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陰綿雷雨來臨之際的武當,山上不僅看不到任何遊客,山腳下還拉了長條的警戒線,提醒他人請勿前往。


    林亦偷偷潛入踏上台階,此時武當山上,狂風亂湧,雷聲長鳴,烏雲密集,山上草樹搖曳,似有折斷之勢。林亦一路上小心翼翼不緊不慢,石階陡峭,山峰成險,加之風雲湧動,每一步都尤其艱難。


    武當山共建造有七宮,二觀,三十六庵和七十二崖廟,其規模大小,間距疏密的恰到好處,達到時隱時現、若明若暗。此時雷雲聚頂,天灰夜暗,雲層匯聚成巨大的漩渦,正對著武當山主峰的山巔之上,雖然看起來令人恐懼,但也體現了“仙山瓊閣”的意境。


    林亦首先來到玄嶽門,它是由三間四柱五樓式仿木石所構造,高十二米,寬十二點四米,它代表著道教所信仰的“五城十二樓”。傳說這個地方是等侯和相遇神仙的場所,而道家又以人的喉管為“十二重樓”穴道,故又寓意此地是陰陽交界處,為武當山第一道神門,被稱為仙界第一關。”


    “這位居士,今日武當危機重重,恐有天雷落下,還請快快下山。”


    從玄嶽門後走來一位中年道士,此人頭戴道巾,身穿道袍,高筒白布襪拉直小腿處,腳踏十方鞋閑庭信步的走到林亦麵前。與林亦的長風衣打扮相比,顯得格格不入,但這正是道教固守他們文化的傳承。


    林亦見有人出現,略感驚訝,他以為這三日雷雲聚頂的天煞異象,道觀的人也會暫行避難。林亦抱拳作揖說道,“道長,我想遍觀武當,還望通行一二。”


    “非也非也。”中年道士慢條不理說道,“居士可知武當玄嶽門一說?”


    “還請道長指點一二。”


    “武當平日接待香客之善緣,理應以無上氣運反哺迴去,香客祈福一二,真武大帝以無量功德為其還願,所以平日玄嶽門可安然度過。”道士指向那古樸大氣的玄嶽門牌匾,繼續道來,“今日武當遭遇大難,謝絕香客,如擅闖者,會有性命之憂。”


    “你可知‘進了玄嶽門,性命交給神’的說法?其意居士應該明了,凡人進了這神門仙界後,是生是死,是福是禍,就由不得自己了。所以,居士還是請原路返迴吧!”中年道士歎息說道,給了林亦一個下山的手勢。


    風卷殘雲,山風像是從陰間刮來一般刺骨陰冷,錚錚之音如驚濤拍岸,林亦站在台階上不為所動,任由長衣搖擺,黑發蓬亂隨風飄揚。


    他來之前就已決定沒有結果是不會迴去的,林亦目光銳利,用一種睥睨眾生的方式對著中年道士說道,“恕林亦難以聽從道長善言,武當之巔我必須去。”


    話畢,突兀間樹靜風停,秋葉颯颯輕擺,和風輕拂,一切都安靜了。


    道士感受到周遭景物一動一靜,再次望向麵前這位年輕人盛氣淩人的模樣,猶如見到一位神通大能俯視眾生,深感震撼,暗道,“真乃神人也,其定有大氣運加身。”


    道士不再阻攔,靠站門門柱邊沿,半鞠迎接林亦,就在林亦踏如玄嶽門的瞬間,本來忽止的殘風,又開始洶湧暴動,真可謂樹欲靜而風不止。


    林亦已行至武當山腰,眼前兩旁紅牆漫長,彎曲高大的紅牆配上綠色的琉璃瓦頂,從遠處看像兩條巨龍騰空飛舞,可謂氣勢恢宏。他沿著牆體繼續向前,不多時,凸現一門隘,林亦朝其望去,映入眼簾的是“太子坡”三字。


    “居士切勿前往,還請原路返迴!”


    不知什麽時候,太子坡處又有一道士出現,看其年齡約有六旬,花白胡須,手持浮塵擋在林亦麵前。


    “道長為何阻礙!”林亦不悅道。


    “居士可知太子坡之事。”


    “林亦不知,道長可謂何事?”


    “太子坡,也叫複真觀。真武大帝得道前乃淨樂國太子,其觀是太子十五歲入武當時最初居住的地方,因其意誌不堅在返迴家的途中,被紫氣元君用“鐵杵磨針”點化,複又上山,因而得名複真觀。”道士解釋道,“今日非比尋常,道觀早已閉關,若想進者,意誌不堅者,再無他人點化,必定深陷魔怔。”


    林亦沒有絲毫的猶豫,抬腳就踏入複真觀的門隘。


    “居士,不可!”老道士想製止住林亦,但發現他早已踏觀而進。


    林亦並沒感到異樣,眼前之景依舊,狂風卷起長袖淩舞,他還是他。可在老道士眼裏,林亦非比尋常,他用那雙看盡半生的法眼端詳麵前的年輕人,隻見其光影璀璨,超凡脫俗有無盡光環纏身,似天神附身。


    但林亦和老道長不知道的是,此時藏在林亦風衣下修長手腕處的手鏈正波光粼粼的發光,如一輪明月光華閃爍,正是其籠罩住林亦,才讓老道長得以誤會。


    距離林亦上山已過數個時辰,他已經走過好幾處地方,如磨針井、瓊台觀,玉虛宮等並無他人阻礙,他遍觀其地,無任何發現。還剩下兩處地方沒去,南岩宮和金殿,而現在他正在朝南岩宮所在地前去。


    南岩石殿,坐北朝南,建於懸崖之上,為石雕仿木所構,其梁柱、簷椽、鬥拱、門窗、瓦麵、匾額等,均用青石雕琢,榫卯拚裝。殿體堅固壯實,鬥拱雄大,依偎在懸崖峭壁上。


    南岩宮是武當山道教‘聖境’,真武大帝得道飛升之處。其峰嶺奇峭,林木蒼翠,上接碧霄,下臨絕澗。殿內四麵環裏有五百靈官塑像,生動逼真。殿外崖前有雕龍石柱,橫出欄外數米,上雕盤龍,龍頭置一小香爐,俗稱龍頭香。石殿右下方崛起一峰,上建梳妝台、飛身岩、相傳為“真武“舍身成仙之所。


    “居士既然來到此地,可想上去感知一二,領悟我教真武大帝之真諦?”


    一佝僂老人撐著拐杖踉踉蹌蹌地走來,此人瘦骨嶙峋,卻又鶴發童顏,寬鬆的道士袍將整個人都掩蓋其中,林亦估摸此人至少也得有九旬上下。


    其相貌不凡,言語殊異,林亦擺正了態度,尊畏請教道,“老道長,恕林亦愚昧,此地該如何感悟真武大帝之真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道界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月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月久並收藏大道界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