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薦票、求訂閱***


    高麗竟成率軍一路狂追,終於在距離武藏不足二十裏處,追上慕容誌他們,這裏處於關東平原,地勢開闊,對高麗竟成十分不利。


    但武藏城已遙遙在望,大軍被他帶出,如今城空防守空虛,若是再躲避,任慕容誌攻打武藏城,估計城中老弱撐不過半個時辰便告失守。


    無奈之下,高麗竟成隻得選擇與慕容誌他們決戰。


    他把軍隊一分為四,打算從四麵猛攻,以期形成混戰的局麵,這樣慕容誌他們的燧發槍就難以發揮威力。


    他有近兩萬武士,而慕容誌和平正盛合起來才一萬人。哪怕其中一麵的武士全部被燧發槍射殺,隻要剩下的三麵能衝入敵陣,高麗竟成就依然能保有優勢兵力,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高麗竟成一分兵,慕容誌就把他的伎倆猜得一清二楚,他也迅速布局,等高麗竟成的聯軍從四麵衝上來,平正盛的一萬人突然從中間裂開,露出一條南北走向的通道。


    平正盛負責迎擊東西兩方的敵人,這樣一來,在單個方向上,他的兵力就不少於高麗竟成。


    而慕容誌的四百人也一分為二,通過中間的通道迅速轉移,阻擊兩北兩麵,如此便能給予高麗竟成最大的殺傷,隻要射殺了兩麵的敵人,慕容誌相信聯軍必潰。


    當然,慕容誌也有自己的小心思。萬一扛不住的話,他這兩股人馬就可以通過中間的通道,迅速匯合。脫離戰場,反正老子不跟你玩混戰。


    兩百人,能組成六十人一排的三段射擊陣列。足夠了,高麗竟成的聯軍大部分是步兵,幾千人簇擁在一起,但隊形很散亂,如犛牛一般咆哮著衝過來。


    對小日本的戰爭藝術,慕容誌是嗤之以鼻;


    日前小日本大戰不多,通常都是各個大名之間為了搶奪地盤,而引發的混戰。那種混戰不講什麽陣形,和街頭混混打群架沒什麽分別。


    因此他們平時也很少訓練什麽陣形,而更強調的是個人勇力,根本不可能達到宋遼那種大軍團作戰時,能擺出嚴密的陣形來。


    日本要等到戰國以後,因為戰爭的頻發,各個大名之間互相吞並。戰爭藝術才會有質的提高。


    八百米,這對高麗竟成的聯軍來說,還是一個遙不可及的距離,莫容誌這邊已經率先拉開了大戰的序幕。


    隨著連成一片的槍聲響起,彈子唿嘯而去。一排射完,第二排接著射,往返不息,根本沒有個停息的時候;


    聯軍一窩蜂地衝上來,前麵一排排的武士倒下,他們不但沒有散開,反而擠得更緊密,仿佛那樣能讓他們變得更安全。


    這使得慕容誌這邊幾乎沒浪費一顆子彈,槍槍要人命,這種三段射擊法,五六秒中就會有六十顆子彈出膛,三分鍾就能射出近兩千發。


    而三分鍾敵人還沒衝過四百米呢。


    他們手上的盾牌大多是藤盾,阻擋不了要命的子彈。一蓬蓬血花爆濺而出,一排排武士撲倒在地,震天的咆哮變成了淒厲的慘叫,這種挨打無力還手的局麵,實在讓人絕望。


    等衝近三百米時,幾千人馬已經死傷一半,如此慘重的傷亡率,讓聯軍的勇氣一泄而光,衝鋒的腳步不禁緩慢下來,最終演變為大崩潰。


    南北方向的聯軍瓦解,東西兩麵的見勢不妙,也隨之潰逃,高麗竟成精心準備的一場大戰,還沒等他們放出一箭,就變成這模樣。


    慕容誌得了楊逸的命令,加上新補給了彈藥,對高麗竟成的潰兵再不客氣,一路追殺,順勢攻入武藏城之後,更不忘踏平武藏的軍令。


    兩天時間,武藏城變成一座餘煙嫋嫋的廢墟,高麗家的男子全部被送到天照大神那裏去了,女子則成了營妓。


    這麽做是了為震懾其他大名,別再妄圖抵抗,否則下場會很淒慘。


    平安京裏,楊逸接著捷報,隻是談談一笑,他正在安排帶來的那些“專家”,準備為日本的采礦業作些貢獻。


    日本現在發現的金銀礦藏已經很多,但每年的金銀產量卻不算高,原因是日本的冶煉技術非常落後。


    為了盡快從日本得到更多的金銀,楊大島主把帶來的工匠分派出去,有找礦經驗的帶人找礦,熟悉冶煉的前去教授日本礦工提高冶煉技術。


    原來的曆史上,在明朝時期,因“吹灰法”從高麗傳入日本,使得日本白銀的產量得到幾倍提高。


    用吹灰法提煉白銀在唐朝便開始盛行,目前大宋也一直沿用此法冶煉銀礦。


    所謂的“吹灰法”,是一種分離銀鉛的方法。銀礦一般含銀量很低,煉銀的技術關鍵是如何把銀富集起來。


    由於鉛和銀完全互溶,而且熔點較低,所以工匠們在煉銀時加入鉛,使銀溶於鉛中,實現銀的富集;


    然後吹以空氣,使鉛氧化入爐灰中,使銀分離出來。


    這種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白銀產量。現在楊大島主很慷慨地傳授給了小日本。


    趕緊把產量提高,角鹿港那邊那有許多運銀船等著呢!


    石見地區楊大島主也派出人手。


    堀河已經將山**的石見、西海道(九州島)的薩摩和大隅割讓給楊大島主,但目前三地還控製在地方大名手上,楊逸讓堀河天皇派出一千人馬,外加陸振的三百人,一同前往征討石見。


    石見離平安京兩三日路程而已,而石見銀山是日本最大的銀礦,礦石含量銀量高,容易提煉,在明朝時期,石見銀山每年產銀量能達到四十噸。占整個日本產銀量的五分之一。


    現在楊大島主打算提前把石見銀山開發出來,為大宋的騰飛增加一份推動力。


    薩摩那邊是金礦,但離平安京比較遠。楊大島主一時顧不上,隻有等正真掃平各地大名後,再著手去開發了。


    安排完一天的工作。已經是黃昏時分,天空開始下起小雪來,細細的雪花飄落院子裏,很快就融化掉,留下一地的水痕。


    這是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各地氣溫已經很低,但平安京還好,這裏三麵環山。使得平安京冬暖夏涼。


    楊逸沿著走廊緩步走向西廂,遇到他的女人無不躬身站到廊下,等他去遠才敢直起身體;


    平正盛及各個想要巴結他的大名,不斷挑選美女給他送來,楊逸是送來就收,現在華府之中各色美人已經將近三百,環肥燕瘦。高挑或嬌小,妖嬈或者清純,應有盡有,儼然一個眾香國。


    西廂的拉門微開一線,有燈光透出。楊逸輕輕拉開房門,房內生了爐子,溫暖如春;


    丫環小艾正守著爐子,清娘盤坐在榻上,前麵一張小幾上擺開著一本頁麵發黃的書,正津津有味地看著。


    日本與大唐交往很密切,並大量從唐朝購買書籍,中國的古籍流落日本的不少。


    而五代時期中原戰亂,毀掉了無數書籍,大宋又因數次失火,特別是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四月榮王宮那場大火,把皇宮典藏書籍燒了個精光。


    火是四月二十三日夜從榮王宮燒起的,當時大風從東方來,五更後火益盛,未至天明,東宮的雍王、相王、南陽郡王、兗王、榮王等六宮府第,一時全部燒光。


    二十四日,火又燒至承天門,西燒儀鸞司、朝元殿後閣,南燒內藏庫、香藥庫,又東迴燒左藏庫,又西燒秘閣史館。


    秘閣三館的圖籍,一時俱被燒盡。大風中,紙片碎屑,漫天飛舞,源源不絕,飄向汴水……


    午時,燒朝元門東角樓,西至朝堂。未時,火出宮城,連燒中書省、門下省、鼓司審官院。到了晚上,燒屋舍計2000餘間,救火而死的人達1500多,至夜,火仍未絕……


    這場大火燒了整整一天兩夜,吞噬了無數財富。這些都沒什麽,財富沒了可以再創造。


    最令人痛惜的是秘閣裏珍藏的無數圖籍,這些都是華夏無數先人的智慧結晶,燒了就沒有了。


    不知多少人因此歎息道:唐末五代,書籍隻存留下來這些,誰知遇上了這麽一場火,一點未剩,太可惜了!


    這次清娘來日本,赫然發現一些連大宋都沒有的珍本書籍流落在日本,她的心思一下子全撲到了這上麵,可用廢寢忘食來形容。


    也隻有清娘才會注意到這些書籍,楊逸來日本眼裏隻有金銀財寶和女人,根本不可能想到搜集什麽古籍。


    這次把清娘帶來日本,或許她給大宋的貢獻,將不亞於自己搶迴一大堆金銀。


    楊逸也讓堀河天皇配合,大搜皇宮和貴戚之家,寺廟更不會放過,因為日本往來唐朝最多的就是僧人,大唐的文化大部分就是由僧人傳播到日本的。


    這翻大搜之下,還真搜出了不少珍書。清娘如獲致寶,一本本的翻看,但凡在大宋沒見過的,就整理抄錄。


    之所以有抄錄這一出,是因為清娘這丫頭太過善良,不忍心直接搶人家的;


    楊逸對她又是百依不順,隻讓人抄錄副本,到時候把原本帶迴大宋。


    這樣做人家交出書籍時也樂意一些不是,否則人家死藏著,你再怎麽搜,也難以搜得到。


    府裏現在兩三百女人,除了侍候楊大島主,也沒什麽事幹,而且這些女子大多出身顯貴,識文斷字,每天便讓她們來幫著清娘抄錄。


    抄錯了也沒事,反正楊大島主要的是原本。


    楊逸走到榻邊,輕輕將清娘抱起,柔聲說道:“清娘,說你多少遍了,要注意身體,來,先吃飯再說。”


    “楊大哥,等等好嗎,還有兩頁我就把這一卷看完了。”清娘落到他懷中,雙眼還依依不舍地盯著桌上的書本。


    “可是我餓了!”


    楊逸這麽一說,清娘立即乖乖地跟他到爐子用飯,為了書籍她自己可以不眠不休,卻看不得楊逸挨餓。


    小艾伶俐地擺開碗筷,打開爐子上的沙煲蓋子,一煲鹿肉被小艾燉得香氣四溢。


    楊逸拿起筷子就給她夾了一塊鹿脯。


    “清娘快吃,這些天你受累了,得補補身子才行。”


    結果清娘一下子迴夾了三塊給他,眯著一對小月牙笑道:“楊大哥更累,才需要多補補身子呢。”


    楊逸聽出弦外之間,不免有些尷尬,他兩眼一瞪答道:“什麽話?楊大哥我可是練有神功,要補什麽身子,小丫頭片子不知道別胡說,快吃。”


    “嘻嘻……”清娘眉眼兒更彎了。


    *************************************


    ps:今天起來一看,滿版的鮮花,以為終於有人發書評,心喜之!


    細看才知道,是被打廣告的同行屠版了,刪了…….


    結果沒冊完,一是人家也不容易,同時,留點廣告總比一版的章節標題好。


    俺這書一直很冷,望各位看書的朋友多發些書評,這也是一種鼓勵的鞭策,謝謝!(未完待續)


    {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私生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昊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昊遠並收藏大宋私生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