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徐薑率軍抵達淮靜,百姓感謝。
我擁兵百萬你說女子不可為將? 作者:暖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光大亮,待徐薑率一眾銀衛抵達淮靜時,身後已經跟了不少百姓,有些是原本就要前往淮靜等待賑災糧的,而更多的則是自發跟隨著冠軍侯的步伐,想要在風雪中追隨他一段路程。
偌大的人群難得安靜,除了斷斷續續的咳嗽聲和嬰孩的啼哭聲,竟再沒聽到些怨天尤人的話來。
他們的目光緊緊望向最前方的身影,仿佛有他在,再大的風雪也不足畏懼一般。
而韓立早在清晨便抵達了淮靜,如今正在城門口守著,見到徐薑他的眼睛頓時一亮,連忙迎了上來:
“將軍!”
伸手牽過徐薑的韁繩,朝他匯報道:
“賑災糧已經運到淮靜的知州府中,如今已經開始下放了。”
此時的城外已經搭起好幾口大鍋,鍋中翻滾的白米粥卷起熱氣騰騰的氣浪,散發著濃鬱香氣的白米粥刺激著眾人早已饑腸轆轆的味蕾。
旁邊的蒸爐上蒸著燙唿唿的雜糧饅頭,這讓餓了許久的百姓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就在這時,一個衣衫破舊卻穿著得體長衫的男子突然跪在地上,目光卻直直看著徐薑。
“多謝冠軍侯大人一路相護!”他言辭懇切地說道,眼中滿是感激之情。
他是村裏唯一的童生,家裏貧窮靠著平日抄些書維持生計,父母雙亡又恰逢寒冬,他險些活不下去,卻又為心中的一口氣咬牙撐著,若不是路上遇見徐薑作為他的信念支撐,可能就倒下了。
況且,若不是徐薑為百姓在前開路,或許許多人都走不到這裏,而是倒在天寒地凍的積雪之中,再也沒有一絲生息。
徐薑的事跡,百姓無人不曉,他於大夏是救之於水火的英雄將軍,於他們百姓他更是有一顆愛護之心,是愛國愛民的好將軍,這才是百姓們內心真正愛戴的將軍。
周圍的百姓見狀似乎受到號召般,一瞬間齊刷刷地跪了下來,看向徐薑的眼中盡是敬仰之意。
“多謝冠軍侯大人一路相護!”
“多謝冠軍侯大人一路相護!”
“.....”
“諸位不必如此,都起來,去喝口熱粥,暖暖身子。”
徐薑見到這一幕,心中忽然有些悸動,連忙揮手讓眾人起來,她深知百姓苦楚,而自己不過是做了件微不足道的事,如何能讓眾人這般。
不忍再看,徐薑轉身離開,先是吩咐眾人駐紮休息,便帶著宋辰幾人朝著知州府去了。
淮靜的知州李全德她先前在宴會中倒是見過幾次,為人不驕不躁也是為數不多沒有拉幫結派的官員,此人謙遜清廉在朝中也算是有口皆碑的存在,名聲極好。
這麽想著,再抬頭時,他們已經抵達了知州府。
幾人還未到知州府的門口,得了消息的李全德便一路小跑了過來,臉上掛起笑對著麵前的徐薑拱手作揖道。
“徐大人,下官這才剛得知消息,有失遠迎啊!”
“無妨,李知州不必多禮。”
“外麵寒涼,徐大人裏麵請。”
說罷,李全德便笑著做了一個請的手勢,將徐薑等人迎了進去。
淮靜的知州府不像其他知州一般大氣奢華,其中處處布置透著大氣典雅,看起來別有一般韻味。
“此番淮靜受災嚴重,多虧徐大人及時送來賑災糧,在下替百姓們謝過了。”
徐薑擺了擺手,隨即開口問道:
“你可知輝雲山上的山匪具體情況?”
李全德聞言皺了皺眉,麵上作思索狀,過了半響,他才遲疑地開口道:
“朝廷的賑災糧被山匪所劫,下官當時也覺得十分驚訝,這些山匪竟如此癲狂。
據下官所知,輝雲山那邊的山匪並不活躍,平日裏也不曾聽聞搶劫劫掠一說。
不然百姓報了官,府衙那邊得知了消息定然會派人去清繳山匪才是。”
說罷,他又開口補充道:
“或許是何處來的流寇,在此占山為王也不無可能。”
徐薑聞言卻有些不置可否,此次劫掠賑災糧,可不是尋常山匪能做出來的事,就連亡命之徒也不會輕易去動朝廷的賑災糧,更遑論是山匪呢?
越發不同尋常那就越尋常,這背後必有人在操控。
李全德將幾人領到知州府中,便立刻讓下人上來給眾人奉茶,這才坐了下來。
就在此時,徐薑輕抿了一口茶,開口道:
“知州大人,淮靜的受災情況如何?”
說到這兒,李全德臉上頓時浮現出憂愁之色,連連歎了好幾口氣,這才緩緩說道:
“徐大人有所不知啊,今年淮河泛濫導致淮靜遭遇洪澇災害,許多百姓土地都被波及導致減產。
百姓入不敷出,本來向官府借糧能夠挨過冬天,等到了明年總會好些。
誰知道天有不測風雲,又遇上了雪災,難啊太難啊!”
說到這兒,他的眉頭緊皺麵上更是一片愁雲慘淡,半晌之後才悠悠說了一句。
“下官這心裏,也不好受啊。”
宋辰見狀,不由出言問道:
“李大人,我看你已經搭上了施粥點,聽聞一旁的官吏說前些日子就開始施粥了?”
聞言,李全德臉色一變,囁嚅半天才說了一句,“那是夫人心善,在城外行善積德。”
“哦,是嗎?”
“李知州家中餘糧這般多,看來知州的油水不少啊!”
見徐薑犀利的目光看向他,李全德頓時感覺周遭壓迫之勢暴漲,讓他有些喘息不得,李全德的麵上閃過掙紮之色,似乎在心中進行了好長的心理鬥爭。
良久之後,重重地歎息一聲,跪地開口道:
“不瞞徐大人,下官擅自開了知州糧倉,前陣子就開始設粥鋪了。”
他作為知州,卻不忍看見百姓受苦,本來朝廷的賑災糧應該在十日前就會抵達淮靜,卻在半道上被山匪所劫,而第二批賑災糧到如今才到。
十日,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但是對於處於天災下的百姓而言,度日如年尤為漫長!
十天會有多少凍死骨?
以屍橫遍野來說也不為過,他無法眼睜睜地看著百姓受凍而死,眼一閉心一橫便做了開倉放糧的決定。
他當時想的是等賑災糧來了,再將知州糧倉的空缺補上。
卻不曾想,還是將此事捅了出來,要知道官員擅自開倉放糧可是重罪,輕則罷官免職、發配邊疆,重則株連九族、滿門抄斬!
這可不是鬧著玩兒的事,糧倉乃是國家之根本,每一粒糧食都關乎著無數人的生計和朝廷的穩定。
徐薑輕歎一聲,心道果然如此,先前她便看出李全德是個一身正氣的好官,否則完全可以選擇冷眼旁觀,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偌大的人群難得安靜,除了斷斷續續的咳嗽聲和嬰孩的啼哭聲,竟再沒聽到些怨天尤人的話來。
他們的目光緊緊望向最前方的身影,仿佛有他在,再大的風雪也不足畏懼一般。
而韓立早在清晨便抵達了淮靜,如今正在城門口守著,見到徐薑他的眼睛頓時一亮,連忙迎了上來:
“將軍!”
伸手牽過徐薑的韁繩,朝他匯報道:
“賑災糧已經運到淮靜的知州府中,如今已經開始下放了。”
此時的城外已經搭起好幾口大鍋,鍋中翻滾的白米粥卷起熱氣騰騰的氣浪,散發著濃鬱香氣的白米粥刺激著眾人早已饑腸轆轆的味蕾。
旁邊的蒸爐上蒸著燙唿唿的雜糧饅頭,這讓餓了許久的百姓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就在這時,一個衣衫破舊卻穿著得體長衫的男子突然跪在地上,目光卻直直看著徐薑。
“多謝冠軍侯大人一路相護!”他言辭懇切地說道,眼中滿是感激之情。
他是村裏唯一的童生,家裏貧窮靠著平日抄些書維持生計,父母雙亡又恰逢寒冬,他險些活不下去,卻又為心中的一口氣咬牙撐著,若不是路上遇見徐薑作為他的信念支撐,可能就倒下了。
況且,若不是徐薑為百姓在前開路,或許許多人都走不到這裏,而是倒在天寒地凍的積雪之中,再也沒有一絲生息。
徐薑的事跡,百姓無人不曉,他於大夏是救之於水火的英雄將軍,於他們百姓他更是有一顆愛護之心,是愛國愛民的好將軍,這才是百姓們內心真正愛戴的將軍。
周圍的百姓見狀似乎受到號召般,一瞬間齊刷刷地跪了下來,看向徐薑的眼中盡是敬仰之意。
“多謝冠軍侯大人一路相護!”
“多謝冠軍侯大人一路相護!”
“.....”
“諸位不必如此,都起來,去喝口熱粥,暖暖身子。”
徐薑見到這一幕,心中忽然有些悸動,連忙揮手讓眾人起來,她深知百姓苦楚,而自己不過是做了件微不足道的事,如何能讓眾人這般。
不忍再看,徐薑轉身離開,先是吩咐眾人駐紮休息,便帶著宋辰幾人朝著知州府去了。
淮靜的知州李全德她先前在宴會中倒是見過幾次,為人不驕不躁也是為數不多沒有拉幫結派的官員,此人謙遜清廉在朝中也算是有口皆碑的存在,名聲極好。
這麽想著,再抬頭時,他們已經抵達了知州府。
幾人還未到知州府的門口,得了消息的李全德便一路小跑了過來,臉上掛起笑對著麵前的徐薑拱手作揖道。
“徐大人,下官這才剛得知消息,有失遠迎啊!”
“無妨,李知州不必多禮。”
“外麵寒涼,徐大人裏麵請。”
說罷,李全德便笑著做了一個請的手勢,將徐薑等人迎了進去。
淮靜的知州府不像其他知州一般大氣奢華,其中處處布置透著大氣典雅,看起來別有一般韻味。
“此番淮靜受災嚴重,多虧徐大人及時送來賑災糧,在下替百姓們謝過了。”
徐薑擺了擺手,隨即開口問道:
“你可知輝雲山上的山匪具體情況?”
李全德聞言皺了皺眉,麵上作思索狀,過了半響,他才遲疑地開口道:
“朝廷的賑災糧被山匪所劫,下官當時也覺得十分驚訝,這些山匪竟如此癲狂。
據下官所知,輝雲山那邊的山匪並不活躍,平日裏也不曾聽聞搶劫劫掠一說。
不然百姓報了官,府衙那邊得知了消息定然會派人去清繳山匪才是。”
說罷,他又開口補充道:
“或許是何處來的流寇,在此占山為王也不無可能。”
徐薑聞言卻有些不置可否,此次劫掠賑災糧,可不是尋常山匪能做出來的事,就連亡命之徒也不會輕易去動朝廷的賑災糧,更遑論是山匪呢?
越發不同尋常那就越尋常,這背後必有人在操控。
李全德將幾人領到知州府中,便立刻讓下人上來給眾人奉茶,這才坐了下來。
就在此時,徐薑輕抿了一口茶,開口道:
“知州大人,淮靜的受災情況如何?”
說到這兒,李全德臉上頓時浮現出憂愁之色,連連歎了好幾口氣,這才緩緩說道:
“徐大人有所不知啊,今年淮河泛濫導致淮靜遭遇洪澇災害,許多百姓土地都被波及導致減產。
百姓入不敷出,本來向官府借糧能夠挨過冬天,等到了明年總會好些。
誰知道天有不測風雲,又遇上了雪災,難啊太難啊!”
說到這兒,他的眉頭緊皺麵上更是一片愁雲慘淡,半晌之後才悠悠說了一句。
“下官這心裏,也不好受啊。”
宋辰見狀,不由出言問道:
“李大人,我看你已經搭上了施粥點,聽聞一旁的官吏說前些日子就開始施粥了?”
聞言,李全德臉色一變,囁嚅半天才說了一句,“那是夫人心善,在城外行善積德。”
“哦,是嗎?”
“李知州家中餘糧這般多,看來知州的油水不少啊!”
見徐薑犀利的目光看向他,李全德頓時感覺周遭壓迫之勢暴漲,讓他有些喘息不得,李全德的麵上閃過掙紮之色,似乎在心中進行了好長的心理鬥爭。
良久之後,重重地歎息一聲,跪地開口道:
“不瞞徐大人,下官擅自開了知州糧倉,前陣子就開始設粥鋪了。”
他作為知州,卻不忍看見百姓受苦,本來朝廷的賑災糧應該在十日前就會抵達淮靜,卻在半道上被山匪所劫,而第二批賑災糧到如今才到。
十日,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但是對於處於天災下的百姓而言,度日如年尤為漫長!
十天會有多少凍死骨?
以屍橫遍野來說也不為過,他無法眼睜睜地看著百姓受凍而死,眼一閉心一橫便做了開倉放糧的決定。
他當時想的是等賑災糧來了,再將知州糧倉的空缺補上。
卻不曾想,還是將此事捅了出來,要知道官員擅自開倉放糧可是重罪,輕則罷官免職、發配邊疆,重則株連九族、滿門抄斬!
這可不是鬧著玩兒的事,糧倉乃是國家之根本,每一粒糧食都關乎著無數人的生計和朝廷的穩定。
徐薑輕歎一聲,心道果然如此,先前她便看出李全德是個一身正氣的好官,否則完全可以選擇冷眼旁觀,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