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夜奔


    尚書省之中,燈火明滅,氣氛凝重,寒風一吹進來,仿佛就被凝結住了;室外殘雪寒涼,室內更是冰淩四射,自從確認陳留發生血案之後,坐中四人的目光都變成了可以殺人的匕首,冷冷森森。


    隆祐宮為了爭權奪利,已經到了藐視蒼生性命的地方,而作為對手的新黨,也再不會有半點憐憫之心。


    倒!必須有一方倒下,否則這天下休想平靜!


    林希的草詔還沒寫完,章惇又冷冷地說道:“子中,加上一句,隆祐宮內侍尚清仁,陰謀阻撓新政,勾結地方逆臣,意欲煽動天下叛亂!”


    林希點點頭,繼續奮筆疾書。


    窗外沉沉的夜色,漆黑如墨,感覺一場夜雨隨時都會落下,濃濃的陰雲低低地壓下來,仿佛天地將合一般,讓人心中沉甸甸喘不過氣來;


    黃履突然問道:“章相公,派往陳留的禁軍何人指揮?”


    “鐵騎軍指揮使郭安!”章惇濃眉一橫說道:“放心吧,曾布剛遷樞密使不久,他控製不了郭安。”


    楊逸一拂大袖接口道:“章相公,這樣還不夠,不光不能讓曾布控製郭安,章相公必須讓郭安嚴密封鎖陳留,盡量不讓消息走露,否則各地心懷不滿之人,恐怕會望風景從,紛紛效仿,到時天下泱泱,處處動蕩,新政也隻能被迫中斷。”


    “此事老夫已經吩咐下去,不過,這本身就是別人策劃的陰謀,咱們想封鎖消息,隻怕很難,隻有等明天一切見分曉之後,再行處理此事了!”


    楊逸明白章惇的意思,無非是等最後一擊奏效之後,再將這場陰謀揭露出來,然後以血還血,用最冷酷的手段加以震懾。


    就在此時,林希長筆一擱,長長籲了一口氣,幾人立即停止交談,目光一下子全集到了那份草詔上,這份草詔以濃墨寫就,但它注定將是紅色的!血淋淋的紅色!


    隆祐宮之中,同樣是燈火未息,向太後不停地拔動著手上的佛珠,心中仿佛灌鉛一般,最後終於忍不住霍然張開又眼,冷冷地望著尚清仁問道:“清仁,你不是說就在今日嗎?為何此時尚不見有陳留的消息傳來?”


    尚清仁心中也是七上八下,惴惴不安,此時也隻得強笑道:“太後不必著急,之前奴才就交待過,讓他們把事情鬧得越大越好,恐怕錢隆是想等事情一發不可收拾時,才上報……”


    “哼!”


    向太後一聲冷哼嚇得尚清仁心頭一顫,身子佝僂,腦袋低垂,再也不敢說下去,向太後這才斥道:“朝廷大軍恐怕快到陳留了,他錢隆的消息尚未傳來,你還想為他辯護?你知道不知道,此事關係到大宋安危,社稷存亡,你就是這麽辦事的?”


    “太後息怒!太後息怒!此刻城門已關,恐怕是章惇等人控製了城門,使得消息一時無法傳入,但紙終究包不住火,明日城門一開,朝野必然盡知陳留發生大亂,太後,就算遲了一晚又有何妨,大亂已成,量章惇一夥也玩不出什麽花樣來。”


    “但願如此吧!”


    這個解釋倒讓向太後安心了不少,章惇等人既然知道陳留發生了叛亂,大軍也已派出,控製城門當然也在情理之中,但章惇終究不可能隻手遮天,最遲明天消息終會傳入京城,向太後臉色緩和了一些。


    “太後,您還是早點歇息吧!明日恐怕得有諸多大事需要太後費神呢!”


    內宮已落鎖,再等下去也無濟於事,向太後在尚清仁服侍下,開始寬衣解帶,上床就寢。


    就在此時,一個太監提著燈籠,從寶文閣那邊急行而來,濃濃的夜色讓他手上的燈籠就象一團鬼火;


    一入隆祐宮範圍,他立即撒腿就跑,晃蕩的燈籠照著他慘白的臉色,如厲鬼夜遊,一挨進入內殿,他就聲嘶力竭地喊道:“太後,大事不好,章惇等人草擬了追廢太後太皇的詔書,連同張士良的供詞,已遞進宮來,官家正在批閱,太後啊…….”


    “什麽?”


    向太後大驚失色,掀開錦被就跳下床來,速度之快簡直讓人歎為觀止,她外衣也不穿,披頭散發就往外跑。


    一邊跑一邊淒厲地喊道:“清仁,還不快快去通知朱太妃,讓朱太妃速速前往寶文阻止官家,快啊!”


    隆祐宮頓時一片大亂,宮女拿著衣服,太監打著燈籠在後麵直追,向太後跌跌撞撞,拚盡全力向寶文閣奔去,慢一刻,可能禦璽就會蓋在那道詔書上,遲一點,可能就會天崩地裂!


    寶文閣這邊,焦守和劉瑗默默垂首,屏著唿吸,連大氣也不敢透;皇宮入夜後按例要落鎖,但若遇大事,大臣的奏章還是可以通過一扇專用的小窗遞進宮來,而且這種緊急奏章一但遞進來,是必須快速送給皇帝批閱的。


    此刻趙煦手上拿著的,就是章惇幾人通過緊急通道遞進來的供詞和草詔,張士良的供詞明確無誤地寫著,前崇慶宮內侍陳衍,勾結司馬光、呂大防等人,欲行謀逆之事,供詞上有張士良的親筆畫押。


    而草詔上,曆數宣仁太後的種種罪行,一件件,一樁樁,勾起了趙煦所有的舊恨,他真的很恨高滔滔和元祐黨人,這些人不但毀了他父親的新政,還把屎盆扣到他頭上,竟然說是他毀掉了自己父親畢生的心血。


    這些人九年來把他當作牽線木偶,從九歲到十八歲,從未把他當皇帝看過,高滔滔致死不放權,元祐群臣沒有一個為自己說過半句公道話,在他們眼裏,高滔滔才是皇帝,而自己,不過是他們用來堵天下悠悠之口的擺設。


    想起高滔滔無理斥罵自己的娘親,而自己的娘親磕頭不起,淒惶無助的情景,更是讓趙煦悲憤填膺。


    而這些人,把自己當九年擺設之後,竟然還想廢掉自己!


    趙煦無聲地拿起禦璽,目光沉沉地落在那份草詔上,真的要蓋下去嗎?


    這一蓋,大宋將掀起何樣滔天巨浪……


    就在趙煦猶豫不決之時,寶文閣外傳來沸騰的人聲,向太後衣衫不整,哭喊著衝進殿來,撲到禦案上唿天搶地的訴道:“官家啊!你怎能聽信讒言,而不顧天下萬民的感受?宣仁太後在時,我每日在崇慶宮侍奉,天日在上,宣仁太後何曾有過廢立遺言?


    此刻我已就寢,猝聞此事,讓我心悸不休,肝腸欲斷,當初宣仁太後待官家甚厚,先帝駕崩之時,斥退雍王、曹王,執意立官家為帝,尚是官家連宣仁太後都狠心追廢,不如直接賜我一條白綾,老身就吊死這寶文閣倒也幹淨……”


    向太後淚如雨下,她不是裝,是真的心悸不休,是真的淒惶難定;趙煦這禦璽一蓋,就跟判了她死刑沒什麽差別了,她一聲聲地大哭著,訴說不休,跟來的宮女太監跪倒一地,跟著低泣不已,場麵慘慘惶惶。


    向太後的話不但沒能打動趙煦,反而讓他心裏更加反感:你當初每日侍奉崇慶宮,太監陳衍竊掌國器數月難道你會不清楚?為何你不加以規勸?你與宣仁太後狼狽為奸,一再打壓我娘親,就算宣仁太後有廢立遺言,你會告訴我?


    時至今日,你竟然還拿宣仁太後來壓我?從宣仁太後致死不放權的行為來看,當初她斥退雍王、曹王,執意立九歲的自己為帝,並不是宣仁對自己有多好,不過是見自己年紀小便於控製,讓她有機會垂簾聽政而已;


    若她真是為了我好,為何我大婚後不撤簾還政?為何直至病死都不放權?


    想到這些,趙煦臉上陰鬱異常,正要開口讓向太後迴宮休息,殿外又跌跌跌撞撞地奔入一個人,趙煦一看,不是自己的娘親是誰?


    隻見朱太妃同樣衣衫不整,驚慌失措,一進殿便惶然哭道:“官家啊!宣仁太後她可是你的大媽媽呀!你怎能追廢她於地下?你若執意這麽做,讓我還怎麽活呀……”


    麵對向太後的哭泣,趙煦可以充耳不聞,但麵對自己這個柔弱的母親,趙煦卻怎麽也狠不下心來。


    朱太妃一生謹小慎微,生怕行差踏錯一步,被人說三道四,現在趙煦要追廢宣仁太後,向太後必然也將受到連累,天下人會為怎麽看待她這個做娘的?


    還不都得說是她在背後指使,讓兒子追廢宣仁,降罪向太後,好讓她這個做娘的能坐上太後高位,若是真背上這樣的汙名,她還怎麽有臉活下去?


    這就是朱太妃心裏的顧慮,趙照看她一聲聲地哭訴著,心便慢慢軟了下來,自己欠這個娘親的太多,又何忍心讓她再背負汙名?


    向太後一見這般情形,她哭便小了很多,悄悄地向後退了退,把朱太妃讓到前麵來,她心裏再明白不過,若說這個天下還有誰能勸得趙煦迴心轉意,非朱太妃非屬!


    常言道,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而朱太妃就是這樣的可憐人,她根本不知道追廢高滔滔的意義所在,她隻知道不能讓人說三道四;


    高滔滔、向太後當初待她如何刻薄,她就認為是理所當然,因為高滔滔是婆婆,向太後是大婦。


    她根本不知道政治的本質就是你死我活;


    她根本不明白趙照一但駕崩,她麵臨的將是怎樣淒涼的下場;


    這一刻她竟是聲淚具下的勸著趙煦!


    本就有些猶豫難決的趙煦,最後黯然一歎,當著朱太妃的麵,將追廢高滔滔的草詔燒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私生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昊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昊遠並收藏大宋私生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