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妨,小兄弟盡管說來,某家也正想親自領略下小兄弟的家傳秘術呢。”
唐周愈發笑意盈盈,看不出絲毫不快之色。
可一旁的馬元義此時卻惴惴不安,實為阿雞捏了一手心冷汗。
別人不了解唐周,同為大賢良師座下四大親傳弟子的他,對唐周那就像對自己婆娘一樣了解,盡管他還沒有婆娘。
跟這個大師兄相處久了,他很清楚唐周的脾氣。
當他越是對一個陌生人表現得很親近時,也就越意味著那個人已經離死不遠了。
果不其然,唐周笑嘻嘻地看了馬元義一眼,羽扇朝車簾一揮,示意他將車簾放下。
馬元義心下也知此事緊要,遠超這萍水相逢之情,當然不敢違背師兄意思。
無奈之下隻能一咬牙,借著去放車簾,順勢就擋在了車門處。
車內光線驟然間昏暗了下來,阿雞心裏‘咯噔’一下,登時就有一種不妙的預感。
他不由深吸一口氣,靜下心來暗暗給自己打氣,一定要冷靜,一定要謹言慎行!
“嗬嗬,小兄弟莫怪。既然是家傳之秘,必然需要保密,為兄這也是為你著想啊。噢,你說你的便是,不用在意這些小細節哈。”
“嗬嗬,還是唐大哥思慮周全,小弟拜服。”
阿雞眼見無路可逃,當前處境已是騎虎難下,也唯有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氣,硬著頭皮往下編了。
“太平道教自創教伊始,便一直秉持濟世救人之初衷。
當今世道天災人禍,瘟疫橫生。
在這亂世之中,大賢良師仁心秉承天意,率各位神使巧施聖手,畫符治病,救萬千苦難百姓於水火,可謂造福蒼生,功德無量。
如今太平道教早已是民心所向,擁獲百萬徒眾。可惜~,”
阿雞似有所顧慮,幾番欲言又止。
“此處並無外人,小兄弟但說無妨。”
唐周被阿雞撩起了興趣,也顧不得搖扇子了,急忙催促他接著說下去。
“好吧,那小弟就直言了。
貴教雖然家喻戶曉,聲勢浩大,已經今非昔比,但終究不過是個民間組織。
隻要你們一朝得不到朝廷的認可,那做起事來就勢必會處處掣肘。
大賢良師和唐大哥都是當代英傑,深謀遠慮,其中利害自是早就了然於心,隻是苦於一無門路,二無資財罷了。
這幾年天下愈發的不太平,百姓食不果腹,稅收欠缺,國庫空虛。
而當今天子又昏庸無道,公開賣官,上行下效,朝廷內外一片烏煙瘴氣。
此乃天賜太平教崛起之良機,若不趁此時打通關節博取正名,更待何時呢?
既然連小子都能看透這層玄機,大賢良師與唐大哥又豈會不知呢?”
“你就是依此推斷出我們此行目的的?”
雖然阿雞說的不盡實情,但也算是有理有據。唐周一時無言反駁,卻依然心存狐疑。
如果單從這點就能推斷出來二人的行動,那這小子未免也太神了。
恐怕就是張角那個老家夥,也不見得能有這般神通吧?
“是,又不全是。”
“噢?那你繼續說下去。”
“小子剛才說過,我家中有祖傳相術,向來秘而不宣。
如今世道紊亂,小子在外漂泊多年,也曾屢次遇險,然每次皆能逢兇化吉,全身而退,全憑此方寸而已。
適才一見唐大哥,便知今日是遇到貴人了。
我觀唐大哥天庭飽滿,地閣方圓,鼻如懸膽,目若朗星,正是相書所載之大富大貴相!
待小子知悉唐大哥威名之後,更是堅定了唐大哥將來必是人中龍鳳,位極人臣的念頭啊!
都怪小子魯莽,見到唐大哥如此英武不凡、雄姿勃發,一時間激動過頭,口無遮攔,未及深思便妄下定論,實在是愚蠢至極。
還請唐大哥大人不記小人過,原諒小子的無禮。今後我定當謹言慎行,奉唐大哥為楷模,畢生學習。”
阿雞聲情並茂,先是一通馬屁拍上,緊接著便眼含熱淚跪在唐周麵前表忠心,舉止極盡阿諛之態。
此時阿雞真的是別無它法,麵對這麽兩個心狠手辣之徒,要在短時間內就想出一個穩妥保命的法子,實在是太難為人了。
縱使他燒幹了自己的cpu,也還是一樣無濟於事啊。
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為了活命,最後他隻能寄希望於用這‘捧’字訣來救命了。
這招自從阿雞前世跟他老爸學會了之後便屢試不爽,所向披靡,還從未失過手。
希望這次也不例外吧。
唐周臉色陰晴不定,他現在根本摸不透阿雞所說的到底是真是假,隻覺得此事真是玄之又玄。
不過阿雞倒也確實說中了他的心事,直捧得唐周意氣風發,躊躇滿誌。
要知道他本就出身書香門第,雖然後來家道沒落了,但從小接觸過富貴生活的他,其實打心底瞧不起這些泥腿子。
若不是求官無錢,報國無門,現實逼得他走投無路,他是絕不會選擇拜入張角這個老神棍門下的。
正因為教內除了張角宗族算是薄有家資,有一定的家族底蘊並受過良好的教育。
就隻有他一人所知甚廣,才貌俱佳,所以才會被張角格外看重收為大弟子,悉心教導並委以重任,頗受張角信賴。
教派內外諸事他幾乎全部參與管理和謀劃,在教中乃妥妥的最高領導層,就連張寶、張梁兩位師叔見了麵也得對他客客氣氣的。
他本來就不甘平庸,功利心頗重,在這麽大的權力熏陶之下,久而久之便愈發地不滿足於現狀。
太平道教不過是個民間教派,就算教眾再多又有什麽用,一群螻蟻聚在一起終歸還是螻蟻,翻不了天的。
那老家夥竟然還妄想顛倒乾坤,得證天道,嘁,真是癡人說夢,夜郎自大!
為了自身安危,表麵上他一直假意順從張角的心思,為其出謀劃策,甚至不惜勞苦,親自跑到帝都來結交當朝權貴為內應。
然而私下裏,他卻一直都在默默關注著局勢的變化,隻為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一舉翻身脫離張角的掌控。
這念頭就像是一顆種子,一旦在心中發芽,便開始迅速生長,再也遏製不住了。
唐周愈發笑意盈盈,看不出絲毫不快之色。
可一旁的馬元義此時卻惴惴不安,實為阿雞捏了一手心冷汗。
別人不了解唐周,同為大賢良師座下四大親傳弟子的他,對唐周那就像對自己婆娘一樣了解,盡管他還沒有婆娘。
跟這個大師兄相處久了,他很清楚唐周的脾氣。
當他越是對一個陌生人表現得很親近時,也就越意味著那個人已經離死不遠了。
果不其然,唐周笑嘻嘻地看了馬元義一眼,羽扇朝車簾一揮,示意他將車簾放下。
馬元義心下也知此事緊要,遠超這萍水相逢之情,當然不敢違背師兄意思。
無奈之下隻能一咬牙,借著去放車簾,順勢就擋在了車門處。
車內光線驟然間昏暗了下來,阿雞心裏‘咯噔’一下,登時就有一種不妙的預感。
他不由深吸一口氣,靜下心來暗暗給自己打氣,一定要冷靜,一定要謹言慎行!
“嗬嗬,小兄弟莫怪。既然是家傳之秘,必然需要保密,為兄這也是為你著想啊。噢,你說你的便是,不用在意這些小細節哈。”
“嗬嗬,還是唐大哥思慮周全,小弟拜服。”
阿雞眼見無路可逃,當前處境已是騎虎難下,也唯有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氣,硬著頭皮往下編了。
“太平道教自創教伊始,便一直秉持濟世救人之初衷。
當今世道天災人禍,瘟疫橫生。
在這亂世之中,大賢良師仁心秉承天意,率各位神使巧施聖手,畫符治病,救萬千苦難百姓於水火,可謂造福蒼生,功德無量。
如今太平道教早已是民心所向,擁獲百萬徒眾。可惜~,”
阿雞似有所顧慮,幾番欲言又止。
“此處並無外人,小兄弟但說無妨。”
唐周被阿雞撩起了興趣,也顧不得搖扇子了,急忙催促他接著說下去。
“好吧,那小弟就直言了。
貴教雖然家喻戶曉,聲勢浩大,已經今非昔比,但終究不過是個民間組織。
隻要你們一朝得不到朝廷的認可,那做起事來就勢必會處處掣肘。
大賢良師和唐大哥都是當代英傑,深謀遠慮,其中利害自是早就了然於心,隻是苦於一無門路,二無資財罷了。
這幾年天下愈發的不太平,百姓食不果腹,稅收欠缺,國庫空虛。
而當今天子又昏庸無道,公開賣官,上行下效,朝廷內外一片烏煙瘴氣。
此乃天賜太平教崛起之良機,若不趁此時打通關節博取正名,更待何時呢?
既然連小子都能看透這層玄機,大賢良師與唐大哥又豈會不知呢?”
“你就是依此推斷出我們此行目的的?”
雖然阿雞說的不盡實情,但也算是有理有據。唐周一時無言反駁,卻依然心存狐疑。
如果單從這點就能推斷出來二人的行動,那這小子未免也太神了。
恐怕就是張角那個老家夥,也不見得能有這般神通吧?
“是,又不全是。”
“噢?那你繼續說下去。”
“小子剛才說過,我家中有祖傳相術,向來秘而不宣。
如今世道紊亂,小子在外漂泊多年,也曾屢次遇險,然每次皆能逢兇化吉,全身而退,全憑此方寸而已。
適才一見唐大哥,便知今日是遇到貴人了。
我觀唐大哥天庭飽滿,地閣方圓,鼻如懸膽,目若朗星,正是相書所載之大富大貴相!
待小子知悉唐大哥威名之後,更是堅定了唐大哥將來必是人中龍鳳,位極人臣的念頭啊!
都怪小子魯莽,見到唐大哥如此英武不凡、雄姿勃發,一時間激動過頭,口無遮攔,未及深思便妄下定論,實在是愚蠢至極。
還請唐大哥大人不記小人過,原諒小子的無禮。今後我定當謹言慎行,奉唐大哥為楷模,畢生學習。”
阿雞聲情並茂,先是一通馬屁拍上,緊接著便眼含熱淚跪在唐周麵前表忠心,舉止極盡阿諛之態。
此時阿雞真的是別無它法,麵對這麽兩個心狠手辣之徒,要在短時間內就想出一個穩妥保命的法子,實在是太難為人了。
縱使他燒幹了自己的cpu,也還是一樣無濟於事啊。
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為了活命,最後他隻能寄希望於用這‘捧’字訣來救命了。
這招自從阿雞前世跟他老爸學會了之後便屢試不爽,所向披靡,還從未失過手。
希望這次也不例外吧。
唐周臉色陰晴不定,他現在根本摸不透阿雞所說的到底是真是假,隻覺得此事真是玄之又玄。
不過阿雞倒也確實說中了他的心事,直捧得唐周意氣風發,躊躇滿誌。
要知道他本就出身書香門第,雖然後來家道沒落了,但從小接觸過富貴生活的他,其實打心底瞧不起這些泥腿子。
若不是求官無錢,報國無門,現實逼得他走投無路,他是絕不會選擇拜入張角這個老神棍門下的。
正因為教內除了張角宗族算是薄有家資,有一定的家族底蘊並受過良好的教育。
就隻有他一人所知甚廣,才貌俱佳,所以才會被張角格外看重收為大弟子,悉心教導並委以重任,頗受張角信賴。
教派內外諸事他幾乎全部參與管理和謀劃,在教中乃妥妥的最高領導層,就連張寶、張梁兩位師叔見了麵也得對他客客氣氣的。
他本來就不甘平庸,功利心頗重,在這麽大的權力熏陶之下,久而久之便愈發地不滿足於現狀。
太平道教不過是個民間教派,就算教眾再多又有什麽用,一群螻蟻聚在一起終歸還是螻蟻,翻不了天的。
那老家夥竟然還妄想顛倒乾坤,得證天道,嘁,真是癡人說夢,夜郎自大!
為了自身安危,表麵上他一直假意順從張角的心思,為其出謀劃策,甚至不惜勞苦,親自跑到帝都來結交當朝權貴為內應。
然而私下裏,他卻一直都在默默關注著局勢的變化,隻為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一舉翻身脫離張角的掌控。
這念頭就像是一顆種子,一旦在心中發芽,便開始迅速生長,再也遏製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