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浙路經略司後衙裏,經略使馮國順一臉的晦氣,八月初的天氣依然熱氣炎炎,加上一肚子煩心事,馮國順有種頭痛欲裂的感覺,隻好讓府裏的丫環取來冰塊,以布包好覆於額上。
五月間,因苗安案發,在提刑使餘應賢全力追查下,許多線索指向馮國順,雖然餘應賢沒有找到直接證據,但依然上表把馮國順彈劾了,如今結果下來了,馮國順雖然沒有罷免兩浙路經略使一職,但卻被奪去了銀青光祿大夫的虛銜,這讓他十分的難受。[]
自元豐黨人(新黨)全數被貶謫之後,把持朝政的元祐黨人(舊黨)便分裂為三黨,分別是朔黨、蜀黨、洛黨。餘應賢與杭州知州陸惜禹都屬於蜀黨,蜀黨的代表人物是蘇氏兄弟、呂陶、上官均等人。
而馮國順屬於朔黨,朔黨自司馬光去世後,已不複當初的強勢。
朔黨與蜀黨之間,從司馬光還在世時就不對付了,司馬光盡貶元豐黨人,盡廢王安石新法,就曾引來蘇軾的強烈反對,說司馬光是:隻憑個人好惡,專欲變熙寧之法,不複較量利害,參用所長。
蘇軾的話對自詡品格高尚的司馬光來說,已經是非常嚴重的指責了!換句話說就是司馬光隻圖個人爽快,把國家大政視同兒戲,想怎麽改就怎麽改,根本不管其中好壞,這樣的指責跟罵司馬光是奸臣沒多大分別!這自然引來了朔黨官員的強烈不滿,還等什麽?掐架唄!
朔黨和蜀黨掐架,洛黨又豈能閑著?你若是太清閑了,怎麽能讓人聽到你的聲音呢?搞不好大家都以為你洛黨成天窩在家裏不做事呢,這樣很容易被邊沿化的!
可放眼朝堂,沒一個元豐新黨‘餘孽’了,總不能跑去嶺南找元豐黨人的麻煩吧?那樣路遠不說,還容易讓人誤會洛黨沒水準。
大歎高手寂寞的同時,洛黨緊緊抓住核心要義:反正不能閑著!
於是,洛黨的朱光庭等人將刀口對準了當初的盟友,沒辦法,蘇東坡太耀眼了,既能乘風歸去,又會遙想公謹當年,如此光芒萬丈的人物,誰第一眼都會先看上他,而且虐待這種人物,也能讓人產生更大的成就感。
再於是,洛黨的朱光庭、賈易等人立即攻擊蘇軾誣蔑仁宗不如漢文帝,神宗不如漢宣帝,以為是對先皇不敬。
就這樣,洛黨也終於榮幸地加入了群毆的行列!
新黨全被踢過長江去了,朝堂不但沒有平靜,舊黨分裂出來的三黨掐得比當初還熱鬧!而且他們都是‘君子之爭’,‘君子’得不能再‘君子’了!
這種黨爭並不隻限於開封朝堂,‘君子之風’迅速吹遍整個大江南北,一時之間,普天之下,莫非‘君子之爭’,率土之濱,還是‘君子之爭’。
在這種大勢所趨下,上次洛黨朱光庭要取締楊逸的學籍,蜀黨的陸惜禹給頂迴去,那就太正常了!
而這次餘應賢逮住苗安這個馮國順手下的小嘍羅,自然要教教馮國順‘君子’是怎麽煉成的!
銀青光祿大夫雖然隻是虛銜,但並不止多給你一份俸祿那麽簡單,它同時代表著朝廷對你的認同,對你政績的肯定;現在朝廷把對馮國順的認同與肯定都奪迴了,這怎麽不讓他頭痛欲裂?
若是馮國順知道這件事的‘罪魁禍首’是楊逸的話,說不得要提刀直接殺上門去!
即便不知道自己‘受傷’是因為楊逸,馮國順也有意收拾他了!原因很簡單,這幾個月楊逸這個人竟與章惇來往密切!隔三差五的在一起歡飲唱和,縱論天下!
章惇是什麽人?一柄無比鋒利的龍吟劍!
此人幹練善謀、殺伐果斷,眼裏絲毫容不得沙子,就算如今被貶到洞霄宮來做個小小的提舉了,聽到他的名字,依然能讓元祐黨人心生寒意,生怕他一朝重新得勢,暴然而起將無數人斬落馬下。
馮國順作為兩浙路經略使,章惇在五月被輾轉貶謫到他的地盤上,他自然是嚴加監察,隨時了解章惇的一舉一動,這幾個月來,章惇倒是沒什麽異常,唯獨與一個叫楊逸的杭州學子交往密切,倆人竟結成忘年之交,章惇一直以小友稱唿楊逸,這些馮國順無不了解得一清二楚。
誰敢接近章惇這種危險人物,那他也必是危險人物,就必須加以打擊!
為了章惇,馮國章甚至願暫時放下與餘應賢的恩怨,找上門去與他相商,希望兩人一同進退,把章惇這把隨時可傷人的利刃弄出兩浙路,最好是貶到瓊州島去,這樣才能讓人放心一些。
隻是餘應賢正在算計馮國順,對他自然極度不信任,生怕這是馮國順設下的陷井,讓他踩進去,以報剛剛被他算計的仇,所以對此大不以為然,甚至冷言冷語諷刺馮國順小肚雞腸,膽小如鼠。
馮國順也十分無奈,對於執政的朔、洛、蜀各黨而言,現在大多數人已經認為新黨盡數被貶後,威脅遠遠不如原來的盟友大!
馮國順卻不這麽認為,出於對章惇的了解,他感到深深的忌諱!
這不,站在身邊的幕僚呂子汀也有些疑惑地問道:“恩主!章惇現在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洞霄宮提舉,連咱們衙門裏的一個小吏尚且不如,如今朝中諸公當政,豈會再容章惇之流複起,恩主何須對此人如此忌憚呢?”
馮國順輕歎道:“先生有所不知啊!如今朝中局勢微妙,大有山雨欲來之勢,咱們不得不慎啊!”
呂子汀給馮國順遞了一杯茶,接著說道:“恩主指的是太皇太後病重之事吧?這個倒是需要慎重對待,不過生學聽說,官家登基八年來,未曾在朝政上說過一句話,一切盡歸太皇太後決斷,加上年未弱冠,就算太皇太後無法理政,想來朝中執政的諸公依然能控製住時局,不會讓元豐黨人起複!”
馮國順聽了搖搖頭道:“先生隻知其一,不知其二,這八年來,太皇太後臨朝稱製,大臣稟事全是背對著官家,視之為擺設,官家在政事上也確實從不發一言;但這並不代表一但太皇太後有何不忍言之事發生,朝中諸公還能控製住局麵。
本使曾從內侍處聽到有關官家的兩個秘辛,先生聽後使知其中兇險了!
其一,官家九歲登基那年,遼國使者來參加先帝吊唁,宰相蔡確因宋遼兩國服飾不同,怕年幼的官家害怕,便反複給官家講解契丹人的衣著禮儀;
官家先是沉默不語,等蔡確絮絮叨叨講完,忽然正色問道,遼朝使者是人嗎?
蔡確愕然而答,當然是人,但是夷狄;
九歲的官家複道,既是人,怕他做甚?
言辭之鋒銳,令蔡確無言以對,惶恐退下。
其二,前幾年官家在宮裏常使用一張舊桌子,太皇太後令人換掉,但官家很快又派人將舊桌搬了迴來,繼續使用,太皇太後見了詢問官家為何如此,官家便答,這桌子是爹爹用過的。”
呂子汀聽了這兩個秘辛也不禁大驚,這些事若發生在平常人家,根本不值得一提,可發生在年幼的皇帝身上,那意義就非同尋常了。
從第一件事可以看出,當今的皇帝雖然年不及弱冠,卻是個性格剛毅、殺伐果斷、極有主張的人,這種人豈會輕易受人控製?
但這八年來他在朝政上不發一言,任由太皇太後與一眾大臣施為,這等忍耐能力附加在一個殺伐果斷的人身上,簡直恐怖得讓人瑟瑟發抖,一但官家親政,將會暴發出何等雷霆萬鈞的聲勢來?
第二件事可以看出,年幼的官家心中對他的父親神宗皇帝無比的眷戀、崇拜!連神宗用過的一張舊桌子都舍不得丟棄,那麽以此類推,一但他親政,會丟棄神宗皇帝一生為之執著的新法嗎?
答案是令人心驚肉跳的!
因為官家欲依遁著神宗皇帝的腳步走下去,就必定會重新起用元豐黨人,而元祐黨人這些年來對元豐黨人的打壓,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連元豐黨人的領袖之一蔡確都死在了嶺南。
一個殺伐果斷的皇帝,加上章惇這樣的絕世神兵,懷著滿腔報仇雪恨的激憤,將會掀起一場怎麽的滔天巨浪?
呂子汀想到這裏就不由得滿臉煞白!
馮國順大概也是越想越心驚,不禁沉聲說道:“不行,必須盡快將章惇逐出兩浙路,讓他在杭州,對本使了解得越多,將來他一但重新得勢,本使下場就會越慘!”
呂子汀立即反問:“恩主可有定案?”
章惇雖然被貶成了洞霄宮提舉,官職小得不能再小,但鑒於他身份的特殊性,也不是馮國順想往哪裏扔就往哪裏扔的,必須找到一個合適的借口,這樣才能上奏朝廷,將他弄離兩浙路!
但現在章惇老老實實呆在道觀裏,不問外事,能找到什麽合適的借口呢?若是胡亂找個借口誣告,將來章惇真個東山再起的話,自己會死得更慘,這樣還不如不動他呢?
“章惇不是與那杭州學子楊逸過從甚密嗎?章惇本身無處著手,就從楊逸身上想辦法吧!但先生要記住,即便是楊逸,也不能大意,咱們現在身後還有餘應賢這個老賊盯著,加上不能讓章惇發覺是本使要動他,先生務求一擊得手,不留任何把柄!”
“恩主放心,學生一定會慎之又慎!”
***************************************************
ps:希望各位書友能多給點支持!
收藏吧!投點推薦票吧!
昊遠需要你們的支持!
五月間,因苗安案發,在提刑使餘應賢全力追查下,許多線索指向馮國順,雖然餘應賢沒有找到直接證據,但依然上表把馮國順彈劾了,如今結果下來了,馮國順雖然沒有罷免兩浙路經略使一職,但卻被奪去了銀青光祿大夫的虛銜,這讓他十分的難受。[]
自元豐黨人(新黨)全數被貶謫之後,把持朝政的元祐黨人(舊黨)便分裂為三黨,分別是朔黨、蜀黨、洛黨。餘應賢與杭州知州陸惜禹都屬於蜀黨,蜀黨的代表人物是蘇氏兄弟、呂陶、上官均等人。
而馮國順屬於朔黨,朔黨自司馬光去世後,已不複當初的強勢。
朔黨與蜀黨之間,從司馬光還在世時就不對付了,司馬光盡貶元豐黨人,盡廢王安石新法,就曾引來蘇軾的強烈反對,說司馬光是:隻憑個人好惡,專欲變熙寧之法,不複較量利害,參用所長。
蘇軾的話對自詡品格高尚的司馬光來說,已經是非常嚴重的指責了!換句話說就是司馬光隻圖個人爽快,把國家大政視同兒戲,想怎麽改就怎麽改,根本不管其中好壞,這樣的指責跟罵司馬光是奸臣沒多大分別!這自然引來了朔黨官員的強烈不滿,還等什麽?掐架唄!
朔黨和蜀黨掐架,洛黨又豈能閑著?你若是太清閑了,怎麽能讓人聽到你的聲音呢?搞不好大家都以為你洛黨成天窩在家裏不做事呢,這樣很容易被邊沿化的!
可放眼朝堂,沒一個元豐新黨‘餘孽’了,總不能跑去嶺南找元豐黨人的麻煩吧?那樣路遠不說,還容易讓人誤會洛黨沒水準。
大歎高手寂寞的同時,洛黨緊緊抓住核心要義:反正不能閑著!
於是,洛黨的朱光庭等人將刀口對準了當初的盟友,沒辦法,蘇東坡太耀眼了,既能乘風歸去,又會遙想公謹當年,如此光芒萬丈的人物,誰第一眼都會先看上他,而且虐待這種人物,也能讓人產生更大的成就感。
再於是,洛黨的朱光庭、賈易等人立即攻擊蘇軾誣蔑仁宗不如漢文帝,神宗不如漢宣帝,以為是對先皇不敬。
就這樣,洛黨也終於榮幸地加入了群毆的行列!
新黨全被踢過長江去了,朝堂不但沒有平靜,舊黨分裂出來的三黨掐得比當初還熱鬧!而且他們都是‘君子之爭’,‘君子’得不能再‘君子’了!
這種黨爭並不隻限於開封朝堂,‘君子之風’迅速吹遍整個大江南北,一時之間,普天之下,莫非‘君子之爭’,率土之濱,還是‘君子之爭’。
在這種大勢所趨下,上次洛黨朱光庭要取締楊逸的學籍,蜀黨的陸惜禹給頂迴去,那就太正常了!
而這次餘應賢逮住苗安這個馮國順手下的小嘍羅,自然要教教馮國順‘君子’是怎麽煉成的!
銀青光祿大夫雖然隻是虛銜,但並不止多給你一份俸祿那麽簡單,它同時代表著朝廷對你的認同,對你政績的肯定;現在朝廷把對馮國順的認同與肯定都奪迴了,這怎麽不讓他頭痛欲裂?
若是馮國順知道這件事的‘罪魁禍首’是楊逸的話,說不得要提刀直接殺上門去!
即便不知道自己‘受傷’是因為楊逸,馮國順也有意收拾他了!原因很簡單,這幾個月楊逸這個人竟與章惇來往密切!隔三差五的在一起歡飲唱和,縱論天下!
章惇是什麽人?一柄無比鋒利的龍吟劍!
此人幹練善謀、殺伐果斷,眼裏絲毫容不得沙子,就算如今被貶到洞霄宮來做個小小的提舉了,聽到他的名字,依然能讓元祐黨人心生寒意,生怕他一朝重新得勢,暴然而起將無數人斬落馬下。
馮國順作為兩浙路經略使,章惇在五月被輾轉貶謫到他的地盤上,他自然是嚴加監察,隨時了解章惇的一舉一動,這幾個月來,章惇倒是沒什麽異常,唯獨與一個叫楊逸的杭州學子交往密切,倆人竟結成忘年之交,章惇一直以小友稱唿楊逸,這些馮國順無不了解得一清二楚。
誰敢接近章惇這種危險人物,那他也必是危險人物,就必須加以打擊!
為了章惇,馮國章甚至願暫時放下與餘應賢的恩怨,找上門去與他相商,希望兩人一同進退,把章惇這把隨時可傷人的利刃弄出兩浙路,最好是貶到瓊州島去,這樣才能讓人放心一些。
隻是餘應賢正在算計馮國順,對他自然極度不信任,生怕這是馮國順設下的陷井,讓他踩進去,以報剛剛被他算計的仇,所以對此大不以為然,甚至冷言冷語諷刺馮國順小肚雞腸,膽小如鼠。
馮國順也十分無奈,對於執政的朔、洛、蜀各黨而言,現在大多數人已經認為新黨盡數被貶後,威脅遠遠不如原來的盟友大!
馮國順卻不這麽認為,出於對章惇的了解,他感到深深的忌諱!
這不,站在身邊的幕僚呂子汀也有些疑惑地問道:“恩主!章惇現在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洞霄宮提舉,連咱們衙門裏的一個小吏尚且不如,如今朝中諸公當政,豈會再容章惇之流複起,恩主何須對此人如此忌憚呢?”
馮國順輕歎道:“先生有所不知啊!如今朝中局勢微妙,大有山雨欲來之勢,咱們不得不慎啊!”
呂子汀給馮國順遞了一杯茶,接著說道:“恩主指的是太皇太後病重之事吧?這個倒是需要慎重對待,不過生學聽說,官家登基八年來,未曾在朝政上說過一句話,一切盡歸太皇太後決斷,加上年未弱冠,就算太皇太後無法理政,想來朝中執政的諸公依然能控製住時局,不會讓元豐黨人起複!”
馮國順聽了搖搖頭道:“先生隻知其一,不知其二,這八年來,太皇太後臨朝稱製,大臣稟事全是背對著官家,視之為擺設,官家在政事上也確實從不發一言;但這並不代表一但太皇太後有何不忍言之事發生,朝中諸公還能控製住局麵。
本使曾從內侍處聽到有關官家的兩個秘辛,先生聽後使知其中兇險了!
其一,官家九歲登基那年,遼國使者來參加先帝吊唁,宰相蔡確因宋遼兩國服飾不同,怕年幼的官家害怕,便反複給官家講解契丹人的衣著禮儀;
官家先是沉默不語,等蔡確絮絮叨叨講完,忽然正色問道,遼朝使者是人嗎?
蔡確愕然而答,當然是人,但是夷狄;
九歲的官家複道,既是人,怕他做甚?
言辭之鋒銳,令蔡確無言以對,惶恐退下。
其二,前幾年官家在宮裏常使用一張舊桌子,太皇太後令人換掉,但官家很快又派人將舊桌搬了迴來,繼續使用,太皇太後見了詢問官家為何如此,官家便答,這桌子是爹爹用過的。”
呂子汀聽了這兩個秘辛也不禁大驚,這些事若發生在平常人家,根本不值得一提,可發生在年幼的皇帝身上,那意義就非同尋常了。
從第一件事可以看出,當今的皇帝雖然年不及弱冠,卻是個性格剛毅、殺伐果斷、極有主張的人,這種人豈會輕易受人控製?
但這八年來他在朝政上不發一言,任由太皇太後與一眾大臣施為,這等忍耐能力附加在一個殺伐果斷的人身上,簡直恐怖得讓人瑟瑟發抖,一但官家親政,將會暴發出何等雷霆萬鈞的聲勢來?
第二件事可以看出,年幼的官家心中對他的父親神宗皇帝無比的眷戀、崇拜!連神宗用過的一張舊桌子都舍不得丟棄,那麽以此類推,一但他親政,會丟棄神宗皇帝一生為之執著的新法嗎?
答案是令人心驚肉跳的!
因為官家欲依遁著神宗皇帝的腳步走下去,就必定會重新起用元豐黨人,而元祐黨人這些年來對元豐黨人的打壓,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連元豐黨人的領袖之一蔡確都死在了嶺南。
一個殺伐果斷的皇帝,加上章惇這樣的絕世神兵,懷著滿腔報仇雪恨的激憤,將會掀起一場怎麽的滔天巨浪?
呂子汀想到這裏就不由得滿臉煞白!
馮國順大概也是越想越心驚,不禁沉聲說道:“不行,必須盡快將章惇逐出兩浙路,讓他在杭州,對本使了解得越多,將來他一但重新得勢,本使下場就會越慘!”
呂子汀立即反問:“恩主可有定案?”
章惇雖然被貶成了洞霄宮提舉,官職小得不能再小,但鑒於他身份的特殊性,也不是馮國順想往哪裏扔就往哪裏扔的,必須找到一個合適的借口,這樣才能上奏朝廷,將他弄離兩浙路!
但現在章惇老老實實呆在道觀裏,不問外事,能找到什麽合適的借口呢?若是胡亂找個借口誣告,將來章惇真個東山再起的話,自己會死得更慘,這樣還不如不動他呢?
“章惇不是與那杭州學子楊逸過從甚密嗎?章惇本身無處著手,就從楊逸身上想辦法吧!但先生要記住,即便是楊逸,也不能大意,咱們現在身後還有餘應賢這個老賊盯著,加上不能讓章惇發覺是本使要動他,先生務求一擊得手,不留任何把柄!”
“恩主放心,學生一定會慎之又慎!”
***************************************************
ps:希望各位書友能多給點支持!
收藏吧!投點推薦票吧!
昊遠需要你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