凡雖然對此早有心理準備,卻還是被馮道的樸素給驚到了。


    一介布衣,僅能做到如此地步。


    這時,馮道把一遝厚厚的書卷從書架上捧下,然後珍而重之的放在了屋內唯一的一張矮桌上。


    《九經》


    所謂九經,是中庸之道用來治理天下國家以達到太平和合的九項具體工作。


    分別是:修養自身,尊重賢人,愛護親族,敬重大臣,體恤眾臣,愛護百姓,勸勉各種工匠,優待遠方來的客人,安撫諸侯。


    而馮道拿出來的這一套,在曆史上還有另外一個名字《五代監本九經》。


    看到這一幕,觀眾們已經喜聞樂道了:


    “朋友們,又到了我們最熟悉的贈書環節。”


    “我知道這套書,這是在馮老的勸諫下,於後唐明宗時期,官方雕印的特殊版本,也是馮老對那個時期所做諸多貢獻的具象化之一。”


    “我有一個疑問,我們不是說四書五經嗎?怎麽現在又冒出來一個九經?”


    “五經的說法是從漢武帝時期開始的,其實曆史上對這些典籍的劃分,一直都有著不同的方式,隻是到了馮道這個時期,文道沒有那麽興盛,所以隻能蓋而全之的叫做九經,等到稍後的宋朝,才有了四書的說法。”


    “誒?這位朋友,你懂得很多啊?佩服佩服!”


    “嗬嗬嗬,老夫蕭致遠,承讓承讓!”


    “哇!活捉蕭老一枚!”


    “蕭老原來一直都在啊,那蕭老,馮老拿出來的這個版本,我們國內還有收錄嗎?”


    “未能收錄,不過我想,林凡可能會給我們帶來一個驚喜。”


    “什麽驚喜?蕭老能說得明白一點不?”


    “對啊,蕭老,您老說清楚再走啊!”


    “哎媽,難受死我了,別話說一半啊,蕭老,您這話是幾個意思。”


    隻是,任憑觀眾們怎麽說,蕭致遠都不再開口了。


    他目光灼灼的望著屏幕中的那套《九經》。


    書藏古今!


    真是好一個書藏古今!


    若是每見一位聖賢,都能得到他們的書藏,那我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所有典籍,豈不是能有機會湊齊?


    隻是可惜。


    這畢竟隻是一檔節目啊。


    要是真的,那該有多好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書藏古今,我打造節目對話諸聖先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鄭麻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鄭麻迷並收藏書藏古今,我打造節目對話諸聖先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