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錢還沒掙到,這秋收又來了。


    秋收賦稅,可是戶部每年都必須做的一項,重大事務。


    但恰好今年三種作物,都已經推廣開來了,老百姓種了幾畝小麥,幾畝水稻,又種了幾畝玉米,幾畝紅薯,戶部是完全不知道的!


    這又該如何收稅啊?


    沒辦法,遇事不決隻能上報朝廷。


    這種難題,還是交給老朱親自去辦吧!


    龍椅之上,朱元璋原本聽到曾泰有事啟奏,心中還舒服了幾分。


    可是聽到是關於稅收的時候,老朱也瞬間頭疼了。


    往年種小麥或者水稻,他們都是按照一個大概的平均產量,然後從中收稅兩成。


    但這三種作物,在民間的平均產量是多少,他們還真不知道。


    稍微猶豫了片刻之後,朱元璋便抬頭看了一眼下麵的文武百官。


    “諸位愛卿,可有何對策?”


    這些人天天吃著皇糧,總不能遇到事情就不說話了吧?


    朱元璋不知道的該如何解決,就隻能拋給這些文武百官了。


    不過,文武百官們一個個都低下了頭,根本不打算建言獻策,亦或許,他們根本就想不到,解決辦法。


    “曾泰,你身為戶部尚書,這件事情本該是你來解決的。”


    朱元璋淡淡地說道:“你又有何對策?”


    “迴陛下,臣尚未想好對策。”


    曾泰戰戰兢兢地說道:“此事實在是太過於複雜!臣愚昧...”


    還未等曾泰說完,朱元璋便惡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行了行了!”


    一句話,打斷了曾泰打太極。


    此刻的老朱心中無比煩悶,這些朝中大臣裏頭,都是一些草包!


    “此事朕好好想想。”


    朱元璋沒好氣地說道:“草包們,退朝!”


    老朱根本不給他們麵子,直接一句草包罵了過去。


    也就是這奉天殿主殿,沒有可以扔的東西,不然非得扔兩個東西,砸一砸這些文武百官,把他們砸醒。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朝中文武百官一貫而出,皆退了出去。


    不過朱雄英卻在百官們,都走出了奉天殿之後,這才悠悠地睜開了眼睛。


    龍椅之上的朱元璋,自然也是看到了,朱雄英還留在原地,當即心中大喜。


    咱的好聖孫這時候不走,難道是有好辦法?


    這不免讓朱元璋在心中,更加對朱雄英多了幾分疼愛。


    什麽文武百官?


    最後還不是要看咱的好大孫?


    “雄英,你留下來,可是有什麽好辦法?”朱元璋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當即開口問道。


    不過朱雄英卻是做出了一臉疑惑的表情,裝作什麽都不知道。


    “爺爺,雄英剛剛眯了一會,沒聽到您跟群臣們聊的是什麽。”


    朱雄英咧嘴笑道:“咱留下來,是有句話想跟爺爺說。”


    “爺爺年初的時候,從咱這裏借了一千萬兩銀子,眼下已經到了秋天,一年的時間也已經過半,希望爺爺不要忘了還錢。”


    朱元璋:???


    好家夥!


    咱還以為你留下來,會有什麽好辦法!


    沒想到竟然是催債來了!


    “去去去,一邊待著去。”


    朱元璋當即心煩意亂:“這一千萬兩咱不會少了你的,大不了咱用國庫裏的銀子,還給你就是了。”


    “再沒錢,咱就把那尊金佛給賣了。”


    國庫裏不是沒有錢,隻是金銀現在都不流通。


    老朱也想讓國庫裏麵,存放一點硬通貨,能還寶鈔,盡量還寶鈔。


    隻是這借款時間才過了一半,朱雄英便來催了,老朱當然不樂意了。


    正當老朱準備轟人之際,朱雄英淡淡地說道:“其實想要解決稅收問題,也很簡單。”


    “不過爺爺卻要答應咱,收稅了之後,先還咱一千萬兩!”


    朱元璋聽了朱雄英的這句話,那是又氣又喜。


    之所以生氣,那是因為這稅收問題都迫在眉睫了。


    你竟然還趁機要挾咱?


    還惦記著咱欠你的一千萬兩銀子?


    不愧是咱的好聖孫,夠膽子。


    之所以喜,這就很簡單了,老朱最擔心的事情,可不就是大明的稅收出問題嗎?


    朱雄英有辦法解決,那自然是最好不過的,這樣也省得老朱自己頭疼了。


    “哼!臭小子,還敢算計你爺爺。”


    朱元璋冷笑道:“咱答應你,今年的稅收上來之後,先還你一千萬兩銀子。”


    “不過,若是你這辦法不管用,那咱這話可就不作數,這是你說過的,等價交換。”


    老朱從朱雄英那裏學來了幾個詞匯,便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了上去。


    得到了朱元璋的保證之後,朱雄英這才悠悠地說道:“爺爺,咱的這個法子,叫做一條鞭法!”


    “一條鞭法?”


    朱元璋臉上露出了疑惑,他可從來沒有聽過這方法,即便是在前朝元朝還在的時候,他也壓根就沒聽過。


    沒聽過就對了。


    這一條鞭法,是一百多年後的張居正想出來的,你老朱當然沒有聽過了!


    “沒錯,就叫一條鞭法。”


    朱雄英昂起頭看向了龍椅上的朱元璋,收起了臉上的笑容:“曆朝曆代,對於稅收都十分重視,但是他們的稅收方法,卻有很大的問題!”


    朱雄英的話,倒是引起了老朱的興趣。


    如果說曆朝曆代的稅收,都有問題的話,那麽他們為什麽不尋求改變呢?


    要知道,前朝滅亡,可不單純是稅收的問題。


    “你倒是說說,曆朝曆代的稅收製度有何問題?”


    朱元璋也不含糊,直言道:“若是你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那你的一千萬兩可就沒了,咱可不是那麽好忽悠的!”


    被忽悠了幾次之後,老朱也學聰明了,不能總是你來威脅咱,咱也得還以顏色。


    朱雄英似乎是勢在必得,一臉淡定地說道:“自古以來,百姓種地交上來的稅收,都是實物。”


    “種一畝地,便收兩成的賦稅,種小麥便交小麥,種稻穀便交稻穀。”


    “全天下的農戶都是這麽交稅的話,就會極大地浪費大明的人力物力,簡而言之,就是浪費資源!”


    朱元璋陷入了沉思之中,這一點他不是沒有想過。


    大明建國這十幾年來,每到秋收交稅之際,從金陵城到邊遠小村的官吏,全都忙碌了起來,每家每戶上門收稅。


    這其中還要包括許多步驟,比如核查每戶人家到底有多少畝地,這些地都種了一些什麽作物。


    今年收了多少糧食,再計算其中的兩成。


    等到這一切工作都做完了之後,再讓地方官吏拿著鬥來一鬥一鬥量糧食。


    全部都收上來之後,在運送到金陵城之中。


    單單就雲南一帶,每年運送糧食都要兩個月以上的時間。


    秋收的糧食,要等到來年春天才能收上來,這大大降低了稅率。


    老朱早就想過要改革這樣的稅製了,可是他卻想不到任何更好的辦法,隻能照著老祖宗的法子,繼續這麽收下去。


    “你有何方法,趕緊說出來。”


    老朱意識到自己被吊胃口了,當即笑罵道:“咱不會賴了那一千萬兩銀子,若是你的方法好,咱一定會采納的!”


    “迴爺爺,其實操作很簡單。”


    朱雄英悠悠地說道:“把這糧食全部換成了大明的寶鈔,讓地方官員,把寶鈔送上來,不就成了?”


    稅收,又不一定要收糧食。


    隻要大明有能力穩住市場,穩住寶鈔的價格,那收寶鈔上來,跟收糧食上來,沒什麽區別!


    現在大明的糧價也不算高,差不多兩貫寶鈔就有一石糧食了。


    一石糧食一百二十斤,而一張寶鈔的重量,對比一石糧食的重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朱雄英最強三代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再見是藍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再見是藍啊並收藏大明:朱雄英最強三代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