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在京畿裝神弄鬼當然不夠,楊逸讓馬漢卿派出職方館一些精幹人員,配合摩尼教在各大城市都弄些“神跡”,不斷地加強影響力。
其實這也是無奈之舉,這種移風易俗的事情,光靠朝廷政令是改變不了的,必須在百姓的精神上也施加一些壓力,使他們有所顧忌。
從物質到精神雙管齊下,再由皇室以身作側,才有可能慢慢改變大宋整體的奢糜之風。
讓李湘弦驚喜的是,劉太後再次下旨,準許摩尼教在西京、北京、南京、益州、杭州、楊州各建一座摩尼寺,雖然朝廷不會出錢幫建,但有了這個名額,已經夠李湘弦欣喜的了。
在她的示意下,摩尼僧徒全力配合著職方館的行動,摩尼僧徒在明,職方館的諜報人員在暗,開始在各主要城市不時弄些“神跡”出來。
君不見,隻要傳說某塊石頭靈驗,十裏八鄉的人都會趕去磕拜。
在這個時代百姓敬神信神的心裏是超乎想象的。
曆史上象白蓮教之類邪教,正是利用百姓對神靈的敬畏心裏,屢屢掀風作浪。
采取什麽手段不重要,事情的好壞關鍵是由目的和結果來定義。
楊逸的手段與白蓮教沒有多大差別,同樣是裝神弄鬼欺騙百姓,隻不過他的目的是為百姓著想而已。
此事的靈感來源於清娘的一句話,當時清娘無意中說道:“可是要改變百姓的想法。恐怕隻有神仙才能做到。”
僅這一句,讓楊逸想起了白蓮教那一次次所創造的奇跡,白蓮教做事還得遮遮掩掩,咱們現在可是奉旨去裝神弄鬼,若是效果還不如白蓮教,幹脆一頭撞死算了。
楊逸這邊弄得風生水起,有人卻坐不住了。
這天楊逸在政事堂為各種大禮用度之事。與一眾宰相、尚書爭得麵紅耳赤,傍晚散朝迴家,剛到大門口。就聽到背後傳來一聲“無量壽福”。
他火氣還沒散呢,聽到有人
“裝神弄鬼”竟裝到自己家來了,立即像點著的炮仗。沒好氣地斥道:“去去去!無量天尊都不行,我家窮,沒東西施舍。”
“楊居士,楊居士,是我們呀!還有師父。”
楊逸迴頭一看,卻見青雲老道手持拂塵,白須飄飄,一副仙風道骨的樣子站在一丈開外。
“青雲老道!”楊逸不可置信地望著他。
他身邊站著兩個十二三歲的俊俏道童,不是當初經常被楊逸用來練定身術的明月明智是誰?
兩個小家夥當初才**歲,帶給了楊逸許多歡樂。如今都長成小小少年郎了,嗓音也開始變粗了,楊逸一時沒聽出來。
青雲道長含笑說道:“楊居士果然是貴人多忘事,故人遠來,竟是認不得了。”
楊逸有些尷尬地訕笑道:“當初明月明智聲音是何等的清脆。如今竟變成了公鴨嗓,要怪就怪這兩個家夥。明月明智!還不如實招來,你們是不是經常偷吃鴨子?”
楊逸繃起臉,開始肆無忌憚地嫁禍江東,明月明智連連擺手,飛快地躲到青雲道長身後!
“何方妖孽?往哪裏逃?天靈靈。地靈靈,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定!”楊大學士一揮大袖,便要降妖除魔。
“無量壽福!”青雲道長哭笑不得,連誦道號。
“哈哈哈……這定身術許久不用,竟然失靈了,明月明智,今次就饒你們一迴,下次再敢讓我的法術失靈,看我怎麽收拾你們。”
“楊居士,你騙了我們幾年了,幸虧我師姐告訴我們您根本不會什麽定身術,不然還著你的道。”
“林道長說的?好啊…….哈哈哈,好了,咱們也別在門前站著,道長請!”
“無量壽福,冒昧登門叨擾,還望楊居士海涵。”
“道長不必客氣,請!”
楊逸吩咐廚下做了一桌素菜,在前廳陪青雲道長用飯。
他也大概猜到了青雲道長的來意了。一直以來,佛道之間就是明爭暗鬥,各使手段,而雙方是爭奪的焦點,無疑是皇室的支持,可以說哪家得到皇室支持,就能壓對方一頭。
自大宋開國以來,總體而言道家不輸於佛家,當初真宗皇帝最為信道,出資興建大量的道觀,仁宗與神宗等朝,對道教也不排斥,可以說道教在大宋是混得不錯的。
如今突然間冒出一個摩尼教,目前雖然還處於起步階段,但得到了劉太後的支持,加上各地不斷有光明神顯靈,難免讓佛道兩家產生濃濃的危機感。
楊逸暗暗好笑,當初他曾兩次邀請青雲老道進京,希望他能幫自己一下,這老家夥人老成精,竟是躲著不來,現在知道急了!
他故意問道:“道長一向隱逸仙山,潛心修道,此番不知何事,竟能驚動您這位老神仙下凡來?”
青雲道長心中是五味雜陳,當初楊逸兩次邀他,他都顧忌重重沒有進京,林縹緲前年隨楊逸迴杭州後,又死活不肯再進京,如今他隻得賣著這張老臉前來,再聽楊逸這明知故問的話,著實不是滋味。
“楊居士說笑了,貧道凡俗陋質,談何神仙,不過有一顆向道之心而已。”
“足矣,心能決定一切。”
“然則心有餘,亦有力不足之時。”
“心有餘而力不足,這該是凡俗之人貪念太多才有的結果,道家講的是心誠則靈,隻要道長心誠,自能心想事成。”
“楊居士悟性常人能及,若是入道,必能成就一番仙業。”
“嗬嗬,我乃儒門弟子。若是改而入道,這不成叛徒了嗎?能成何仙業?不過,自認識道長以來,承蒙道長照拂良多,我雖不能入道,但心中還會常供著三清祖師的。”
倆人打了許久機鋒,聽到楊逸這句話。青雲道長總算略略放心了,別人不知道楊逸的能量,他卻再清楚不過。別忘了他還有個弟子是楊逸心腹手下。
摩尼教是先得到楊逸的支持,然後才有劉太後的支持,這一點馬漢卿作為“神跡”的操辦者。想必已經向青雲道長透露了。
楊逸不想過多苛責馬漢卿,也不擔心“神跡”因此被人揭破,除非青雲道長打算站到自己對立麵去,否則他不會傻到去做這樣的事。
到底佛道兩家大多也是裝神神弄鬼騙人,或者其中道行高深者真有些法術或精於麵相占卜之類的,但那想必也隻是極少數,起不到關鍵的作用,因此老大也別說老二,大家差不多。
青雲道長上桌以來,就幾乎沒有動過筷。楊逸不免勸道:“老道長一路安馬勞頓,快請用餐!”
青雲道長道了聲謝,仍是不動筷。
楊逸還是有做捧哏的覺悟嘀,他含笑說道:“道長可是嫌這飯菜粗糙,不堪入口。我這就讓人重新做過便是。”
果然,青雲道長仿佛就等他這句話一般,輕撫白須說道
“楊居士不必勞煩,這飯菜比貧道平日飲食勝過許多,隻是貧道聽說最近各地多有神跡出現,心中惦念此事。因而食不知味。不知楊居士對這些神跡作何看法?”
楊逸嗬嗬一笑,也放下筷子,輕巧地答道:“我乃儒門弟子,子不語怪力亂神。”
縱是青雲道長修行深厚,也差點被噎著,裝神弄鬼的人在此說子不語怪力亂神,真是…..
“無量壽福。”除了誦道號,青雲道長還能說什麽。
真個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倆人開始拚起定力來,卻苦壞了旁邊侍候著的明月明智,坐著的是上看著一桌菜不想吃,站著的是想吃吃不到,幹著急!
也不知道是誰的肚子突然咕嚕叫了起來,正在和青雲道長拚定力的楊逸不禁笑了起來。
“春妞兒,趕緊去讓廚下再準備些飯菜過來,這倆家夥正開始長身體呢,可別餓壞了!哈哈哈……”
楊逸吩咐一聲,春妞掩嘴而去,明月明智羞得俊臉通紅,相繼望向青雲道長,生怕自己師父責怪。
經此一事,楊逸也沒心思和青雲道長拚定力了,有時間咱迴後院看湘弦跳舞,聽琴操撫琴不好?
“不瞞道長,各地出現的神跡之事,朝廷也注意到了,隻是這些神跡都是勸人積德行善,勤儉持家,這是好事,朝廷是樂見其成的。”
“然則光明神頻頻顯靈,楊居士就不擔心事態一發不可收拾。”
細算來青雲道長給過自己不少幫助,楊逸便不再吊他胃口:“沒什麽好擔心的,光明神雖然頻頻顯靈,但摩尼教的發展卻會受到朝廷嚴格控製,今後摩尼寺大致就限於如今的幾個大城,大宋可沒有多少土地再給他們拿來作寺產。”
聽了楊逸這話,青雲道長可謂亦喜亦驚,照楊逸所說,摩尼教至少暫時是擠壓不了道家了,但楊逸這話還透露出另的個意思,他對佛道兩家占去大量產業是心存不滿的。
楊逸淡淡笑道:“
其實天下很大,我覺得道家總是專注於大宋,目光未免短淺了些,對道教發展頗為不利,以前西域也盛行佛道,如今都變成了天方教的天下,這太可惜了,道長在道門地位尊崇,如今難得進京,何不倡議道家向西域發展呢?”
見楊逸直言相對,青雲道長也不願再打啞迷,他撫須說道:“楊居士所言甚是,隻是天方教太過排外,西域各國君王也都皈依了天方教,道家便是想向西域發展,恐怕也為各國君王所不容。”
“此一時,彼一時也!”楊逸端起茶杯,眼神帶著淩光向西射去,灼灼逼人地說道:“若是以前,道家前去西域傳道,自然為各國君王所不容,可如今,隻要他有膽,不妨試試!”
{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其實這也是無奈之舉,這種移風易俗的事情,光靠朝廷政令是改變不了的,必須在百姓的精神上也施加一些壓力,使他們有所顧忌。
從物質到精神雙管齊下,再由皇室以身作側,才有可能慢慢改變大宋整體的奢糜之風。
讓李湘弦驚喜的是,劉太後再次下旨,準許摩尼教在西京、北京、南京、益州、杭州、楊州各建一座摩尼寺,雖然朝廷不會出錢幫建,但有了這個名額,已經夠李湘弦欣喜的了。
在她的示意下,摩尼僧徒全力配合著職方館的行動,摩尼僧徒在明,職方館的諜報人員在暗,開始在各主要城市不時弄些“神跡”出來。
君不見,隻要傳說某塊石頭靈驗,十裏八鄉的人都會趕去磕拜。
在這個時代百姓敬神信神的心裏是超乎想象的。
曆史上象白蓮教之類邪教,正是利用百姓對神靈的敬畏心裏,屢屢掀風作浪。
采取什麽手段不重要,事情的好壞關鍵是由目的和結果來定義。
楊逸的手段與白蓮教沒有多大差別,同樣是裝神弄鬼欺騙百姓,隻不過他的目的是為百姓著想而已。
此事的靈感來源於清娘的一句話,當時清娘無意中說道:“可是要改變百姓的想法。恐怕隻有神仙才能做到。”
僅這一句,讓楊逸想起了白蓮教那一次次所創造的奇跡,白蓮教做事還得遮遮掩掩,咱們現在可是奉旨去裝神弄鬼,若是效果還不如白蓮教,幹脆一頭撞死算了。
楊逸這邊弄得風生水起,有人卻坐不住了。
這天楊逸在政事堂為各種大禮用度之事。與一眾宰相、尚書爭得麵紅耳赤,傍晚散朝迴家,剛到大門口。就聽到背後傳來一聲“無量壽福”。
他火氣還沒散呢,聽到有人
“裝神弄鬼”竟裝到自己家來了,立即像點著的炮仗。沒好氣地斥道:“去去去!無量天尊都不行,我家窮,沒東西施舍。”
“楊居士,楊居士,是我們呀!還有師父。”
楊逸迴頭一看,卻見青雲老道手持拂塵,白須飄飄,一副仙風道骨的樣子站在一丈開外。
“青雲老道!”楊逸不可置信地望著他。
他身邊站著兩個十二三歲的俊俏道童,不是當初經常被楊逸用來練定身術的明月明智是誰?
兩個小家夥當初才**歲,帶給了楊逸許多歡樂。如今都長成小小少年郎了,嗓音也開始變粗了,楊逸一時沒聽出來。
青雲道長含笑說道:“楊居士果然是貴人多忘事,故人遠來,竟是認不得了。”
楊逸有些尷尬地訕笑道:“當初明月明智聲音是何等的清脆。如今竟變成了公鴨嗓,要怪就怪這兩個家夥。明月明智!還不如實招來,你們是不是經常偷吃鴨子?”
楊逸繃起臉,開始肆無忌憚地嫁禍江東,明月明智連連擺手,飛快地躲到青雲道長身後!
“何方妖孽?往哪裏逃?天靈靈。地靈靈,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定!”楊大學士一揮大袖,便要降妖除魔。
“無量壽福!”青雲道長哭笑不得,連誦道號。
“哈哈哈……這定身術許久不用,竟然失靈了,明月明智,今次就饒你們一迴,下次再敢讓我的法術失靈,看我怎麽收拾你們。”
“楊居士,你騙了我們幾年了,幸虧我師姐告訴我們您根本不會什麽定身術,不然還著你的道。”
“林道長說的?好啊…….哈哈哈,好了,咱們也別在門前站著,道長請!”
“無量壽福,冒昧登門叨擾,還望楊居士海涵。”
“道長不必客氣,請!”
楊逸吩咐廚下做了一桌素菜,在前廳陪青雲道長用飯。
他也大概猜到了青雲道長的來意了。一直以來,佛道之間就是明爭暗鬥,各使手段,而雙方是爭奪的焦點,無疑是皇室的支持,可以說哪家得到皇室支持,就能壓對方一頭。
自大宋開國以來,總體而言道家不輸於佛家,當初真宗皇帝最為信道,出資興建大量的道觀,仁宗與神宗等朝,對道教也不排斥,可以說道教在大宋是混得不錯的。
如今突然間冒出一個摩尼教,目前雖然還處於起步階段,但得到了劉太後的支持,加上各地不斷有光明神顯靈,難免讓佛道兩家產生濃濃的危機感。
楊逸暗暗好笑,當初他曾兩次邀請青雲老道進京,希望他能幫自己一下,這老家夥人老成精,竟是躲著不來,現在知道急了!
他故意問道:“道長一向隱逸仙山,潛心修道,此番不知何事,竟能驚動您這位老神仙下凡來?”
青雲道長心中是五味雜陳,當初楊逸兩次邀他,他都顧忌重重沒有進京,林縹緲前年隨楊逸迴杭州後,又死活不肯再進京,如今他隻得賣著這張老臉前來,再聽楊逸這明知故問的話,著實不是滋味。
“楊居士說笑了,貧道凡俗陋質,談何神仙,不過有一顆向道之心而已。”
“足矣,心能決定一切。”
“然則心有餘,亦有力不足之時。”
“心有餘而力不足,這該是凡俗之人貪念太多才有的結果,道家講的是心誠則靈,隻要道長心誠,自能心想事成。”
“楊居士悟性常人能及,若是入道,必能成就一番仙業。”
“嗬嗬,我乃儒門弟子。若是改而入道,這不成叛徒了嗎?能成何仙業?不過,自認識道長以來,承蒙道長照拂良多,我雖不能入道,但心中還會常供著三清祖師的。”
倆人打了許久機鋒,聽到楊逸這句話。青雲道長總算略略放心了,別人不知道楊逸的能量,他卻再清楚不過。別忘了他還有個弟子是楊逸心腹手下。
摩尼教是先得到楊逸的支持,然後才有劉太後的支持,這一點馬漢卿作為“神跡”的操辦者。想必已經向青雲道長透露了。
楊逸不想過多苛責馬漢卿,也不擔心“神跡”因此被人揭破,除非青雲道長打算站到自己對立麵去,否則他不會傻到去做這樣的事。
到底佛道兩家大多也是裝神神弄鬼騙人,或者其中道行高深者真有些法術或精於麵相占卜之類的,但那想必也隻是極少數,起不到關鍵的作用,因此老大也別說老二,大家差不多。
青雲道長上桌以來,就幾乎沒有動過筷。楊逸不免勸道:“老道長一路安馬勞頓,快請用餐!”
青雲道長道了聲謝,仍是不動筷。
楊逸還是有做捧哏的覺悟嘀,他含笑說道:“道長可是嫌這飯菜粗糙,不堪入口。我這就讓人重新做過便是。”
果然,青雲道長仿佛就等他這句話一般,輕撫白須說道
“楊居士不必勞煩,這飯菜比貧道平日飲食勝過許多,隻是貧道聽說最近各地多有神跡出現,心中惦念此事。因而食不知味。不知楊居士對這些神跡作何看法?”
楊逸嗬嗬一笑,也放下筷子,輕巧地答道:“我乃儒門弟子,子不語怪力亂神。”
縱是青雲道長修行深厚,也差點被噎著,裝神弄鬼的人在此說子不語怪力亂神,真是…..
“無量壽福。”除了誦道號,青雲道長還能說什麽。
真個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倆人開始拚起定力來,卻苦壞了旁邊侍候著的明月明智,坐著的是上看著一桌菜不想吃,站著的是想吃吃不到,幹著急!
也不知道是誰的肚子突然咕嚕叫了起來,正在和青雲道長拚定力的楊逸不禁笑了起來。
“春妞兒,趕緊去讓廚下再準備些飯菜過來,這倆家夥正開始長身體呢,可別餓壞了!哈哈哈……”
楊逸吩咐一聲,春妞掩嘴而去,明月明智羞得俊臉通紅,相繼望向青雲道長,生怕自己師父責怪。
經此一事,楊逸也沒心思和青雲道長拚定力了,有時間咱迴後院看湘弦跳舞,聽琴操撫琴不好?
“不瞞道長,各地出現的神跡之事,朝廷也注意到了,隻是這些神跡都是勸人積德行善,勤儉持家,這是好事,朝廷是樂見其成的。”
“然則光明神頻頻顯靈,楊居士就不擔心事態一發不可收拾。”
細算來青雲道長給過自己不少幫助,楊逸便不再吊他胃口:“沒什麽好擔心的,光明神雖然頻頻顯靈,但摩尼教的發展卻會受到朝廷嚴格控製,今後摩尼寺大致就限於如今的幾個大城,大宋可沒有多少土地再給他們拿來作寺產。”
聽了楊逸這話,青雲道長可謂亦喜亦驚,照楊逸所說,摩尼教至少暫時是擠壓不了道家了,但楊逸這話還透露出另的個意思,他對佛道兩家占去大量產業是心存不滿的。
楊逸淡淡笑道:“
其實天下很大,我覺得道家總是專注於大宋,目光未免短淺了些,對道教發展頗為不利,以前西域也盛行佛道,如今都變成了天方教的天下,這太可惜了,道長在道門地位尊崇,如今難得進京,何不倡議道家向西域發展呢?”
見楊逸直言相對,青雲道長也不願再打啞迷,他撫須說道:“楊居士所言甚是,隻是天方教太過排外,西域各國君王也都皈依了天方教,道家便是想向西域發展,恐怕也為各國君王所不容。”
“此一時,彼一時也!”楊逸端起茶杯,眼神帶著淩光向西射去,灼灼逼人地說道:“若是以前,道家前去西域傳道,自然為各國君王所不容,可如今,隻要他有膽,不妨試試!”
{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