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的曆史上,到北宋末年,官府向民間搜刮軍費,有劉氏提出願代本州下戶輸納:請於縣官,願以私錢一百萬緡獻納,以免下戶之輸。蓋空其積錢之屋十餘間,而後能充其數。一郡數縣之官吏得逭於簡書,而其編戶民得免於流亡溘死。


    這個劉氏僅現錢一次就捐出100萬貫,還隻是“數十屋”中的“十餘間”,以三分之一計,其家儲備現錢約300萬貫,那麽連不動產一起算,估計全部家產接近千萬貫,類似於後世的億萬富翁。盡管如此,其家在當時並不知名。


    此事在史書上也有明確記載,在當時轟動一時。


    而這次,西印度洋貿易商社更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一次性出資五百萬貫扶植大宋的棉花產業。


    第一個重磅炸彈砸下來,百官還沒迴過神來,另一個重磅炸彈又砸了下來,再斥資五百萬貫在廣南扶植桑蠶業。


    一個商社,一次砸下一千萬貫,史所沒見,這兩個重磅炸彈把朝中百官砸得暈頭轉向,神遊天外。


    一直以來,朝廷在農業上的支出,主要是修建水利方麵的花費,實際上具體到某項農業上,朝廷基本沒有什麽投入,比如稻米,通常就是春耕時地方官員到田間地頭,督促一下,莫教百姓誤了農時;


    官府實際上是沒有什麽資金投入的,更沒有後世那樣對農戶實行農業補貼之說,也沒有什麽技術指導。百姓種得怎麽樣,全靠自己摸索。


    現在西印度洋貿易商社這一千萬貫砸下去。除了給百姓提供優質的棉種、桑種之外,還有栽培技術傳授。而這些都是無償的,甚至有百姓想擴大生產需要資金的話,商社還提供無息貸款,隻須百姓和商社簽訂產銷契約就行。


    如此大一筆資金投入,對大宋的棉桑產業起到的促進作用是難以估量的,而且這還隻是純棉桑上的投入,與之相配套的、烤繭、繅絲、紮棉、彈棉、紡織等大型工廠還要投入近千萬貫,這就是兩千萬貫了。


    這數字是驚人的,這些投入將來給朝廷帶來多大的收益。給百姓創造多少雇工的機會,能帶領多少百姓致富,現在誰也計算不出來。


    大宋從立國之初就鼓勵工商,並不象別的朝代那樣秉行重農抑商的政策,是以才有工商業空前的繁榮;


    而西印度洋貿易商社這筆投入,不但對工商業,對傳統的農桑業都有大利,朝廷根本沒有拒絕的理由。


    此事在朝野間引發了巨大的轟動,街頭巷尾熱議如潮。敏感的商人震驚於西印度洋巨大手筆的同時,也從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機,以及對他們所造成的危機,那些大商家個個削尖了腦袋。想往西印度洋貿易商社裏鑽。


    但大多數人失望了,西印度洋貿易商社現在並不缺錢,無須加派股份融資。所以秉著寧缺毋濫的原則,對股東的門檻設置極高。並不是誰有錢就能進的。


    有些富戶便動起了別的心思,千方百計找上商社現有股東。以每股五十五貫的價格向原有股東購股,不賣,五十八貫,不賣,六十貫,最終股價出到了六十貫,仍是求之不得。


    商社原來是五十貫為一股,也就是說,在短短時日內,股價已經飆升了百分之二十,若是楊家按這個價格全部轉讓手上的股份的話,立即可淨賺一百二十萬貫了。


    一經朝廷同意了在北方扶植棉花,在廣南扶植桑蠶的計劃後,西印度洋貿易商社的巨大能量立即噴發出來;


    負責嫁接桑苗的、采購棉子的,搜集種植技術的、走訪地方與農戶簽訂契約的、籌備烤繭、繅絲、織造廠的,由各大股東分別負責,無數的人力物力,在巨大的財力支撐下,迅速無比的運作起來,一時之間,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皆是西印度洋貿易商社的車馬在奔馳。


    除了與農戶簽訂契約之外,廣南、河西、河北、山東等地各有數以萬傾的土地被西印度洋貿易商社買了下來,開辟成桑園、棉田;


    推廣桑棉的步伐便是從這些巨大的桑園、棉田開始,向四周輻射,各種加工廠房也都是依托這些桑園,棉田而建。


    而這些隻是國內百姓所能知道的,他們所不知道的是,西印度洋貿易再次斥資向朝廷的官船場訂造了百艘兩千料、五十艘一千料的海船;


    一千料的海船除了厚實之外,在速度上也要求嚴苛,以至於這一千料的海船造價竟與兩千料的持平。


    其實這些一千料的海船,將來出海後,隻要稍稍改造,就是最好的武裝商船了,這是楊逸的意思,咱們絕不做挨宰的肥羊。


    船料是一隻船可以載人、物之容積。一料是十立方宋尺。而一“料”容積之載重,則依貨物之比重而定。船料可由船長、船寬及艙深的乘積估計求得。一般來說,有1料=1石=92.5斤的比例。


    由此計算,兩千料的船大概可載100噸左右,一百艘兩千料的海船承載量就是一萬噸,不過這隻是一個相對值,主要還要看裝什麽貨物,比如是絲綢、茶葉、棉花這些東西,它的質量比較輕,裝載量主要就是看船的容積了。


    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值,因為無論是絲綢還是瓷器等商品,出海後其價格都是數倍,甚至數十倍的增加的;


    在某些地方,絲綢價格貴比黃金,那你就要想想了,若是百艘海船裝滿萬噸貨物出海,等順利返航時,說能拉迴半船金銀可就不算誇張了,這得有多少利潤呢?


    而且一百艘兩千料的海船,這隻是一個開始,隻要商社運行良好,船隻的數量還會不斷地增加………


    舊宋門內的商社總部,雖不見貨物進出,但每天往來的車馬擁塞於途,日夜不斷。


    社長簽押房內,韓碧兒、林如海、沈清文三位正副社長,流水般發出各項命令,同時接收著來自各地的信息,由手下整理,分出輕重緩急後,再交到三人案頭等待批閱。


    此刻萬事開頭,商社總部的繁忙程度,絲毫不亞於大宋的尚書省。


    韓碧兒看看桌上的文牘批閱了大半,揉了揉發酸的手腕,將青葉叫了進來問道:“日本那邊有消息傳迴嗎?”


    青葉輕聲答道:“還沒有,不過不出意外的話,五艘船應該是從日本起啟航了。”


    “半道上提供補給的船隻準備好了嗎?”;


    “都準備好了,到時會在澎湖附近給他們提供補給。”


    “嗯,現在我百事纏身,青葉你多留意些此事,大意不得,國內的攤子已經鋪開了,蒲羅中那邊必須盡快拿下建港,另外廣南的桑園勞力,也要指望他們了,此事千萬注意,不能讓人知道是咱們做的,五艘船絕對不可入進大宋沿海港口停靠。”


    “是,婢子會留意著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私生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昊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昊遠並收藏大宋私生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