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同時,這些地方又都歸屬天子管轄或者是皇帝死忠,你們就算手眼通天也不可能搞得定。
要能搞得定,聖教直接就能掌控帝都,也就用不著再造反了。
故此壘字就是標記,就是打擊目標。
這般推理下來,是不大哥就不覺得驚訝了?”
“……”
馬元義閉上了嘴巴。
“如果我說想出這個辦法的人,不是蠢蛋就是個叛徒,你是不是又會很驚訝?”
“啊!”
馬元義又張大了嘴巴,果然很驚訝。
“如此幼稚的操作,連我一個半大孩子都看得出來,你當帝都裏的那些個王公大臣都是傻子不成?
有心人一眼就能從中看出端倪,可能人家早已撒下大網,就等著把你們這些傻魚一網打盡呢。”
“那二弟你的意思是~?”
“將計就計!你們這種法子明顯是把雙刃劍。
如果是你們先動手還好說,但假如你們早已落入圈套,那壘字的這些地方,朝廷就敢保證是效忠皇帝的自己人,剩下沒壘字的都有可能是反賊。
你們這麽做,反倒不知會害死多少教眾和無辜的老百姓!”
“嗯,你說的有道理,但這裏有個前提,你剛才不是說了嗎,如果我敢保證是我們先動手呢?”
“哼,那如果你們有叛徒呢?”
“此話怎講?”
“這法子是誰想出來的,你還沒告訴我呢大哥。”
“這~,這是唐師兄的主意。”
馬元義麵色陰沉,眉頭緊鎖,片刻後卻又語氣堅定地說道,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我雖然跟師兄互有芥蒂,不恥他的為人,但我相信他對師尊的忠誠,他可是大師兄啊!
是跟隨師尊最久的兒徒,師尊傾盡心血、傾囊相授,一直把他當做下一任教主悉心培養,他沒理由這麽幹啊。”
馬元義極力地為唐周辯解,但在阿雞看來,他這倒更像是在說服自己,說服自己不相信唐周會背叛恩師。
“對的,不可能的!二弟,這點你肯定是瞎猜的。
這最多算是個巧合,是師兄沒考慮周全,並不能說明師兄他有異心。
你說錯了,說錯了,此事再也休提吭。”
阿雞看馬元義如此執著,不,應該說如此固執的相信唐周,便決定閉嘴。
隻因他現在也已經不敢確定,唐周一定就會叛變了。
自從他認識馬元義的那一刻起,原本的曆史就已然脫離了本來的軌跡。
而今天再經過兩人這一番交心之談後,可能曆史更是變得麵目全非了。
所以相應的,他現在也不能再按照原先的人設去固化某人。
如果他再堅持己見,跟馬元義繼續糾纏唐周背叛一事,隻會讓對方心生反感,以為自己在栽贓嫁禍,挑撥離間。
那樣的話,最後的結果必然就是把自己給栽進去。
雖說還不至於有性命之憂,但卻會徹底失去馬元義對自己的信任。
“嘿,小弟喝的有點多,剛才都是些酒後胡言,還望大哥千萬別往心裏去哈。”
阿雞打個哈哈,打著喝大了的幌子岔開話題,又接著說道,
“大哥剛才說唐大哥在聖教身份超然,不過在小弟看來,大哥龍驤虎步,威風凜凜,在教中的地位必定是不會輸與唐大哥的。”
“哈哈,那是自然。
不是大哥自誇,我們聖教人才濟濟,勇者如雲,智者似雨,大賢良師座下百萬信徒,遍及中原。
為方便指揮,恩師擇其中精壯者,按所在州郡分為三十六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人,每一方設一方帥,方帥之下可自設將領,頭目。
愚兄不才,忝居第一大方方帥之位,手下共兩萬餘眾,現均在魏郡鄴城師尊座下待命。
怎麽樣二弟,不比他唐周差吧?”
“哈哈,那是,在小弟眼裏,大哥何止是不差,那簡直要比唐大哥強上千倍萬倍呢。”
阿雞拍起馬屁來那是相當自然,自然到有時候,自己都覺不出來是在拍別人的馬屁。
“大哥之前說讓小弟加入聖教,可小弟尚對聖教一無所知,實不敢心生妄想。
正好當下有酒有肉有時間,不如大哥便跟小弟好好嘮嘮聖教的事吧。”
“嗯,也罷,反正你已經知道得夠多了,再告訴你些也無妨。”
馬元義一口悶掉一碗酒,嘬了嘬牙花子,一臉自豪地緩緩道來,
“自我聖教在魏郡紮根發芽算起,到今年業已十五年之久了。
吾之恩師——大賢良師尊者,博古通今,冠絕天下,有通天徹地之能,鬼神不測之機。
正是在他老人家的指引和庇佑下,聖教才能如此安穩地發展壯大,繼而生生不息,直至如今枝繁葉茂。
師尊有兩位親生兄弟,二師叔張寶,三師叔張梁皆有奇才,通法術,精醫術,現在教內任大醫,威望僅次於師尊他老人家。
師尊座下有四大親傳弟子:
大師兄唐周,文武雙全,機辯無雙;
老二便是愚兄我了;
三師弟張曼成勇猛善戰;
四師弟波才足智多謀。
我們四人深受恩師器重,除了大師兄外,其他三人均位居前三大方方帥。
而師兄他雖不領兵權,但卻有聖使之名,可代恩師發號施令,監督大小三十六方。
更兼有聖教正軍師之職,在教內的威信絲毫不亞於兩位師叔。
除了我們四大親傳弟子之外,又有八方神使行走四方,以代恩師行善教化,廣收信徒。
此八使分別是彭脫、梁仲寧、徐和、於毒、張牛角、郭太、胡才、管承。
另外,教內還有兩位副軍師,卜巳和司馬俱。
這十人現也是各方方帥。”
馬元義借著酒勁,這一氣可是吐露了不少有關太平道教的信息。
這話匣子一打開便止不住,後麵他又意猶未盡的跟阿雞說了一大通。
不過,阿雞除了剛開始聽到的那些關於教內高級將領的職位配置之外,幾乎再沒篩選出多少有用的東西來。
特別讓阿雞倍感難耐的是,他最想知道的有關於寧兒的信息,馬元義是隻字未提啊。
“看來你還是喝得少了呀大哥。”
阿雞心裏暗道。
“那我就接著灌你,灌到你迷糊為止,我就不信撬不開你的嘴。”
要能搞得定,聖教直接就能掌控帝都,也就用不著再造反了。
故此壘字就是標記,就是打擊目標。
這般推理下來,是不大哥就不覺得驚訝了?”
“……”
馬元義閉上了嘴巴。
“如果我說想出這個辦法的人,不是蠢蛋就是個叛徒,你是不是又會很驚訝?”
“啊!”
馬元義又張大了嘴巴,果然很驚訝。
“如此幼稚的操作,連我一個半大孩子都看得出來,你當帝都裏的那些個王公大臣都是傻子不成?
有心人一眼就能從中看出端倪,可能人家早已撒下大網,就等著把你們這些傻魚一網打盡呢。”
“那二弟你的意思是~?”
“將計就計!你們這種法子明顯是把雙刃劍。
如果是你們先動手還好說,但假如你們早已落入圈套,那壘字的這些地方,朝廷就敢保證是效忠皇帝的自己人,剩下沒壘字的都有可能是反賊。
你們這麽做,反倒不知會害死多少教眾和無辜的老百姓!”
“嗯,你說的有道理,但這裏有個前提,你剛才不是說了嗎,如果我敢保證是我們先動手呢?”
“哼,那如果你們有叛徒呢?”
“此話怎講?”
“這法子是誰想出來的,你還沒告訴我呢大哥。”
“這~,這是唐師兄的主意。”
馬元義麵色陰沉,眉頭緊鎖,片刻後卻又語氣堅定地說道,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我雖然跟師兄互有芥蒂,不恥他的為人,但我相信他對師尊的忠誠,他可是大師兄啊!
是跟隨師尊最久的兒徒,師尊傾盡心血、傾囊相授,一直把他當做下一任教主悉心培養,他沒理由這麽幹啊。”
馬元義極力地為唐周辯解,但在阿雞看來,他這倒更像是在說服自己,說服自己不相信唐周會背叛恩師。
“對的,不可能的!二弟,這點你肯定是瞎猜的。
這最多算是個巧合,是師兄沒考慮周全,並不能說明師兄他有異心。
你說錯了,說錯了,此事再也休提吭。”
阿雞看馬元義如此執著,不,應該說如此固執的相信唐周,便決定閉嘴。
隻因他現在也已經不敢確定,唐周一定就會叛變了。
自從他認識馬元義的那一刻起,原本的曆史就已然脫離了本來的軌跡。
而今天再經過兩人這一番交心之談後,可能曆史更是變得麵目全非了。
所以相應的,他現在也不能再按照原先的人設去固化某人。
如果他再堅持己見,跟馬元義繼續糾纏唐周背叛一事,隻會讓對方心生反感,以為自己在栽贓嫁禍,挑撥離間。
那樣的話,最後的結果必然就是把自己給栽進去。
雖說還不至於有性命之憂,但卻會徹底失去馬元義對自己的信任。
“嘿,小弟喝的有點多,剛才都是些酒後胡言,還望大哥千萬別往心裏去哈。”
阿雞打個哈哈,打著喝大了的幌子岔開話題,又接著說道,
“大哥剛才說唐大哥在聖教身份超然,不過在小弟看來,大哥龍驤虎步,威風凜凜,在教中的地位必定是不會輸與唐大哥的。”
“哈哈,那是自然。
不是大哥自誇,我們聖教人才濟濟,勇者如雲,智者似雨,大賢良師座下百萬信徒,遍及中原。
為方便指揮,恩師擇其中精壯者,按所在州郡分為三十六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人,每一方設一方帥,方帥之下可自設將領,頭目。
愚兄不才,忝居第一大方方帥之位,手下共兩萬餘眾,現均在魏郡鄴城師尊座下待命。
怎麽樣二弟,不比他唐周差吧?”
“哈哈,那是,在小弟眼裏,大哥何止是不差,那簡直要比唐大哥強上千倍萬倍呢。”
阿雞拍起馬屁來那是相當自然,自然到有時候,自己都覺不出來是在拍別人的馬屁。
“大哥之前說讓小弟加入聖教,可小弟尚對聖教一無所知,實不敢心生妄想。
正好當下有酒有肉有時間,不如大哥便跟小弟好好嘮嘮聖教的事吧。”
“嗯,也罷,反正你已經知道得夠多了,再告訴你些也無妨。”
馬元義一口悶掉一碗酒,嘬了嘬牙花子,一臉自豪地緩緩道來,
“自我聖教在魏郡紮根發芽算起,到今年業已十五年之久了。
吾之恩師——大賢良師尊者,博古通今,冠絕天下,有通天徹地之能,鬼神不測之機。
正是在他老人家的指引和庇佑下,聖教才能如此安穩地發展壯大,繼而生生不息,直至如今枝繁葉茂。
師尊有兩位親生兄弟,二師叔張寶,三師叔張梁皆有奇才,通法術,精醫術,現在教內任大醫,威望僅次於師尊他老人家。
師尊座下有四大親傳弟子:
大師兄唐周,文武雙全,機辯無雙;
老二便是愚兄我了;
三師弟張曼成勇猛善戰;
四師弟波才足智多謀。
我們四人深受恩師器重,除了大師兄外,其他三人均位居前三大方方帥。
而師兄他雖不領兵權,但卻有聖使之名,可代恩師發號施令,監督大小三十六方。
更兼有聖教正軍師之職,在教內的威信絲毫不亞於兩位師叔。
除了我們四大親傳弟子之外,又有八方神使行走四方,以代恩師行善教化,廣收信徒。
此八使分別是彭脫、梁仲寧、徐和、於毒、張牛角、郭太、胡才、管承。
另外,教內還有兩位副軍師,卜巳和司馬俱。
這十人現也是各方方帥。”
馬元義借著酒勁,這一氣可是吐露了不少有關太平道教的信息。
這話匣子一打開便止不住,後麵他又意猶未盡的跟阿雞說了一大通。
不過,阿雞除了剛開始聽到的那些關於教內高級將領的職位配置之外,幾乎再沒篩選出多少有用的東西來。
特別讓阿雞倍感難耐的是,他最想知道的有關於寧兒的信息,馬元義是隻字未提啊。
“看來你還是喝得少了呀大哥。”
阿雞心裏暗道。
“那我就接著灌你,灌到你迷糊為止,我就不信撬不開你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