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書冊終於製成,薄薄的幾十頁紙,也隻在前麵幾頁書寫了三字經的第一篇,卻讓蘇瑾月四人差點痛哭流涕。
扶蘇、蒙毅、蔡言三人揉著自己酸痛的手腕,蘇瑾月揉著自己被紮了幾個破洞的手指,同病相憐的四人相互對視,又是好一陣歎息。
“快將第一本書呈上去,讓父皇審閱。”蘇瑾月揚聲吩咐,“再拿兩本送到望舒殿和小十三那裏。”
扶蘇聞言,溫情提醒道,“三妹,不可厚此薄彼,姊妹兄弟處也各送一本吧。”
“保密,你忘了要保密了?明天再送。”
“明日也可,那為兄先將自己這本帶迴去。”
“微臣也帶迴去。”另外兩人趕忙表態。
“好。那我也留一本,大家自便。”蘇瑾月答應著,心中暗想:騙你們的,我留的可多了,留著以後送人。
三日後的朝議大會,注定了不是一次平凡的朝議,甚至在隨後的時間長河裏,都留下了這次朝議的光輝時刻。
這天,蘇瑾月再次早早起床,穿戴整齊的走入朝議大殿。
大殿內隻有格外興奮,早早到達的扶蘇、蒙毅、蔡言,他們四個。四人對視一眼,一切盡在不言中。
宮人們已經將筆墨紙硯整齊的擺放到了每張桌案上。
殿外有聲響傳來,大臣們陸續進殿。四人頓時挺起胸膛,豎起耳朵,專注旁聽大家的議論聲。
“咦,今天三公主到的這麽早?”
“陳老快來看,桌案上的這是什麽?”
“老朽這也有,看著倒像是石硯、石磨。這是什麽?”
“這個擺件倒是別致,設計精巧。”
另一位頭發花白的老者已經拿起毛筆,正在細細打量,“這是插竹吧,老朽曾經在長沙郡遊學時見過。”
“郎中令就是見多識廣,這插竹做的甚美,放在這木架上倒是別有韻味。”
那頭發花白的老者繼續拿起墨條,湊到鼻尖聞了聞,“是了,這是墨條,應與墨丸相似,可以取墨上色。”
這時,一位年紀較輕的太倉令輕唿出聲,“大家看,這是何物?看著倒像縑帛,卻又極易被撕破。”
聽聞此言,大家也將注意力轉移到各自桌案上的白色物品上。
那物瑩白極輕,有淺淡不一顏色的幾張,疊摞在一起,大小統一,有種奇異的規整之感。
蘇瑾月他們四個背脊挺得更直了,滿臉莊重的直視前方,全神貫注的聽著後麵的討論聲。
“我看這些用具都與那墨條有關,難道這是用來吸水的簡布?”
“不,我看倒有些像縑帛,難道是想用它取代縑帛,那這也太容易撕碎了,不易保存。”
偷聽的四人氣急,正要反駁,就聽到宮人唱和的聲音。
“陛下到,禮!”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免禮,起身。”
嬴政向宮人點頭示意,對方心領神會,帶著小宮人們,挨個分發書冊。
拿到書冊的大臣們,麵露不解,紛紛打開查看,打開的一瞬間,更是瞪大雙眼,齊齊倒抽一口涼氣,合上再打開,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
桌案靠後的官吏、博士們,更加好奇,到底是什麽,能讓前方重臣如此震驚。
書冊緩緩放下,等他們同樣拿到之後,就理解了重臣們的驚愕了,這,這,這……
有那愛書者,當場朗誦起裏麵的內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那人越讀,越是興起,聲音更是高漲: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上首的嬴政也不斥責,隻讓他們先震驚著。
“這是何人所作啊?何人所作啊?”淳於越興奮的無以複加,這裏很多內容暗和儒家大道,他隻想大讚作者,恨不能立時與其相交。
其他大多數人,關注的卻是書冊本身。
“這是什麽?不似縑帛,卻能書寫其上而不暈,裝訂起來也甚是方便,這小小一本,豈不是能寫幾卷簡牘。”
“是極,是極,難怪,這就是我們桌案上的潔白之物。”
大秦七十博士並不是每日都參加朝議,而是選出代表,輪流參加。
今天參加的博士乃名家之後,他手持書冊,高聲笑道,“我名家當興,獲得此物,我名家必將大興!”
聞聽此言,大家的議論聲更大了。
“就是不知此物造價幾何?老朽是否買得起。”
“應該價比縑帛,不,更貴才是。”
嬴政看到台下眾多大臣,目光熱切的看向自己,咳嗽一聲,大殿內隨之一靜。
“少府令。”
蔡言聞言出列,開始逐一陳述各種用具的製作成本與研發。
“迴陛下,此物名曰紙,可用墨書寫其上,用料簡單,成本便宜,樹皮、竹枝、草料皆可製作,裝訂成冊即可為書。”
“此乃鬆煙墨條,采用鬆煙熏製,遇水研磨即可用於書寫。”
“此乃毛筆,竹竿製成,筆毛可用兔、雞、鼠毛,同樣簡便易得。”
“此乃硯台,筆擱、筆掛……”
場下眾人無不認真傾聽,在聽到這幾種用具的用料、成本後更是心潮澎湃,仿佛各家興盛近在眼前。
“這幾件用具,皆由三公主提出,少府按其所述,挨個試錯,最終得到成品。今日所發書冊由扶蘇公子、蒙毅上卿、三公主共同謄寫裝訂,其內容由三公主一人所創,名曰三字經。”
“嗡”的一聲,大殿內再次響起巨大的討論聲。
淳於越更是呆立當場,“竟然是三公主,怎會是三公主,她,她,她!”
“肅靜!”依舊是禦史大夫馮劫出聲維護大殿秩序。
大殿恢複安靜,氣氛卻依舊熱烈。
扶蘇率先出列,跪地叩請,“迴陛下,少府令所言屬實,臣叩請陛下重賞大上造,加封其爵位,賞封地,傳揚四方。”
稀稀疏疏的議論聲漸起,卻再無人跳出反對。
蒙毅緊隨其後,跪地請旨,“大上造先傳溝灘曬鹽之法,解萬民食鹽之困;現又造筆墨紙硯,解天下習字之苦,有次四物,人人皆可學文習字,經史典籍皆可廣泛傳頌,此乃大功!臣奏請陛下,加封大上造為通侯,賜封地。”
“哄”殿內議論聲更大了。
“陛下不可!”桌案內站起一白發老者,高聲反對。
扶蘇、蒙毅、蔡言三人揉著自己酸痛的手腕,蘇瑾月揉著自己被紮了幾個破洞的手指,同病相憐的四人相互對視,又是好一陣歎息。
“快將第一本書呈上去,讓父皇審閱。”蘇瑾月揚聲吩咐,“再拿兩本送到望舒殿和小十三那裏。”
扶蘇聞言,溫情提醒道,“三妹,不可厚此薄彼,姊妹兄弟處也各送一本吧。”
“保密,你忘了要保密了?明天再送。”
“明日也可,那為兄先將自己這本帶迴去。”
“微臣也帶迴去。”另外兩人趕忙表態。
“好。那我也留一本,大家自便。”蘇瑾月答應著,心中暗想:騙你們的,我留的可多了,留著以後送人。
三日後的朝議大會,注定了不是一次平凡的朝議,甚至在隨後的時間長河裏,都留下了這次朝議的光輝時刻。
這天,蘇瑾月再次早早起床,穿戴整齊的走入朝議大殿。
大殿內隻有格外興奮,早早到達的扶蘇、蒙毅、蔡言,他們四個。四人對視一眼,一切盡在不言中。
宮人們已經將筆墨紙硯整齊的擺放到了每張桌案上。
殿外有聲響傳來,大臣們陸續進殿。四人頓時挺起胸膛,豎起耳朵,專注旁聽大家的議論聲。
“咦,今天三公主到的這麽早?”
“陳老快來看,桌案上的這是什麽?”
“老朽這也有,看著倒像是石硯、石磨。這是什麽?”
“這個擺件倒是別致,設計精巧。”
另一位頭發花白的老者已經拿起毛筆,正在細細打量,“這是插竹吧,老朽曾經在長沙郡遊學時見過。”
“郎中令就是見多識廣,這插竹做的甚美,放在這木架上倒是別有韻味。”
那頭發花白的老者繼續拿起墨條,湊到鼻尖聞了聞,“是了,這是墨條,應與墨丸相似,可以取墨上色。”
這時,一位年紀較輕的太倉令輕唿出聲,“大家看,這是何物?看著倒像縑帛,卻又極易被撕破。”
聽聞此言,大家也將注意力轉移到各自桌案上的白色物品上。
那物瑩白極輕,有淺淡不一顏色的幾張,疊摞在一起,大小統一,有種奇異的規整之感。
蘇瑾月他們四個背脊挺得更直了,滿臉莊重的直視前方,全神貫注的聽著後麵的討論聲。
“我看這些用具都與那墨條有關,難道這是用來吸水的簡布?”
“不,我看倒有些像縑帛,難道是想用它取代縑帛,那這也太容易撕碎了,不易保存。”
偷聽的四人氣急,正要反駁,就聽到宮人唱和的聲音。
“陛下到,禮!”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免禮,起身。”
嬴政向宮人點頭示意,對方心領神會,帶著小宮人們,挨個分發書冊。
拿到書冊的大臣們,麵露不解,紛紛打開查看,打開的一瞬間,更是瞪大雙眼,齊齊倒抽一口涼氣,合上再打開,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
桌案靠後的官吏、博士們,更加好奇,到底是什麽,能讓前方重臣如此震驚。
書冊緩緩放下,等他們同樣拿到之後,就理解了重臣們的驚愕了,這,這,這……
有那愛書者,當場朗誦起裏麵的內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那人越讀,越是興起,聲音更是高漲: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上首的嬴政也不斥責,隻讓他們先震驚著。
“這是何人所作啊?何人所作啊?”淳於越興奮的無以複加,這裏很多內容暗和儒家大道,他隻想大讚作者,恨不能立時與其相交。
其他大多數人,關注的卻是書冊本身。
“這是什麽?不似縑帛,卻能書寫其上而不暈,裝訂起來也甚是方便,這小小一本,豈不是能寫幾卷簡牘。”
“是極,是極,難怪,這就是我們桌案上的潔白之物。”
大秦七十博士並不是每日都參加朝議,而是選出代表,輪流參加。
今天參加的博士乃名家之後,他手持書冊,高聲笑道,“我名家當興,獲得此物,我名家必將大興!”
聞聽此言,大家的議論聲更大了。
“就是不知此物造價幾何?老朽是否買得起。”
“應該價比縑帛,不,更貴才是。”
嬴政看到台下眾多大臣,目光熱切的看向自己,咳嗽一聲,大殿內隨之一靜。
“少府令。”
蔡言聞言出列,開始逐一陳述各種用具的製作成本與研發。
“迴陛下,此物名曰紙,可用墨書寫其上,用料簡單,成本便宜,樹皮、竹枝、草料皆可製作,裝訂成冊即可為書。”
“此乃鬆煙墨條,采用鬆煙熏製,遇水研磨即可用於書寫。”
“此乃毛筆,竹竿製成,筆毛可用兔、雞、鼠毛,同樣簡便易得。”
“此乃硯台,筆擱、筆掛……”
場下眾人無不認真傾聽,在聽到這幾種用具的用料、成本後更是心潮澎湃,仿佛各家興盛近在眼前。
“這幾件用具,皆由三公主提出,少府按其所述,挨個試錯,最終得到成品。今日所發書冊由扶蘇公子、蒙毅上卿、三公主共同謄寫裝訂,其內容由三公主一人所創,名曰三字經。”
“嗡”的一聲,大殿內再次響起巨大的討論聲。
淳於越更是呆立當場,“竟然是三公主,怎會是三公主,她,她,她!”
“肅靜!”依舊是禦史大夫馮劫出聲維護大殿秩序。
大殿恢複安靜,氣氛卻依舊熱烈。
扶蘇率先出列,跪地叩請,“迴陛下,少府令所言屬實,臣叩請陛下重賞大上造,加封其爵位,賞封地,傳揚四方。”
稀稀疏疏的議論聲漸起,卻再無人跳出反對。
蒙毅緊隨其後,跪地請旨,“大上造先傳溝灘曬鹽之法,解萬民食鹽之困;現又造筆墨紙硯,解天下習字之苦,有次四物,人人皆可學文習字,經史典籍皆可廣泛傳頌,此乃大功!臣奏請陛下,加封大上造為通侯,賜封地。”
“哄”殿內議論聲更大了。
“陛下不可!”桌案內站起一白發老者,高聲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